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杀赤 七 赤木成了新闻人物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4-1 00:40 编辑
+ F e3 T' J8 z
4 }9 z$ W& _4 X5 Q8 }有朋友谈到在袭击赤木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使用炸弹。, y) q$ V/ Y7 m
2 V D: l5 d8 \) H' {/ \
进行暗杀活动时,炸弹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干得最成功的是刺杀拉吉夫.甘地的那一次。当时泰米尔猛虎组织派出一名“黑虎”(猛虎组织的女性敢死队员)佳雅特丽,借拉吉夫.甘地演讲的时候,以自杀炸弹的方式刺杀这名国大党领导人。0 @8 ?" r' E1 m
V/ g" e2 z* m8 p: R
7 `7 T% `3 C# U
拉吉夫.甘地曾经当过飞行员,反应很灵敏,不是一个容易刺杀的目标& T W" Z) E. v' }1 d! w |, }
" F6 n2 V* q, e; f8 [ M5 \5 [7 f
这是他在一次检阅仪仗队时遭到袭击,灵巧地躲过对方的攻击 – 看看那个第一反应居然是拿总理大人当挡箭牌的保镖,我们不能不沮丧地说拉吉夫.甘地的悲剧是命中注定3 [9 C5 D9 s/ F
2 }- d' B$ Y. r) g
使用炸弹袭击的结果如何呢?当时现场有记者侥幸逃生,伏倒在地的时候发现一物凌空飞来,细看竟然是拉吉夫.甘地双目圆睁的头颅…… 暗杀现场甘地和刺客都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交融,这份令人毛骨悚然的缠绵宣布了甘地家族连续第三代死于非命,也让这个家族就此打消了让其第四代继续搞政治的念头。5 L1 h" R: f8 N) M0 G" q8 b$ K1 L
5 i4 ?/ d# B. T1 |0 O
拉吉夫.甘地的死有些咎由自取 – 印度号称民主社会,但却盛行原始个人崇拜形式的“触脚礼”,也就是去抚摸或亲吻上位者的脚表示支持和臣服(不要跟我说什么亲脚丫子是人家的民族习俗,民族习俗也有个卫生问题吧?除非你说这种民族习惯就是专门和人类文明作对……),这给了女刺客佳雅特丽接近拉吉夫.甘地的机会。她携带的炸弹装置类似中国古代的暗器背弩,在她弯腰亲吻拉吉夫的时候,这个动作正拉开了炸弹的保险,所以,女刺客什么危险动作也没有,就完成了刺杀大业。
M6 L8 D8 E: D! Z" T; i+ `
" M, \& A- h& {, W! t2 K然而,从其威力可见,玩炸弹是个极好的刺杀方法。1 R; O. G7 S( x( l+ L
6 s4 C( a9 G* \* {( ^2 p" H这个想法挪到抗战 …… 那就太过时了。
{" `3 {8 O' U
! K# k- o. {/ `/ ^8 M; X, ~: B原因是这是中国人玩剩下的手段。早期同盟会的成员大量留学日本,学习军事试图推翻满清统治,现在看来,这些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在日本大多不学排兵布阵,也不学造枪造炮,最热衷的就是制造炸弹。在辛亥革命中,发生了很多次革命党人用炸弹实施暗杀的事件,比如彭家珍之刺良弼,吴樾之刺五大臣,莫不如是,成功率还很高。当时刺杀用手枪会被认为比较老土,因为革命党能把枪打准的实在不多,徐锡麟面对面朝恩铭连开数枪都打不到要害就是典型,那儿比得上炸弹爽快?满清的官员走在街上随时会脑袋顶上被人扔一个炸弹,闹得人人自危,无心琢磨国家大事,或许还真是清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呢。
, P. i5 S/ c7 c+ Y0 |* w
" A6 @/ q4 s% H! P. T国民党玩暗杀起家,做炸弹的手段也十分娴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里面的喻培伦就是个炸弹大王,而蒋介石的大哥陈其美更把炸弹玩到了战略武器的地位,地点就在上海 – 这位后来的沪军大都督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带了一票革命党起义,试图攻占上海,他们主要的武器就是炸弹。- ~; F" g2 X! o) x
9 M! c; M8 @. u
可惜这也是民国炸弹武器的最后辉煌,拿炸弹试图攻占上海,这种创意固然天下无双,实战中则近乎儿戏,起义的陈大都督发现对手很没有江湖风范,居然用机枪来应战。结果,陈大都督自己反而被对方活捉了,一群炸弹党人当然也很没有运气地当了俘虏。
