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天才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天才

相关日志

分享 我多想 像你们一样是个天才,可TM “我不是” ————这就是 “少年班之旅” 的收获 ...
gordon 2017-6-5 11:00
若干年后,我才明白 吴未所说。 我多想 像你们一样是个天才,可TM “我不是” ———— 这就是 “少年班之旅” 的收获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U5ODIwNzcy/v.swf ************************************************************************ 参考阅读: 你要多努力,才能够 “举重若轻”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9213 平均值的重要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9206
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绝非偶然 —— 成功并非来自 天才般的想象
热度 1 gordon 2017-4-8 05:12
地缘政治和国家博弈并非 过家家 问题不在于历史的逻辑, 而是巧合 恰驱动了翻天覆地的事件~ 这个可以好好读下 ,鬼子至今都痛心疾首的中途岛战役中“决定命运的五分钟”,其实是国家整体实力不行 ********************************************************************* 日本的雷达、声呐 都不行。 美军的潜艇在太平洋横行,日本人的水面舰艇毫无办法 美军在大西洋对付 德国潜艇,又把德国潜艇的经验,运用到太平洋战场。 相当于德国对付日本。 其中的中介就是 声呐技术,这么一个技术制高点。 *********************************************************************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成功并非来自 天才般的想象,而是实力的结果
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儿子真是文学天才!
热度 74 史晓盼 2017-4-2 16:11
这么小年纪,写了第一本恐怖小说,里面的开头就深深滴打动了我。。。 “妈妈下班了。”
217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十九世纪 “统计学” 革命 —— 对于 “天才” 的研究 (转) ... ...
gordon 2017-3-18 02:42
法国思想家、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尼·狄德罗说得好:“想给天才下定义的人,对他的感受多于对他的认识。 应该由天才来介绍他自己 。”这用在高尔顿身上是 最合适不过的了。近百年来更为流行的关于天才应具有由杰出的实际成就反映出来的高度创造性的观点,就来源于这位英国人类学家。的确,对高尔顿来说,研究天 才不但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有他的优异条件。 弗朗西斯·高尔顿(SirFrancisGalton,1822—1911)出身于英国伯明翰 一个在动产、实业方面都大有能量的公谊会世家,从小就显露出他的学术上的前景:四岁那年,他就能做加减乘除法,能读懂任何英语读物,能流利地讲拉丁文,还 能说几句法语。有专家说,如果让他接受智力测验,他的智商或许可达200,属于最高智力者中的一位,可以和19世纪伟大的德国自然哲学家约翰·米勒、德国 大诗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德国大数学家和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等人相媲美。 不论是最初入金·爱德华学校,还是在伯明翰总 医院做一名医学生,或随后进伦敦国王学院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接受正规教育,高尔顿都一次次显示出他的超常才赋。一方面,他兴趣广泛,气象学、地理学、指纹 学和心理学等都无不喜欢,他所发表的九部专著和大约二百篇论文,内容涉及指纹的应用、相关微分学、双胎、输血、犯罪行为、不发达国家旅行技术和气象学等各 种问题;另一方面,他成绩突出,就学时就获过解剖学、化学、法医学的最高奖,三十一岁和三十六岁分别被选为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和皇家学会会员,他的研究在许 多方面都为后人开辟了新的领域,表明他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一个天才。 高尔顿是彻底把变异、选择和适应的原理应用于人类个体和种族研究的第一个人。 以往的工作已经表现了高尔顿以后具有毕生献身于统计学和遗传学的基本优势,他自己的经历更加深了他研究遗传和天才的热情。   1853年8月,高尔顿与露易丝·巴特勒结婚。露易丝的父亲乔治·巴特勒原是剑桥大学高年级数学考试一等奖获得者,后来还担任了创建于1571年的著名学 府哈罗公学的校长,最后成为彼得保罗大学的校长,不用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人物。作为他的子女,不仅露易丝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女,她的四个兄弟无一不是富 有才智的人,他们都曾获得第一等的学位,而且个个都成为公立学校校长或律师。这一家族的智力,使高尔顿觉得是对他以前曾经思考过的把动植物的遗传应用到人 的设想的有力支持。他的表兄查尔斯·达尔文在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认为人的身体得之于动物祖先的遗传, 提出了动物和人之间是否有连续性的问题 。高尔顿 由此立即联系到心理的遗传。于是,他便重新开始思考智力遗传、双生、优生这些方面的问题。正如高尔顿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说的:“我从思考我的同时代人 在中学、院校和晚年的气质和成就开始, 发现才能似乎常常都是继承而来的 。后来我对各个历史时期大约四百多名杰出人物的血缘关系作了一次粗略的调查,结果和 我的看法一样, 除了有限的尚需进行研究外,完全可以确定天才就是遗传这一理论 。于是我开始搜集了大量周密选择过的传记材料。” 不过不同于特曼,高尔顿研究的不是那些仅仅具有高智商的“潜在天才”——儿童,而是已经显示出杰出的成就和创造性的真正的天才。 高尔顿相信,量的测量是成年科学的一个标号,于是他采用 比利时统计学家 和社会 学家阿道夫 · 凯特尔 (AdolpheQuetelet,1796—1874)将统计学和概率论应用于社会现象的常态律,把 天才产生的次数化作天才的程度的测量 来研究。 高 尔顿就以这种量的方法来研究他精心选择的、在智力、才能和身材、眼睛的颜色以及疾病等方面都富有特征的贵族、军人、诗人、作家、画家、牧师、音乐家、裁判 官、政治家、科学家和划桨能手、摔跤运动员等著名人物的家庭,确定一个字母分级的量表,一方面由刚出于“中才”之上的A,上溯到G和G以上的X各级;另一 方面由位置于“中才”以下的a,下降至“白痴及愚笨”,如f、g及x。这样,经过四十年严肃认真的统计和研究后,他写出了被认为“关于各家天才遗传的一种 审慎的传记研究”《遗传的天才》(HereditaryGenius,1869)以及《英国科学家》 (EnglishMenofScience,1874)、《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 (InquiriesintoHumanFacultyandItsDevelopment,1883)等几部重要著作,得出的结论是,智力的特征和体力 的特征同样传自祖先,其信念之强足以形成其个人的宗教哲学;证明无论是天才或者是白痴,都是先天遗传的。  高尔顿曾经深入研究过二百八十六名裁判官的亲密家系,发现这些人, 九人当中就有一人是另一个 裁判官的父亲、儿子或兄弟 ,并且都是些“精力旺盛、机敏伶俐、注重实际、乐于助人的人”;而同是 这些裁判官的另一些近亲,又都是医生、主教、诗人、小说家 或最高级的陆军军官 。比较间接的亲属,有卓越成就的比例就比较低。他对一百名皇家学会会员所作的类似研究也获得同样的发现。根据这样的研究,特别是这些统 计学材料,高尔顿肯定了聪明才智的遗传作用,相信在每一个例证中,那些人物不仅继承了天才,像他们一长串的先辈人物所显示的那样,而且还继承了先辈的才华 的特定形态,认为优越的智力才能往往以一种特别的形式,例如在科学、法律、艺术或者实业方面重现于家庭中,后裔智力才干在家庭中的比率超过以数学或然率所 计算的比率。高尔顿用如下公式来表示这一比率:“父母两人对后代的遗传是按比例二分之一或继承总数的(0.5);祖父母是四分之一,或(0.5)2;曾祖 父母是八分之一,或(0.5)3,依此类推。因而祖先遗传的总和,是{(0.5)+(0.5)2+(0.5)3等等}的级数表示,总体为1。”    例如,高尔顿说, 优秀的人常比任意挑取同数量的一般人有更多的优秀亲属 ,而且 一位杰出的法学家或者律师往往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 ,尤其是法学界的显赫家 庭。如一个能干的裁判官,他的儿子就要比普通的人成功的机会大五百倍…… 可能有人会不同意他的这个结论,说那是因为他有一个成功的父亲帮助他获得成功 ,对 此高尔顿反驳说,他的统计材料还表明, 正如裁判官有一个能干的儿子一样,他也常有一个能干的父亲,难道能说这儿子会有很多的机会去教育和栽培他的父亲吗! 于是就把反对者的口封住了。当然,天才是极其稀罕的,高尔顿举出的数据是,一百万或一百多万人中,大约只有二百五十人的智力称得上属“优秀”,而只有一人 称得上是“杰出”,另一方面则大约有二百五十人是属于毫无希望的低能或白痴。 注:两三代人,都好强。呵呵   犹如 高尔顿从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中得到了启发,达尔文也受益于高尔顿的著作。达尔文在他划时代的著作《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1871)中承认:“ 通过高尔 顿先生的令人钦佩的工作 ,我们现在知道,天才也倾向于遗传,所谓天才就是高度才能的异常复杂的结合;另一方面,同样地,疯狂以及退化的心理能力肯定也在一 些家族中得到遗传。”事实上,达尔文最初读了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后就曾给高尔顿写过信,说:“ 在一定意义上讲,你已经使一个持异议者改变其信念 ,因为 我一直坚信除了资质最低下的人们之外,一般说来,人的禀赋不相上下 ,只是由于热情与勤奋程度不同而成就各异。”    现在,天才的遗传已经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相信没有先天的禀赋,后天的“热情和勤奋”只能起有限的作用,难以甚至根本无法达到天才所能达到的创造 高度。但是,光有遗传的、“潜在的”天赋,仍然算不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以“潜在的”音乐天才来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伦·温诺 (EllenWinner)在《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InventedWorld:ThePsychologyoftheArts,1982)中 指出:“幼年的非凡悟性,父母的培养训练,以及本人的自觉的刻苦学习,这三者对于一个作曲家或演奏家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尽管神童们的音乐才能出 现得很早,但没有严格的管教和正规的训练,它是不会成熟的。”   1840年5月27 日,当“小提琴之王”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 Paganini,1782—1840)在法国尼斯去世的时候,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 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讣告上写道:“我毫不犹豫地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帕格尼尼了。”李斯特的话也许过于绝对化,但是就帕格尼尼所从事的领域来说,把他看 成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天才,这一点也不过分,至少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达到像他这么高的成就。    对帕格尼尼的天才,当年的《巴黎评论》(RevuedeParis)曾这样评述他在巴黎的一次演出:“帕格尼尼是艺术领域中一个绝无仅有的现象……他有 着非常发达、非常灵巧的手指、手掌和腕关节。他的手像闪电一样在乐器上飞速地移动着,而他的乐器就像是飘浮在空中,能够自己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对帕 格尼尼的弓子与提琴的最好的比喻是把它们比作魔棍,比作一根能使整个世界处于其控制之下的魔杖。”0确实,帕格尼尼的演奏天才只能使人想象是一支魔杖在挥 动。不妨以他自己写的《无穷动》(MotoPerp tuo)为例。这是一支非常难懂的曲子,直到今天,就连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也极少能够演奏此曲;即使能 演奏,也得花三分三十秒钟。而帕格尼尼只需三分钟就够了。这就意味着帕格尼尼每分钟必须奏出一百二十六个节拍,即一千零八个音符,这是多大的难度啊!更主 要的是帕格尼尼以完美的音色把曲子解释得十分明了,正如德国小提琴大师路德维希·斯波尔(LudwigSpohr)说的:“他连拉得极快的时候都非常和 谐!”帕格尼尼还喜欢以奇特的方式来炫耀技巧。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有时故意弄断一两根琴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还经常仅仅靠 下巴而不是用左手支撑,就让小提琴牢固地保持恰当的姿势,熟练自如地进行演奏,而且演奏时,能够毫不费力地把拇指往后翻到不寻常的地步,并不需活动整只左 手,就使它各个指头的第一指骨作奇妙的屈曲动作,轻易、准确又敏捷……这使他的私人医生弗朗西斯科·本纳蒂(FrancescoBennati)惊叹不 已,并说:“一定是造物主让他在实践中完成这种构造特性的。”   说得对。小提琴是最 难以驾驭的乐器之一,帕格尼尼却以他无与伦比的技巧,打破了音乐史上的一条“准定律”:不朽的伟大只有作曲家才能获得。作为一个著名的例外,帕格尼尼不是 因为创作出多少名扬乐坛的小提琴曲,而是由于他的演奏,才赢得永久的称颂。他是以他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和训练,才使自己先天的才赋获得充分的发展。    从五岁起,当帕格尼尼的父亲发现他的儿子具有不平常的音乐禀赋后,就把他关在房间里,也有人说是关在地牢里,逼着他开始练习演奏,每天连续十个小时以 上,只有在六岁那年一次因麻疹或猩红热之类的疾病出现“强直性昏厥”几乎死去才中断过几天。随后帕格尼尼即师从剧院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手安东尼奥·塞尔维托 (AntonioCervetto)和热那亚第一流的小提琴家贾科莫·科斯塔(GiacomoCosta),正式学习小提琴。后来,他又去意大利北部的帕 尔玛向小提琴大师亚历山德洛·罗拉(AlessandroRolla)求教。此后,不管在什么时候,尽管他生活放荡不羁,也从未停止过技巧的探索。在他去 世的时候,人们发现他个人竟拥有二十二把极有价值的乐器:其中七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两把大提琴,都出自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AntonioStradivari,1644—1737)之手,后者被人们公认为最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制造家,他使小提琴制作工艺达到极为完善的地 步。另外,有两把小提琴是来自于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制造业家族阿马蒂家族(Amatifamily);四把来自于意大利另一个著名小提琴制造家族瓜奈里家族 (Guarnerifamily);特别有一把他最喜欢的,是瓜奈里家族中最伟大的小提琴制造家瓜奈里·德·哲苏(GuarneridelGes  ,1687—1745)1742年制作的。从这也可以看到,帕格尼尼甚至对他所使用的小提琴也那么注意,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技艺,在各方面都达到完美 啊!   帕格尼尼的实例充分说明了一个“潜在天才”是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才的。莫扎特也是以他在所有音乐体裁中创作出的伟大作品,证明他是从一个神童成长为一个所有作曲家中最高的全才和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的。 ******************************************************************** 这种傻逼的理论,我从来就不相信 但确实有一些东西是先天的,比如说 东亚人的 “乳糖不耐受”。 ******************************************************************** 有些牛人,两三代人都很强,也是事实 倒不是 阶层固化,“我爸是李刚” 的原因。
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5,5,5!
