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钱学森

相关日志

分享 你们以为的那种知识分子,本身就有问题
gordon 2017-5-17 16:30
问题出在哪里呢 像丁玲这样的人,本身就是问题 它们就没什么知识 ********************************************************************** 实践是学到真理的根基所在,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研究,每一个细胞都是独立的存在 ********************************************************************** 术业有专攻,同行评议最靠谱 触类旁通,不一定行。 知识迁移,不一定能迁移。 ********************************************************************** 就得出一个结论,术业有专攻,你不要考虑知识迁移。 每一个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般性。只有特殊性。 ********************************************************************** 基本上,从科学的标杆来说,钱学森还是基本合适的 像彭恒武,都是糊里糊涂的。 对 诺特定理都兴奋的不得了 ********************************************************************** 钱也是因为运气,领域的原因,流体力学 不涉及到 微观粒子,测不准这种事情 基本上,还可以保持一个 客观世界 可以测量一个客观世界,这样简单的认识 ********************************************************************** 量子力学很麻烦,爱因斯坦都搞错了 到了微观世界,现象和观测手段是有联系的 爱因斯坦想把观测手段全部消除,这个是办不到。 爱因斯坦的想法, 不受人影响的客观世界,能对客观世界有一个客观的描述 爱因斯坦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自然界 ********************************************************************** 玻尔在《 Atomic Spectra and Description of Nature 》( 原子光谱和自然描述 )一书中,描述量子力学:在这个宇宙的戏剧之中,我们同是观众也是演员。 ********************************************************************** 钱学森对科学的看法,基本上都是对的。 特异功能的事,是当时一股潮流,军方的事情,美国也有这个潮流。被批驳了。 这个不赖钱 ********************************************************************** 不要说它是无知者, 它吸收的知识分子就有问题 。真有知识的,它也忽悠不了。 钱学森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回国了。(捡个漏) ********************************************************************** 整个是一糊涂人 哄 糊涂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从游民到游士 ,一群糊涂 ********************************************************************** 所以说, “百年孤独” 嘛,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大型 历史剑仙玄幻 仙侠剧
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澄清 钱学森和冯卡门各自的擅长 —— 揾嘢做
热度 1 gordon 2016-12-31 12:28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M1MDg4MTI4/v.swf 半斤八两, 鸡碎咁多都要啄 置气啊,跟钱置气啊 哦,你是搞量子力学的,我这儿有个弹道的活儿,你干不干 大清国都没了 (奥匈帝国没有了)
2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澄清 钱学森和冯卡门各自的擅长
热度 1 gordon 2016-12-31 11:55
闲扯扯这个事。 卡门懂发动机,钱不懂。 钱的专长,是火箭。他是火箭专家。 ********************************************************** 冯卡门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进、排气阀门的振动和噪音。 阀振问题:阀门有节奏地启闭和活塞周期性往复运动产生的共振;共振又引起冲击,这就是阀振的根源。 后来,卡门就搞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受压杆件的挠曲问题”,就是一根杆能压到多弯曲。 ********************************************************** 解决气流掠过开式风冷发动机气缸时产生的紊流问题。 这都是卡门搞的问题。 ********************************************************** 钱早期的论文,就是飞艇、火箭。毕竟年轻很多。 那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飞艇、飞机处于前沿。 ********************************************************** 火箭的先驱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戈达德,一个是 冯布劳恩的老师 德国的奥伯特教授 戈达德是世界上最早发射液体火箭的人 但这个人呢,沟通有问题,而且 数学不是很好。 反正你懂的,就是靠经验的人。 ********************************************************** 加州理工做实验那个地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戈达德实验火箭筒 的地方。 你懂的,这是命。 注: 就是朝鲜战争那个火箭筒 。 ********************************************************** 卡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在奥匈帝国,他是炮兵,搞直升机,乱七八糟的东西吧 但没搞过火箭。 火箭实际上是美国的几个爱好者搞的,然后去找冯卡门,算是一个指导老师。 美国真正的火箭之父是 “钱学森” 为什么这么说呢, 像马林纳、戈达德,他们都是搞实验的,归为一类 。理论计算还是钱 ********************************************************** 德国火箭之父:冯布劳恩 奥伯特只画过几张图纸,从来没做过实际工作。 当时,负责德国火箭的邓伯格将军看中了柏林大学 火箭学会的一批年轻人,里面就有布劳恩 布劳恩不仅仪表堂堂,而且能言善辩。 这对于早期活动,非常重要,因为早期火箭是冷门,要申请经费,说服别人。( 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懂 ) GRE 单词,只有碰到另一个新东方毕业的人才能用上。 布劳恩能影响像希特勒那样的人,普朗特就不行。 ********************************************************** 普朗特其实根本就没有干过火箭,只是流体力学权威。 那有什么用。 媒体在忽悠呢 ********************************************************** 布劳恩跟 钱学森一样,都是那种 很年轻就很牛逼的人 ********************************************************** 实际上,德国的项目,做的比美国的大 因为德国是军方的项目,而加州理工不是。穷学生自己搞的 其实他们真正的项目是 火箭助推飞机,他们是海军顾问, 有些小岛,机场没有那么长,所以要搞火箭助推 。 他们成立个公司嘛,就是卖这个东西。 正因为是个人的项目,所以起步很简陋。 注: 其实他们那个小组,就没人管 。有一段时间,就军械部管。 ********************************************************** 大规模搞的时候,1950年,钱学森就吊销执照了。 1953年,冯卡门论证 氢弹和导弹结合方案的时候,估计钱就不知道。 几个人:冯卡门、冯诺依曼、泰勒 1952年,冯诺依曼就爆炸氢弹了。 ********************************************************** 最后美国选的也是冯布劳恩 另: 冯诺依曼是搞 量子力学的,怎么去搞弹道了。哎,找工作呀 不然,没工作呀 别鸡巴给我扯量子力学,我这儿有一个 弹道的工作,你干不干 。 呵呵 ********************************************************** F86 与米格 二战结束后,美国就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空军对米格的优越性能感到震惊。 最后,搞出 F86 ,而 F86的后掠翼, 还是根据缴获的德国飞机资料设计出来的。 一点技术储备都没有。 注:朝鲜战争,美国没啥新东西,东西都是二战的。 只是 1952年,爆炸氢弹,对苏联威胁了一把
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的师徒三代
gordon 2016-12-28 21:10
