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间谍

相关日志

分享 间谍观察20160209: FINALE
热度 1 indy 2016-2-10 03:05
今天真是DT天堂 i'll focus on trading other than posting from now on. Thanks for reading
个人分类: SPY|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间谍观察20160208: 心中无牛熊
indy 2016-2-9 02:14
184 - 跌到现在也不要再猜底了 做牛的不要轻易进货 做熊的注意止盈;还是原来总结的靠谱 小伞要生存唯有DT
个人分类: SPY|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间谍观察20160205: @10.01AM
热度 3 indy 2016-2-5 23:03
190.3x 觉得今天低点已过,从下跌的量上看
个人分类: SPY|2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间谍观察20160204: 盘前低于190了
indy 2016-2-4 21:53
盘前MM打压价格的成本比盘中小多了,看着那每分钟几千的成交量有点想笑
个人分类: SPY|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间谍观察20160203:今天高开?
indy 2016-2-3 21:56
感觉hold不住啊 别一开盘就低走
个人分类: SPY|14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间谍观察20160202:192~194
热度 2 indy 2016-2-2 22:31
瞎猜今天剧本 - 低开在192下面,收到194附近?
个人分类: SPY|38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间谍观察20160201: 192
热度 1 indy 2016-2-1 23:15
看来192有阻力变支撑了,如果能守住北上由此开始?
41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ZT-- 阴谋、间谍与特务案疑云
热度 22 jerf71 2014-9-21 00:29
韩咏红 2014年09月19日 腐败案与官员现形记不断上演的中国官场,最近出现更劲爆、也让人更不自在的新闻话题——间谍与特务案疑云。 最新引爆点来自外交体系,海外中文网站前天爆料称,中国驻冰岛大使马继生从今年1月起失联,消失半年多的原因据说是他与妻子涉嫌充当日本间谍,今年初被召回国,随后被安全部门逮捕。 而在一周前,就在中秋之际,自我介绍为“社科院副研究员”的实名认证微博博主王国乡爆料,指今年7月被检方人员带走的央视著名主播芮成钢,出事不只涉嫌贪腐,而是更为严重的特务问题。相对而言,芮成钢“特务门”,情节比外交官泄密传言更具戏剧性,也更为“狗血”,涉及到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的新闻事件,境外新闻网站未经证实的传言,指芮成钢将中共领导人家族财富内情泄露给西方媒体。 如今,这些消息都传遍了中国海内外,尤其是驻外大使涉嫌泄密已成了国际新闻。虽然没有官方权威机构证实消息真实性,而且中国驻冰岛大使馆官网首页还有马继生驳斥日本的文章,但大使简历已被移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起时,表示不知道马继生是否身在冰岛,甚至不能证实现在谁是驻冰岛大使。 另一方面,冰岛外交部告诉路透社,中国使馆今年5月通报说马继生因“个人理由”,将不会回到冰岛履职。 现有的客观信息,并不能证实大使夫妇泄密与间谍案疑云,不过马继生显然发生了特殊情况,“出事”传言非空穴来风。 马继生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当年与驻京外国记者有不少接触。我记忆中,他是友善温和的官员,聚会时常常主动向外媒解释中国的政策。他被传泄密,消息真是出人意料,相识一场,只能期待调查过程公正公平,尽早让真相大白。 话说这些年来,中国外交官、军官、甚至智库学者、核专家、驻港官员爆出的间谍案,时有发生。其中有的最终被官方证实,也有内情扑朔迷离,但也成了半公开的秘密。 早在2011年,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的一段讲课视频被放到网上,其中就提到2006年中国驻韩大使李滨因经济问题被判入狱七年,真实内情是李滨涉嫌向韩国提供情报;同年全国社保基金原办公厅主任佟达宁因向台湾出售经济情报,被判处死刑;中国核工业集团原总经理康日新在2010年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无期徒刑,但他被重判主要原因也是出卖中国核情报。 近10年里引人瞩目的泄密案,还包括2006年被判刑20年的社科院学者陆建华。香港中联办原秘书长蔡小洪也因向英方泄密,2003年被捕,2004年底被判刑15年。 层级再低一些的,今年5月,广东也破获一起40名中国网民被境外情报机构策反,收集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案。 这些情况让人触目惊心,值得所有中国民众、官员,也包括驻外人员提高警觉。