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著作权

相关日志

分享 “自然语言表述” 的终结(转)
gordon 2017-2-15 17:36
关于用类比来说明问题的两难 如法国诗人瓦雷里所说的,我们不得不经常使用比喻,但在比喻与事实之间不假思索地画等号是愚蠢的。比喻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我们瞥见某种真相的同时,也把谬误和假象暗中塞给了我们。 比喻让两个本不相同的东西的相同之处如此突出,以致人们对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视若无睹,而对这种差异的忽略,往往使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陷入某种魔障而不自知。 摆脱这种魔障的方法,就是寻找新的比喻,让新的比喻来突显被旧比喻掩盖了的面相,以一种偏见来消解另一种偏见,把囚禁在旧比喻中的意义拯救出来。如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的,“思想史不过是各种隐喻更替历史”。 ******************************************************************** “脑科学偏好”的终结 跟个人的体验有关 ,跟个人的性格有关 爱耍一些小聪明,却不是真聪明 从一种谬误到另一种谬误,如果你仅仅使用比喻的话。 注: 个人有一些成功经验,非常重要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成功过。 而 “大家” 是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 ******************************************************************** 不想玩这个了
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人不可能单纯通过书面的道理而带来任何实质上的执行力改变(转) ...
gordon 2016-10-12 13:45
注:作者非常牛逼,他自己现在不一定做到,但是这个解释非常牛逼。 以前,我是一个重实践的人。讽刺 “任课老师” 的口头禅是,学习差的都来当老师了。 但这一次更新了我的看法。 这个人没有做到,但是这个解释非常牛逼。 ************************************************************************** 元认知(meta),这个大陆学生一般没有学过,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事情,是 留英的一个人给我们培训 。(好多年前了) 正给我们讲的时候,被 另一个技术权威打断了,训斥丫 :“ 讲那些屁话干什么 ” 。 又一个 “大力神” 赫拉克勒斯 注:因为大陆出来的高手,好多都是 “硬桥硬马” 。实操上,比留英的还牛逼 你学了老外的 “博雅教育”,不一定在大陆混的好。(大陆这帮货,也是很牛逼的) 当然,你 本来就是大陆教育体制下的残次品,可以学一点 。因为你本身就很差了嘛,总不能比现在还差。怎么也会提升一点。 “破罐子破摔了” ************************************************************************** 为什么「道理都懂,然而执行力差」呢? 首先这个问题的前提「道理我都懂」就是值得怀疑的。意识到自己不懂,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稀有的能力。 在「理解型」的任务上,学生们表现出高估自己的现象——学生们常常以为自己理解了他们阅读的内容,但是在提取具体的信息的时候却往往低于预期(Chi,2000)。一项对阅读理解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阅读理解的元认知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即他们对自己理解多少把握得越准确,他们在测试中就越能获得更高的分数(相关度为+0.43)(Maki Berry,1994)。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在试卷成绩出来之前感觉自己都对,但是出来之后发现自己有那么多错误——那么你也许需要在元认知方面加强训练,许多时候,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 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理解力呢?从逻辑上来说,要想明白自己不懂,需要很多条件: 首先,你要有「更新原有认知」的动机。注意,这里是「原有」,许多人都有更新他们「未知」的冲动,但是在「已阅读过的信息」、「已学习过的技能」上,许多人是不愿意去看第二遍、去改进的。这种动机上的不足,继而会养成习惯性厌倦——一看到看过的东西就烦、就跳过。越是没有「更新原有认知」习惯的人,当然也越会觉得自己的初始理解准确性比较高,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有看到更好的认知方式的可能性。 其次,你得明白「更」正确的理解方式是怎样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经历一个「认知的上升期」,即发现自己原来的认知是存在改进的地方的——许多人有动机,但是发现不了自己认知上的盲点,因为他们的信息太窄、批判能力不够。 除了动机、认知习惯和能力外,要想明白自己不懂,你还要学会去「评估自己的认知」,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可以说,前面的这些元素都是「元认知」不足的副产物而已。 元认知是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当我们评价自己的认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具备了初始的能力,因为许多人在很多情境下并不会意识到要去评估自己的认识本身。但是要具备充分的「元认知」的习惯,需要我们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思维、即时监控自己的思维。 以下是一个案例,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个「元认知」的认识。 著名的「刻意练习」理论强调在「学习区」进行学习,而不是在心理的「恐慌区」和「休闲区」,即 采用合适的难度来控制焦虑感来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 。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更根本的地方在哪?它 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更好的知觉 ,而这才是关键所在、本源所在——你需要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评估情绪的层级,对情绪有更好的调节能力。