说实话,研究钱学森,还不如研究冯卡门 卡门在哥廷根当过三年助教,就是教飞艇的(齐柏林飞艇) **************************************************************************** 说实话,钱也主要是遇见了卡门 他在麻省理工呆的就不痛快。 **************************************************************************** 其实他们师徒三人很像, 普朗特以前也是学机械工程的,后来才转到流体力学 卡门以前是做材料力学的,给克虏伯还打过工 **************************************************************************** 卡门做过铁路发动机公司的技术顾问 实际上,卡门在发动机公司待遇优厚,并不想动,但他父亲促使他 进一步。 后来获得了,去德国 到普朗克哪儿的奖学金 **************************************************************************** 1908年,哥廷根有了新的研究项目——飞艇,普朗特请卡门回来做实验室助手,并任编外讲师(在德国,最高的教职是由德皇任命、政府付薪的终身教授;副教授次之;再次就是编外讲师,他们要等候正式任用,要经过教授会议批准才能开课,薪水由听课学生负担)。卡门戏称编外讲师为经教授批准开课的男子,只有娶个教授的女儿才有指望晋升,因此德国的科学事业一般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女婿接替岳父(这段颇有讽刺普朗特之意)。 卡门找了另外三男一女合租,还给他们的住处起了个浪漫的西班牙名字 LE BOKAREBO。这十个字母是他们五个人的开头两个字母的组合,LE是那个女的,后来嫁给了一个教授,BO是物理学家波恩(Max Born,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概率解释),KA是卡门,RE是物理学家雷纳,最后一个BO是数学物理系的学生波尔扎,后来开印刷厂去了。这五个人里面出了波恩和卡门两个大牛,他们后来有一段时间都对固体物理感兴趣,为了解释固体比热在低温下趋于零的现象,他们搞了一个晶体模型,后来叫波恩-冯卡门模型。 再后来波恩继续研究晶体,得了诺x尔物理学奖,卡门则转向了空气动力学。 **************************************************************************** 在卡门的时代,还没有 “应用科学” 只有纯科学和 工科学校就是工程师学校,老死不相往来。 哥廷根的克莱因,首开 “应用数学” 先河。 但是希尔伯特还是坚持纯数学 **************************************************************************** 卡门和兰彻斯特是好朋友,就是运筹学 兰彻斯特方程那个 当时,他们是为 “马格努斯效应” 结缘 **************************************************************************** 因为那时候,原子理论很热门,卡门也凑个数 (毕竟是在哥廷根大学) 和 马克思波恩,疯狂的探讨。民科嘛,瞎聊 俩人上完 希尔伯特的数学课后,俩民科,狂聊。(卡门不是专门干这个的,马克思波恩是专门干这个的) 所以钱学森也懂这个,写出《物理力学》很正常。 **************************************************************************** 卡门在亚琛工学院呆了16年,亚琛工学院有一个叫容克的人 容克是造发动机的一个人, 容克有许多发明, 德国的煤气热水器,也是他的创造 。(干了 “万家乐” 的活儿) 卡门来亚琛工学院不久之前,容克为了他的发明,辞去了教职。 卡门是接着容克后面干的。其实前面还有一个教授。 注:现在知道 卡门多火了吧,怪不得日本把他请去了。中国也把他请来了。( 中国是盯着日本 ) 卡门以前没做过飞机,他在哥廷根是做飞艇的,在亚琛工学院 才开始做飞机。 以前是做过铁路机车的发动机。那时候,飞机发动机的改进被认为,也很重要。 反正就是瞎混呗 **************************************************************************** 为什么我觉得不牛逼? 跟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例如我自己的生活经历。 他在哥廷根瞎混的,当然好多公司请啊,做做顾问什么的,混口饭吃。 后来,卡门给容克打工,容克让他用数学方法算那个机翼,(大学教授嘛,不就是做做理论计算) **************************************************************************** 卡门 还发明过飞机油箱,就是子弹打穿后,橡胶堵死。如果起火,安全阀打开,充满惰性气体。 顾诵芬还不知道怎么弄呢。 苏联的反馈意见是,如果是教练机的话,普通油箱也可以用。 哈哈哈
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自己的业务中学习科学 —— 钱学森
gordon 2016-12-28 14:23
我衷心地祝贺全国广大职工在向科学进军中取得光挥的胜利。在科学的道路上, 我过去是一个学生, 现在也还是一个学生。我学习科学,是有一个计划的, 但不是一个完整的、详细的补划。我不过是订了一个大纲, 决定了大致朝哪一个方向走, 这是顶要紧的。 我们不能定一个死板的计划, 一定要今天作到这里, 明天作到那里, 后天又作到另一个地步 ; 哪一天不完成计划就着急, 就认为失欺, 这是不合适的。 我们每天要走多少路, 是要看情况来决定的。正如天有不测风云一样, 在科学的道路上, 有许多不测的障碍, 很难预料。有时候没有障碍就可以走得快些, 有时候遇到了障碍就得先除去障碍, 那就只好走得慢些。 这也就是说, 在定学习计划时候, 不可能有“ 先见之明” , 看到道路上的一切曲折 , 定出来的补划总不免有些主观。 执行学习计划划就必须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形加以修订。因此, 要坚决的进军, 也要灵活的进军,不能蛮斡。 在定学习计划的时候, 必须尽可能地利用我们已经取得的经验和知识, 来帮助我俩学习新的知识。我们已经取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们的本钱,这些都是实践中得来的, 是最宝贵的东西。在学习中要利用它们, 也就是把学习和自己的业务结合起来, 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中去学习科学。从自己业务中所熟悉的一面着手, 就能熟门熟路, 比较容易体会科学的规律。不要认为只有坐下来啃一本一本的厚书才算是学习科学, 这是不对的。其实“ 门门出状元” , 每一项业务中都有科学, 每一门科学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只要能从自己日常所接触的事物开始, 先学习文化和基础科学知识, 达到一定的水平, 就能够了解事理; 然后逐步提高,最末了就能够做到成为本门业务中的专家, 那就是科学家了。这种业务中的专家一点点都不比一个物理家或数学家差。他俩同物理家或数学家一样地重要。因为这些业务中的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俩的学识是经验的总结, 也就是新的东西, 也就成为科学的进展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广大的职工同志们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最好是有计划地、耐心地、而又灵活地在自己的业务中学习科学。 ************************************************************** 注: 这是1956年写的, 那时候人还属于正常 。 呵呵
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的《物理力学》 与甲午战争(二)
gordon 2016-12-28 13:04
钱学森文稿,还有两篇类似的东东 《喷气推进》2.1 有关火箭研究的文献调研和分析计算 2.2 以逐次脉冲推进的探空火箭的飞行分析 3.3 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伺服稳定 ********************************************************************* 知道一些历史掌故,很多事情就好理解多了 1944年,加州理工学院受美国陆军军械部的委托,研究远程火箭。 为此,喷气推进实验室重新组织了力量,分出弹道、材料、推进和结构等四个部分。 钱是推进的老大。 ********************************************************************* 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 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_。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这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 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注:早年美国航空兵属于陆军,就是陆军航空兵。 火箭是陆航的项目 参考日本老电影 《啊 ! 陆军 : 隼战斗队 》,日本陆航也属于陆军,飞机相当于 远程大炮的作用。(一战时的巴黎大炮) ********************************************************************* 当然,按杜黑的《制空权》来说,他指的是战略空军。
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的《物理力学》 与甲午战争
热度 1 gordon 2016-12-28 12:23
在甲午战争当时, 日本只是学了意大利的弹道学。 对于金相学,世界科学界对这个事情还是很模糊。还是在运用经验的办法。 *********************************************************************** 钱学森的《物理力学》 ,在讲什么? 就是利用物质的微观结构,来推断它的宏观性质。 有点像内弹道学 *************************** ******************************************** 我没看过他的书,我都是看 老外的书。 不过,网友老驳斥我,不得已也去看了看。 注: 基本上,我都不是从中国学的。 当然,一般基础还是从中国学校学的。 第一,中国教学有问题,第二,胡扯的多。( 礼失而求诸野,全他妈扔掉 )
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谈 “从弹到 飞机” —— 螺旋桨原理
gordon 2016-12-2 11:53
