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天下第一

相关日志

分享 天下第一侠
热度 11 chenchanghai 2017-5-25 14:05
听说计划生育又是老毛搞得了。
86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去除浮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寻找机遇,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 ... ... ...
热度 2 gordon 2017-4-3 01:59
各个野战军,他们都认为老子才是天下第一,其他的军都是配角,荣誉感也是深入骨髓的,例如同一个连队,一排觉得全连就数老子最屌,三排觉得一排嘴炮叫得欢,二排觉得一排和三排都是猪头,自己才是圣斗士,总之是各种不服。基层单位中午吃饭拉歌都要争个第一,更别说在作战时争强好胜的作风。 **************************************************************************** 因为后勤保障不畅(纪念白求恩) **************************************************************************** 从犯罪经济学的观点来看 街头的死亡风险比 抢劫的风险还高。 真正伟大的发明是 “阿片”,这个东西很便宜,但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产业升级得一级一级走,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以前出口创汇的是农副产品,创汇能力很弱。 然后就是机电产品出口,钢铁和家电。钢铁干多少年了,宝钢还是从日本引进的,才有市场竞争力。 有了钱,下一次产品升级才好整。 “巨大中华”的通讯设备,那是日本的贷款;现在日本把贷款停了。反正中国有钱了嘛 **************************************************************************** 世事不容易 去除浮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寻找机遇,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 浮躁税和智商税 主要问题是心态太浮躁,一方面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生活境遇,另一方面又没有耐心/能力去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只想抄近路,买到那个并不存在的作弊器 。 注:更根本的原因是 通货膨胀。 国进民退,大工程,大项目,太多。就像一道铁网,根本什么都 漏不下来。 **************************************************************************** 但没有办法,只能挣这么一点钱 人家开个飞机,你骑个自行车 你想 挣开飞机的钱,那可能吗?
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燕青摔李逵
gordon 2016-5-9 05:53
“话说当下李逵从客店里抢将出来,手■双斧,要奔城边劈门。被燕青抱住腰胯,只一交,■个脚稍天。燕青拖将起来,望小路便走;李逵只得随他。为何李逵怕燕青?原来燕青小厮扑天下第一,因此宋公明着令燕青相守李逵。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李逵多曾着他手脚,以此怕他,只得随顺。” 正走之间,官道傍边,只见走过一条大汉,直上直下相李逵。 李逵见那人看他,便道:“你那厮看老爷怎地?”那汉便答道:“你是谁的老爷?”李逵便抢将入来。那汉子手起一拳,打个搭墩。李逵寻思:“这汉子到使得好 拳!”坐在地下,仰着脸问道:“你这汉子姓甚名谁?”那汉道:“老爷没姓,要厮打便和你厮打。你敢起来?”李逵大怒,正待跳将起来,被那汉子肋罗里又只一 脚,踢了一跤。李逵叫道:“赢他不得!” ***************************************************************************** 这段知道出自哪里吧?yy 抵抗不了原文 都是有原文的东西。败了就是败了。李逵都承认你还为他找理由 军事体操,取代传统拳术是必然的,这没什么可说的。 注: 这些不幸运的人比起幸运的人更容易紧张,而紧张产生的焦虑会扰乱人们对机会的判断能力。 人们之所以错失良机,是因为他们过于关注某些事物。 ———— 心理学家 Richard Wiseman 最开始,初次接触心理学的博士感到很失望,他发现,这个学科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有趣。传统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和阐述的理论过于严肃、高深, 而他的兴趣在于诸 如骗术、幽默、运气和超自然现象这类强烈吸引大众的研究领域 。“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更多的是关于感知和记忆的,和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我感兴趣的是日常生活 中的心理学研究。” Richard Wiseman 以前的职业是一个魔术师。 ******************************************************************** 无论你找寻什么,都不要太功利,一定要很快得到想要结果。结果不一定是最美丽的,就如旅游,最美的不在那著名的景区,而是去景区的路上。轻松些,惬意些,即使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也不要错过欣赏其他风景的机会,那些风景也许带给你更多你想要的。 总结一下发现机会的原理的本质: 准备的头脑和开放的心 ! ******************************************************************** 这个哥们是研究 “运气心理学”的 每天我们的身边都充满着机会,它们来去匆匆,就像“大猩猩”一样,你若注意到,就会立刻抓住,稍不留神就会迅速消失。正因为我们身处这种瞬息万变的环境 中,所以我们急于寻求一种成功的模式,使得自己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发现并捕捉到难得的机会,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本书正是针对这样的需求, 展现了作者在过去研究运气心理学基础上获得的新的研究成果, ******************************************************************** 为什么大家没有看见大猩猩呢?在放映这个小短片前,我曾和观众说过,这个小短片是用来测试大家的观察力的,希望他们能计算一下短片中穿白衣服人的传球次数。    但是我没有提到画面里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所以 没人想到会有“大猩猩”出现 。或者换个比较科学的说法,观众的大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打扮成大猩猩的人没有预期。    想知道人为什么对近在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吗?肚子饿了的时候,大脑会很专注在食物上。口渴了的时候,大脑就努力寻找喝的东西。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大脑太专心找它想要看到的东西, 忽略了那些显而易见却没有在它预期里的事物 。 注:这也是军事领域,死板的训练根本不行的原因。你要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你想搞研究,挖掘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东西。 但大家都知道的一些事情,你不知道就扯淡了。 你连正常人都做不到 。 你要带这种兵,到战场上纯粹是 “挨千刀” 的。
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对应炒股者的问题?