热度 10 清凉山 2017-3-3 15:07
忙活好多天才当上高中生,今天挣到555分了。据说5是爱坛上大吉大利的数字,纪念一下 。 俺小时候谁家有这个大概就算小康人家了: 这个是富裕人家才享用的: 不过俺不羡慕他们!还要鄙视之
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你不必是天才,如果你拥有优秀的合作者,那么,你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 ...
gordon 2017-2-26 12:16
你不必是天才,如果你拥有优秀的合作者,那么,你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 为什么我要写的,比你们读还快 威尔金斯是牛津大学X射线衍射方面的教授。一天,大学里来了两位年轻人,一位叫沃森,另一位叫克里克。他们拜访教授的目的是想看一看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因为他们正在研究DNA的结构模型。 当时,教授研究室一名叫弗兰克林的女士刚刚成功地拍到了DNA的X射线衍 射照片。威尔金斯了解这一情况,希望弗兰克林能与沃森他们合作,因为弗兰克林虽说拍到了照片,但光凭照片还无法清楚地了解DNA的结构。可是,威尔金斯的 建议被弗兰克林女士拒绝了。她认为,即使不与沃森他们合作,早晚也能拍到清晰的结构照片,没有必要把发现DNA结构的成绩拱手让给他人。 威尔金斯的看法却不同。他认为就现在的技术看,弗兰克林女士无法拍到清晰 的DNA结构照片,而沃森和克里克连衍射照片都没有见到过。他们一个是搞生物的,另一个是研究理论分子生物学的,两人都不是搞化学的。但他们却掌握了一些 有关DNA结构的信息和设想, 如果让他们看到照片,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也许就能完成DNA的结构模型 。 由于弗兰克林女士始终拒绝合作,威尔金斯只好在弗兰克林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与沃森他们一起研究这一课题。他们集中了夏尔科夫有关核酸的化学信息、克里克的设想,弗兰克林女士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以及威尔金斯为照片写的说明,最终共同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沃森要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弗兰克林女士的衍射照片和威尔金斯的照片说明是必不可少的。
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僵尸帝国,山寨帝国
热度 1 gordon 2017-2-13 09:04
认知和形式化进行拆分 认知不对,也能搞出来。 它的动力来自于爱国主义,这种东东 完全不是本学科的动力产生的。 当然对本学科有兴趣的人,也极少,只有天才 才具备。 所以,它就搞了一个僵尸帝国。 然后就山寨别人,呵呵 ***************************************************************************** 华为请 “金一南” 这样的人去搞讲座,使得我极为 “恶心” (神评论, 制服版 举手 “ 大婶子” ) 主要是因为形式化这个东西,公司损失不大,最可悲的是员工, 很快就随着自动化的发展,而被淘汰。 它在全盛时期,问题也不大,因为员工工资高啊 ***************************************************************************** 那么 真正付出代价的是底层的中国民众 ,一些没有什么本事和能力的人 真正付出代价的就是那些没有什么本事,也什么也学不好的五毛 ************************************************************* 所以,我一遇见 “人本主义” ,就立即扑上去,从来没人给过我这般温暖 ************************************************************* 对这个企业没什么成见,跟史玉柱的 “游戏下乡” 一样,这个社会的产物 企业只是加强凝聚力,没有 “让你变聪明” 的责任 ************************************************************* 在中国社会生存,至少你应该打得过华为那帮人 当年,为此跟盟友决裂,跟公知还打过一场 笔战。 ************************************************************* 一个人一个活法,只是展示一下另一些人是怎么活的 ****************************************************** 还有,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不明白,都山寨的 当然,必要的模仿,必不可少 ****************************************************** 知其所以然的学习 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战胜 “ 华为、中科大 ” 这帮人 或者,另一个指标 他们都来看你的文,他们都来山寨你
2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天才—教育—大师
热度 23 奉孝 2016-12-10 20:39
给俺的日志起了个狗蛋式标题 有人说天才是被应试教育扼杀的,俺从来不这么认为。相反,俺所认识的天才没有一个在考试面前趴下的,趴下的都是考了满分但是泡妞不成功的。当然,蚂蚱这种人属于又会考满分又会泡妞的,所以从来都是俺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 有人说大师的培养应该靠素质教育,这话说的好像古今中外的大师都是考试不及格,然后突然蛮荒之力爆发一跃成为大师的。俺认识的大师不多,但俺读过的科技史告诉俺,大师通常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老师通常也是个大师。 常规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对社会不捣乱,最好有点用的人才,天才的发现以及大师的培养需要的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 指望常规教育发现天才,培育大师,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常规教育需要改革,但改革的方向绝对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这个词很时髦,但是可行性不强。
100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天才不传代
热度 25 猫元帅 2016-5-1 20:20
这句话一般是指具有杰出能力的人的后代往往平庸。 然而世界上这么多人,总是有一些意外的。 比如这位: 爹是中国摇滚乐的代表人物,娘是流行天后,小时候经历家庭离异,性格背叛。 对,这就是窦靖童。 恐怕谁都没有想到窦靖童唱歌能到这种程度,虽然不敢说一定会超过他爹妈吧。但是比起时下大多数女星来说,那份灵气确实难得。 如果一定要追踪遗传因子的话,这份灵气我觉得是来自窦唯。王菲的主要特点是不羁。 不羁常见而灵气难得。 My DaysMV_窦靖童_高清在线观看_百度视频 http://baidu.kuwo.cn/watch/7381225038602745277.html
624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20160226 史学天才少年
喜欢 2016-2-27 12:05
个人分类: 我心深处|0 个评论
分享 从八卦搬来
热度 23 2016-1-29 23:36
有一次某位名人引用了另一位名人的话: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我当时还小,对身边诸事有不在乎的态度。我很玩笑地问他是第几个引用那句话的人。好在名人就是名人。他只是和大家一起笑笑,再让我猜我是第几个这样发问的人。 我们不可能永远是第一个,偶尔有一个创意已经不错。在大多时候,还是应该快乐地去作第N人。不必对别人和自己太苛刻。
885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那谁!你确认你加入的是天才帮吗?!
热度 15 天地一沙鸥 2015-12-6 11:18
那谁!你确认你加入的是天才帮吗?!
59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本日志删除
热度 61 河蚌 2015-11-28 16:00
================================== 某人已经删除了,那这种脏口日志,我也删吧。 ==================================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1179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战术天才波罗申科
热度 53 holycow 2015-2-19 08:03
半夜一点突然下命令撤离,只给正在交火中的前线官兵十分钟时间准备 突围时排成三列纵队,中间是运兵的卡车,左右是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一出城就被交叉火力狠揍,掐头去尾中间斩成几段 几乎所有逃出来的都是弃车步行
94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论如何不劳而获地变成天才】
热度 2 gordon 2015-1-25 09:11
乔治亚理工学院最近试验了一双手套,可利用肌肉记忆,让你在零基础快速学会弹钢琴。用户戴上手套后,五指将感受到不同节奏的 电流刺激,这些信号来自编好的程序。几个小时后,脱下手套稍作放松,再将手放置到琴键上,用户将可以自然地弹出设定的乐曲。 摘自:http://www.ifanr.com/422708
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推荐一个天才
热度 5 料理鼠王 2015-1-20 22:57
推荐一个天才tenda,刚刚
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的领导们明显业务不熟悉啊
热度 10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2-9 11:33
除了响应中断,还应该会轮询把? 都是Event driven给害的!
61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银行叫什么名字好?
热度 10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1-11 11:42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3456-1-1.html
751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勋章方案投票啦
热度 9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0-27 17:05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3132-1-1.html
59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的兄弟们,还差100来分啦,再加把油~~
热度 10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0-14 22:39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2911-1-1.html
53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的兄弟们太给力啦,一天涨50分!
热度 22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0-9 11:06
一觉醒来,赫然发现帮分800分了,一天涨了50分! 借 侨情峰一句话: 偶爱你们
770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的潜水员们都醒醒!!!
热度 24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0-8 11:24
我帮今天帮分750,还差250就可以发勋章,现在有成员212人,如果每人去帮里顶一次贴,只需要1天半就能实现这个目标,兄弟们们冲啊!
6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张寿武:一位天才加幸运的数学家
热度 35 假如十八 2014-8-16 17:24
2007年7月26日,哈佛大学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出资100万元,以其父之名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设立丘镇英基金会,用于资助世界顶尖级数学家来华举办讲座和从事学术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张寿武教授应邀作首场“丘镇英学术讲座”。 “基金会的主要用途是邀请杰出青年科学家来演讲,因此第一位演讲者很重要,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在数学领域最有贡献的年轻数学家,所以,我很高兴能请到张寿武来作第一个演讲。”在张寿武演讲结束后,丘成桐评价道:“这个演讲漂亮得不得了!1997年,我在晨兴数学中心希望全国做几何分析的人要向汉密尔顿学习;今天,我还是在晨兴数学中心宣布我希望中国数学家向张寿武学习,他正领导我们走出数论上一个新的方向。” 近日,张寿武到晨兴数学中心主持一个讨论班,其间,他接受了《科学时报》专访,从在安徽农村的田埂上自学,到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教授,他讲述了自己的数学之路。他说:“我是一个运气非常好的人,一直做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我小时候喜欢数学,小学四年级时就想学数论,长大了还是做数学。我特别喜欢做数学的过程,坐在那里慢慢地思考、重新规划,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弄成一个很小的问题。我觉得数学最妙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数学与科学和文学一样,能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 。” 我觉得数学最妙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数学与科学和文学一样,能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张寿武 张寿武简介: 1962年生于安徽,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1986年在中科院数学所获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199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该校教授,同年证明世界性难题波戈莫洛夫猜想。1997年在世界上率先于全实域上推广了格罗斯—乍基亚公式。1998年应邀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同年获旨在奖励全球杰出华人数学家的晨兴数学金奖。目前,正在努力证明ABC猜想。 1962年,张寿武出生在安徽省和县西埠镇五星大范村,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上有哥哥姐姐,下有两个妹妹,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父母除种田外,还靠捕鱼、养鸭为生。他小时候很喜欢音乐,加之体质特别差,父母给他买了一把二胡,希望他有朝一日能进生产队的宣传队,就不用干农活了。但他终究没学成二胡。 “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就知道自己算东西比别人更快。”他说,“我爸爸特别聪明,尽管他没有念过任何书,但每天捕鱼回来后,经常给我说这鱼多少钱一斤,我拿笔算,他凭借经验口算,我俩的结果只差几分钱,所以那时,我就对口算很好奇。” “小学四年级我就想做个数学家” 张寿武7岁时报名上了村里的小学,但念了两天就回家了,因为母亲说妹妹和堂弟没人带,他就在家里呆了一年,带妹妹和弟弟;第二年,又发现家里没有人放鸭子,所以报名后又回家放鸭子,放到快考试时母亲就让他去考试,他说:“我没有念过书怎么考?”