据钱学森自己回忆,他在交大,“对图书,特别是科技书,那真是如饥似渴,什幺科目的书都看。我是学机械工程的,常去找有关内燃机的书,特别是讲狄塞尔(Diesel)发动机的书来读,因为它热效高。后来我的专业是铁道机械工程,四年级的毕业设计是蒸汽机车。但是到图书馆借读的书绝不限于此,讲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都读,讲美国火箭创始人戈达德(R.Goddard)的书也借来看。我记得还借过一本英国格洛尔(H.Glauert)写的专讲飞机机翼气动力学的书来读,当时虽没有完全读懂,但总算入了气动力学理论的门,这是我后来从事的一个主要专业”。 格格尔的书即空气动力学名著The Elements of Aerofoil and Airscrew Theory(《机翼与螺旋桨原理基础》),该书1926年出版,后来多次重印、再版。它以浅显的方式向还不具备水力学知识的读者介绍机翼与螺旋桨原理,前5章简要介绍学习机翼理论所必备的水力学知识,6至14章讨论在二维空间上翼面的升力、空气粘性作用及其对翼面的影响、有限跨度翼面原理,最后3章讨论螺旋桨原理。正是这本著名的入门书将钱学森引入空气动力学的门槛。 ****************************************************************** 空气跟水一样,都有黏性嘛 我说,流体力学,他们为什么用水做实验。 ****************************************************************** 流体另一脉是英国Stokes开始,Stokes - Lamb / Rayleigh - JJ Thomson - Langevin / GI Taylor - Batchelor / Drazin / Glauert - Hinch / Jeffrey / O'Brien / TJ Pedley / Saffman, 这是一种科学上的特殊的英格兰风格: 具有专业能力的业余爱好者 教学比专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而研究的弱点在于过于狭窄 ******************************************************************************* 科学研究工作者如不培养广泛的兴趣,其知识面可能越来越狭窄,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 教书的一个有利条件是:一个兼作教学工作的科学家比一个单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要求在更为广泛的领域里跟上学科的进展。 注: 在这个问题认识上 ,钱伟长、王垠是对的。钱学森是错的,正像 马克 斯·玻恩 所说,薛定谔没有弟子。 他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但当时可能受条件限制(军备竞赛),没有办法。 ******************************************************************************* 钱学森之问,他自己就是答案 他自己开的头,问谁啊 ,明知故问嘛 ******************************************************************************* 美国,很多东西都是美国搞坏的。考评,呵呵 也不能这么说啊,反正情况呢,就是这回事。 多接触不同风格吧 美国风格和英国风格,谁更盛一筹 不要做比较了
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关于飞艇的论文
gordon 2016-12-2 11:41
1935 年 8 月东渡北美深造。在出国前不久,他发表了“气船与飞机之比较及气船将来发展之途径” 该文于 1935 年 1 月发表于航空委员会主办的《航空杂志》第 5 卷第 1 期,主要对飞艇和飞机的性能做了分析比较,并讨论了飞艇的改进途径与未来发展前景,这里的“气船”即飞艇。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自身带有推进及操作系统的飞行器 ,主要由艇体、尾翼、短舱组成,它是比飞机整整早了半个世纪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1852 年,法国人吉法尔试飞成功人类第一艘具有动力设备的实验氢气载人飞艇。 1900 年,德国人齐柏林设计和研制成功全世界第一艘可实用的硬式军用飞艇。一战中,德国军队多次利用飞艇空袭英国。一战后,飞艇曾一度成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实力的象征。但到了 1920 - 30 年代,飞机性能日益提高,飞艇“已为飞机所制,而失去其军事上之价值”。另外,世界上发生了几次损失惨重的飞艇飞行事故。这一切使人们对飞艇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认为飞艇在航空上的地位将渐渐式微,飞机将取而代之。面对这种观点,非常关注航空事业的钱学森却很冷静,说:“飞艇之历史过短,吾人所制之气船过少,尚不能断言其果否能致诸实用”,应“以正确制目光,比较其长短,然后更研究其改进之途径。”如其所言,他在这篇文章中对飞机与飞艇的长短优劣做了比较,并对飞艇的改进提出了一些方向性设想。 关于飞机与飞艇的长短优劣,钱学森从飞行效率、最经济的吨位与旅客的舒适程度三方面做了分析对比。飞行器飞行速度的决定因素在于 L/D (升力与阻力之比), L/D 愈大,飞行效率愈高。当时,如不计入机身的阻力,飞机各种翼面的 L/D 平均最大值不过 20 。而飞艇的 L/D 值与其速度和排空量有关, 飞艇愈大,效率愈高 。在研究中,他发现:“以效率而论,则 气船直于大型,必三百吨以上,始能见其长 ,故今日所造气船,决不能为优劣之评判”。关于最经济的吨位,他认为:“飞机之总重如大于廿吨即不经济,其最有效之限度为十吨以下。故今日飞机在吨位上,已与其限度不远”。而飞艇最高效率当在 300 - 2000 吨之间,故发展未可限量。然后,他还从飞机与飞艇的客舱大小、增大客舱的方法,以及二者在左右摆动、俯仰运动、升降运动、震动对旅客舒适程度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对比,认为大飞艇胜于飞机。 但是,飞艇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高性能,他认为应从两大方面对飞艇加以改进:一是减轻艇身重量,即从结构上加以改进;二是节省动力,即改进飞行效率。飞行效率的改进,即增加 L/D 值,这可以通过增加升力或减小阻力的方式来实现。而 当时飞艇的外形已接近理想中的流线形 ,在减小阻力方面希望渺茫。所以, 改进飞行效率的唯一方法只有增加飞艇的升力 ,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利用飞艇的速度所产生的升力,或加热气袋中的气体以减小比重,或利用氢气来增加升力。当时,除著名的齐柏林式之外,飞艇还有英国的 R100 式与 R101 式、德国的 Graf Zepplin 式及美国的 Akron 式四种类似结构。 他比较了这四种结构的特点,发现美式结构最佳 ,主张飞艇在结构上应向此途发展。而在材料方面,他认为主要部分可仿英国式,应用不锈钢以免锈蚀。至于 次要部分,因其负力不大,用坚铝为宜 。他还预测:随着冶金技术日新月异,将来会有更多的新材料如镁合金等用于飞艇零件的制造,以减轻重量。 通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飞艇改进的余地尚多,而又以大飞艇为有希望。飞机则在吨位方面似已达一限度”,气艇作长途飞行,“其安全性必不亚于飞机”,“吾人终在 不远之将来,见世界航空线上,满布伟大之气船 ”。毫无疑问,这个结论被后来航空事业发展的事实否定。不过,作者在文中所选用的数据均来自当时的科技文献,分析方法也是科学严谨、周全细致的。他的结论正是当时航空工业基本状况的反映,道出了飞机设计中的瓶颈问题。当时,飞艇发展已较为成熟,而 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飞机设计主要靠经验,性能的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后来,应用力学飞速发展,使飞机的设计水平与性能突飞猛进 ,飞机取代飞艇,成为战争中举足轻重的武器和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戏剧性的是,钱学森正是凭藉在应用力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而成为著名力学家,而应用力学却是为他并不看好的飞机提供指导技术设计的科学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早年对航空的关注和研究为他后来转向这个领域奠定了兴趣与知识基础,此文可谓钱学森探索航空科学的学步之作。
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一颗种子
热度 1 gordon 2016-12-2 10:09
钱学森非常厉害,他比钱伟长还要厉害。他在美国呆时间非常长,他后来还返聘到麻省理工担任教授 麻省那个系主任,一战时候是飞艇的大拿。 后来麻省理工落后了,把钱学森聘过去,教一些新东西。 那个时代,他几乎是尖端,相当于刘翔。 他回来的时候,中国的平台也不差。1958年之前,中国的经济还可以。 钱自己说的, 没想到你们的 “科学环境”不差,有些比美国还好 。(“大集中” 嘛,再加上 他好几年没有工作了 ) 1945年初,获得许可证;1950年被吊销机密许可证。1955年9月 回国 ********************************************************************************* http://www.tudou.com/v/oJttcMMTptU/rpid=110446538resourceId=110446538_04_05_99/v.swf ********************************************************************************* 逃跑英雄: 钱学森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派往美国,并不是学火箭的,而是学飞机的。 而且他的专业 也不是飞机专业,他是学铁路的,到美国以后,学习跟不上趟。 更主要是因为当时麻省理工 实验气氛很浓,都是发明家式的人物。 而钱受到的教育,是德国式的,擅长写写算算。 穷学生大抵都是如此。 他逃跑了,冯卡门当时在加州理工,他们在中国大陆的时候就认识,冯卡门帮助清华设计过风洞。 冯卡门就是一个游士,最早是帮助日本设计风洞的。中国看见日本有什么,就学什么,所以把冯卡门也请来了。 但冯卡门还是个游士,现在游到了美国 两位异国游士,互相欣赏,至少得到了快乐。冯卡门 是很 nice 的一个人。 *************************************************************************** 钱对于美国并不是那么重要,在回国前,由于火箭技术的突飞猛进,他掌握的知识已经过时了。 这件事对其它人来说,可能有效。但钱不同,他是这一行业初期就加入的人物。 也就是说,他知道这一行业的所有蓝图。 *************************************************************************** 换专业 一般来说,一个人懂 几个专业,总是很困难的。除非 你 家里很富有 钱很特殊,被外力打断了进程。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以前他是学铁路的。 *************************************************************************** 一粒种子,然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芽了 而且他还很能 胡喷,能抢到项目 中国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出海了 *************************************************************************** 根据移民法案的规定,应当驱逐一切可能颠覆美国政权的外国人;但是根据国务院的禁令,技术背景可能为敌国所用的外国人是不能放走的,钱学森无疑就是其中一员。 *************************************************************************** 摘自 《张纯如:蚕丝》 1950年代正值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大行其道,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和对苏联的警惕,联邦政府在内部开展“忠诚—安全审查”行动,用来确保国家安全。所以尽管钱学森否认此事,美国政府还是对他的忠诚产生了疑问,随之吊销了他的保密许可证,也就是说,钱学森不再被允许参与机密的军事项目。   这对钱学森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他所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90%都属于保密范畴,没有许可证根本无法进行;另一方面,这样一种对忠诚度的指控极大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在与联邦调查局的人员第二次见面时,钱学森递交了一份声明,陈述他准备即刻离开美国,返回中国的决定。 注:典型的中国式反应, 自以为自己很牛逼。搞科研离不开我   被“软禁”的五年   根据后人搜集的资料,钱学森最后下定决心离开美国还有更为重要的理由。比如1949年10月,他曾收到父亲钱家治的信,催促他尽快回国;再比如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他担忧中美两国日益恶化的关系,可能再也无法回去……但是显然,这样一份仓促的声明在联邦调查局人员的眼里进一步加重了嫌疑。   更何况,钱学森很快就有了实际行动。他雇用了一家搬家公司,把钢琴、盘碟、床上用品、书籍, 甚至还有一个洗碗机 全部打包,准备用船送回中国。然而,他的行李在海关遭到了检查和扣押,原因是运走的文件上标有“机密”或“绝密”的字样。根据当时美国的法律,涉及技术问题的文件不可以在没有告知海关的情况下携带出境,因此,海关官员申请了对钱学森的八箱文件加以扣留的民事搜查许可证,认为他违反了出口管理法案、中立法案和间谍法案。随后,移民局发出了对钱学森的逮捕令。   1950年9月7日,移民局派出两名特工,在钱学森家中逮捕了他。他被带到特米诺岛上的联邦监狱,在一间安有铁栏杆作窗户的房间里关押了整整十五天。   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多方奔走之下,钱学森被允许交保释放。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将被迅速宣布无罪的时候 ,美国 移民局出人意料地判决,将钱学森驱逐出境 。移民局给出的理由依然是那个年代最让人有口难辩的一条:他在上一次入境美国之前是一名共产党员。   其实美国当局也处于矛盾之中。 根据移民法案的规定,应当驱逐一切可能颠覆美国政权的外国人;但是根据国务院的禁令,技术背景可能为敌国所用的外国人是不能放走的 ,钱学森无疑就是其中一员。   上诉的过程是平静而漫长的。从1951年9月开始,钱学森就一直生活在一种“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他不仅再也不能接触任何保密的工作,还被下了禁足令,禁止离开洛杉矶市的边界。他和他的妻子的行动都受到政府特工的严密监控,家里的电话每天都要响上十几回,这是确认两人是否在家的一种方式。 他试图把精力重新投入到研究和教学中,他曾连续四个月每月提交一篇论文,解决领域中还未得到正确处理的问题 ;他也在指导学生这件事情上倾注了更多耐心,不少学生都对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然而,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不少教授都选择对钱学森保持距离,再加上有证据坐实加州理工学院存在间谍,钱学森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   不过,直到1954年底,政府方面仍未采取任何举动。   交换钱学森   1954年到1955年在瑞士举行的中美日内瓦会谈使得钱学森结束了长达4年的“半监狱式”生活,于当年9月17日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到了故土。   这场会谈实质上是一场外交谈判,美国希望释放所有在中国受到监禁的美国军人和普通公民,中国则要求美方允许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人员回国。   最开始的时候,美方估计释放部分在美华侨可以换取在中国的美国人,因此决定重新对滞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在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派给美国代表团的一份电报中,“基于非正式审核的结果,国防部至今只发现有一个人不能被允许离开美国,这就是钱学森。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导弹专家,也是你们提交的名单上的第一个人。”对于这样的结果,中方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因此这一阶段的谈判无疾而终。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身上。中方曾经表示 愿意给想前往中国大陆探视亲属的美国人发放签证,但美国政府则禁止家属去探望在华美侨,这种做法引起了部分民众的不满 。再加上第一批美军战俘获释,使得美国民众更加关注其余在华美侨的命运。日益加剧的国内政治压力促使艾森豪威尔产生了释放全部在美留学生的想法,但美国国防部对放走钱学森这件事心存疑虑。   最后,艾森豪威尔作出了放钱学森离开的决定,而国防部也收回了所有的反对意见。美国移民局于8月4日通知钱学森,他可以自由离开。这件事在当时的媒体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纷纷猜测整件事情可能就是一场交易。尽管当时的美国政府予以了坚决否认,但在几十年后的一次电话采访中,参与会谈的美方大使约翰逊(U. Alexis Johnson)承认了这一点,表示钱学森就是用来交换美国滞华人员的关键筹码。 *************************************************************************** 中国顶级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不少悼念文章还是老调重弹,称颂他当年一腔赤子之情,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良好条件,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美国官员很后悔钱老回国,说宁愿枪毙了他,因为他可以顶5个师,云云。于是想到去年钱老的堂侄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后谈到钱学森时说的一段似乎透着不屑的话: “我父亲的堂兄是一个很有名的工程师(钱学森)。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弹道导弹计划的头儿。 这实际上是一个古怪的故事。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当一个航空工程师,但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陷入了麻烦,因为他过去有一些共产主义联系。他被软禁,然后被驱逐出美国。 回到中国后,他开始了弹道导弹计划,我猜部分是因为他对美国非常生气!” 钱永健的这番话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径是多么矛盾! 最有意思的是钱永健用“piss off ”一词,字面本义是“撒尿赶走人”,意思是“立刻滚开”,好像比中文里的“扫地出门”要严重些,引申为“激怒”“使人气恼”,用作被动语态则表示处于生气状态。所以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美国撒尿赶走钱学森,把钱学森惹毛了! 更详细的资料,有美国权威的“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上的一篇文章则非常详细地叙述了钱老的专长,贡献以及回国前后的波折,足以佐证钱永健的说法,彻底推翻钱老“放弃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报效”的爱国主义宣传的高大形象。因为钱老是被驱逐出境的,当时他正在申请美国国籍,企图留在美国!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择其要点翻译一下,全文太长): http://www.aviationweek.com/aw/generic/story_channel.jsp?channel=spaceid=news/aw010708p1.xml *************************************************************************************** Qian Xuesen Laid Foundation For Space Rise in China (钱学森为中国太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Jan 6, 2008 By Bradley Perrett ........