热度 25 云潇Rg 2016-3-30 23:46
前日一券商老总告诉我一个秘诀,要让前来咨询的客户满意的方法不是说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而是说出他们想听的答案。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券商营业部投顾每天碰到客户前来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套牢了,要不要卖?涨停了,要不要卖?回本了,要不要卖? “客户来问你这个问题,显然他心理纠结,既想卖,又不想卖。卖了,怕涨;不卖,怕跌。 这样的难题,别说是巴菲特,神仙都难给出正确的答案。 其实答案正不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客户接受,并照做,而且结果是无论涨了跌了,他都还会来谢你。 说出客户心里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客户心里的答案是什么,其实他来问你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你。”—— “客户想抛,但又不想全抛” 套牢了,【 先抛一半】 ,如果再跌不会损失过大,如果涨也有机会回本。 涨停了,【 先抛一半】 ,如果跌了已经兑现一半利润,如果再涨则还有种子。 回本了,【 先抛一半】 ,控制再跌的风险,也能赚到再涨的利润。 其实,当客户听到【 先抛一半】 时就很满意,因为你说中了他的心坎,后面的理由不再重要,如能自圆其说,自是锦上添花 ,他就对你更加言听计从。 这才是答疑的最高境界。 难怪,与我这样做惯投资甲方的人,对话很难进行下去。因为甲方只说自己所想,全然不顾客户所要。“这支票不熟。”“我一般不荐股。”“你需要自己判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得反思。 来问我人民币会否会继续贬值,是否要买美元保险,其实人想听的是“对!会贬值!赶紧买~” No-No-No,这只是初级销售。金牌销售会这么说,“你的担忧不错,人民币短期看跌,但长期国际局势 错综复杂 , 配置美元资产有效对冲汇率风险, 合理 的比重是关键。” 来问我是否该买房,不跟90后死扛的人,就想听一句“该出手时就出手,但要挑选 性价比高的 ” 来问我P2P出来的钱,是否能投资信托基金,就想听一句“的确信托基金风险相对低,但仍须 注意甄别 ,选择优秀的管理人” 大众传媒时代,为什么这世上真相反倒越来越少? Because that's what needs to happen. Because sometimes the truth is not good enough.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more.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to have their faith rewarded. 因为真相太丑陋,太骨感,太现实。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钱和真相,而是信仰与爱! 搜索 复制
个人分类: 投资|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咬文嚼字019】天下第一错别字
热度 30 喜欢 2015-11-26 10:53
今天微信上传着一个帖子,说的是“天下第一错别字”:冒 ( 链接: http://www.tianqiw.com/rd/20151125/908549.html ) 文中说: 许多人都以为这个“冒”字上面就是个“曰”,下面是个“目”。错就错在这里, “冒”字的上面并不是“曰”,而是“冃”。 由“冃”组成的“冒”,上面是一顶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帽子盖在眼睛上,这只眼睛其实是代表了整个的脑袋瓜。 最早的“帽”就是“冒”,并没有那个头巾的“巾”。因为一个“冒”字还表示别的义项,负担太重了,后来人们又给“冒”加上“巾”,造出个形声字“帽”,“冒”“帽”分工。“冒”专管“向外透出”等意义,“头上的帽子”这个意思交给“帽”专管。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帽”字的演变历程是:冃-冒-帽。 (引用完毕) 我没去考证“帽”字的演变过程是否如此,听着像那么回事,就这样接受了吧。 我要说的是:这个冒字的写法,我上小学时就知道了。当时觉得:搞什么鬼?这个字怎么会是这样?!捧着字典查半天,没错,它就这样特别。只好认了。 但我现在要问本文的作者:“冒”字是天下第一错别字吗? 至少 还有一个并列第一的错别字 你造吗? 肺 。 这个字的右边不是“市” 。“柿”字的右边是“市”,“肺”字的右边则不是。 这个也是俺从小就知道的。