它也说明,随着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的崛起,中外摩擦日益增多,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刺探机密的情况也更密集。间谍疑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现实。 无独有偶,英国广播公司(BBC)原驻华记者亚当布鲁克斯(Adam Brookes)今年出版的杜撰小说《夜苍鹭》(Night Heron)写的就是英国记者在华卷入间谍案的故事。 布鲁克斯在介绍其新作时说,他的灵感来自于他在中国工作的某天,一个年长的中国男子到BBC的办公室去,表示有机密要托布鲁克斯转交英政府。布鲁克斯相当肯定这是一种挑衅或者圈套,断然拒绝了。然而,此后数月以至数年,他脑海里老闪出爆料者与他所说的惊人内幕,一部小说的素材由此产生。不过,小说主人翁与与布鲁克斯本人的最大差别,就是布鲁克斯叫爆料者离开,小说主人翁卷了进去。 布鲁克斯预见到,以中国为背景的间谍小说,如今大有发展空间。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都越来越积极地窥探彼此的情报——“北京是新的柏林”,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但中国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西方的前途因而也难有保障,既然大家的利益都在中国,“故事也都在中国”。 故事在中国——风险也同在。从新闻业者的角度来说,中国是新闻宝地,但诱惑也多。媒体的防身术,就是尽量倚靠公开资料,不接触内部文件,除了本职工作外避免牵涉入其他活动。
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中共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
热度 27 坚持到底 2013-8-16 17:16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29年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创办《文艺新闻》。他有多重身份――军统、中统、青洪帮、日伪,然而他的秘密身份却是货真价实的中共特科。他巧妙开拓情报来源……    一人身兼五重身份   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立即转入特科的工作。1932年春,通过表兄贾伯涛的关系,袁殊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打入了中统内部。后来他由吴醒亚介绍,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从而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并在期间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   当时,中日正在谈判,谈的是货币兑换率与关税问题,这自然成了新闻界的抢手货。由于袁殊有岩井渠道,消息又快又准,这位“涉外”记者立即成了红人,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过了一段时间,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自然,这是得到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成为了三重间谍。不久,岩井又安排袁殊到日本。   回国后,袁殊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开拓情报来源,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洪帮。1937年6月,潘汉年以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回到上海。从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区,在潘汉年的导演下,袁殊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场出色的情报战。   当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有相当的日本关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去请示潘汉年。潘汉年沉吟了一会,说:“这是件好事,机会难得,你千万不可错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   戴笠给袁殊安排了两项任务: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坚持留在上海,不管时局有怎样的变化。就这样,袁殊又多了一个身份:军统,加上中统、青红帮、日伪,以及货真价实的中共秘密身份,则是五重身份了。这在中国情报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最多面的间谍了。    他获取了日军南进情报,为前苏军兵力部署提供有力支持   从此,袁殊通过各种关系,大量获取日本情报。