(介绍中国空间技术如导弹打掉废弃卫星,载人火箭,嫦娥一号等) The man wh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se achievements is a brilliant scientist who worked for the U.S. military on advanced rocket projects in the 1940s and helped found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n, in a remarkably short-sighted move, the U.S. sent this man back to China with all his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American secrets. With McCarthyism in full bloom, the scientist was deported on dubious charges of being a Communist. 为这些成就奠定基础的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与1940年代在先进的火箭工程上为美国军队工作过,并帮助建立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然后,由于显然短时的处理措施,美国把这个人连同他掌握的所有技术和美国机密一起送回了中国。由于麦卡锡主义处于全盛时期,这位科学家被莫须有地指控为共产党员。 That man is Qian Xuesen. And he became the father of the Chinese space program..... ........这个人就是钱学森,中国空间技术之父。。。。。 The story of how China got Qian back from the U.S. has been told many times, not least in the early 1950s, when it was current news. But it’s a fascinating story, and is well worth retelling as we watch China’s latest strides forward. 中国如何从美国把钱弄到手的故事,被重复传诵着,尤其1950年代,是轰动一时的新闻。但 这是一个很迷人的故事 ,值得再次述说,尤其当我们看到中国最近取得的进展的时候。 Qian was born in 1911, in the last weeks of Chinese imperial history, and at 23 traveled to the U.S. on a scholarship to study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ferring theory to the practice that MIT then emphasized, he soon moved to Caltech and began to follow a path that would lead to h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eminent rocket scientists in the U.S. 钱生于1911年,出生后几周清帝国就崩溃了。23岁时他获得奖学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习航空工程。由于麻省理工注重实践胜过理论,他很快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走上了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火箭科学家之一的道路。 While his own country was racked by political division, invasion by Japan and, finally, civil war, Qian became a star pupil of the director of Caltech’s Guggenheim Aeronautical Laboratory, the Hungarian-American engineer and physicist Theodore von Karman. Still in his 20s, Qian became involved in experiments in rocketry, a field that at that time, the late 1930s, was barely taken seriously. 当他的祖国处于政治分裂,遭日本侵略,最后又爆发内战的时候,钱成为加州理工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导师,匈牙利裔美国工程师和物理学家提奥多冯卡门的得意门生。还在20多岁的青年时期,钱参与了火箭实验, 这个领域当时和30年代末期,还是冷门 。 But the U.S. Army Air Corps did begin to take it seriously in 1939, tasking Caltech, including Qian, to develop rockets to help bombers take off. 。。。但美国空军1939年就看好这个专业,要求加州理工--包括钱--发展火箭以帮助轰炸机起飞。。。。 .。。。。。。。. By early 1945, Qian was in the Pentagon with a high-grade security clearance and writing reports on the latest classified technology nationwid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military development.1945年初,钱学森获得高级别的机密工作许可证,进入五角大楼工作,并就全美国最新的绝密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在军事上的潜在可能性撰写报告。 As a member of the U.S. technical mission that scoured Germany for secrets at the end of the war, he interrogated Wernher von Braun. No one then knew that the father of the future U.S. space program was being quizzed by the father of the future Chinese space program. 钱是战争末尾时负责搜寻德国科学机密的技术委员会的成员,他讯问了沃纳·冯·布劳恩(德国火箭研究小组负责人,运载火箭之父)。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美国未来的空间技术之父遭到未来中国空间技术之父的讯问。 Von Karman vouched for Qian to join the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set up to advise the head of the Air Force. “At the age of 36, he was an undisputed genius whose work was providing an enormous impetus to advances in high-speed aerodynamics and jet propulsion,” von Karman later wrote, explaining the move.冯卡门推荐钱学森加入了给美国空军领导人提供建议的科学顾问委员会。“36岁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天才,他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研究的进展,”后来卡门这样写道。In 1949, Qian described his idea for a spaceplane, a winged rocket that’s credited as an inspiration for the late 1950s Dyna-Soar project, itself an ancestor of the space shuttle. Then his U.S. career suddenly unraveled. In 1950, as Sen. Joseph McCarthy (R-Wis.) raged against supposed widespread Communist infiltration of the U.S. government and with China now Communist, the authorities revoked Qian’s security clearance. 1949年,钱学森描绘了他的太空飞机---一种带翼火箭的构想,这一想法被认为是五十年代末的Dyna-Soar 工程的灵感来源,而这项工程是现在的航天飞机的祖先。接着,钱学森的美国生涯突然中止了。1950年,当麦卡锡议员为假象中共产主义在美国的广泛渗透,为中国成为共产主义国家而恼怒的时候,美国当局吊销了钱学森的机密工作许可证。 Iris Chang wrote that the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had not a scrap of concrete evidence for its charge that Qian was a Communist.美国移民归化局对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的指控,并没有丝毫的具体证据。 But the government did have some evidence, even if it was far from concrete. And the U.S. had clearly found itself in a sticky situation with Qian. When China was a U.S. ally, any feelings of patriotism he might have had could do little harm to the U.S. But now that China was hostile, was it reasonable to let him learn more U.S. secrets? Maybe. He was seeking U.S. citizenship at the time.