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武汉会战

相关日志

分享 武汉会战 ———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
gordon 2016-1-18 18:22
武汉会战,这么重大的一个事件,在中国竟然不出名。 日军最大规模使用毒气 的一场会战。( 波田支队 就是一支狂用毒气的部队) 按照德国顾问团的建议,扒开 “黄河花园口” 就是为了它。( 使得日军 “从北到南” 的进军路线改道 ) 苏联志愿航空队 亲自参战,带来了200多架飞机。 当时国民政府的飞机空了, 自己不会造,打下一架,少一架 ;日本向国际社会施加压力,没有人卖我们飞机,就苏联援助了。 武汉会战是抗战22场会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会战。当时中国军队先后投入14个集团军(50余个军)约100万人。日军则投入第2军(4个师团)约17万人,第11军(5个师团、1个支队)约20万人,总兵力接近40万人。 干掉了日本海军航空队王牌飞行员 南昌茂章 还有所谓的日本军神 注:cctv 说, 当时武汉是中国第二大城市 。 ************************************************************************* 当时的提法就是 学习 “库图佐夫抵御拿破仑的经验” 库图佐夫是怎么跟拿破仑打的? 人家,库图佐夫是真的。 注:为什么提出这个疑问啊?因为 《论持久战》 这篇文章,论证不严格,很虚的一个东西 。 库图佐夫抵御拿破仑 这个没问题,正儿八经的东西。 呵呵 ************************************************************************* 当然时代变化了,也许有创新 看不出创新在哪儿 注:可能是发动群众,改造地形运动。 俄罗斯的游击战当年是靠哥萨克骑兵 但不论怎么说,第一步要先把日军的能量消耗掉, 扛雷这个人是最牛逼的 。 国军总是正面战场,呵呵 老蒋不扛也不行啊 ,西安事变逮住他了。 ************************************************************************* 毒气战 整个抗战期间,毒气武器处于天皇、大本营和统帅部严密而有效的控制之下。前线部队从来没有权力可以自由使用这种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连方面军司令部也没有权力使用毒气。只有在要求和接到大本营陆军部明确授权后才能使用毒气,通常是首先取得天皇的许可,然后由参谋总长发出“指令”。武汉会战期间,大本营批准使用毒气375次。 在11军司令官冈村的要求下,大本营批准了其使用超过1.5万筒毒气的权力,这是 日方在对华战争中最大规模的化学武器战 。冈村在为他的要求辩解时说,需要毒气筒来恢复部队的荣誉,并给他们一次“胜利的感觉” 【34】。 【34】参见《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P262 ************************************************************************* 武汉会战期间的苏联援助 武汉会战期间,苏联的派遣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军事顾问 苏联的军事顾问既有陆军、空军军事顾问,也有工兵、炮兵、坦克兵等兵种顾问,而且人数众多,队伍庞大。其中武汉会战所涉及的第三、五、九战区分别由博布罗夫和博戈柳博夫、阿尔费罗夫、阿利亚布什夫任战区高级顾问。据资料显示,截止1939年2月,援华苏联军事专家有3665人。 2、志愿飞行员 从1938年1月5日,开始,苏联志愿航空队抵武汉,加入中国空军作战,随后到达的苏联航空志愿人员达2000多人。在武汉会战期间,飞行员牺牲一百多人。 ************************************************************************* 武汉会战中的空战 武汉会战是一场海陆军立体化的全方面战争,中日两军空中的斗争的惨烈程度,也丝毫不亚于陆地上和水上。此战中,日军为了掌握武汉会战的制空权,出动了 500多架作战飞机, 占侵华日军作战飞机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而国军方面则是破釜沉舟,集中了200架飞机, 几乎全国可以使用的飞机全部赶到武汉 。在中国的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四省,当时海南还没有单独建省),国军空军仅仅只有一个第29中队,整个中队只有区区9架霍克3型战斗机。而在武汉会战末 期,日军进攻广东部队的作战飞机总数高达150架,是第29中队的十几倍。由此,足可以国军对于武汉会战的重视程度。 注:武汉会战之前,已经把 黄河大堤 (花园口)扒了 。 这才叫大决战呢 ************************************************************************* 人肉雷达网 国军发明了一个人肉雷达网。 这个人肉雷达网很简单,就是在武汉地区附近方圆几百公里的区域,设定无数个防空警戒哨,由当地的民兵或者老百姓负责。