张寿武和大自己9岁的哥哥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哥哥就教了教他,结果他“勉强考过了”,这样使得他对自学更感兴趣。小学四年级时,他就想成为数学家,但当时老师很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不上课或迟到”。 1976年,张寿武考取了十里初中,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但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田里放鸭,哥哥从乡里下放知青的手中借来“文革”前的初中几何和代数供他学习。一年不到,张寿武就学完了这两本书,并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书中的知识。初二时,他开始钻研高中数学,物理老师认为他很有数学天赋,便将有关高中数学的课本和理论书籍介绍给他。 到初中三年级时,他才比较正规地在学校里上学,因为那时开始正式中考,也就是说初中升高中需要经过考试,不像哥哥那样通过推荐升学。当时乡里有100多人参加考试,5个人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和县一中,他是其中一位,虽然是最后一名,但“当然是很好的事”。 张寿武高中时开始正规念书,但他觉得正规念书一点意思都没有,“以前念书是想念什么就念什么,但到高中后念书就是为了高考。”他说,“在高中我要补语文、补英文,什么都要补。我现在发现当时补的东西都忘掉了,记得的还是在田埂上念的东西。” 高一时,他对数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哥哥托人从合肥工业大学给他带来几本高等数学,他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别人用技巧答题,他却用了自学的微积分,老师发现答案都是对的,但不知道怎么改他的卷子,只好让他自己去改。老师对他说:“你大概不用上数学课了。” 为数学 成“色盲” 高中时,张寿武的数学确实很好,但高考却考砸了。 “因为我平时不吃很多早餐,高考时家人嘱咐我要多吃点,结果那一天吃得太多,坐在考场里就昏呼呼的,当时数学满分是100分,附加题20分,我很快做完了前面的题目,却发现有一道题特难,附加题也很容易,3个小时的考试,我1个小时就出来了,和老师一对题,才发现自己漏掉了一个题目中的一段话。”他说,“这个代价太大了,20分就没有了。我得了79分,而且因为正式分数不满80分,附加题的分数就不能算。” 反而他的化学考得非常好,“这是一件太滑稽的事,我一点不懂化学,一个实验也没做过,我花了一个星期来背化学,却考了96分”。他实在喜欢数学,在大学的志愿中他全部填的是数学系,这时发现上好大学的数学系的希望不大了,于是决定不念大学了,要在家里通过自学考研究生。 张寿武的一位舅舅身患癌症,听到这个消息后紧张得不得了,便骑着一条水牛走了两公里的路来到他家,语重心长地劝他说:“家里有5个小孩,你是老三,还有两个妹妹,家里穷得不得了,如果不去念书,万一明年考不上……”他答应去上大学,舅舅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要买一本数学手册,舅舅就给了他5元钱。 1980年,张寿武挑着一根扁担,一边是母亲做的被子和被子里的数学手册,一边是另一位做皮匠的舅舅送的工具箱,带着县里资助的22元路费,乘火车从马鞍山到了广州,到中山大学化学系报到。大学让他很惊奇,他说:“从乡下到城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火车、坐火车,第一次到大城市。我觉得大学好得不得了,所有的人都觉得学校里的饭很难吃,但我觉得学校里的饭最好吃,比家里的饭好多了。” 张寿武是因为化学成绩好而被分配到化学系,老师也很喜欢他,但他一心一意要学数学。这时,同寝室的一位同学也一心一意想学物理,于是两人成天在寝室里合计,终于想出一招:在新生入学两三个月体检时,一人装鼻炎,一人装色盲,这样就不能学化学了。 体检时,护士拿色盲检查图册给张寿武看,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他都说看不懂,护士愤怒地说:“最后一页是黑白的,根本没有颜色,你不是色盲,是瞎子。”他只好向她求情,说自己实在不想学化学,只想学数学,就这样成了“色盲”。 但张寿武高考的数学成绩只有79分,这在数学系是最低分,他拿着卷子给数学系的教授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他们就收了我,于是我就转到数学系了。” 在大学里给老师上课 在数学系,张寿武基本上也是自学,主要原因是他在化学系耽误了半个学期,所以数学系的老师给他一个不成文的政策: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不修课,希望他因此能赶上。但当他很快赶上时,老师们却忘了收回这个政策,结果数学系只有他一个人所有的课都不需要考勤,只要考试合格就行了,他说:“这实际上给了我自学的时间。” 在大学一年级,张寿武就开始给老师上课。“这是特别好的运气,原因是第一次考高等代数时,考卷里有两部分题目,一部分比较抽象,一部分比较具体,其他同学都能做出具体的题目,但是做不出抽象的题目,只有我一个人能做出抽象的题目而做不出具体的题目。这时老师觉得很奇怪,让助教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我以前没有学过线性代数,只自学过抽象代数。这位老师也很想学抽象代数,但学不懂,所以让我和他一起学抽象代数,他给了我一本书,我学会后就给老师们作报告,当时还有两位副教授在听,所以,大学一年级时我们两个人就开讨论班了。这对我来说是运气非常好的事,因为当时没有多少大学生有这样的机会给老师讲课,能够自己学东西再给教授讲,这感觉很不一样,我就学得很快。” 受陈景润事迹的影响,张寿武对数论很有兴趣,上大学后,他发现用华罗庚和王元的方法很难对哥德巴赫猜想作进一步推广,决定主攻代数,所以,他将大学里的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代数上。 大学二年级时,他的数学教授从别处听来“同调代数”的概念,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学问,但自己学不懂,就让张寿武学,学会再报告。于是,张寿武从图书馆里借来同调代数的书开始学,但这是一本英文书,他从来没有念过英文,所以只好一边拿着字典,将文字翻译成口语,再学习,再作报告。“这时下面坐的人多,有十几个,不仅有数学系的两位老师,还有到中山大学来培训的老师,那两年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念抽象代数。” 张寿武的大学生活过得特别愉快,唯一一次很糟糕的事是一门数学考试不合格。原因是他提前参加了79级的常微分方程考试,他得了75分,便要求学校再给他一次考试机会,准备参加同年级同学的考试。为了让班上的同学都能考出好分数,他将上次的考题和答案油印出来让大家学习,没想到两次考卷居然是一样的,结果,班上的同学都考了90多分,老师调查清楚情况后非常愤怒,将他的考卷扣到59分,虽然补考时他得了100分,但不及格的记录还在那里,这让他十分紧张,考虑到会影响以后的分配,他决定提前考研究生。于是,他提前一年将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 谈到大学生活,张寿武说:“大学阶段我很高兴,一直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自学,与老师作交流。在大学,我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将学习过的数学讲出来,数学和语言统一起来了。” “这个硕士学位就送给你了” 1982年暑假,张寿武准备报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复习时他不想重复性地做标准习题,“我不喜欢做技巧性的事,喜欢做项目,一个东西要让我想两三天而不是一两个小时,我就觉得很有意思”。他决定读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家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的两本书:《分析中的问题和定理》卷一和卷二。 在安徽乡下,他一边晒稻子,一边读波利亚的书。“这本书特别难念,每一道习题都像是一篇小论文,要好长时间才能做出来。”他说,“冬天时就参加考试,我的运气真是好,当时公共考试考分析和代数两项,几乎所有题目都在波利亚的书上,而且还有一道题出错了,我把题改过来后又解出来,自我感觉非常满意。” 大学快毕业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到中山大学访问,张寿武的老师希望把他推荐给这位教授,但这位教授说:“你太年轻了,不要念这种代数,这是过时的东西。你应该念代数几何。”这样,张寿武知道自己以后要念代数几何了。 1983年对张寿武来说特别重要,第一件事是他考上了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研究生,第二件事是数学所王元院士刚从国外回来,在数学所作了一个报告,介绍德国青年数学家格尔德·法尔廷斯(Faltings)对莫德尔(Mordel1)猜想的证明。 “元老说这个定理太漂亮了,证明也只用了30多页纸,但除了前言,他看不懂其中任何一段。”这对张寿武的震动很大,他对王元说:“我要跟你念数论,我就念这篇文章,3年之内看懂这篇文章,你就给我一个学位。”王元说:“你看吧,看懂了就给你一个硕士学位。” 但这篇文章确实太难了,张寿武一边看这篇文章,一边看哈特逊恩(Robin Hartshorne)的标准代数几何,这本书是他花2.9元从北京原八一中学附近的一个外文书店买来的。3年快过去了,他将哈特逊恩的书念完了,还是无法看懂法尔廷斯的论文,毕业时就“胡做”了一篇论文,他清楚地记得:“答辩完后,元老说,你讲的东西我们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考虑到你每天8点之前就到办公室,很用功,这个硕士学位就送给你了,以后要靠真才实学才行。” 因为机遇而到哥伦比亚大学 1985年,当张寿武还在做研究生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哥德费尔德(Goldfeld)教授到数学所访问,王元让张寿武陪他。哥德费尔德作报告时,张寿武就坐在第一排,不停地帮他擦黑板。但在陪他到故宫时,张寿武紧张得不得了,因为除了数学,他不会讲一句日常英语,于是便带了一本英汉字典。 在故宫买了门票后,“我发现我的运气又来了,故宫上所有的说明都有英文,不用我说一句话。我就跟在他后面,然后开始讨论数学,给他谈法尔廷斯的论文。这时我发现他完全不懂代数几何,但对我做的东西非常有兴趣。我问他我应该念什么,他说,你应该去念日本数学家志村五朗的一本书:《自守函数算术理论的介绍》”。 哥德费尔德回去后,张寿武好不容易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但没能念懂。这时,他开始申请出国了。他最想去的地方是普林斯顿大学,因为法尔廷斯在那里,但王元希望他去哥伦比亚大学跟哥德费尔德。后来不知为什么,他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资料全丢了。有一天,哥德费尔德写信告诉他没收到材料,问他是否还愿意到哥伦比亚,他说:“愿意。” 结果,哥德费尔德亲自找来申请表填上,又找人写推荐信,这时王元正好在美国,他对哥德费尔德说:“张寿武是我们中国最好的学生。”张寿武的托福考了480分,当时满分是600,录取线是550,他不敢将自己的托福成绩寄过去。一段时间后,他收到了哥伦比亚的录取通知书。 “我终于感动了我的上帝” 1986年9月,张寿武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哥德费尔德建议他学自守形式,并给了他一篇文章,让他念完后做一个格罗斯—乍基亚公式(Gross-Zagier)。他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做出来,就对哥德费尔德说:“我做不出来,我不跟您做了,您推荐我去普林斯顿跟法尔廷斯做吧。”哥德费尔德说,不做也行,并为他到普林斯顿写了推荐信。 为了慎重起见,张寿武专程到普林斯顿见法尔廷斯,法尔廷斯同意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他很高兴,将自己所有要说的英语全部写下来、背熟。在会面时,他对法尔廷斯说:“我很崇拜您,读过您的文章,也读过很多书。”半个小时很快到了,法尔廷斯没有说一句话,站起来就离开了,张寿武很惊讶:“他显然对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但他毕竟还是给了我半个小时。” 当天晚上,张寿武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项武忠家里吃饭,项武忠告诉他,哥德费尔德在给他的推荐信中说:张寿武在哥伦比亚学得很好,基本上不需要到普林斯顿。他说:“我想也许因为这封信,我就不能到普林斯顿了。” 张寿武很郁闷地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但还是想学法尔廷斯的学问,即算术代数几何,于是重新跟了一位现代自守形式的专家贾戈尔(Jacquet)。贾戈尔将自己的朋友朗格朗兹(Langlands,朗格朗兹纲领的创始人)的一个题目给他。他念了很多东西,发现与之相关的算术代数几何更有意思的,所以他迟迟没有开始做东西。这时,贾戈尔每两个星期见他一次,并将自己算的东西给他。“他已经算了40多页,让我再算60多页就让我毕业,可我还没有开始算,再这样下去,他都会帮我算完。”于是,他对贾戈尔说:“我不能再跟你念了,因为你太好了。” 1988年,法国数学教授斯匹若(Szpiro)到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半年,他是张寿武见到过的最风趣的老师:“每一两年他就要来美国一次,我跟他在一起特别轻松,他的英文很差,我的英文也很差,只有他没有说过我的英文差。上课时,他一手拿香烟,一手拿粉笔,偶尔搞错了,就把粉笔放到嘴里,用香烟在黑板上写字。他把数学讲得特别简单,但思想特别深刻,却没有任何技巧。法尔廷斯是在见到了他后受到启发,才证明了莫德尔猜想。” 斯匹若回到法国后,张寿武就没有老师了,他写信给斯匹若:能不能让我跟您念书?能不能给我一个题目?斯匹若回信给了他一个题目,只有半页纸。张寿武很用劲地做,还是做不出来,但因为他跟哥德费尔德学过两个月,跟贾戈尔学过一年,所以他算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有30多页。之后,他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参加一个日美数学会,在酒会上第二次见到了法尔廷斯,“我告诉他我学了好多数学,有问题向他请教,希望引起他的注意”。但法尔廷斯只回了一句“不知道”,就离开了,这让张寿武很尴尬,“他一点都不在乎我”。 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后,张寿武将所有的东西都写出来,有了两篇比较像样的论文,这时斯匹若特别高兴,并在法国高等研究中心给他申请了一个博士后职位,尽管这时他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6月,张寿武和太太到法国,“我们住的博士后公寓特别好,外面鸟语花香,里面条件很好,那时我的文章写出来了,我在法国庞加莱研究所作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场正式的学术报告,那时我对斯匹若的问题有一些突破。” 在法国高等研究中心,张寿武第三次见到法尔廷斯,并将自己的文章给他看,“他看后很高兴,对我笑了一笑,这是三次见面中最友好的一次,但还是没有说一句话,但这时我已经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是我最崇拜的一个人,我终于感动了我的上帝。实际上他当时只有35岁,他32岁时获得了菲尔茨奖”。 在法国的访问非常成功,一年后,张寿武的太太怀孕了,两人便回到美国。一到哥伦比亚,他发现了一件让他惊喜不已的事:哥德费尔德已经为他申请了一笔斯隆(Sloan)全额交换学生奖。1990年,带着这笔钱,张寿武到普林斯顿跟法尔廷斯念了一年,“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 学会真正做数学 在普林斯顿,张寿武第一件事是问法尔廷斯能不能给他一个题目,法尔廷斯只讲了一句话:“容易的题目我都做了,剩下的都特难,比如黎曼猜想。”张寿武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种日尔曼人式的幽默,觉得很难受。 但突然有一天,法尔廷斯对他说:“我要开一门课,你记一下笔记,整理完后,我们一星期见两次,对照笔记。”张寿武说:“以前学的都是零零散散的工具,没有经过大家的指点,那一年跟大家念了一年,那一年对我这辈子来说都极为重要,他的风格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法尔廷斯在课堂上讲了一位法国数学家Bismut的论文。张寿武说:“这些文章特别长,基本上都是200到300页,很难念,但法尔廷斯就有这样的本事,他看了前言部分后,就有办法把别人做了多少年的东西都造出来。