但美国政府确实有一些证据,即使还远不是具体证据。 美国清楚地发现它与钱学森处在了一个微妙的两难境地。当中国是美国盟友时,他有任何的爱国感情,都不会对美国造成伤害。但现在中国是敌人了,还让他与闻更多的美国机密,这合适吗? 也许没问题。当时他正在全力申请美国国籍。 Apparently insulted, Qian first responded to the loss of his security clearance by trying to return to China, but he was stopped by the government, which wanted to keep his knowledge of U.S. secrets inside the U.S. Then both sides changed their minds. The immigration service sought to deport him, regardless of the fears of other agencies, and Qian tried to stay, apparently determined to clear his name. 吊销机密工作许可显然是个羞辱,钱学森对此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回到中国。但美国政府阻止了他,企图把他所知道的美国机密留在美国 。后来钱学森和美国政府都改变了主意。移民局想要驱逐他,罔顾其他机构对钱回国的恐惧;而钱学森却力图留下来,显然是决心洗刷他的名声,讨回清白。 Qian’s attempt to stay almost certainly proves he wasn’t, in fact, interested in working for China. By that time he could have best done so by going home with his expertise and U.S. secrets. Without a security clearance, it was unlikely he could achieve much for China by staying in the U.S.钱学森要留在美国的企图几乎可以确证,他事实上没有兴趣为中国工作。当时他完全可以带着他的专长和美国机密回国,把这些利用到最好的程度。而没有了机密工作许可证,他留在美国,就不可能为中国做多少事情。 “It was the stupidest thing this country ever did,” said Undersecretary of the Navy Dan Kimball, who tried to keep Qian in the U.S. “He was no more a Communist than I was, and we forced him to go.”“这是这个国家做过的最蠢的事,”海军副司令金贝尔说,他企图把钱留下。“他压根不是什么共产主义者,就像我不是一样,而我们却把他赶走。” The immigration service won its case against Qian, but the government still hesitated to send him back. After years in limbo, the scientist himself decided again to go home and sought help to do so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ich secured U.S. agreement as part of negotiations over Korean War prisoners. 移民局赢了钱学森的案子,但美国政府还在犹豫要不要把钱赶走。几年的搁置后,钱学森自己再次决定回国 ,并从中国政府寻求帮助,中国政府就与美国商议,把钱回国的问题作为韩战战俘遣返谈判的一部分。 China, of course, was delighted to have him back. It welcomed him as a hero when he was finally deported in 1955.当然,中国很高兴他回国,当他终于在1955年被驱逐的时候,把他当凯旋的英雄来欢迎。 His reluctant return was hardly a patriotic act, but that was, and still is, overlooked in the official Chinese view of history. As recently as 2003, the Xinhua news agency, recounting his story, reported blandly: “In 1955, six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Qian Xuesen returned to the motherland.”钱学森三心两意的勉强回国,很难说是爱国行动,但是一直到今天,中国官方都忽视了这点。2003年,新华社重温他的故事,说:“1955年,新中国成立六年后,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Another fact that’s ignored in China is that he gave bad scientific advice on agricultural yields that may have encouraged Chairman Mao Zedong’s disastrous 1958-61 Great Leap Forward economic policy, which led to perhaps 20 million people dying of starvation.另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他对农业生产发表了很糟糕的科学建议,这也许促使毛在1958-61年的大跃进制定了灾难性的经济政策,导致两千多万人死于饥饿。 It turned out that some of the U.S. fears of sending Qian back may have been exaggerated. First, the secrets that he knew were at least five years old by the time of his return, and that was an era of rapidly changing technology. 事实证明美国对钱回国的担忧也许是被夸大了。首先,钱学森知道的机密,到他回国的时候,已经是5年前的陈旧东西了,这是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Second, no single scientist or engineer can have more than a fraction of the knowledge needed to design space launchers or missiles. So he could only be a leader, not a one-man rocket builder. Indeed, his role turned out to be that of administrator of the Chinese space program. Moreover, Chang wrote that in many cases he told his questioning comrades that the technical answers they needed had already been published; they needed only to look up the right book, often an American one. 其次, 任何一个科学家或工程师,所能掌握的,只可能是设计空间发射器或导弹所需知识的很小一部分。所以他只可能是一个领导者 ,而不是一人能独立完成的火箭制造者。事实上,他的角色就是中国空间项目的行政领导。不仅如此, 在很多时候,钱学森都告诉他那些喜欢问问题的同志们,他们需要的技术上的答案就在已经出版的书刊里,他们只需看书就行了 ,而常常是美国出版的书刊。 Finally, while he achieved great things for China as an administrator, those results again probably ended up serving U.S. interests, because China became an adversary of the Soviet Union within about five years of his return. Missiles built by the scientific-industrial complex he created were sent to the west of the country to bring Moscow in range. 最后,作为行政领导,钱学森为中国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这也许再次帮了美国的忙,因为他回国仅仅5年,中国就与苏联闹翻成为敌人。钱学森创建的科学工业体系制造的导弹布置到了西北部,把莫斯科置于射程之内。 ****************************************************************************** 在很多时候,钱学森都告诉他那些喜欢问问题的同志们,他们需要的技术上的答案就在已经出版的书刊里,他们只需看书就行了 ,而常常是美国出版的书刊。 这是美国人的幽默吗? 幽它一默
2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2015-11-24
热度 9 马鹿 2015-11-25 09:41
........................。。。。。。。。。。。。。。。。。。。。。。。。。。。。。。。。。。。。。。。。。。。。。。。。。。。。。。。。。。。。。。。。。。。。。。。。。。。。。。。。。。。。。。。。。。。。。。。。。。。。。。。。。。。。。。。。。。。。。。。。。。。。。。。。。。。。。。。。。。。。。。。。。。。。。。。。。。。。。。。。。。。。。。。。。。。。。。。。。。。。。。。。。。。。。。。。。。。。。。。。。。。。。。。。。。。。。。。。。。。。。。。。。。。。。。。。。。。。。。。。。。。。。。。。。。。。。。。。。。。。。 回家陪老爸看电视, 其实经常是我霸占着电视看我想看的节目, 检讨我做不到晨枫和GraceUSA那样。 看了几集大家, 介绍钱学森,钱伟长。。。看完钱学森那集我就知道了原来钱学森的一生才是我认为完美的一生, 真羡慕呀! 普京是我最欣赏的 当代 政治家, 没有之一!