一旦发现日军飞机的迹象,立即向武汉的航空委员会汇报。 这种看起来极为落后的东西,在后来的武汉会战中,居然起到了一些作用。 这个人肉雷达一共分为七层, 第一道的外围监视部队,至汉口半径约190多公里,进入这条线说明日军 有进犯武汉地区的可能;   第二道防线为“空袭警报线,据汉口半径约150公里,进入此线,说明日军进犯武汉的意图已十分明显,我方发出空战警报;   第三道防线为“空军作战外弧线”,据汉口半径约80公里,这也是保卫武汉的首道空中狙击战线,也是国军飞机空战的主要区域之一;   第四道防线是“紧急警报线”,据汉口半径约70公里,此时城内将拉响空袭警报,三镇市民迅速疏散;   第五道防线“灯火管制线”,据汉口半径约50公里,一到晚上不允许有任何灯光;   第六道防线“空军作战内弧线”,据汉口半径约30公里,基本已进入今天的三镇上空。在此防线内,我军飞机可以实现“最小载油量和最多装弹量”,为战斗力最强,我方作战条件优越,因此也是有效打击敌机的区域;   第七道防线“高射炮射击地带”,据汉口半径约12公里;   最后一道防线“高射机关枪射击地带”,据汉口半径约4公里内,敌机若进入此区域,也就进入了我军布防的高射机关枪射程内。 这八道防御线虽然也有很多漏洞,却多少有些作用。 ************************************************************************* 苏联援助飞机的性能 —— 打法 类似朝鲜战争中的米格15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苏联向共和军方面提供了飞机684架 ,其中就有部分I-15、I-152。 老式的双翼伊152战斗机,虽然机动性好(在一千米高时盘旋360度只需要8秒),但毕竟是落后的双翼结构,导致航速太慢,所以只能和日军进行低速盘旋水平格斗,不能和日军进行垂直格斗,不然就是必败无疑。 包括技术精湛的李桂丹在内的国军飞行员,驾驶伊152战斗机, 都是被俯冲下来的日军飞机击中后殉国的 。 至于伊16战斗机水平格斗能力较差,但速度快,爬升和俯冲都很厉害,适合垂直方向作战。 换句话说,伊152战斗机适合水平缠斗,而伊16适合高空偷袭。 此次空战,中苏飞行员商定,首先以中国飞行员的19架伊152在武汉上空诱引日军进行低空的鏖战,然后苏联飞行员从高空一举杀下来,给日军造成致命打击。 可以说,这个战略是非常实用的。 ************************************************************************* 伊15 1937年8月21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贷款。从1937年10月到1939年9月,苏联向中国空军援助了985架飞机,其中I-15(主要是I-152)347架。援华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的编成中也有部分I-152或-153。在抗日战争初期的空战中I-15系列和日军的早期战斗机性能不相上下,在抗击日军轰炸机方面还卓有成效。为中国空军掌握1937-1940年间的战场制空权做出了不小的战果。但在日军1940年的投入的新型“零”式一一型战斗机在中国战场出现后,I-15性能和机动性上都落后明显,完全不是零式战斗机的对手,在空战和事故中这些早期型号逐渐消耗。 伊-16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志愿航空队飞行员,两次苏联英雄的获得者谢尔盖·伊 万诺维奇·格里采韦茨(S.I.Gritsevets)根据伊-16的高速和良好的加速特性,制订出符合本机的"俯冲-射击-拉起-再俯冲"的空战战术, 即后来被发扬光大的BZ战术.影响了后来的战斗机设计理念. 值得争议的地方: 首先以木材而不是金属构成的机体,常被误解为落伍,但对于当时理解是 木材已经达到要求的情形下不必浪费硬铝 ,可是其他国家同期同级的机型不使用木材,原因是 缺乏苏联盛产的优质木材 ,所以不得不选择铝材,故本机是完全为了国情的条件而设计。 注:大航海时代造船,就是用俄罗斯出口的木材。
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万家岭大捷的意义(转)
热度 2 gordon 2016-1-18 15:27
万家岭大捷相当于 国民党的孟良崮,只是对手是日军罢了。 ************************************************************************** 101和106 师团是个乙类师团,为啥派它们去呢? 岗村认为,相比沿恶劣地形的山间公路前进的27师团,第9师团,101和106 师团相对比较轻松,因为他们只需要沿着南浔铁路前进,而铁路附近地形平坦,利于重炮和空军发挥威力。 岗村没有错, 他叮嘱松浦千万不要离开铁路线 ,被中国军队引到丘陵地。因为这些地形极端复杂,日军重武器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 问题出在松浦身上,被引诱到丘陵地,然后这个机会被薛岳抓住了。 刚开始问题出在松浦身上,后来是岗村宁次犯浑,再后来是窃取孙传芳那个地图出错。(松浦拿的是岗村给的孙传芳的地图) 万家岭一带到处是参天大树,还有磁铁矿,指南针指路也不行。地图也不对。 万家岭的山地和丛林给日军造成极大威胁,但国军方面其实也不占上风。 国军在万家岭最后阶段,补给也决断,官兵靠吃南瓜、树皮支持 。 ************************************************************************** 万家岭战役的意义非常深远,并非歼灭106师团这么简单。此战日军伤亡很大,10万大军伤亡了3万多人,这导致本来就兵力不足的11军战斗力大减。 冈村宁次被迫放弃了南下占领南昌,然后切断湖南长沙的计划。随后,武汉会战最后阶段,百万国军从容的撤退到湖南,没有遭遇日军的任何拦截。那么,显然武汉会战日军的第一位目标,也就是歼灭国军主力就自然而然的失败了。 既然武汉会战不能歼灭国军主力,那么占领武汉地区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让日军继续分兵,陷入持久战而已而已啦! 同时,由于伤亡太大,日军武汉会战第二位目标也没有实现。武汉会战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占领湖北,江西,湖南三省,以基本占领国军第二层的防御圈,将国民政府赶出中国的核心区域。 可惜江西省省会南昌既然没有被占领,占领江西省也就无从谈起,进而占领湖南省也就更不用说了。冈村宁次随后,只能将残余兵力集中起来进攻武汉,最终连湖北省都只占领了一部分。 万家岭战役的意义很大,但也可观说明了中日两军战斗力的差距。显然,106师团在日军中属于二流师团,官兵也只有1万多人。而国军为了歼灭了,出动10万大军,花费22天时间才基本将它歼灭,而国军方面的伤亡也比日军要高出不少。 注:国军连日本乙种师团都打不下来,日军有飞机、重炮支援。 武汉会战以后,从此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甲种师团将面对游击队的威胁 。 大炮打蚊子,这就有意思了。 ************************************************************************** 这个 106 师团是所谓的影子师团。该师团 1938 年(昭和 13 年) 5 月 15 日编成,师团以第 6 师团留在国内的骨干组成,他的军官全部是第 6 师团现役和预备役军官,而士兵除了少量士官以外,大部分士兵都是第 6 师团退役的预备役人员。 这些士兵也主要是来自于南九州的熊本、大分、鹿儿岛、宫崎四县。显然 106 师团的官兵素质比第 6 师团差了一些,但装备则丝毫不差,完全和甲种第 6 师团一样。 该师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辖步兵 111 旅团 ( 下辖步兵 113 、 147 联队 ) , 136 旅团 ( 下辖步兵 123 、 145 联 队 ) ,骑、炮、工、辎重各一个联队。 该师团在熊本编成后不久,由于日军忙于武汉会战,兵力严重不足,被紧急派到武汉。 特设乙级师团的装备和甲级师团完全相同,官兵也都是受过正规训练的老兵,不过特设师团战斗力显然低于甲级师团一截。 冈村宁次认为,乙级师团战斗力之所以较低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武器装备和训练,而在于里面的士兵的素质。 以 106师团为例,他和号称日本第一强大的第6师团都是同一个地方编组,同样的装备。不过 第6师团里面基本全是清一色的18岁到20岁的年轻士兵。这个年龄 段的青年是最适合当兵的,一来他们的体力是在巅峰时期,二来他们涉世未深,没有尝到过生活的什么甜蜜,很容易被洗脑,作战也不怕死 。 但 106师团则不同,他里面的士兵大部分都是预备役 ,也就是在第6师团服役以后,退伍进入社会几年后再进入部队的。这些人里面一部分已经娶妻生子,剩下的就算没有家庭,大部分也在社会上混了很多年,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般来说,有家庭,有社会经验的人,就 不像毛头小伙子那样只有一根筋 。他们很多时候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小利益,打起仗了他们不敢随便去冒险,害怕自己死了以后,老婆孩子没有人照顾。 所 以打起仗来106师团,101师团的普通士兵,战斗意志并不很强,他们虽然偶尔也能拼命不怕死,但非到万不得已,还是老老实实打那种比较安全的仗,也就会 离国军距离比较远,用重武器和火力优势击溃国军 。他们一般不敢进行肉搏作战,因为这种作战太危险了,随时可能丧命,就算刺杀技术再好也是没用。 至于106师团的师团长松浦淳六郎资历也还是不错的,他也是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的军衔是中将,也就是说其实不比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要低 ,两人军衔上是一样的。 ************************************************************************** 日军的化学战部队 日军的化学战部队其实已经很有规模,但从未参加大规模的实战。在 1937 年,日军进行了化学战的实战检验,在淞沪会战,南京战役,徐州会战都有一定的使用,但规模并不大。 这并不是日军心善,而是化学武器是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害人不成反害己。 