自然,他首先向潘汉年汇报,然后,有选择地向军统汇报——毕竟是国共合作时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袁殊置生死于度外,化装成日本学生,越过战线,深入到了日军阵地侦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使我方避免了很大损失。   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命(潘汉年之命,表面则是戴笠之命)留了下来。他以军统少将的名义,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和汉奸,并得到了军统局的奖励。其中最为成功的是行动小组炸毁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为此,军统给袁殊记了大功。   1937年上海沦陷后,岩井英一又回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一个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组”,袁殊自然也成为其中一员。当然,这件事不仅潘汉年知道,军统也是知道的。后来根据潘汉年指令,事实上,是中央的具体部署并研究批准,袁殊向岩井提出成立“兴亚建国运动”的本部。“兴亚建国运动”本部于1939年11月在岩井公馆成立。   潘汉年借岩井之名,建立了这么一个机构,除了掩护一个电台外,更重要的则是出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大局的考虑。当时在日伪与顽固派的夹攻下,隐蔽战线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深入敌人内部。有袁殊进入日本人活动的圈子中,对获取情报也就更加有利。而且延安由于远离情报中心上海,正急待掌握日本大本营动向及日、汪、蒋3方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的微妙关系与变化。于是袁殊利用这个机构将大量情报发往延安。   1942年初,由日本外务省安排,袁殊作为“兴建运动”的代表,应邀到日本访问。日本外务省头子野春吉三郎是组织这一访问的主角。吉三郎向袁透露,当前日本的国策是准备诱降蒋介石,建立一个以日本国为主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军已确定了南进的战略部署。这一消息让袁殊为之一震。袁殊汇集和分析各方面的情报,认定南进已是日军确定不移的战略决策了。潘汉年立即将此情报报告延安。   在欧战全面爆发之后,前苏联始终担心腹背受敌。在有了确定日军南进的情报后,前苏联这才放心大胆地从远东调出了几十万人的兵力到西线。    解放区一年后,敌人才发觉他的真实身份   自1937年到抗战胜利,袁殊从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无疑是与他的智谋与出色的活动分不开的。后来,袁殊又担任了一系列伪职,如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长、清乡专员以及伪保安司令等等。他的情报工作日益老辣。   1945年初,袁殊辞去了伪教育厅长等职,仅留下一个上海市参议的名分。抗日战争胜利后,袁殊被任命为忠救军新制别动队第5纵队指挥和军统直属第3站站长,被授予中将军衔。直到第二年,即1946年初,国民党方面才知道袁殊去了解放区,不由得勃然大怒,于是,“抗战有功人员袁殊”立即变成了“共党汉奸”。军统对袁殊下了通缉令,并派人去苏州抄家。“双十”协定签订后,袁殊随军北撤。   时任华东组织部部长的曾山同志亲自找袁殊谈话,考虑到各种关系,让袁殊暂时改名,跟他姓曾。从此,“曾达斋”的名字一直用了几十年。后来,他被任命为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定为旅级。1949年,袁殊到了北京,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87年11月26日,袁殊逝世,享年76岁。
1068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中情局间谍欲以百万美元策反俄情报人员遭逮捕驱逐
热度 1 ademxue 2013-5-16 13:26
中情局间谍欲以百万美元策反俄情报人员遭逮捕驱逐 http://news.m4.cn/2013-05/1207554.shtml?bsh_bid=232562782 14日,俄罗斯安全部门称在莫斯科抓获一名美国中央情报局(C IA )间谍。瑞安·克里斯托弗·福格尔(Ry a nC hristopherFogle)涉嫌试图招募俄罗斯特工部门工作人员,并“以美国驻俄大使馆工作人员身份作为掩护”。 俄罗斯方面将就此事召见美国驻俄大使。俄外交部称,福格尔不受欢迎,已下令将他驱逐出境。 身份“掩护” 俄联邦安全总局 社会 联络中心14日向俄罗斯媒体记者表示,反间谍机关抓获一名美国间谍,他以美国驻俄大使馆政治处三等秘书身份作为掩护。 安全部门公告说:“5月14日凌晨,在试图招募俄罗斯特工部门一名工作人员时,俄联邦安全总局反间谍机关抓获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瑞安·克里斯托弗·福格尔,他以美国驻俄大使馆政治处三等秘书职务作为掩护。” 公告指出,在福格尔身上发现了麦克风等专门的技术装备、被招募俄公民的书面指南、大额钱款,以及改变外貌的用具,如两套假发、三副墨镜。