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着更好的了解,再加上这些额外的理论,使这些针对自己的监控数据变得有意义,他就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问题,可以帮助你评估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地理解了这篇答案,但是下面的许多回答你都答不上来,那么也许你的元认知还不是特别好(具体情况可能还会更差一点,因为在我已经提示了考验元认知的前提下,大多数同学会略微低估自己的原有认识): 1、这个答案论证的观点和我们从小到大说的「满桶水不响,半桶水响叮当」有相似和重合之处,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中国小孩小时候都被教育过「虚心才能学得更好 」,但是为什么最终你没有把这些话奉行到最后呢?这个答案和传统的教导,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什么是元认知?你能举个动用元认知的例子说明你对元认知的理解吗? 3、我们为什么会高估自己的认识能力呢? ——————原有内容分割线(其实原来的也不错) 我的结论是:尽管 你看了那么多教你提高执行力的书籍,但是仍然无法做到,那是 因为你的大脑还没有准备好 。 ———————————————————————————————————————————————— 道理明白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感觉自己以往都白活了,但 「明白」这件事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短时记忆 ——就像电脑里不断使用的内存,数据不断地在里面被运行和擦除—— 短时记忆需要变为长时记忆才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 具体到生物学:短时记忆只会在突触功能上发生改变,即「突触联系的强化或弱化」,它也许持续几个小时就结束了;而 长时记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大脑结构性的改变,即大脑产生了新的蛋白质和突触,会产生「 解剖层面的改变 」。 上述图片中,左边的短时记忆并没有惊动到细胞核, 一旦神经递质消耗完毕所有一切将回归原位 ;而长时记忆的构建需要细胞核的参与,产生新的物质来提供 新的突触的生长 ,从而 在结构上根本保证我们能够对某些行为的执行作出快速反应 。 心理学家渐渐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心理过程实际上是生物学问题。 你的行为是大脑无数神经元的综合计算的结果,你在某方面上的神经突触越多,你作出这种行为的倾向权值就越高。 执行力只有内化成更加优秀的大脑结构才能给与我们实质上的保证,任何短暂的道理的明白都不足以替代长时记忆产生的这一过程。 企图用几分钟的道理明白来使你达到质的改变是不现实的,整个过程必须要有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基础。所以,我 绝不相信有什么能让你马上发生质变的理论,包括「意志力」这本书 ,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我认为相当精妙的理论,都不能给予你任何太多实质性的改变。 为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若干个小结论: 道理的深刻理解是有必要的。 强烈的情绪 能够产生足够多的物质对抗某种抑制长时记忆产生的蛋白,从而突破阈值使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换而言之,你对一个执行力理论的感悟越深,你对某件你做成的事情越感到骄傲,你得到的执行力方面的突触就越多。具体到生物学,科学家们发现,在突触中,如果一次性过量的cMAP涌入,就会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突触的新生,换而言之,我们可以不需要重复的刺激,而是一次较为强烈的刺激也能激发长时记忆。 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重复 对于长时记忆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重复,仍然是形成长时记忆的最普适的方法——为了突破长时记忆的阈限,反复练习必不可少。不要惊讶于时间给你带来的生理上的改变,哪怕是一个基本的动作,如早起、叠被子,都在你的身心上刻下长时的痕迹。前些天我拜访了一位在部队待过两年的同学,他能每天不论室友多吵、寝室灯有多亮,一到11点准时睡觉,所有一切必须井然有序,和另外三个室友蓬乱的桌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给我的震撼很大,因为我此前从来没有这样鲜活地感受到:一个人,竟然能如此严格规律地行事。 (值得注意的是, 重复也许会引领我们走向更稳固的美好,也会导致更加难以改变的困境 ,换句话说, 重复,决不能以一种毫无反馈和改进的方式进行。 一开始的错误很可能会一直困扰着你,同样是重复,有人变成了「路径依赖」,有人变成了「习得性无助」,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累加效应。) 另外, 20岁也许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是控制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我们大脑的前额叶控制着我们的许多执行力方面的能力,而这方面的大脑成熟一般比较晚,一些研究发现,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自我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是由于前额叶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大脑的发育一般有黄金期,错过了这些时期想要弥补就比较困难。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期有意地训练自己的执行力,即增强大脑在这方面的突触数量,将使我们收益一生。 —————— 道理无法改变执行力弱这一事实,还因为有关执行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 「内隐记忆」 的方式存在,这 从根本上切断了从「道理」的理解来增强执行力的可能性 。 为什么执行力的培养无法被间接学习替代?因为我们的行为是由 “双重态度系统” 决定的,不仅包括受意识控制的态度,还包括 无意识的计算 (Wilson,2000)。无意识的神经结构与重复行为密切相关,并且累不开时间的累积。 内隐记忆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无意识加工”,而 无意识加工只会显示我们应该做什么却从不告诉我们为什么 ,并且 我们的意识很难控制无意识的计算过程 。“在意识的底下是我们无法觉知的计算,它时不时把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却从没有过程。” 内隐记忆区别于外显记忆,无法被意识提取,但是它却一直以一种「无法用意识控制却又十分完善的方式知道我们的行为」。 如果你不相信无意识的力量,想想你无法戒掉的一些瘾,你也许就不会这么快地下结论了。 因此,执行力必须像一种「动作记忆」那样成为我们的本能 。