我觉得我没有这样的本事。” 有一次,张寿武问法尔廷斯一个分析的问题,法尔廷斯要他到图书馆去查3卷书,告诉他答案就在里面,并让他第二天给出答案。这3卷书每一卷都有1000多页,张寿武花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需要的那一页,于是决定自己算。“我第一次发现自己也能算出来,特别得意。这时我才知道大家是怎么做数学的,他不是哪里不懂查哪里的文献,而是哪里不懂就做哪里。后来我说,法尔廷斯做数学碰到一座山,一般人是爬雪山过草地,找一条近路走走,但他是用推土机将山推平了或者用炸弹给炸掉,他不会用技巧来做这件事,他完全是用力量来做的,他是那种力量型的,这是我在数学家中唯一见到的风格,他的力量太大了,这对我的影响很大。” 在普林斯顿跟法尔廷斯学了一年,张寿武学会了怎么做数学:“不是在图书馆里把别人的东西筹一筹,把别人的数学联在一起,而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去做。”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博士论文答辩,法尔廷斯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也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这在数学系引起了轰动,因为有时系里请他作报告他也不一定会来。 1991年在美国申请职位很难。张寿武问教授们应该申请多少所学校,哥德费尔德说:“我的学生要申请100所,你应该申请75所。”斯匹若认为75所太多了,35所就够了,但法尔廷斯说:“一个就够了,你要去哪里?我给你写推荐信。”张寿武没有那么自信,他还是申请了30多所学校,结果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等都同意给他职位。 张寿武说:“法尔廷斯说得对,其实我就想去普林斯顿大学跟他再做几年。所以,我就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做了一年。接下来的3年里,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大学给我的职位再加了3年。” 重回哥伦比亚 1995年秋的一天,张寿武请哥德费尔德到普林斯顿作报告,哥德费尔德问他是否愿意回到哥伦比亚,他说想。当年10月,他回哥伦比亚大学作了一个报告,发现还有3个人在竞争这个职位,他们都很出名。报告作完了,哥德费尔德把他骂得一文不值:“你没希望了,你的英语太差了,那3个人肯定比你好。” 张寿武很愤怒,回到普林斯顿后,他发誓永远再也不回哥伦比亚大学了。然而,在一个多月后的圣诞节前夕,他突然接到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电话:我们给你这个职位了。“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这期间没有任何人跟我谈到这件事。”他说,“后来哥德费尔德解释说,我们看了所有的推荐信,你的最好,我们只能要你。” 1996年6月,张寿武准备回哥伦比亚,他发现自己租不起房子,看中了一幢房子也买不起。这时,哥德费尔德问他差多少钱,他将自己的存款数抄给了他,没想到哥德费尔德去找哥大的副校长了,上午去,下午就拿回一张支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有一句口头协议:这钱是用来买房子的,不能买车。两天后,他用学校的首付款买下了房子。然而,就在买房子的那几天,他证明了广义波戈莫洛夫(Bogomolov)猜想。 1997年,张寿武应邀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同年,他获得奖励全球杰出华人数学家的晨兴数学奖金奖;1998年,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他说:“1998年,我到了生命中的一个高峰。” “我现在处于陶醉状态” 获得晨兴数学金奖与张寿武做格罗斯—乍基亚公式有关。这原本是1986年刚到美国时哥德费尔德让他申请做博士学位的题目,但他两个月没做出来就不再做了。到1995年,他开始想做ABC猜想,ABC猜想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只是ABC猜想的一个推论;也就是说,只要ABC猜想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也就被证明了。但是,怀尔斯(Wiles)在1995年宣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张寿武十分沮丧,认为证明ABC猜想的重要性没那么大了,于是决定回去做格罗斯—乍基亚公式。 这时的张寿武已经在数学领域转了一圈,学了许多不同的东西,能力比以前强多了,到2001年时,他在这个公式上做出了很好的工作,他说:“这些工作比我做波戈莫洛夫猜想更深刻,所以,2001年,我数学生命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但在接下来的4年里,他经历了生命中一段不稳定的时期,他说:“也许是到40岁了吧,有一种向下滑的感觉,有三四年的时间比较郁闷。” 到2005年,张寿武开始从整体上重新思考ABC猜想,到2006年时,他突然发现波戈莫洛夫猜想与格罗斯—乍基亚公式有联系,“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觉得我找到了一座桥,可以将两个完全不同的陆地联系起来,一边是L函数,一边是丢方图方程,所以这两年我又处于非常激动的状态,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郁闷,但我现在确实处于自我陶醉的状态。丘先生要中国数学家向我学习,我跟他说这是笑话。不过我会同时把这句话看成是对我的鼓励。我会好好工作,好好带学生”。
957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多快好省的跑步进入~~
热度 43 tanis 2014-8-15 13:25
天才帮多快好省的跑步进入~~
从五天前猫姐开始提振天才帮开始,积分已经从升高快60分。天才勋章并不遥远啊~ 天才不是花瓶~~ 天才并不孤单 加入天才帮,贡献你的五毛~!
19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的帮主们积极性真高啊!
热度 13 tonyxu 2014-8-14 15:38
如此众多入帮的申请,我愣是没抢到履行帮主职责的机会 终于明白为啥么有的小学班级,每个人都被任命为班干部
573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阿甘的天才 —— 项羽与韩信3:
热度 1 gordon 2014-6-16 04:44
我年轻的时候,不够职业化,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过于敏感。 例如领导的行事风格和我是否对脾气,我总是从人性、性格这种方面考虑问题。 说说自己的一个教训: 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因为和合作单位的人关系比较好,对脾气。最后打乱了领导的安排。最初领导是没有把我们俩安排在一起的,他动用了一些人际关系。 最后我们俩去做一个项目,俩人太熟悉了,打闹嬉笑,最后工作完全做不了。 其实我们两个都是很严肃的人,也都很有上进心。 以后要职业化,不要跟合作单位的人过于亲密,会打乱领导的部署。 领导有领导的考虑,因为你的信息量没有它多。 阿甘真是天才 ,职业化真的很重要,适当客气就行了。 人际关系好,但不足以让你走得更远,因为它很缠绕,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那时候我脸皮薄,爱暗下劲。不爱在别人面前丢丑,领导让你做,就是让别人点评的,让你练一练,让别人指指你的毛病。 人的能力是在动手中提高的,严谨性是在别人的反复切磋、锤炼中进步的。这样的机会不常有。 很多人都能指出别人的毛病,但自己水平不高。 但我那时候脸皮薄,心胸不宽广,脾气不坦。错过了很多机会 我总是下班以后在家里暗下劲 ,自己做。 花了自己的钱,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 最后变得一事无成,只会挑别人的毛病,让别人变得更成功。 总之是在外人面前不够活跃,性格承受力差。不要看有些人在网络上很活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闷骚,这是因为陌生人容易让人放的开。 在周围熟人的情况下,不惧批评, 不惧第一印象 ,不害怕别人翻旧账,抓自己小辫子,而且能够做成一点事,这是很不容易的。 需要人情练达 。 一般人都做不到。 注:其实就是上学多,社会历练少。 以前象这种开放性问题,我就讲不好。例如,以前你受过什么样的教训,以后有事怎么改正的。 我的回答一般是没有教训,这往往让别人很惊愕。 事实上确实也没有,因为我在别人面前显之前,往往自己先在暗地里做过了,所以往往很顺,但代价高昂。 阿甘和 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实邓·泰勒应该是年轻时的阿甘才对 ,老年人的智慧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167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的向好,不是因为出了天才
热度 2 gordon 2014-4-21 02:18
中国社会的向好不是因为出了天才,是岁月的结果。 前面说到,从咸丰开始,中国的财政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到了甲午,整个货币乱掉了。( 甲午之前,白银兑英镑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能够建汉阳钢铁厂那样的大项目。) 民国时期更是不堪,非常混乱,各地都在发纸币。 那时候的纸币繁杂多样,使人眼花瞭乱。有国民党中央政府印发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四行所谓法币。山西也有阎锡山印发的四种货币,即山 西省银行、晋绥地方铁路银号、绥西垦业银号、晋北盐业银号。同时各县都设立有县银号,发行县银号的票子,在本县流通。此外县里的商号经县商会批准,也可以 发行票子,在附近流通。 当时在农村流通的另一种辅币是鸡蛋。旧社会农民生活贫困,妇女们要买点针线、油盐酱醋都没有钱,好在家家养鸡,一颗鸡蛋的售价相当于一个铜板,所以卖针线 的货郎担子和杂货铺的老板都乐意接收鸡蛋。鸡蛋也成为农村市场上的“流通券”。 沁县商号发行的钞票也有叫贴字的,是石印的长方形,写着“壹仟文”或“两仟文”。票面中间留有空白的方格,商号发行票子时,在钞票中间的空白处盖上自家的 图章,即可在市面流通。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经常发现有假的。因当时山西从事印刷业的以榆社人为多,故只要发现假票子,人们就会说是榆社人干的。 山西省银行于1919年开始发行钞票,至1930年共发行7500余万元。中原大战,阎锡山被蒋介石打败,逃往大连。阎逃走时,对山西省银行的票子应如何 善后置于不顾,将省银行库存银元全部提走,供他安置部属和外逃使用,致使省钞发毛贬值,一元省钞跌至市值五分钱。市场上白洋一元可换省钞30元。后来阎锡 山乘日军拟发动“九一八”事变之际,估计蒋介石无力他顾,潜回太原,再次在山西执政。他指令省银行发行新钞,以新换旧,一元新钞可兑换旧钞20元。省钞贬 值,山西人民遭受巨大损失。其中以典当业损失最为严重。那时山西全省有典当行600余家,受省钞贬值影响关门的就有300多家。 阎锡山指令省银行第二次发行货币时,怕老百姓不相信,在票面上印着“兑现券”三个字。加上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晋北盐业银号也都大量发行货币,至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时止,山西四银行共发行新钞4500余万元。日军侵占太原后,阎锡山逃往晋西时,将省银行库存黄金银元都带走,再次对流散 在人民手中的晋钞置之不顾,兑现券无现可兑,就自行消失,再次成为废纸。 阎锡山退到晋西后,1938年5月间因经费短缺,又令省银行第三次发行省钞。计有一元、五元票(人称二花脸)、十元票(大花脸)三种,派人用这 种钞票到农村大肆收购粮食,促使物价暴涨,一石小麦由售价15元涨到300元。人民拒绝使用新省钞,阎锡山只好于1940年下令停止发行。 接着再说蒋介石的法币。蒋介石于1935年11月4日宣布中央银行等四行发行的票子为法币。由于滥发货币,致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蒋介石所 在的南京, 1948年一碗浇肉面卖到7500元,一根油条卖到500元 。法币存在不下去了,蒋介石又于1948年换发金元券。初定发行金额是20亿元,并 以金元券在全国强制收兑人民手中的金银和外币。规定金元券200元换黄金一两,三元金元券换白银一两,二元金元券换银元一枚。蒋介石用强制手段短期内搜刮 黄金165万两、白银900万两,银元230万枚,各种外币计数千万。金元券大量增发,由原来的20亿元达到1303046亿元,票面由10万、50万、 100万升到500万,金元券滥发导致通货膨涨,促使物价猛涨。以1948年物价与1947年同期相比,物价涨了500万倍,最后达到1000万倍。 解放战争时期,我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将盘踞在长春的国民党郑洞国部队围困起来,城内粮食奇缺,郑洞国发行军用流通券,强制民间使用,市场上一袋高粱米的售价由500万元、1000万元,最后涨到2亿元。 顺便也谈谈伪币。七七事变后日军首先占领我平津及华北地区,在北京建立了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临时政府。为了掠夺我国资源,日伪在北京成立了伪联合准备银行, 发行伪钞,在华北地区流通。 票面上刻有孔子像 ,自称金票,但群众却叫它鬼票。开始我们对敌伪组织维持会和伪币都是采取坚决打击和取缔的态度,对维持会要摧 垮,对伪币要禁用。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采取灵活态度,对村级维持会采用派人打入内部,实行两面政权,争取为我们办事,对伪币在根据地和游击区禁止流通,但 对敌占区则许可使用。我们也利用伪币购买我根据地所缺少的医疗器械、药品、通讯器材和办公用具等。根据地的一些产品经经济部门审核批准,如沁源的麻皮、左 权的核桃等也可以向日伪地区推销,换取部分伪钞,以便到敌占区购货。 注:日本人真逗,还搞尊孔教育,呵呵 这都是八仙过海,能人真多。   自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学校废除读经以来,只在袁世凯当皇帝那几天恢复了一下,此后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蒋介石,不管他们怎样鼓吹尊孔复古,还是无力全面在学校恢复读经。   日本帝国主义可就不同了,他们是把尊孔读经作为“奠定东亚新秩序之基础”,以武力作后盾,与一次次治安强化运动密切配合,作为一项基本战略通过其扶植的傀儡政权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的。 ×××××××××××××××××××××××××××××××××××××××××××××××××××××××××××××××××××××××× 经过很长时间,中国人才认识到,货币和金银无关,和货币发行量有关系。 再后来,弗里格曼的研究也出来了。美国也废除了金本位。 其实 中国人并不信 凯恩斯,而是信弗里格曼,这是中国人自己的经验 ,呵呵 一般中国人批判谁,就会照谁说的做,象 弗里格曼、克鲁格曼 ,自己感受一下。 特别注意的是, 央行也不能完全控制现实中货币流通的数量 。货币政策最有效的用途反而在于作为一种稳定工具,而不是成为调节经济远离衰退和过度通货膨胀的油门。也许,中央银行更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宏观风险管理者。 说白了,央行就是为了抓投机倒把的 。 注:太平天国以前,清政府的财政比较稳定,是 “征农” ,太平天国以后,开始 “征商”,财政能力不断增强。货币赋税财政比劳役征发和实物赋税具有很多优越性。 “征商”的结果是妨碍商品经济发展,说白了就是妨碍民营经济发展,只能发展 “官办企业” 了。 扩展阅读: 重商主义与厘金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63-39285.html
2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这么些天才更新这么一点,真觉得对不起广大爱坛群众
热度 4 上古神兵 2014-4-6 21:57
82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就是个渣帮
热度 51 穿着裤衩裸奔 2014-2-11 09:16
一帮潜水员比老票水平高,还都无证。 帮主无能,将熊熊一窝。
1079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科学的老祖宗,伟大的美国天才
gordon 2014-2-1 20:46