个人分类: 自己的日记|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激光陀螺:钱学森都研制不出来的东东
热度 4 gordon 2014-6-23 16:13
闲看激光陀螺研制史,不容易。 老钱的知识结构啊,不是出产品的。钱学森刚去MIT 的时候就不适应,当年MIT 净是发明家,他有点偏理论学术。 问题是当时让他从桥梁改学航空,就是让他出东西的。 结果他跑到加州理工了。 其实他也有自知之明,说导弹主要是靠俞大维留下的国民党兵工这帮人。 长期以来,大陆都不会做产品。一五都是苏联援助的。 产品这个事,时间长,需要多路实验,筛选出比较合适的工业路线。 质量还得保证,选用什么材料,什么样的价格。 不经意的地方就很费钱,还不如引进。 问题是你一个国家呀,这条路不走一遍,很多事情看不透。 就跟电视剧《奋斗》一样,徐志森犯了一个错误,他本身是教陆涛的,结果他把那个项目卖了。 陆涛没有跟过完整的项目,不知道在哪一块可以更 smart 一点。 后来陆涛疲了,去法国了,不想干了。 注:不要小瞧石康,石康卖房挣了钱的。《大腕》剧本也是石康写的。 ×××××××××××××××××××××××××××××××××××××   德国的军事援助并不仅限于人员的训练和组织,同时包括军事硬件。   基于冯·塞克特的看法,中国大约80%的军工生产落后于时代或并不适用于现代战争,因此规划了诸如对长江沿岸已有兵工厂的扩建升级和设 立新的兵工厂和其他装备生产工厂。此后,法肯豪森又和兵工署长俞大维一起拟定了一套“五年军火发展计划”,期望中国能独立自造各种武器,而不必仰赖国外输 入。   按照这一计划,汉阳兵工厂在1935至1936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生产德国98K步枪的中国版--中正式步枪,以及马克沁机枪、几 种82毫米迫击炮等。中正式和汉阳八八式步枪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另一个新设的工厂生产防毒面具,计划中还有建设芥子气生产的工 厂,但最终中止。   1938年5月,在湖南的几个兵工厂已经能够生产20毫米、37毫米和75毫米火炮,在1936年下半年一个生产军事光学装备的工厂在 南京完工,生产例如狙击步枪瞄准镜等设备。其他的新建或升级的军工厂的产品包括MG-34机枪,各种口径的山炮,甚至还有生产在中国服役的轻型坦克备件的 厂家。   一些研究所在德国的支援下设立,例如兵工署在I.G.法本公司指导下建立的理化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大多由曾留学德国的工程人员负责。 1935年至1936年,中国订购了31.5万顶M35钢盔,大量的88、98型步枪,和C96型毛瑟自动手枪。其他装备进口包括少量的斯图卡、容克、亨 克尔和梅塞施密特飞机,部分飞机在中国组装。   在国防方面,通过德国军事顾问的引进来帮助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颁布陆军典范令与兵役法,使陆军兵器标准化,设立军用化工厂,使最基本的弹药能自给自 足。这一时期,中国空军飞机扩充至600架,此外,国民党政府又在各省督导修建公路,粤汉、浙赣这两条对国防具有重要意义的公路也在这一期间完 成,1935年之后,中央政府把自己的力量扩展到云贵川三省,使之成为日后的大后方。这些成绩使中国达到了进行抗日战争所必须的“最低度的标准”。
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他使计划经济成为可能
热度 4 gordon 2013-10-23 09:15
计划经济本来是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哈耶克 只是从外部看这个问题,说我们不可能知道全部信息,他没干过;干过的人往往从执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战略在执行的时候很困难,遇见难关时,不是 “ 船头扯船尾 ” 就是 “ 船尾扯船头 ” 。最后老大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死盯”,“严防死守” 不能动,效率低下的要命。 老钱,横空出世,使得不可能变成了有可能,并且演绎了一段 “钱学森痛批钱伟长” 的雄壮活剧,呵呵 后人不知道这个信息,归纳总结以后,重命名为“官办经济”,呵呵 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以数目字进行管理(黄仁宇)。这一点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就是统计数据是由中央权威钦定御批一个总数,向下分解,然后地区权威为了政绩再倒逼中央,反复较量几次定下来的。 中国的封建制能维持住的根本,也在于皇帝的勤政。 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吧 ××××××××××××××××××××××××××××××××××××××××××××××××××××××××××××× 深挖思想根源,把老钱给挖出来了;反正他是一个死老虎了,打一打没什么,嘿嘿 突然想起宁铂的一首七绝: 岂有天生削铁刀, 重锤锻打炭中烧。 三年须尽痛啼血, 一旦松弛百事抛。 结果 宁铂 出家当了和尚,据说 “伟长” 也多年媳妇熬成了婆婆,哈哈 ××××××××××××××××××××××××××××××××××××××××××××××××××××××××××××× http://www.tudou.com/v/E_veyeGiVCA/resourceId=0_04_02_99tid=0/v.swf 起亚汽车广告,大地都颤抖,呵呵
382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先生图片选
热度 20 老平 2013-2-11 10:17
http://twei.hbue.edu.cn/upload/htmleditor/zml.mp3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是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协主席,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下面的图片分为六部分:1.求学,2.在美期间,3.回归祖国,4.两弹一星,5.各界人士,6.家庭生活。 1.求学 中学时期的钱学森。 钱学森在交大求学期间与父亲钱均夫合影。 上海交大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合影,第一排右二是钱学森。 1938年钱学森和几位亚裔同事在导师冯·卡门(后排右三)家中。前左下蹲者是钱学森,前右下蹲者为谈家桢。 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2.在美期间 1943年钱学森与周培源夫妇(左三、左五)与在美留学生合影。 1945年在德国考察。右起:冯·卡门、钱学森、普朗特(师生三代)。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大学向研究生授课。 美国国家航空顾问委员会在1947年2月3日的合影。在以美国航空事业奠基人冯·卡门博士(第一排左起第7位)为核心的美国宇航精英中,有3位中国学者:第一排左起第3位是钱学森,第二排左起第一位是林家翘,第三位左起第2位是郭永怀。 194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时与同事交谈。 3.回归祖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夫人蒋英和孩子归国。 1955年10月12日,钱学森从美国归国到达上海,这是和家人在上海家中合影。 钱学森在1955年10月12日到达上海,与老同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殷宏章(中)见面。左为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罗宗洛。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前来迎接。 1956年,钱学森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 1957年9月,钱学森随聂荣臻团长赴苏联谈判引进导弹制造权。右起钱学森、陈一民、徐昌裕、屠守锷。 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讲课。 1966年10月钱学森(左二),聂荣臻(右三),张震寰(右一)在核试验基地。 