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描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感受: 「期间也有不愿意去的时候,但是我知道 那只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 ——只要意识到这个,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从家里出发,往健身房去就是了」。 但是虽然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我还是做不到? 实际的执行感受和「知道这个方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的感受是,尽管我明白我应该这么做,但是出于某种不知名的力量,把我拉向了某种选择——你虽然知道你的大脑往往倾向于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情, 但你就是左右不了你的行为,这一跃才是最为艰难的 。 因为我的大脑缺乏某种我不知道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对于执行来说至关重要。 这也是 为什么「成功的经历」对于执行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仅在于信心层面,而在于深层次的大脑的结构——每一次的成功都在完善和固化你的大脑神经网络结构,你 会更加地熟悉这种执行下去的彻底的感觉 。 为什么许多人都通晓执行力的精髓,而你听了他们的话,却仍然止步不前呢? 正是因为执行力是一种内隐的记忆,它综合了许多当事人自己的经历,并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大脑结构改变,使相应的回路越来越通畅。 刘未鹏在他的《暗时间》里讲到,许多时候 我们只需要熟悉这种「硬着头皮」做事的感觉 ,令他感到意外的事,执行力就是如此之简单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你仍然做不到呢? 因为这种感觉,它并不是你的,你的头脑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生物结构,它就像一颗基因优秀的种子,还没有在你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又哪来的改变呢? 道理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相应的成长还需要后续的浇灌和时间。 在意识如何影响无意识层面,人们还所知甚少,人们也不是很清楚“自我暗示”和“自我应验”是如何影响无意识的加工的, 似乎信仰具有某种超越意识的作用 。我们看到,天才的最终形式无一例外都是“信仰”,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价值观的,信仰具有比一般道理更持久的动力。 总的来说,内隐记忆和你「知道这个道理」非常不一样,内隐记忆的积累依赖于大量的实践带来的大脑结构的变化。所以我对执行力方面的「间接学习」报以怀疑——人不可能单纯通过书面的道理而带来任何实质上的执行力改变,就像你不可能通过别人的成功而让自己变得自信, 执行力必须是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记忆。 ——————— 最后,要说这篇文章能给你什么直接的改变: 它只是让你对自己保有更多的耐心和谨慎 ,当你急不可耐地想要有执行力的提升,却一次次地被挫败笼罩时,它会告诉你: 多给你的大脑点时间,它在努力地改变着呢,执行力需要的只是一点一滴的任何形式的成功而已。 ———— 后记: 这个问题我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觉得它太顽固、太抽象、方法论太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扩充方法,不断地寻找,用自己最坦诚的方式去实验(那意味着:当我失败时,我必须接受这种失败,接受那个意志力薄弱的自己)。 我也许不是那些能够用实际的成就来当做资本来回答你们的答案的那种人,但真正做到的人,却不一定能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我擅长的,只是把一些基本的事实呈现给大家,因为我明白, 人生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的,我相信每一个基本但充满了解读可能性的事实给人带来的巨大作用。 ————— 注:图片来自于《追寻记忆的痕迹》P184,一本很好的关于记忆的科普书籍,该作者在2000年因研究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强烈推荐。
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马督公七律新作
热度 7 天狼星 2016-1-16 22:3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马前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17986/answer/81874552 来源:知乎 玉山风雨起苍黄,百年老贼退连江; 纨绔内斗今胜昔,荣民恸哭慨而慷。 惟愿小英追党产,切莫沽名学马娘; 天道好还乃正理,人心向背见沧桑。
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为什么支持中国加入 SDR(转)
热度 1 gordon 2015-12-12 14:03
这回人民币能进入SDR,根本上并不在于英国日本的意见,而在于美国态度的松动。 那为什么美国反对了这么多年,今年突然同意了呢。是因为他自身的利益, 全球金融市场情况是这样的,欧元QE2,日元QQE,美联储即将加息,这意味着欧元羸弱,日元下跌,美元走强。而美国第三季度GDP(1.5%)增速相比第二季度(3.9%)大幅下滑也促使美国在第三季度开始明确支持人民币入篮。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现在要发展,也就是要为再工业化政策输血,强势的美元会让美国制造的成本上升加息也会让公司的融资成本进一步高企。 在欧元区经济增速如此低迷的情形下,美联储无法回避强势的美元,要有所扭转,就是让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让另一种货币升温。 在全球企业和投资者经常账资本金融账结算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从而分担美元的升值压力,也就是分担美国企业的压力。 而 人民币加入SDR并尽可能缩小人民币所占权重,挤压的也主要是欧元英镑日元的份额,短期并不会对美元的领导地位造成多大影响 。所以,这造成了美国态度的转变。 ******************************************************************************* 从实践的事实来看,中方的应对还是很妥帖的,整个团队水平很高
422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29 05:20 , Processed in 0.02550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