福格尔被抓后带到了俄联邦安全总局进行扣押。 高价“合作” 俄联邦安全总局发布消息说, 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被抓的美国外交官福格尔向俄特工部门工作人员开出每年100万美元的合作筹码 。 俄执法人员发现的福格尔招募一名俄罗斯公民的书面文件上说 :“我们准备给您10万美元并讨论您的经验、鉴定和合作。如果您准备回答具体问题,那么付款可能会高很多。此外,我们建议每年100万美元进行长期合作,如果情报对我们有帮助的话,我们承诺额外奖励。” 俄罗斯外交部信息与出版司表示,由于14日出现美国使馆一名工作人员被扣押消息,俄外交部15日将召见美国驻俄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 据俄罗斯 新闻 网报道,俄外交部信息与出版司指出,“俄外交部表示因出现使馆工作人员消息,周三将召见麦克福尔大使,”希望大使对此事做出解释。 14日晚些时候,俄罗斯外交部在其网站上称,俄罗斯已经宣布“瑞安·克里斯托弗·福格尔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下令将他驱逐出境。 1368589662178.jpg (29.1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5-16 09:02 上传 1368589664315.jpg (30.67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5-16 09:03 上传 1368589664895.jpg (31.1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5-16 09:03 上传
6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华沙间谍 是个好片
热度 1 樱木花道 2013-3-8 20:12
看了一会 苹果吃了几口,觉得就是好苹果。 觉得欧洲这帮家伙 拍这些有一套。
3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ZT 老萨怎么可能是间谍?我是都还没轮到他。——连阳标统
热度 31 天地一沙鸥 2012-11-8 09:3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da61601019wqn.html (2012-11-04 22:38:24) 老 萨怎么可能是间谍?他不过是个爱好文史的业余作家(目前有向军事文史专业作家转型的趋向),玩票性质地在一些电视节目里掺和一下现代军事的话题而已。说严重点,无非是扮下专家,搵钱养老婆仔女嗻! 日本现在要搞反间谍法,想造舆论顺利通过立法,没话说就翻箱倒柜炒冷饭,说他在2010年9月的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撞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的事件发生后,进入海上自卫队佐世保基地收集情报、、、、、、 我丢,隔行如隔山。以现代海军的军事技术密集度,各个系统的集成独立性,一条军舰上服役的都可能不清楚同袍的业务,就他这玩票的水平。不是我开他玩笑,军舰里面东西,敞开给他看,他看得懂么? 根据日本防卫厅的通报,兵库县警察本部外事课于今年5月,对萨苏的家进行了搜查,查收了300多张海上自卫队佐世保基地护卫舰的相关照片,包括舰上的兵员配置图和值班记录等。当时,佐世保基地正向一般的参观民众开放。 这就是陷人以罪了。你妈的,日本人又要学美国佬的装逼做派,搞什么开放日,给纳税人参观武备,等事后需要靶子,又把老萨正常拍照片行为诬陷是间谍。我可以肯定,老萨拍的东西,当时是每一个参观者都允许拍的。现在拿当时允许的行为来作法,卑劣! 或许他们自己也觉得理由不充分,于是加多一条,说他是《日人民报》下属子报《旺财时报》的特约记者。大约意思是暗示:他这个特约记者,是负有特殊使命的。 以日本对中国的了解,我才不信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特约记者”是怎么会事(新闻单位自己就可以聘用,没固定薪酬,很随便的啦!)。 虽然我烦《旺财时报》,还老想踹胡锡进屁股几脚,但说老实话,如果日本当场摁住胡总鬼鬼祟祟地在拍照片,我就信他是间谍(不用给我面子,先把他锤个半死再说),毕竟他读的学校,毕业后大都是干这行的。 至于老萨拍照片,无非是感觉国内的网友,比较少机会近距离接触佐世保军事基地。到时候他半真半假地在博客上装逼晒料,炫耀一把,便可赢得一阵惊呼与尊敬。和汉和防卫评论的人可夫一样,扮专家呃钱啫! 指 控他骗保15万日元,那就更离谱了。日你妈的,日元15万也就万把块钱的人民币,大排档吩佢老母几餐宵夜就没了,鸡碎咁多钱,需要骗么?我估摸老萨当时搞 不清楚状况出点手续不全的纰漏是有的,有也是无心之失,现在被人捉住黄脚鸡做把柄构陷。只是数目太少,估计日本人说出来也不好意思。 昨天晚上我知道了该事,没理会。刚才上网,才发觉到处都是他做间谍的消息,打他手机想和他开开玩笑。丢,关机。估计太多电话打过去,顶不住。虽然事情还没向他本人证实,但兄弟有事,不管对错,首先要有帮拖撑场的态度。 他写的东西比较五毛,我基本上是不看的,但他的人品我信得过。 我 和他路数不一样,我是把目光再拉后一百几十年,以后代的目光来评判民国历史,其结果当然是国共两兄弟都是烂春袋,这里面没有为了政治掩护,拿国民党陪绑的 意思。因为,研读历史,不能愚蠢得和傅国涌一样,因为张三不好,所以李四就是好的。在我看来,当年的国共两党都是、、、、、、、扑街!