个人分类: 咬文嚼字|100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京城捕王之三十 天下第一科
热度 51 萨苏 2012-2-12 00:53
有公安局的朋友说狐狸是越老的越不好拿,贼却未必。因为老贼都有个致命的心理缺陷 – 一条道跑到黑。一旦某种犯罪方法得逞而且警方无法侦破,老贼通常会固执地不断使用它,不失败不会改弦更张。 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的引导,本身也有一定道理 – 司机都说“老道旧朋友”,搞过技术革新的朋友大概有经验,换用新的方法固然可能有创意,但也受挫于意料不到的问题。搞革新出点儿反复不要紧,大不了推倒再来,做贼出了问题,可能直接就给自己今后几年找到饭碗了。 所以,贼不搞创新有不搞创新的道理。但结果就是一旦被抓,警方会轻易找出所有他干过的案子,喝着茶鼓励他早点儿坦白。所以,抓老贼有抓老贼省事儿的地方,他做过哪些案子,警察可能比他记得还清楚呢。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左右为难的问题。 程克对老尹,一交手就栽在他这个一条道跑到黑上。在呼和浩特,他戴了副眼镜冒充知识分子,一度骗得警察放松警惕。所以准备从北京站出逃的时候,还是照方抓药,仍然是冒充知识分子。结果一下就漏了底。 老尹一看这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拖着一崭新的密码箱,就觉得不对劲儿。老尹奇怪,哪个知识分子用这么贵的进口密码箱阿? 那是八十年代后期,正是脑体倒挂最严重的时候,所谓“放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是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但程克是一个舞厅的混混,他上哪儿认识知识分子什么样儿呢?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当老师或者作家的都应该比万元户还万元户,什么贵用什么。。。。。。 实际上那时候的知识分子出差多半带大箱包,都惦记着利用有限的出差机会给亲友带点儿当地土产回来呢。 您说会不会是外企的?外企的知识分子还真可能带密码箱,可八十年代外企人少金贵,出差人家都是坐飞机的,到北京站来干嘛? 另外,那时候知识分子的确时兴在上衣兜插一支钢笔,连不是知识分子的相亲去都这样打扮,显示自己有学问。可是你干嘛在兜里插两支钢笔呢? 估计程克的逻辑是这样的 – 插一支钢笔的是知识分子,插两支钢笔,应该是大知识分子,更能唬人。程克倒没敢插三支钢笔,大概是怕人家以为他是教授,跟他请教问题。 问题是他不晓得后来网上流传的一个笑话 – 胸前插一支钢笔的是知识分子,插两支的是电工 – 有一支是试电笔,插三支呢?那是修钢笔的。 可程克打扮的样儿,哪点儿也和电工不相干嘛。 还有一点就是看见老尹就变向。程克认为我要上火车前买几个苹果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老尹要问了,你干嘛一直走得好好的,一看见我就想起去买苹果呢?你要是看见麦当娜的广告去买水蜜桃可以理解,看见警察去买苹果,这是什么道理? 一连串的不正常,发生在一个无辜者的身上,未免太凑巧了。 这样,老尹开始盯上程克了,并且和他对了一下眼神。这一点程克以为自己做得好,因为他听老犯说过,碰上警察看你,不能回眼,一回眼就完了。 这事儿我问过老尹,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老尹说当然有道理了,盘查的警察看你,正常人一般笑笑或者无动于衷也就过去了。个别的会反应异常,比如悄悄跟老公交头接耳 – “嘿,你看那警察,他瞅我呢……”,或者反过来好奇地研究这警察怎么长这么高,还有的大概是跟老婆吵架了迎着警察怒目而视,那都是正常的。但谁身上有案子,碰上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先躲开,过几秒钟又往回找,意思是看看这警察还在那儿不在,是不是还盯着我。如果他一看那警察还在那儿,还盯着呢,又会赶紧把眼神儿闪开,过一会儿再往回找…… 所谓“回眼”,在警方叫“弹球式碰撞”,碰撞两三次就可以准备抓人了。 程克死撑着不回头,自以为没事儿了。 实际上,老尹已经在用对讲机叫人了:“喂,哥儿几个,朝我这边靠靠,这边有个目标,不是杀人就是抢枪的,一个人我怕弄不翻他……” 老尹说:“他以为不回头就没事儿了?”伸手一拍自己肩膀后部,“你从背后看,他全部注意力都在这儿呢,朝后正对着我,人都僵了。他身上要没事儿我的姓倒着写。” “那您怎么断定他身上有大案子呢?”我问。 “简单啊,这案子越大的主儿,身体僵硬程度会越大。”老尹回答。 “程克僵得很厉害吗?” “还不厉害?