中国科学追根溯源和美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科学的大发展时期正是美国科学的大发展时期,那时欧洲还是世界的中心。 如果说,欧洲科学家的迁移是美国科学复兴的基础的话,那么知道那些科学家可以使得美国科学复兴才是重点。 那时美国出了一个科学家族,就是康普顿兄弟。 阿瑟· H·康普顿(A.H.C o m p to n) 这个名字对中国科学界是不陌生的, 他由于发现和解释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X 射线散射现象(康普顿效应) 而荣获192 7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他的哥哥卡尔·T·康普顿(K.T.Co m Pt o n) 在中国就鲜为人知了. 事实上K · T ·康普顿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不仅如此, 他还是美国科学界的第一代政治家, 科学界与联邦政府合作关系的奠基人。K·T·康普顿对美国科学事业的贡献毫不逊色于他的兄弟A·H·康普顿。我国物理学界的一位老前辈极为中肯地评论说, 如果诺贝尔设立了科学管理奖的话, K·T·康普顿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从伍斯特学院毕业以后, K·T·康普顿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继续当研究生。其时著名英国物理学家理查森(0.W.Richardson) 正在普林斯顿工作。他因研究热离子效应和炽热金属发射的电子而荣获1928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理查森的研究生, K·T·康普顿协助理查森进行了为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提供证据的实验. 他的博士论文即是关于金属中光电子发射的研究。经过这些锻炼, K·T·康普顿成长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实验物理学家。 1913年至1915年, K·T·康普顿在俄勒冈州里德学院任讲师, 并从事电子物理的研究.此后他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并开始研究离子化气体中的电子碰撞现象. 当美国在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K·T·康普顿参加了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的一项计划,研究探测敌舰方位的声纳装置。 此次经历使K·T·康普顿意识到了科学研究在现代战争中以及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这也对他后半生的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也是他被选为雷达项目负责人的原因之一。因为当时选定项目的时候有贝尔和麻省理工之争,贝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就“潜艇追猎”进行过类似的计划。其实 贝尔的负责人也是麻省理工的校友,他只是觉得这样一个东东放在学术机构里研制不免突兀 。 本来是想让 劳伦斯担任该实验室的主持人的,但他忙于建造最新设计的巨型回旋加速器 。原子弹的多路径实验之一,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是费米的反应堆,因为工业级别的东西需要大量的实验,不是懂个原理就行的。中国直接就是苏联援助的。 劳伦斯考虑杜布里奇的主要因素是他敢于聘任校内第一位犹太教职员的大胆作风。罗彻斯特大学物理系在他带领之下异军突起。 10月15日,劳伦斯由鲁密斯的寓所打电话给杜布里奇:“我目前无法和你深谈。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件事非常重要。”杜布里奇这位新兵迅速跳上火车直达纽约。隔天,他马上接任技术总监的职位;过不久,他便跳升为辐射实验室主任。 现在看,两弹一星也得益于美国这种研发结构,因为 当时的中国在工业界没有拿得出手的研发组织,只有洛克菲勒基金会援助的大学可以加以利用,而麻省的研发又为中国的研发提供的榜样。这也是中国遍地理工大学的由来。 (个人观点) 康普顿三兄弟都是普林斯顿的博 士,老大卡尔·康普顿曾任普林斯顿物理系主任后来当上MIT的校长,老二威尔逊.康普顿曾任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校长,老三阿瑟.康普顿是芝加哥大学教授获1927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曾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校长,在普林斯顿研究生院有一座楼被命名为“康普顿四角大楼”。 卡尔.康普顿管理才能极佳,深受MIT师生爱戴, 他上任后逐步采纳了早已去了加州理工的诺耶斯科学立校的哲学思想 。1930工业技术计划被MIT彻底放弃,1934应用化学研究实验室被关闭,工业合作研究部的指导思想也被重新确定:MIT不受 理可以被其它私营公司完成的研究项目,与MIT合作的公司如果不许发表研究结果将受到经济制裁。卡尔.康普顿不仅使MIT的学位科学化,将充满“作坊味” 的工程各系向数学、物理学方面靠拢,还将MIT的管理体制大大改善,逐渐使教师数量增加而学生数量保持稳定,另外教师的晋级提升以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主 要标准。康普顿还限制教师在校外兼职的份量,并决定对教授咨询收入课以50%的“税”,这些政策使电机工程系的范内瓦.布什大为光火,但是与康普顿理论一 番后他被其个人魅力完全折服,此后忠心耿耿的为康普顿服务了十年,1932布什成为MIT的副校长兼工程学院院长。 诺耶斯毕业于麻省理工,后到德国莱比锡大学(网址 www.uni-leipzig.de)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190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斯瓦尔德。诺耶斯回到麻省理工后,于1903建成影响很大的“物理化学研究实验室”, 但是麻省理工在科学与技术之间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诺耶斯手下干将纷纷跳槽被其它大学和企业请走,他的实验室也被对手沃尔克的应用化学研究实验室彻底打败 ,诺耶斯只好西走加州,加州理工为他建成更大、更好的“盖茨化学实验室”早就虚席以待。诺耶斯不负厚望,他和海耳、后来的密立根等人把加州理工改造成美国大学中的科研精英, 该校的搞小而精、选择性招收学生、注重基础科学、给本科生以人文教育等办学方针都是诺耶斯亲手制定的。 注:钱学森在MIT 不适应,却在加州理工如鱼得水不是没有原因的。 1920当了12年校长的舍勒辞职,海耳和诺耶斯请来 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密立根 继任。密立根当时名声极大四方争聘,加州理工海耳等几位董事知难而上,几乎倾尽家私筹备“密立根百万基金”,为他建立高水平物理实验室,并保证此后有充足稳定的研究经费,加州理工最终取得了这场艰苦战役的胜利。密立根到加州理工后,不想完全脱离实验室专门搞行政工作,于是成立一个执行理事会自己任主席,相当于校长,成员则由各分部教授代表和部分董事组成。在密立根任内,海耳的设想一步一步得到落实,当时自然科学正处在紧要关头,加州理工抓住机会,1921请来欧洲广有人脉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爱泼斯坦(Paul S. Epstein),爱泼斯坦的导师是索末菲,1923密立根获诺贝尔奖,1927著名化学家泡令回到母校任教,1928从哥伦比亚大学挖来生物学家摩尔根,1929著名匈裔科学家卡曼主持建成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航空实验室(这就是后来蜚声全球的喷气推动实验室前身),这些人奠定了加州理工在天文、化学、物理、生物这些基础学科的坚实基础,也使“科学为主”的建校大计落到了实处。海耳对加州理工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1928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教育理事会决定拨款600万美元,在加州建造安装一台200英寸的望远镜,但是因为和建造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卡耐基研究院发生矛盾,几使项目流产。此时60高龄的海耳,拖着病痛之躯,利用他的影响四处奔走,最终将项目敲定,这就是著名的帕洛玛天文台,1948时任校长的杜布里奇在天文台剪彩仪式上宣布,这台200英寸的望远镜被命名为“海耳望远镜”。 布什用四年的时间从塔夫茨大学 (Tufts University,网址www.tufts.edu)获学士和硕士学位,用 一年的时间获MIT和哈佛工程博士学位,1919他回到MIT任副教授,不久就使电机工程系的研究生教育得到长足发展。MIT的电机工程系成立于 1902,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同类系,它的成功主要是由于1907到MIT来的系主任杰克逊积极征求工业界对该系研究的资助。布什教学之余还到朋友的公司 兼职,并帮助塔夫茨大学的老同学在1921组建雷射昂(Raytheon)公司。MIT的教授到外面兼职在当时已经成为风尚,电机工程系有的学生抱怨说, 系主任杰克逊的讲课内容几乎全是公司啊、管理啊,却没有什么电机工程方面的内容。1926布什从雷射昂公司得到5000美元咨询费,超过了他在MIT的工 资。布什的研究成果相当杰出,他在1931耗资2.5万美元设计出的机械计算机微分分析仪(differential analyzer),被认为是电子计算机的先驱,在1935就被应用在原子能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射线、地震研究等领域,国家科学院院长称之为“迄令发明 的最复杂、最有力的数学工具”。1934布什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45他在《大西洋月刊》撰文详尽预测个人电脑的结构和功能,布什曾得意的说“我常 常被称为现代电脑之父”。 范内瓦.布什在30年代先后参加过由罗斯福总统成立的科学顾问委员会(Science Advisory Board)、一个由卡耐基基金会资助的委员会、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布什不久任主席)、美国科学院下属国家研究理事会(NRC),与MIT校 长康普顿、哈佛校长科南特、贝尔实验室总裁杰维特(加州理工的学士、芝加哥大学的博士,1939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霍普金斯大学校长鲍曼等人共事, 这几个人后来经常在纽约的一个上流俱乐部聚会,通过这一层层的关系布什逐步组建了自己后来的班底。1939布什离开MIT,乘长风破万里浪,受邀出任卡耐 基华盛顿研究院院长,他因此成了美国主要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董事。布什深知NRC在一战时的弱点,手里没钱没权所起作用非常有限,他要建立一个新的联 邦机构来动员全国科学家,这个机构要像NACA那样,由政府出钱直接向总统报告。NACA成立于1915,是一战时美国集中科学研究的第一个机构。 1940年6月,布什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批准,成立国家防务研究委员会(NDRC),并一手招集了人马,康普顿、科南特、杰维特、图尔曼,还有专利局、海 军、陆军的官员。布什一个对后来美国科技政策最有影响的决策是,NDRC不自建研究设施而是将研究项目以合同的形式与大学签订,以这一被称为“合同制联邦 主义”(Federalism by contract)的形式来资助科学研究,它使科学家对科研从上到下掌握了相对的主动权控制了研究资源。NDRC成立一年间,共与41所大学和研究机构、 22个公司签订了207个合同,MIT和哈佛占据了其中的七分之一以上。有人说,NDRC的每一个资助合同都到了布什朋友手中,但布什仍对NDRC不满 意,其一NDRC权限不包括航空和医学研究,其二它的资金来自总统的紧急基金这不是长远之计,其三没有开发武器的自主权只能被动的满足军方要求。总之,布 什想建立的是一个在法律上定位,从国会直接取得拨款,并且独立自主的科研管理机构。1941年7月罗斯福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建立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 (OSRD),虽然隶属白宫紧急管理办公室,但直接对总统负责,布什任主任,而NDRC则成为它的顾问性质机构。布什利用战争这一“良机”,积极扩张私立 高等院校在科技界的力量和影响,他本人成了当时最有权势的科学家,《时代》周刊称他为“物理学界的将军”。OSRD在二战期间的主要科学技术包括雷达、原 子弹、炸弹的无线电引信装置、大批量生产青霉素等,而这些成果都是依傍于某些大学,主要是私立大学发展出来的。如雷达来自MIT的辐射实验室,炸弹的无线 电引信装置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而主管生产青霉素的“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来自宾夕法尼亚、哈佛、哥伦比亚、霍普金斯和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网址www.bu.edu),加州大学是OSRD前十名主要客户中唯一的公立大学。
0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离勋章还差875分,进度尚可
热度 4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20 17:38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7624-1-1.html
51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对新成员老芒的RP评审活动正在展开,请各位帮主去投票! ...
热度 5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19 15:41
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741page=1#pid486789
5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离勋章还差899分,天才们有点牛!
热度 2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19 15:05
但还不够牛,太慢了。 每人每天要去帮内发言一次才行啊! 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7624-1-1.html 凶猛@中。。。(貌似@不起作用?)
4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离勋章还差916分,天才们还需要努力啊!
热度 21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17 11:22
RT
5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第一次行使天才帮群主的权力。
热度 17 njyd 2014-1-16 23:14
俺这权力只是众群主之一,所以只有提建议的权力。 鉴于俺的招人广告中有人回复不愿当官,是不是留块地方给不愿当官的人当帮众呆呆? 建议申请人都申明愿当官还是当众,不申明的都给个官当当。 另有特殊要求的都可申明予以考虑,比如说愿当玉皇大帝还是愿当弼马瘟。 @ 穿着裤衩裸奔 , @ 洗心 , @ hanhanl , @ 混天球 , @ 上古神兵 , @ njyd , @ 草纹 , @ 料理鼠王 , @ 赫然 , @ 猪头猪脑 , @ 冰蚁 , @ coo , @ 无漏 , @ 方恨少 , @ 闲看云 , @ 成奎花 , @ 楚天遥 , @ 人在旅途 , @ jearnesty ………… 太多了,以下省略,排名不分先后。
9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新规定
热度 17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16 12:52
天才帮正在进行造勋章活动,凡是在达到造勋章标准之前入帮的天才,都可以获得勋章,此后加入的天才,就木有勋章了。 希望各位天才早日加入,有钱的捧个人场,有人的捧个钱场。 http://www.aswetalk.org/bbs/group-191-1.html
647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广告贴,请你加入!