131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热度 22 猫元帅 2012-9-27 13:50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这个片子大概是我仅有的看过电影版、电视剧版、原著的作品了。 我总觉得这部作品脱胎于《抓间谍者》,因为内容太相似了。都是局里高层出现间谍,都是三十年代就进入情报局,慢慢升到高位。 我是先看的电影,然后是原著,最后看的电视剧。电影拍摄于 2011 年,大牌云集。风格厚重,叙事平稳,整体气氛营造的很好。但是离原著比较远。这一方面和电影的容量有关,另一方面和导演的取舍也有关系。电影版导演托马斯 · 阿尔弗莱德森曾经表示电影并不是翻拍,而是全新的。确实是这样。电影版可以看作依托原著进行的再创作。保留了原著里面最精华的部分。 相比之下,文学原著反倒显得有些拖沓了。这种间谍类题材的小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情节上设置很多悬疑,第二个是对话云山雾罩。《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这部小说在第一点上面做得很好,没有那种脱离实际的故设悬疑的情节,但是在第二点上面还是没有免俗。部分对话过于文学化,对话双方甚至有点打太极,按北京话来说就是 “ 逗闷子 ” 太多。相比苏联文学如《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等这些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就显得有点矫情了,那种知识分子的浮华风格多少还是有所流露。 电视剧版是 1979 年拍摄的,从时间来说更接近原著设定的时间段。电视剧版本是最接近原著的,在各种细节上都能从原著找到依据。不可避免的,电视剧也把原著中那些啰嗦的对话保留了下来。另外,电视剧和原著多少有点类型化倾向。比如 Ricki Tarr 勾引苏联女间谍 Irina 的情节, George Smiley 访问 Belinda 的情节,甚至 Belinda 的人物设定。但是总体来说,由于是忠于原著,因此电视剧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两个版本的 George Smiley 比起来,电影版的表演更深刻,电视剧版的稍有些平淡。但是电视剧版的眼睛会说话,有些东西能够从眼神里面看出来。而电影版的在整体氛围上面把握的不错,但是表情略显单一。 两个 Bill Haydon ,我更喜欢电视剧那个。电影版的没有发挥出来,深度有点不够。电视剧版的反倒是把 Bill Haydon 心怀巨大秘密的那种“狡黠的面具感”表现得很充分。 “当家的”,毫无疑问是电影版的更出彩,但是稍有点过。“当家的”虽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是并不像电影开头部分那么苍老。这一点稍微有点概念化了。 我认为电视剧版的 Peter Guillam 比电影版的好。 Peter Guillam 是剥头皮组的头儿,是干湿活的。电视剧版的演员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外形上都比较符合这个设定,电影版的稍显年轻。不过电影版的没有突出皮特的职务,因此如果把他看作是一个边缘化的小官员倒也是可以的。 其他的演员,两个版本倒是在伯仲之间。不过电视剧版的“卡拉”的造型我有点不太认同。貌似应该没有那么老。 最后,我怎么也记不起来原著里皮特是同性恋,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版的要这么设定。 总之,如果让我推荐,没看过原著的还是看电视剧版再看电影版的比较好。 最后发个电影版的片尾曲 http://www.xiami.com/widget/0_1267683/singlePlayer.swf http://www.xiami.com/widget/9014641_1267683,_235_346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 电视剧版斯迈利 电影版的斯迈利和皮特 电影版的比利海登
1472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看了“铁匠、裁缝、士兵、间谍”
热度 7 宝贝小猪 2012-2-1 07:23
话说里面至少有两段基情吧? 最后那厮含泪射杀了内奸,两个人应该基友吧? 话说这片子还好,就是有点故作沉闷的样子。
2281 次阅读|6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4:19 , Processed in 0.04445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