走路都一顺边儿了还那儿挑苹果呢,他糊弄谁啊?” 。。。。。。 “一顺边儿”,又叫“顺拐”,除了古埃及人没谁这么走道儿的,程克肯定是没注意到自己已经一顺边儿了。 老尹跟我讲这些时,老太爷就是听,笑嘻嘻的好像很有兴味。不一会儿,老爷子也开始叨唠了 – 听了老太爷的话才明白,他办案也不是按照常规程序来的。 老太爷办案,十件有八件是中间插一杠子。他的这个队任务特殊,人员平时十分分散,早晨开个会之后一声呼哨人就都没了 – 上哪儿去?都下基层了。他们的日常任务要求其随时尽量掌握帝都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这种活儿,坐在办公室里是没法干的。 于是,一个偶然的线索,就可能牵涉到兄弟部门已经侦缉了多日甚至几个月的某起要案,而起到突破的作用。对案犯来说,可能对着正面压来的侦破力量还能见招拆招,遇上赵老太爷这样突然照后脑勺来一下子的打法很难适应。 有趣的是,对这种拦路打劫式的做法,各部门通常都抱欢迎的态度。 这首先是因为赵老太爷所部可以帮助某些大案打开突破口,一旦突然抓了某个主犯或者首犯,极利于已经在案件上下了很多功夫的部门扩大战果,从而收束整个案件。 另一点,恐怕就是老太爷他们这个队特殊的来历了。根据历史档案来看,这个队脱胎于北京市公安局第十三处刑警队。在北京市公安局,这个第十三处很是古怪,负责刑侦的第一处,第二处都是从十三处分出去的。 最初发现这种渊源,老萨曾以为自己搞反了 – 按照序号,第十三处是一处,二处分出去的才合理吧。然而,现实确实是刑总出身于十三处。这是因为现在的一处二处之名都是公安系统重新划分编制后新确立的,与建国时的一处,二处不是一回事,而十三处则一直存在。 在北京市公安系统中,十三处从管公交起家,却有个外号叫“不管处”,就是说局里别人不管的也都归它管。这说明了此处的重要性,但也不免给它带来必然的问题。 我曾经听到一种说法,周恩来总理把北京市公安局十三处的一个科称作“天下第一科”。试想,周总理封的“天下第一科”,当电视剧标题都可以了,多响亮的名字啊。但以总理审慎的性格,会说这样的话吗?带着这样的患得患失,老萨想从老太爷那儿证实一下此事的真伪。 谁知老太爷一听就很肯定地回答,是有这件事,十三处一课,就是总理说的“天下第一课”。可是老太爷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多少应有的自豪,反而带几分尴尬。 老萨好奇去问原因,老太爷才苦笑着说,总理说我们是“天下第一课”,原因是我们这一个科居然有一千多人,天下再没有比我们更大的科级单位了。 系统庞大到这个地步,是不分家不行了。 然而,分了家,毕竟同气连枝,所以老太爷他们和刑总二处等刑侦对口单位都是同门,连人都能互相借来借去的。除了分工不同,谁破了案没什么分别。所以相互配合一直十分默契。 这样,也就为老太爷他们屡破大案提供了机会。 老太爷破的诸多大案让老萨颇为垂涎,但是写那个好呢?老太爷给了个建议 – 别光写我们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儿,走麦城也应该写写,其实,有些出了教训的案子,更值得我们回味。 那,您看从哪个谈起比较好呢? 咱们从杨银龙那个案子说起吧。 杨银龙?老萨记起来了,汪旱英警官给老太爷列的十四大案中,此案排名第三,内容似乎是“劫杀数十名出租司机的首都悍匪杨银龙犯罪团伙案”。汪警官对老太爷在这一案中的表现颇为钦仰。 钦仰?听我这样说老爷子又是苦笑着摇摇头,不自觉地拿起了身边的算盘,轻轻地一挥手,算盘珠儿就都归了位 – 那是他没跟着我走整个案子。杨银龙,杨疯子啊,差点儿拿枪把我老头子都打了……
个人分类: 梦里关山(纪实,传奇)|136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色情,暴力,老兵的桃子和天下第一
热度 29 草蜢 2011-10-11 04:20
看了一下俺被阅读最多日志的记录: 蚱蜢的艳遇继续 312 次阅读 海滩上的惊艳 295 次阅读 老兵的桃子熟了 。 127 次阅读 差点在浪里打起来了 120 次阅读 俺母校今年排行超过哈佛成为天下第一 150 次阅读 爱坛童鞋们的兴趣是一目了然: 色情,老兵的桃子(也可能被人误认为色情), 暴力, 天下第一。
2113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俺母校今年排行超过哈佛成为天下第一
热度 27 草蜢 2011-10-9 08:45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等等,这是在俺毕业11,2年以后啊。这说明神马? 不管了,天下第一,天下第一!
2036 次阅读|37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11:20 , Processed in 0.03042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