热度 12 曹操的槊 2014-1-16 09:15
这是一个天才扎堆的地方,各路英豪应有尽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是一个天才扎堆的地方,每个人都是主人,没有拘束和压迫,没有剥削和奴役。 这里的天才个性独立又互相包容。 这里的天才们谦恭有礼,卓尔不凡。 这里倡导心灵和谐,智慧交通。这里厌憎党同伐异,恶意攻击。 这里需要你这样的天才。你这样的真天才,善天才,美天才。 来吧,加入到天才帮,今天就你把闪烁智慧的帖子发出来,明天再把你闪烁金光的勋章挂起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4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拉人广告。
热度 19 njyd 2014-1-15 23:48
就一句话:来了都能当帮主,想当官的赶紧。
9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你的终极梦想!
热度 19 上古神兵 2014-1-15 19:46
您想当官么?您想当一把手么?天才帮帮您实现您的终极官迷梦想!史无前例!只要申请,就有一把交椅等着您,没有高低座次,只有先来后到。见过闻过不如尝过,走过看过不如坐过! 您还等什么?动动鼠标,你累不着;敲敲键盘,您伤不着!千载难逢的机会正等着您!不要邀请函,不要考试题,不要写作文,你只要申请,你就成为天才帮帮主,您还等什么?......
60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欢迎加入天才帮,凑够人手发勋章。http://www.aswetalk.org/bbs/group-191-1.html ... ...
热度 1 料理鼠王 2014-1-15 19:29
欢迎加入天才帮,天才帮敞开大门欢迎诸位。 http://www.aswetalk.org/bbs/group-191-1.html 如果表现出色,有机会直升管理层。(副帮主)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老票 @晨池 @懒猫猫 @草蜢 @七月群山
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帮成立了,入帮题目超难,欢迎高智商童鞋挑战!
热度 32 穿着裤衩裸奔 2014-1-13 19:45
详情请移步 http://www.aswetalk.org/bbs/group-191-1.html 入帮题目: 请问你知道哪种哺乳类动物是单细胞繁殖雌雄同体而且有一百条腿?
1142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求下联和横批
热度 9 寞洑 2013-11-15 10:13
得知金融 天才 小兄妹的励志故事之后,得一上联,求下联和横批。 海纳百金耀星空
6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学会换位思考
热度 27 山菊 2013-10-25 01:42
刚才读了包子的博文: 球童 存衣 。爱坛最近的风波也是前两天才去研究生院补了下课才看完整的。很欣慰地看到了爱坛的‘爱‘像阳光无所不在,自然得到了雨过天晴的局面。我个人认为在遭遇异见~~~尤其是让自己很不舒服的观点时,在有所行动(下决论、贴标签、反驳、甚至攻击)之前,提醒自己‘换位思考‘一下会有助于自己的成长。 下面这篇图文,你或许已经看过。不过好文章多看一遍也无妨:) ======================================================= (来源:网络) 今天看到这样几幅图片:心理学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图,往往带给我们很多欣喜,也带来很多关于人生值得思考的东西。 第一幅图,首先看一下这幅图,您看到的是什么? 很明显,您肯定会说,一只青蛙啊,那现在请您换个角度看一下,您发现了什么其它的东西吗? 有些不可思议是吧。 过程(下图)是这样的: 第二幅图:(下图) 您可能看到的是个花瓶,也可能看到的是两个女孩的头像,关键是您关注的是白色部分还是黑色部分。 第三幅图:这幅图名字叫做“天使与魔鬼”,您看到的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关键点在于你看的是黑色部分还是白色部分,黑色“魔鬼”,白色“天使”,对吧? 第四幅图片,一幅相当经典的图片,叫“老妇和少女”: 这很明显是位老妪,但换个角度再看,怎么年轻了呢? 让我们看看老妪变成了妙龄少女的过程吧(下图) 是不是挺奇特?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吃五谷杂粮,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不如意、不顺心的事,心情有时候会很郁闷,很烦恼,很惆怅,很无奈。 遇到这些不开心的事呢,就应该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换种活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如上面的图片,换个角度,结果会完全不同。 所以,即使遇到再大再多的烦心事,试着换位思考,可能你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把视野放宽一些,把烦心事都统统抛开,换位思考,心情也好,一切就都好了!
个人分类: 转贴|8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天才少年营(外一则)
热度 62 sylvia 2013-8-8 09:47
今天取邮件的时候有一个大大的信封,打开一看,一大叠五颜六色手工纸做的卡片,主题基本相同,就是:亲爱的西尔维亚,谢谢你什么什么。。。。。。 这些卡片来自学校接待的天才少年夏令营。这是个非常昂贵的夏令营,每个学生三周花费大大超过5千大洋。学校的老师很多对这个夏令营很不那个,觉得这些学生破坏力剧强,他们的到来扰乱了学校的安静。我不巧处在中间,不过以我的个人观点,总是尽力给予帮助,尤其是要给这些未来的书呆子们一点鼓励。让我意外的是,我一般不直接接触学生,只是和他们的老师有互动。但这些卡片都是出自学生之手,让我心里很是温暖。 我觉得我要是给了谁比较明显的帮助,似乎应该是他们的助教。。。。。 我不知道辛教授们是如何和女学生谈心的。。。那个助教是主动跑到办公室来谈的。他来自海外,带了两期夏令营,我能感觉到他非常勤奋或非常辛苦地工作,二十几岁,还在塑造自己人生的方向,但是对自己要作的决定不敢确定。。。 说实话我和他不熟,不过,如上所说,我总是喜欢鼓励人给予帮助。。。。。。于是乎洋洋洒洒开始了谈心。我觉得我有点太鼓励人了,讲到某处,我看到他双眸一亮,然后眼圈红了。。。 走之前他来办公室告别,给我鞠了一小躬,西人里似乎不多用此礼,让我有点不知如何回复,公事公办地一挥手。。。。。 外一则: 下午回家路上买菜,在店里发现别人失落车钥匙一把,交给店员,他说:哎呀,刚才有位女士来找钥匙,不知道现在离开了没有。 我说,车钥匙找不到,她应该没法离开吧,应该会在附近。 不一会,果然回来再次找钥匙了。看到她如释重负,我也满意地离开了。。。。 不过,为什么我摇摇连续几天1了,难道RP问题????
20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ZT: 天才训练指南
飞影 2013-6-20 15:02
【原创】天才训练指南 于:2007-01-04 04:23:42 主题帖 如果让我选择2006年在网上所看过最好的一篇短文,我选 Freakonomics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 Dubner 和 Levitt 发表在纽约时报杂志上的专栏文章 A Star Is Made: Where Does Talent Really Come From 。我相信即使是十年以后我可能仍然会记得这篇文章,你看完之后有可能后悔可惜自己20年前没看到。Freakonomics 是本非常有意思的小书,书的两位作者每两个月发表一篇专栏,还开了个博客,我总体感觉专栏文章的质量不如书。但这篇专栏有点不同,内容并不完全是作者的原 创思想,而是他们介绍一个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 文章一开头说了个有趣的事实,如果你看06世界杯球星档案,你会发现很多球星的生日是一月到 三月;如果你看英国和德国青年队球星的话,竟然有一半是出生在这三个月的。难道这三个月有利于足球天才出生么?答案是欧洲青少年联赛的队员报名年龄限制按 12月31日划线,这样教练在选择队员的时候自然会优先选择那些一年中的早些时候出生的。 这个故事相当吸引人。号称"反智的书生"的 薛涌 同学显然是看到了此文,当时正好赶上世界杯,他在不告诉读者原文出处的情况下把这篇文章"编译"成了他自己的文章发表,叫做 制造未来球星 最迟本月怀孕 。这哥们的很多立场我都赞同,就是做人太不讲究,把美国人写的文章变成自己的东西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但薛涌未能理解文章的精髓。 这篇文章真正说的是成为天才的秘密。 前 不久温家宝又在呼吁出学术大师了。我国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水平可能比足球强不了多少,改革开放30来年了也没出个诺贝尔奖,一句话就是缺天才。为了培养天才 连少年班的主意都出了,怎么就是不行呢?心理学家 Anders Ericsson 的这项研究从技术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研究覆盖了从职业运动员,艺术家到程序员差不多所有需要天才的领域,出版了一本900多页的书,结论是 天才还真是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怎么练 。 想要训练一个天才绝不是整天苦练就行,你需要的是 " deliberate practice ": - 每次训练有明确的目标 - 获得即时的反馈 - 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技术 我想在这里对比一下我国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训练,看看是否满足这些要求。 首 先我国理工科教学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是一次训练中要达到的具体的小目标,并不是说什么拿诺贝尔奖这样的人生理想。科学教育的正确目标可以 是将来搞科研需要这个知识,可以是学会这个技术去使用它。但我国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课本,不是这堂课我领会了什么思想,而是这堂课 有什么知识点有什么公式要背,换句话说是考试。有些学生不屑于为了考试学习,自己看书的,往往因为缺乏指导而茫然,不知道看这本书的目的何在。 " 即时的反馈" (immediate feedback) 是我国训练学生中最缺乏的一个方面,越是高端人才的培养中越是如此。如果说高手们有什么成功秘诀,我猜就是这个即时的反馈。文章说的一个事实是医生们离开 医学院以后,除了手术临床医生以外,其他专业的,比如看透视图的那些医生,他们的水平随时间在减弱,原因就是缺乏立即的反馈。就好比练武功,一招一式都需 要有人随时纠正,不对马上改别把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在科研领域,这意味着你搞科研的时候需要一个好导师随时告诉你你干的这个活怎么样。中国缺乏好导师,而 且往往还一个导师带30个学生,谁给你反馈啊? 反馈还意味着需要跟同行随时交流切磋,别人怎么做的,你这么做人家怎么评价等等,这就要求科 研工作者需要经常跟高手开会,开会的时候还必须经常讨论。而国内的情况一方面会议就不多,开会的时候还大家都客气不爱提问。美国开学术会议除了发言以外广 泛采用 poster 形式,实际上在讨论工作方面往往更有价值,而国内可能还没有采取这样的形式。 这个技术还告诉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就应该经常在网上发帖,以便获得反馈。 " 结果和技术",最起码的要求是你得自己训练,而不是看别人练。站在场边把姚明的技术统计倒背如流也没用,关键得自己上场。我国训练学生搞科研的做法是不搞 科研,搞"课"研。请牛人来讲最新最强的理论,而不是强调让他们尽可能早的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这就好比给北京青年队看NBA录像一样,培养出来的全是专 业球迷。美国学生队不是自己直接搞的领域可能不太了解,也可能不知道最近 Witten 发了什么文章,但他自己的小小领域内,他可能大二就开始干了。 很多人甚至喜欢评论课本,这本书写得好,这个人是牛人,陶醉在对课本的欣赏之中。在美国上课没见过任何一个老师赞美课本的,一线人物几乎没人写课本,所有课本都只不过是工具书,最终目的是为了科研这个结果。一切技术应该是为了科研服务。 "技术"是说你的训练得得法,这同样需要高人的指点,而且你还得听从人家的指点。 对 比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可见我国科学教育为什么不行了。我国这种缘木求鱼的教育方法最终培养出来的都是精通"基本知识"的"科学的家",而不是"科学 家"。说到底就是两个字:实践。毛泽东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解放军很多高级将领文化程度一般,为什么总能打胜仗,靠的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科学知识不是 为了考试,不是为了耍酷,不是为了有谈资,是为了搞科研。美国大学里面的技术课程一学期让学生做好几个 project,完全是追求学以致用,逼迫学生为了完成 project 而学习知识,其中还有小组合作,跟真正的科研没什么区别。 宁可在 本科的时候发几篇灌水小文章也比苦读十年期待一鸣惊人强。一提基础科学,有人总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这种思想完全不适合现代化科研体系。坐十年板凳的运 动员国家队能用么?马俊仁当年是一般比赛不参加,专门参加奥运会世界杯一鸣惊人结果人家怀疑你是不是服用禁药啊,一旦有点小事整个队伍居然崩溃了。这种做 法现在已经被淘汰。正确的做法是象现在刘翔这样有什么大奖赛都去,追求一个稳定的成绩。 科学工作者就好像运动员一样,需要不停的比赛,而不是不停的看录像。
个人分类: 百态|0 个评论
分享 回老家一不留神被虫子咬了六个大包,5天才见消
热度 17 定风波 2013-6-2 09:31
回老家一不留神被虫子咬了六个大包,5天才见消. 这次回去事情多,结婚请客再拜访各路亲戚朋友的.闲暇还要打扫院子,结果被咬了,一条腿上咬了六个包.....