# b) ~. v9 E' ?3 v) l8 v. k( w7 ^* `: y% f5 {7 a* V
从此以后,玩炸弹的开始被玩手枪的当成老土。
+ B# v3 M4 S/ }8 p; P! L$ `
# s, J9 T. m' ^7 Z" ]* ~+ D- O, z5 v到了抗战期间,似乎用炸弹行刺的大为减少,原因也很简单。江湖不再是昔日的江湖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警察开始大规模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各国警政经验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刺客们的黄金时刻过去了,携带一个炸弹招摇过市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9 b, T6 Q8 v) ]. C( t
3 k9 F7 n( {0 N8 X3 V: x+ J/ o, K
好了,有人说,老萨,你别蘑菇啦,好好讲赤木后来的事情吧。
" d6 d; S6 |% J$ b2 Y( V ~$ X* W7 k" l2 a; i5 z% O* V \; Q( Q
后来?赤木没有什么后来可说了。# k( L; l9 `2 n+ }7 F3 C
/ o6 G& c; v! G& U$ C虽然自己爬上了汽车,并下令开往医院抢救,但赤木最终死在手术台上 – 打进他后背那颗达姆弹撕碎了赤木的内脏和血管,喷涌的鲜血让医生们束手无策。赤木当时的强撑不过是回光反照。; F4 _: G4 i- |; h- w+ K0 L6 c
# x+ }* P t& H' ~" \8 Z7 K
- x/ @) n9 ?8 g& ~" H" `
日本报纸报道赤木遇刺身亡
4 S+ L' @5 v% x- Y看来,那名刺客(姓名至今不可考)的确是经验丰富,他深知自己对赤木背后那一枪已经足以致命。对比起来,那个刺杀汪精卫的孙凤鸣就死得太冤了。孙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对汪精卫开火的机会,而且的确打中了汪的背部,然而,威力太小的子弹让汪精卫又缓了过来,直到九年之后才因此伤毙命。* u2 y1 V) n6 z- O6 r- W
2 V% t4 A- r2 h+ J孙凤鸣说了 – 你们都是外行。打死不难,打不死更容易,最难的就是打他个半死不死,让他充分表演,暴露了汉奸形象以后再死,那才是刺客的最高境界……8 v# ]! V% s8 s( g! P4 p, l9 d
# i% V7 X! |! {3 f& B刺杀赤木是一次成功的行动,日方对赤木的死十分哀痛,外务省特别通过决议,将其从“勋四位”提升到“勋三位”,并厚加抚恤。可惜,随着日军对太平洋战争的准备,1941年下半年,为了扫清后方,日方对上海地下组织进行了疯狂的打击,军统包括上海区长陈恭澍,区书记齐庆斌等在内的主要人员先后被捕,具体执行刺杀赤木的第三行动大队,自大队长黄埔军校生蒋安华以下除一人逃脱外全员落入日伪魔爪。此后,珍珠港事变发生,上海孤岛沦陷,在这个地区国共双方的地下工作都进入了低潮期。' S+ n. F I2 u
9 x1 G5 G% b# X
不过,赤木之死却可以称之为军统在上海锄奸活动中最后的闪光。在赤木被击毙后,租界当局为了摆脱日方的指责,专门为赤木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由多国巡捕开道,引导装载赤木棺木的汽车开往墓地,引来很多人围观。
+ O; X* [7 h' x
6 Z6 j% o; J$ @' x3 A2 n9 Z1 g日本专门派出了摄影师拍摄这一场景,并将其作为日本本土电影院的新闻加片,要求葬礼加片播放时所有观众要起立鞠躬致意,来悼念赤木这个日本外务警察中的佼佼人物,一直放映了一个月之久。
$ F) h( A( s3 I' ?4 C1 t1 o% A3 \" I
) o7 O# K" p( g
赤木葬礼之一) s% }9 c# T6 K) n
' ^6 N# q+ x0 k' k
: h0 x4 h; F+ r% {
赤木葬礼之二1 Z/ v0 c8 c- k1 v
4 N: W! d' l0 S* B6 F- w
2 u6 V) [ c2 I& L赤木葬礼之三8 X9 a t- O* M/ A m& v& C
这段新奇的影片,如今已经成了一种纪念,让人们记得1941年的上海,那次传奇的刺杀行动。4 _7 ]. F+ e0 L; U2 D
9 \3 U1 d* h) A- j8 a9 l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