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右一)与聂荣臻(右二)等在现场观看核导弹升空的情景。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仪式,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5.各界人士 1956年毛泽东宴请钱学森。 1956年7月刘少奇与钱学森交谈。 1956年钱学森与法国原子核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孙女海伦·郎之万交谈。 1963年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彭真、李富春、谭震林等接见钱学森等科学家。 周恩来接见钱学森。 1975年钱学森与侯宝林在一起。 1983年2月10日聂荣臻与钱学森、朱光亚交谈。 钱学森与叶剑英(右二)、张爱萍(右一)。 1984年邓颖超同钱学森交谈。 1989年10月1日,邓小平接见钱学森。 2001年12月11日江泽民看望钱学森。 2007年8月3日温家宝看望钱学森。 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看望钱学森。 6.家庭生活 1947年蒋英在上海。 1947年钱学森和蒋英在上海的结婚照。 1957年3月8日歌唱家蒋英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联欢晚会上演唱。 青年时代。 中年时代。 老年时代。 油画《毛主席接见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 另一篇相关帖子 :《史海翻浪:B-29被击落与钱学森回国》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1226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钱学森之问
gordon 2013-1-21 17:30
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钱学森终于忍不住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呵呵 这个事还得从钱伟长被划成右派说起, 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批评清华大学当时照搬苏联模式的教学方针,认为课时过多、专业过细、 负担过重以及基础不牢、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主张教授治校、理工合校、培养通才;又如,五月十七日在《人民日报》以发表谈话的方式参加中共中央发起的「整 风」:「我是老清华了,但是这些年来,当家作主的味道越来越稀薄了。校务委员每当开会决定学校里的一个重大问题时,总是由党内负责干部介绍一下情况,问题 分析的很全面,谁也不会投反对票,就这样顺利通过了。党内有好多资料,党外人不知道,很难发言,校务委员会实际是个形式。党把人分成两类,对一类人(党团 员)总是先看他的优点,对另一类人总是先看他的缺点。清华党委对老教授总是抱怀疑的态度。多数系主任与教研室主任没有真正当家作主……选拔学生出国,教师 提级等重大问题,也没有征求过教授们的一点意见,走的尽是党和行政路线。」再如,五月中旬,对《光明日报》记者介绍清华大学「鸣放」的情况说:目前有些教 授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顾虑,有些人在家随便谈心,可以谈出许多意见,但是到座谈会上发言就打了折扣。清华长期以来的情况,使大家缺乏这种大胆畅谈的习惯。他 认为学校党委应该进一步鼓励大家大胆地把意见「放」出来。另如,六月六日,应邀与费孝通、曾昭抡、陶大镛、吴景超、黄药眠出席民盟中央召集的座谈会,在讨 论首都高校「鸣放」形势时慷慨陈词:「学生闹事的原因是没有出路。现在只有党团员和靠近党的人才有出路。人有没有出路,命运是掌握在党员手里。有发展前途 的课程都得由党员来担任,不论他懂得多少,而将一些真正的专家放在一边……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是有问题的。上个星期蒋校长(南翔)在报告中居然说了这样的 话,他说今天知识分子是吃共产党的饭,这句话引起了老教师们很大的不满。」他的这些言论,不是办学方针上的真知灼见,就是学校状况的真实反映,但在随后 「反右」风暴中都成了罪状,「六教授会议」更被视为「右派」向党进攻的一个重大事件。
0 个评论
分享 <转>为什么美国会把钱学森放回来?
热度 4 gordon 2013-1-14 14:17
媒体常见的说法是美国拒绝放钱学森回国,是因为怕中国搞出自己的导弹技术,钱永刚先生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美国其实并不担心中国人搞导弹,因为中国的工业底子太 差,根本不可能具有研发导弹和核武器的基本条件。美国最担心的是他父亲回国后会把美国的导弹技术扩散到苏联。 注:个人感觉这个解释更合乎情理。 ×××××××××××××××××××××××××××××××××××××××××××××× 现在看 “两弹” 最大功臣还是主席,抓住了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死后急需支持的一段关键期,硬把中国挤进了联合国的 “五常”。 应该说,钱学森能顺利回国,《工程控制论》也帮了“一定的忙”。 正如1980年美国哈佛大学自动控制教授何毓琦回国访问时说: “钱先生的《工程控制论》在美国出版后,美国人在四五年内读不懂。” 钱学森则幽默的说:“那本书是故意给美国人看的。是为了让美国当局能看到我已经改变了研究方向。此书告成后,他们终于同意我回国了!” 实际上,如果美国政府在以前因他懂得空气动力学而拘留他,那他们知道他研究工程控制论的时候,就更要 留难他了 。
451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一本新书
热度 12 席琳 2011-11-1 12:38
2011-10-31 雨 蚝来瘟 今天去图书馆的时候,看见一本美国女作家 Janet Reitman 2011年出版的新书,《科学神教之揭秘》(Inside Scientology - The Story of America's Most Secretive Religion), 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是在给职工讲职业伦理课的时候,我的一个合作者引用了Scientology创始人L Ron Hubbard(LRH)手书的职业道德规范,供大家讨论,大家颇有争议,尤其是最好定稿的时候,因此就记下了科学神教这名字。 这本书写的不错,文字很通畅,对美国近代历史尤其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幻小说的历史多有涉及,看完前两章,就不禁失笑了,原来我们的钱学森钱大科学家晚年之所以大力提倡特异功能研究,其实和这个科学神教是颇有历史渊源的。而科学神教,翻译成中文,最好的名字,就是特异功能。 怎么个历史渊源呢,在1945年二战结束的前夕,美国洛杉矶的郊外,住着美国著名的火箭专家捷克帕桑斯(Jack Parsons),捷克帕桑斯是LRH的亲密朋友和生意合伙人,也是匈牙利出生的飞行动力学专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arman)在美国的保护人。 说起冯卡门,大家都知道,那是钱学森的导师。当时的帕桑斯,是学界领袖,类似于中国当年的孟尝君,招贤纳士,大会宾客,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LRH,冯卡门,还有其他学界精英,包括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经常都是帕桑斯家里的座上客。 怪只怪帕桑斯交友不慎,不但被能说会道的科普作家LRH拐走了心爱的女人,而且投资的两万一千美金,血本无归。 不久,LRH到纽约创立科学神教,推行他的精神疗法,出版专著,Dianetics,并一炮打红,风靡全国。至1950年夏天,全美大专院校,从教授到学生,LRH的著作,人手一本。 这期间,我们的钱老,正在美国。 所以对特异功能地研究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就不能不读,虽然这本书,连提都没有提一下钱学森。
个人分类: 拉拉杂杂|800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28 18:20 , Processed in 0.04573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