|
历史的因缘际会,首先给了华国锋这样的机会。他也提出了自己“抓纲治国”的战略规划。事实证明,华国锋的思路,还是对苏联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到战争爆发,这个期间的基本的成功经验的照方抓药。但是他却从根本上,错误地判断了形势。1 @! }/ |% y/ x P6 w0 r6 \0 s
* o1 ]( @, n) t9 K7 j 第一,他对外的战略环境判断的前提就是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强调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的非理性和不可预测性,仍然是以一种所谓的备战,事实上是为自己的一个对苏联经验照方抓药的基本战略进行一种时代背景的论证。- c, M9 r! c) _# q" o
- N& r2 C: v4 g; i, n! Q 第二,他忽视了中国现实的资源条件。当年苏联的成功经验就是,在危机发生时,向全世界大量抛售资源产品和农产品,换回硬通货之后,用这些硬通货聘用和收购发达国家在经济危机中闲置下来的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加上自身的资源条件相结合,最后实现了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赶超。在短短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和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也是第二大工业国。但是中国却不具备苏联那样的资源条件。" q/ b" \ U' ^, V
5 j6 V F2 F; @0 N, R 因此,不论是对中国自身资源条件的分析,还是对于中国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分析,事实证明,以华国锋为首的当时的领导集团的一些认识,或者当时领导集团主流的一些认识,都是脱离实际的,他们所确定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像苏联那样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必须经过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必须是全面融入美国所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这样一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里面,利用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到自己的分工定位,以这种分工定位参与这个体系,从外部获得足够的资源,来逐步推进中国实现自己的现代化。这是当时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唯一可行的战略。 + G% B8 j' G t+ ^3 O9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