所以日军在 1937 年并没有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 1938 年开始,日本军部认为化学武器实战已经没有问题,加上国军方面没有化学武器,从武汉会战开始,日军大量使用化学武器。 8 月 6 日,日本陆军参谋总长给华中派遣军下达战役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命令,并为第 2 、第 11 军配发毒剂弹、筒高达 30 万发。 日军在武汉会战期间使用化学武器 400 余次,共发射毒剂炮弹上万发,施放毒剂筒 4 万余枚,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使用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化学战。战役中中国军队中毒人数高达数万人,其中伤亡超过 1.5 万人,其中死亡约 5000 人。 日本无耻的违背日内瓦公约和基本的人道主义,大量使用化学武器,给国军造成很大伤亡。 当时日军的军事科技发达,防毒面具是日军的制式装备,人手一个。 而中国军队由于技术低下无法自己生 产,只能全部靠进口,所以装备数量很少,就算中央军王牌部队,往往只有军官才配备防毒面具,士兵只能用布蘸水捂住口鼻。 山区地形特殊,毒气长期不散 ,大批中国官兵中毒昏倒,伤亡十分惨 重。 注:明白 “毛大哥” 为什么要大炼钢铁了吧,就是为了制造雾霾。
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 ——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gordon 2014-11-26 13:33
日军有多难打 8 年抗战中与日军直接交手的中国军队从将领到士兵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前线将领的回忆 台 儿庄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回忆是这么说的:日本军队的长处,那也确是说不尽的。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 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 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曾 分别任第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会战和远征军入缅的陈诚更是对中日两军做了直接对比:优势兵力,不能专就量言,质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抗战动员的 兵力,在任何一次会战中,都比敌人多几倍。即如武汉会战,光是九战区指挥的部队,最多时有七十多个师;而敌人使用部队,据先后发现之番号计算,总计不过七 个师团。其所以能以少击众者,除装备关系外,就是因为素质的优越。反过来看我们自己,部队虽多,但量的优势每为质的劣势所抵消,徒然虚糜饷糈,并无补于败 亡——此“兵在精而不在多”之所以为至理名言也。武汉会战中,王陵基军团及第三十军团孙渡、张冲两军,均因素质太差,甫经接触即溃不成军;而滇军卢汉所 部,未经接触,仅闻敌机之声亦即溃散——以致连累素质较优的部队也无法达成任务,而造成全盘的失败。故素质是部队的命脉,与其多而乌合,不如量少而精,反 而能在疆场上发挥战力。 中 共方面,名将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也专门做过经验总结,他写道: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 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个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 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做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做战…… 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 很多,但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正因为双方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层直接说出这样的总结: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其实那是英国和德国的战争,美国没有参加战团。 英、日矛盾,转化成了美日矛盾,呵呵 德国美国可以不看,但是日本不行,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争霸实在必行。 留给我们一个发展模式和一个残破的日本陆军,呵呵
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2:14 , Processed in 0.02775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