个人分类: 生活|75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ZT 天才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热度 33 北京阿新 2013-3-28 18:02
【两岁小天才夜入姐姐闺房“偷”玩具】一名八岁萝莉向父母说,两岁的弟弟夜里到她房间偷玩具,她父母就让她锁上门。可过了没几天,她又对父母说,弟弟又进她的屋子偷玩具了。她父母就设置了一台摄像机想一看究竟。结果他们发现,小家伙用指甲钳打开了姐姐的门… http://t.cn/zThTFli 中情局快收了他吧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00295748_1893801487_bkuwRiJqDmOP+Eh0HTWxve0D+/cXuvDoiGq0uVuhIgpRQ0rXM5GYYt0F6SzRBMdUkjUTFeRmK6Ur1gtoMf5V3zsjagETg1DKXw/s.swf
个人分类: 搞笑|98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美国18岁天才少年 发明迷你核反应堆
热度 17 东湖珞珈 2013-3-3 02:45
看到一段新闻,感觉特别玄乎,呼唤太傅、社长等等高人 ======================== 美国一名18岁天才少年成功设计出一个「简易版」核反应堆,按照设计,该装置未来能够利用核废料为家庭、工厂甚至太空殖民地提供电力能源。 以描述4名加州理工学院天才的宅男生活而备受欢迎的美国处境喜剧《囧男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中,曾描述剧中头号天才库珀(Sheldon Cooper)博士,13岁时试图在自家后院架设一个核反应堆,为全镇居民提供免费电力。未料现实世界竟有雷同。 18岁的威尔森(Taylor Wilson)4年前就掌握了核裂变原理,并利用自家车库作为实验室进行研究。他2月28日在加州科技年会上,介绍了自己的最新设计,并认为这项发明将有能力改变世界。他设计的小型反应堆,预计能产生50至100兆瓦的电力,足够为10万户家庭提供能源。他声称,其反应堆可以流水作业组装生产,使用废旧核武器的放射物质作为动力。 「冷战时我们建造了巨大的核武库,我们不再需要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东西物尽其用会很棒,这种反应堆爱死这些东西了。」他表示,这种相对小型的反应堆,可将燃料封存其中,持续使用30年。威尔森打算在两年内打造出反应堆原型,5年内上市。他乐观地说:「它不只能对抗气候变迁,还能为开发中国家带来电力。想像一下,一座小型反应堆装在打算飞往其他星球的移民火箭上。你不只拥有推进火箭的动力,抵达后也有电力可用。」 威尔森设计的反应堆,使用气体而非蒸气驱动涡轮旋转,可以在低于一般核子反应堆的温度下运作,就算有裂痕也不会喷出任何东西。目前威尔森在内华达大学一处地下室专门研究核能。他甚至曾帮学校研究生上一门核能物理课程,总统奥巴马对他的成就也相当赏识。其父亲肯恩表示,威尔森很小就开始接触核物理知识,还曾参加科学展览并发表演讲,肯恩坦言「当时他谈论的东西,我几乎都听不懂」。 威尔森10岁时曾梦想要「制造」一颗星星。谈到自己现在的成就,他说「我认为没有不可能的事。」 ========================================== 威尔逊2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科技、娱乐、设计(TED)大会上展示这一成果。他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功率为50兆瓦至100兆瓦,足够10万户家庭使用。 法新社援引威尔逊的话报道,这种反应堆可在流水线上生产,以核武器中熔融的放射性物质为动力。可以运输的小型模块反应堆,密封入足够燃料后,能够持续作用30年。他说:“你可以把它放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它开始运转。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埋在地下为好。” 他说:“冷战时期,我们建造了核武器兵工厂,如今已不再需要。如果我们能把它们消耗光将非常棒,这类核反应堆喜欢它们。这是把旧的东西----裂变带到21世纪,我觉得很有可能改变世界。 设计更加安全 威尔逊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用气体而非蒸汽驱动涡轮旋转,意味着反应堆系统的温度低于传统核反应堆,一旦出现缺口,不会喷出任何东西。此外,反应堆的燃料是熔盐,不需要增压。 威尔逊说:“如果发生事故,你可以借助中子吸收剂把里面的原子核吸入反应堆下的容器中,反应停止。” 他说,核裂产物不会脱离反应堆。“可能发生反应堆烤干的事故,这对能源企业而言比较遗憾,但没什么问题。” 5年内推向市场 威尔逊4年前设计了一个计划用于自家车库的核聚变反应堆,从此出名。 去年5月中学毕业后,他并未按部就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反而专心创办企业,生产模块化裂变反应堆。 威尔逊说,这一领域有不少竞争者,至于障碍,更多地源于政治因素而非技术因素。 他计划2年内造出原型,5年内把产品推向市场,“这不仅是为了对抗气候变化,还能给发展中世界带来能源”。 “想象一下,那些希望探索其他星球的人设计出火箭,配备小型反应堆,”威尔逊说,“你不仅有了推进力,还有了抵达那里以后需要使用的能源。” ====================================== WIKI上面的词条: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ylor_Wils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endscreenv=9B0PaSznWJENR=1
133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四川是老家
热度 58 大地窝铺 2013-2-3 15:14
一个来自加纳的黑人工友,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开始聊天说他回加纳要两天才能到。中间在欧洲转机。又说起他最想到中国四川去一趟。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喜欢四川的生活方式,relax, relax, relax, 四川Style!在他的梦里,四川才是他的故乡。他接着说,他在网上看了很多四川人的照片,觉得四川人和非洲人相比,除了肤色不一样,面部特征是完全一样的~ ,我差点没笑喷出来。 恭维了他两句,说DNA的研究表明,人类是在非洲诞生的,各大洲的人都是从东非迁徙过去的,So did Sichuanese. 四川人应该认为非洲是他们的故乡才对,反过来可能不对。 多聊了几句四川,说四川西边的就是西藏,实际上四川西部就有很多西藏人了。黑哥们一拍黑黑的光头,嘿嘿一笑,说:“看,我说怎么和四川这么有缘,四川有喇嘛!我一直在看佛教的书”。问我知道不知道“星期二-萝卜桑-兰帕”(Tuesday Lobsang Rampa)? 我说不知道。他掏出手机找出萝卜桑的照片,说他就是《第三只眼》的作者,他是西藏的喇嘛。我说这明显是白人,不是西藏人嘛,怎么会是西藏的喇嘛?估计是自称前世是西藏喇嘛。听着像藏族名字,可是前面又为什么加个星期二。这“星期”的说法是来自旧约吧?佛教不用这个啊。 黑兄弟又给我说了一通第三只眼的妙用。向我强烈推荐《第三只眼》这本书。我哪有那个兴趣呀。黑兄弟说加纳中国人很多。他的房子就出租给中国人了。加纳军队有中国教官。是真是假? 黑兄弟曾经扬名公司。那是在驾驶舱工作,拆卸仪表板上的部件。一只又黑又粗的大手伸进一个圆形的孔,怎么拔都拔不出来了。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想尽办法,马上就要用电锯了,手突然就抽出来了。
54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一个被忽悠的天才
gordon 2012-12-5 07:42
法拉第 1791 年 9 月 22 日 生在一个手工工人家庭,家里人没有特别的文化,而且颇为贫穷。法拉第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法拉第小时候受到的学校教育是很差的。十三岁时,他就到一家装订和 出售书籍兼营文具生意的铺子里当了学徒。但与众不同的是他除了装订书籍外,还经常阅读它们。有一位顾客还送给了他一些听伦敦皇家学院讲 演的听讲证。 1812 年冬季一天,正当拿破仑的军队在俄罗斯平原上遭到溃败的时候,一位二十一岁的青年人来到了伦敦皇家学院, 他要求和著名的院长戴维见面谈话。作为自荐书,他带来了一本簿子,里面是他听戴维讲演时记下的笔记。这本簿子装订得整齐美观,这位青年给戴维留下了很好的 印象。戴维正好缺少一位助手,不久他就雇用了这位申请者。 实验物理学比较不强调数学素质。例如,麦可·法拉第没有受到优等的正统数学教育,只懂得一点微积分,事实上,他对数学不感兴趣。法拉第认为数学家很容易会与大自然失去接触;他希望能够脚踏实地,越接近大自然越好。体现这目标的方法就是做实验。法拉第勤于做笔记。他将实验的所有相关细节都一丝不苟的详尽记录。巨著《电学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es in Electricity)就是这些笔记的结晶。他喜欢问问题,不停地问问题,然后做实验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法拉第去世一年后的1868年,一个美国报童在波士顿的一个旧书摊上买到了几本残缺不全的法拉第著作《电学实验研究》,这成了这个人一生中收益最大的投资。 他就是爱迪生。 法拉第的科学活动是惊人的。他从欧洲大陆旅游回来后,几年内都致力于化学分析,并在皇家学院担任助手工作,其中包括对戴维的重要协助。他在1816年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论述托斯卡纳生石灰的性质的。1860年前后,法拉第的研究活动结束时,他的实验笔记已达到一万六千多条,他仔细地依次编号,分订成许多卷,在这里法拉第快乐的显示了他过去当装订工时学会的高超技能。这些笔记以及其他在装订成书以前或以后的几百条笔记,都已编成书分卷出版,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电学实验研究》。 法拉第所研究的课题广泛多样,按编年顺序排列,有如下各方面:铁合金研究(1818-1824);氯和碳的化合物(1820);电磁转动(1821);气体液化(1823,1845);光学玻璃(1825-1831);苯的发明(1825);电磁感应现象(1831);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1832);电化学分解(1832年起);静电学,电介质(1835年起);气体放电(1835年);光、电和磁(1845年起);抗磁性(1845年起);"射线振动思想"(1846年起);重力和电(1849年起);时间和磁性(1857年起)。 在大约1830年以前,法拉第主要是一位化学家,但他曾在1821年第一次着手研究电和磁,可能由此而种下了种子,十年以后即有了伟大的发现。法拉第的第一个科学活动时期终止于1830年,那时他已成为很有成就的专业分析化学和实际顾问,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坚实的科学成就,已赢得了国际声誉。这些科学成就包括制备一些新的碳化合物,如由他命名的"高氯化碳"或现代命名的"六氯乙烷"CCI3.CC13和四氯乙烯CCI2:CC12,以及研究伦敦照明用的气体(法拉第的哥哥在该部门工作)。这种气体是用动物油加热而制成的,储存在圆柱形铁罐内,它往往在铁罐内残留下一种液体。法拉第非常仔细而巧妙地对这种残余液体进行了分析,发现它含有一种沸点固定在80℃的成分,它的大致组分为CH。这就是苯,它是有机化学的主要支柱之一。但是法拉第发现苯时,并没有认识到它在后来的重要性,当然也不了解它的奇异的分子结构。这些发明和发现表明,如果法拉第没有其他贡献,他也将被认为是杰出的化学家。 事实上,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他就已成功地液化了好几种气体。他最初所用的仪器非常简陋,只是一个弯成倒"V"字形的结实的玻璃管。他在玻璃管一端放入产生气体的物质,把另一端浸在致冷混合液体中。这时放出的气体使管内的压力增加。他就是采用这种简单技巧,液化了氯、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氯化氢以及其他物质。 1818年起,法拉第和一位外科医生、皇家学会会员斯托达特合作了几年,试图制造出一种改良钢,它的防锈能力要比英国当时所用的钢产品更强,能用来制造更锋利的刀片。当时的冶金技术仍然偏重于经验技术。印度生产的一种"乌兹钢",是当时最优质的刀片钢。法拉第和斯托达特在铁内掺入其他金属,例如铂、银、钯、铬等,制成了各种合金钢,但斯托达特在1823年去世,法拉第转到其他工作去了。他们当时是可能发现现代冶金学的一些重要结果的。他们所制刀片的一些样品至今仍保存着,其中有一些质量很高。 所有这些工作都证明了法拉第卓越的化学才能和工艺才能。他把他的丰富经验总结为一本六百多页的巨著《化学操作》中,于1827年出版。这是法拉第除了电学研究和其他研究论文集外所写的唯一的一本书。就是在今天仔细阅读它,也会给人一种直接和新颖的非凡印象。 戴维曾想表示他对法拉第的感激,但皇家学院经济一直困难。1825年他建议任命法拉第为实验室主任,以表示他的敬意。此后不久,法拉第创办了一个定期的"星期五晚讲座",至今仍延续下来。法拉第曾花费了许多精力来提高他的讲演艺术,并且为此而名声卓著。他对讲演提出了各种建议和准则,完善到包括一切细节,这些建议和准则一直传给了皇家学院现在的讲演人。尽管皇家学院的听讲费颇为昂贵,但只要是法拉第讲演,讲演大厅里就会挤得水泄不通。其他人的讲演平均只有三分之二的听众。除了星期五晚讲座外,法拉第还为儿童设立了专门的通俗讲演,在圣诞节期间举行,他的圣诞节讲座的主题之一是《蜡烛的化学史》。一个多世纪以来,曾经鼓舞了无数青年人,使他们从中获得快乐。这本书已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一旦有了可能,法拉第就拒绝大部分兼职工作,严格地削减社会活动,而把全部精力用于实验研究。人们得到的印象是,只有实验研究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他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拒绝了许多授给他的荣誉,包括1857年要选他为皇家学会会长。 法拉第成就最大的时期是1830至1839年,当时他是对现代电学发现作出贡献的第一流科学家。1821年他研究了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作用,作出了一项重大发现:磁作用的方向是与产生磁作用的电流的方向垂直的。法拉第还制成了一种电动机,证明了导线在恒定磁场内的转动。他甚至还证明了在地磁场内的这种转动。这个实验给他本人和他的同时代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拉第坚信,电与磁的关系必须被推广,如果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也一定能产生电流。法拉第为此冥思苦想了十年。他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失败了。直到1831年年底,他才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他发明了一种电磁电流发生器,这就是最原始的发电机。这时的法拉第不仅作出了跨时代的贡献而且奠定了未来电力工业的基础。 曾有一个政治家问法拉第,他的发明有什么用处。他回答说:"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有一天你将从它们身上去抽税。" 抗磁性是法拉第的另一大发现。许多物质在做成细针时会使自己的方向垂直于磁力线。而且它被磁铁的两极推开,这种行为是由很弱的力产生的,它要比作用在磁场中铁上的力弱得多。这是很值得仔细研究的一种现象,为此法拉第花费了好几个月来研究它。 法拉第在他的一篇短文《对射线振动的一些想法》中包含了一些令人惊异的新的基本观点。到十八年后,麦克斯韦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他说:"法拉第教授在他的《对射线振动的一此些想法》一文中明确地提出了横向磁扰动的传播的概念而为顾正常的磁扰动。他提出的光的电磁理论,实质上和我在这篇文章中开始提出的是相同的,不同是只是在1846年还没有实验数据可以用来计算传播速度。"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拉第的科学活动能力有所减弱。他又为记忆力和日益衰退而苦恼。他虽然仍能做些实验,但速度已不如前。他力图找出重力和电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是否定的。但这探索从法拉第爱因斯坦,一直到现在,仍在继续进行。1862年法拉第做了最后一次实验,试图发现磁场对放在磁场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影响,但结果是否定的,因为他用的仪器还不够灵敏,不能探测到这种微细的效应。三十年后,当时还是青年的塞曼,从阅读法拉第的实验计划受到启发,他用更精密的仪器重新做实验,,发现了塞曼效应,它是新原子物理学的先兆之一。 1860年他发表了他最后一次圣诞节讲演,18645年他辞去了皇家学院教授职务。他于1867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0 个评论
分享 【转载】【超长】【慎入】脑补普罗米修斯主线背景,无责任乱谈,非常规剧透,我想了两 ...
热度 14 北府刘牢之 2012-10-11 13:48
前不久刚看了《普罗米修斯》觉得很过瘾。但是有些地方也不是特别透彻。网上搜了搜,发现一篇分析。觉得有亮点,发上来大家看看。 ===================脑 补 分 割 线=================== 脑补普罗米修斯缺失主线 纯粹乱谈,自得其乐,反正我现在舒服多了。 电影 开篇,苍茫辽阔的地球上了无生息,一个大白手捧一盅天魔解体膏款款行来,云间巨大的 UFO 缓缓离去,然后大白神情仰望,轻解罗衣,炫耀完美肉体后,慷慨就义,化身无数血块随着大瀑布一泻千里,将地球纯净的天然水系污染成一锅原生质汤。 电影快进到 2093 年,当地球人将基地内最后一个被冷冻的大白解冻后,发现问题了没?这个复苏大白怎么和解体大白长得一模一样 ! 假如解体大白是地球生命的源头,那么在以亿年为单位的漫长地质年代里,这些大白居然没变样,想想 200 万年前的人类祖先是什么样,大白这个种群居然至少在形体上,超过 5 亿年没任何演化的痕迹。 如果不关注这个细节,那么我们就不能发掘到这个电影的真正内涵。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光是大白,所有生命都必须正视的宏伟主题 --- 进化。 影片以大白这种智慧种族为例,设想一下,假如超过 N 亿 年大白没进化,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大白这种生命已经走到了他们进化的极致,然而这种极致并不完美,大白还是会死。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生命究竟是 什么,是自然元素随机碰撞组合的结果?还是造物主的恩赐?如果现有的生命是进化而来,为什么进化会停滞,如果停滞代表了终点,为何终点并不完美?如果生命 是造物主的恩赐,那么停滞的状态是否代表了生物自主性的边界,这个边界是否无限接近于造物主,如果生由造物主赐予,那么死是否是回归造物主的天国? 假如大白们对现状有一点点不满足,他们一定会对这些问题苦苦思考,是啊,好不容易爬到了进化的顶峰,却仍然不免生老病死,那除了遗传物质无意义得传播,自身的各种苦乐幸福各种感受理解伟大崇高都是虚幻的假象,太不甘心了。 是不是进化过程出了问题呢?不知生,焉知死,带着这个疑问,大白笨人有笨方法,方法就是找一个参考意义的纯净星球,重演进化历程,于是可能基础环境和大白本土相似的地球很有幸成为了大白生命起源试验场。 由于对生命本 源的困惑,虽然大白的探索方式近乎科学,但是大白的文明始终有很强的宗教情节。片头那个解体大白,在荒芜的地球上准备献身之时居然打扮类似修道士,并且包 裹着形式古朴得兜裆布。跨越星际而来,没有如终结者裸身穿越,也非彰显高技术防护服,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来受死,但是穿成这样,分明是焚香斋戒沐浴礼拜后的 扮相嘛,非常宗教。然后看解体大白做原生质汤的过程,以大白们的科学技术,搞一坨全能干细胞酶解不就完了吗?何必活体献祭,不够科学啊。大白们必然是对造 物主有敬畏的,赋予一个荒凉星球以生命,无异于僭越造物主的特权,所以只好舍身求生,以命抵命了,所以解体大白并非受到惩罚,而是殉道,这样就比较好理解 了。随后,我们看到外星基地内那个巨大的头像,不用多说了,以自身的形象作为崇拜的偶像,自我卑微和膨胀一体,绝对的宗教情绪。 最后回到影片中,梳理一下主线吧 大白这个种群为了探索生命本源及进化,选择了地球作为生命现象重演的试验场。 有着强烈造物敬畏感的解体大白以身殉道,将自己炖成了原生质汤,成为地球生命的起源。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大白们一直实时调控着实验的方向,地球上几次大的生物灭绝可能就是大白们主动干预的结果,不然接近于大白本体形态的人类不可能出现。 同时,大白们在各星球中寻找有着巨大进化能力的生命。 大白终于找到 了一种小强基因,这种基因会改造宿主的生殖细胞,单性繁殖,随宿主的形态不断进化,攻击性强,生存性强,具有强烈的繁衍冲动并且无视演化方向的选择性,非 常符合丛林法则。如果这种进化过程控制得当,那么持续监测的结果可能可以解释大白种群是否在进化过程中错失正确方向而走入死胡同的问题。 但是,这种小强基因的问题是他们改造宿主再生后的生命体丧失了原宿主的基本属性,而大白们显然是不能承受丧失自我的风险,他们的进化历程不能重来,效果差异巨大的小强基因无法对当下的大白种群进化提供直接的帮助。 间接的方法就是,将小强基因投向地球,小强基因不是生化武器,并非是为了灭绝生命而来,而是进化改造元素。在地球已经已经进化出现了和大白基本性状接近的人类,如果用小强基因改造人类,也许祖代,初代,二代,甚至到 N 代都是奇奇怪怪的异型,但是在经过不断得循环繁衍之后,也许会出现即保留了强大进化能力又同时具有大白基本性状的样本,用这种样本的遗传物质,说不定能帮助大白们突破进化的瓶颈。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荼毒生灵实在是要遭到天谴的,小强基因不知何故泄露了,基地失控,大白们集体倒毙,除了一个被已经放入维生系统准备星际旅行发往地球的大白幸免于难。 2093 年,地球人来到大白基地,复苏了最后一个大白。大白醒过来一看,几个来自地球的实验样本问他关于生命不死的秘密,立刻慌了。 因为地球人类 事实上已经和大白种群成为平行的生命参照系统,如果地球人类也要探索生命的本源,如果他们发现了基地的秘密,如果他们知道使用小强基因的存在,地球人同样 可以把大白种群当做试验样本。所以,复苏大白以己度人,第一反应就是干掉地球人,保家卫国,携带小强基因突袭地球,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写到这里,已 经是完全黑暗森林的感觉了。先下手为强。这也能解释为何大白们在拜访人类文明的时候会指示出星际坐标。因为这就是一个假坐标,远离大白本土的基地,以防万 一。要么将来大白拿地球人类做实验,地球文明被摧毁,要么地球文明发现问题,大白们可以毁尸灭迹,找别的地方继续搞阴谋。 谁知道 2000 年前基地出事,而地球人居然找上门来了,人赃俱获,复苏大白显然搞不清楚情况,因为 2000 年失去联系,也不知道地球文明的进展程度,也不知道小强基因灾变。仓惶出手,被撞下来后又想赶尽杀绝,结果中了埋伏,反而成了试验样本。 片子结局,女主角带着机器人杀向大白老巢,揭开了异形传奇的新篇章。 本来看完普罗米修斯后觉得是年度烂片,故事背景模糊不清,低级硬伤不断,经过脑补后觉得主题可以发扬光大,如果要拍续集,可以找我做编剧了,哈哈哈。
100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达人外甥和超级大坑
热度 50 老马丁 2012-9-5 09:41
个人分类: 生活笑笑事|76 次阅读|40 个评论
分享 懒人也有勤快时
热度 33 不打不相识 2012-8-28 03:05
据说希特勒和拿破仑都是罕见的行政天才。拿破仑凡事有计划,效率又极高;希特勒的工作方法是痉挛式的:偷懒一段时间,然后一口气漂漂亮亮地干完。凤雏先生庞统像希特勒。我干活没有他们那么漂亮,又经常偷懒,偶尔“痉挛”,拉了个清单,把必须干的事情列了一下,干完一样划掉一样,那种成就感就抵消掉不少偷懒引起的挫败感和负疚感。 昨天早上拉一下清单,近期要干的事情居然有七八样之多。昨天一大早起床,先收拾了书柜,把放乱的书整理好 ,挑选了一本《论李维》放在枕边,越来越喜欢这类篇幅短又非常精悍的古典著作了。鞋柜铰链脱落了,联系了家具店,说等几天上门。去他的,一年前另一侧家里坏了保修至今没来,那还是我自己修好的,不过有点失败,这次还是自己动手吧,换个方法10分钟搞定 。电视自从安装了机顶盒,就一直信号不好,有交流干扰,我自己捣鼓了很久也不好,反正我家也不看电视,电视只是用来做电脑的扩展显示器用。这几个星期的《好声音》改变了我家消遣方式,机顶盒不修不行了。联系广电部门,现在居然不上门检查了 。还是问度娘吧,度娘说,这种交流干扰一般是闭路用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与电源地线有电位差引起,需要装个低频隔离器。我用铁质暖气主管道做“地”,测量同轴电缆屏蔽层对地有24V,而电源地线对“地”也有2V。果然是这个问题,度娘胸大 !低频隔离器要去花钱买,接了以后会增加同轴电缆的阻抗,自己想办法吧。电源地线和同轴电缆屏蔽层接在一起,不好。这两个所谓“地”线,接地阻抗都太大了,干脆把两个地线都接在主暖气管道上。果然暖气管接地好,箝位效果好。好了,可以在星期五看《好声音》了 。
90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在世的智商最高的十位天才
热度 40 bayer 2012-8-13 20:09
1. 霍金, 70岁,智商160。大家都认识他。 2. 金雄鎔, 50岁, 智商210,世界上最聪明的人。2岁时就能读能写英、日、德、韩四国文字,4岁自学大学课程,8岁时被NASA邀请到美国学习。 3. 保罗艾伦, 59岁,智商170。微软创始人之一,身家约142亿美元。 4. Rick Rosner ,52岁,智商192。多才多艺,做过保镖,裸模,滑旱冰服务员等等,是 Jimmy kimmel Live 的电视编剧。 5. 卡斯帕罗夫, 49岁,智商190。就是那个和深蓝搞人机大战的那位。22岁获得世界冠军,能讲15国语言,还是一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和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6. 安德鲁·约翰·怀尔斯爵士, 59岁,智商170。英国数学家,1994年他证明出困扰数学家三百多年的费马最后定理。 7. 小波尔加, 35岁,智商170。7岁时击败南斯拉夫特级大师达姆扎诺维奇,15岁4个月零28天时,被国际棋联授予国象男子特级大师的称号,成为最年轻的男子国际特级大师。 8. Christopher Hirata, 30岁,智商225。13岁就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金牌,14岁就进入CIT,16岁在NASA从事火星殖民相关计划,22岁获得普林斯顿博士学位。 9. 陶哲轩, 36岁,智商230。华裔澳大利亚籍,2岁就开始研究数学,9岁修完大学数学课程,13岁成为最年轻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20岁获得普林斯顿的博士,24岁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06年获得菲尔兹奖。 10. 詹姆斯·伍兹, 今年65岁,智商180。好莱坞实力派男星,至今获得三项艾美奖,两项奥斯卡提名奖。
1024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社会养老保险——天才的构想
热度 2 gordon 2012-5-3 09:41
不解释,谁对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品理解深刻,就能理解这个天才的构想。 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立法诞生在德国,它于188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养老保险法》。之后,欧洲国家纷纷效仿,如丹麦在1891年颁布了《国家养老保险法》,英国和爱尔兰在1908年、法国在1910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在1919年,也都先后颁布了养老保险法。 其实养老保险制度很早就出现在欧洲,如1669年法国就制定了《年金法典》,但是覆盖范围较小。1889年德国前首相俾斯麦搜先提出建立完全积累制的养老金计划,该体系的保障对象主要包括所有的蓝领工人和一部分的白领工人。1889年5月24日,德意志帝国国会以微弱多数通过《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于当年6月22日颁布,并于1891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开始实行。到1911年,德国养老保障的受益范围扩大到所有的白领工人,并且引入家属连带收益。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注:天才的对冲,牛叉。 在现代社会里,不懂金融衍生品就是一个白痴,呵呵。
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机器人时代
热度 12 草纹 2011-10-22 18:30
要去听集团年轻的机器人天才的讲演,和周围人聊起机器人,才知道公司附近有机器人部件专门店,可以DIY。 想起家里坏了的两件机器人,一个扫地机,一个猫厕所。 偶是不是该自己动手做点机器人帮忙做家务呢?起码坏了可以自己再装。 再感叹一句,后生可畏。现在的高中生都随意装机器人了。不过远离现实的机器迷们做出来的东西还是问题多多啊,大都属玩具类了。
个人分类: 四时偶记|740 次阅读|10 个评论
123下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11:37 , Processed in 0.079475 second(s), 6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