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三元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重估“小品文”的价值和 大破 “三元里”
gordon 2017-2-15 05:29
我上学的时候,数理化都很烂,独语文优秀 那时候的老师,就对什么是散文,解释不出来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很长时间。 后来我读了大量的现代文学论文才知道。新文化运动时期,因为是革命文学,所以好的散文不多。 虽然也有人写,想和古代的小品文一较 “高下”,白话文也是可以出精品的。 因为时代限制,大家都要吃饭,精品不好写。所以成文不多 ************************************************************************************* 到我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白话和文言 争雄的社会背景了,那为什么不能把 小品文重新引入,以补充 中国文学体裁之不足呢 这就是我提倡重估 “小品文” 价值的来历 ************************************************************************************* 跟虐的是下一个 , 魏斐德 认为 三元里抗英是 儒家的神秘主义。 其实毛主席,因为文革这个事情,批评他比较多。 震撼其实不大。 一般人还对 文革破坏文物,处于同情态度。 还有就是怀旧情节,大脑喜欢稳定的事物 等等因素 ************************************************************************************* “民” 这个神秘主义,普通人倒还罢了(估计 不注意,就过去了,认为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看法 ) 我又是知道一点社会学的, 还有西路军马步芳这个事情,研究过一些 “机枪的社会史” 还有就是用 “器物” 来剖析 “军事史” 我 立即明白了这是实证 。 ************************************************************************************* 这个震撼之大,有一种 “天塌下来” 的感觉 幸好,兄弟 脑科学,心理学知识 还不少,还能扛得住。 ************************************************************************************* 多年来对 教育学、心理学、“ 洗脑 ” 、“人工智能” 知识的积累。 总之一句话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讨论中提出的一种思想,一种看法,和 “实证这个命题是真实的” ,差距是很大的。
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三元里抗英”的愚昧和谎言 —— 冷兵器时代
热度 2 gordon 2017-2-6 10:01
大部分人揭不穿这些谎言,主要是对冷兵器格斗不熟悉的缘故。 ******************************************************************** 近代中国军队的冷兵格斗,来自北洋陆军部 在日俄战争中,日军发现练习 过空手道的士兵,基础素质很好。 从此开始推崇传统武术,中国军事也是受日本的影响。 ******************************************************************** 古代冷兵器格斗大师辈出的地方,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西欧 闲了,再讲这个东西。 把西欧的扩张史 讲明白,就都明白了 。 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欧冷兵器格斗术的认知都是错误的。 ******************************************************************** 那抗日战争是怎么回事,那是总动员,那是德国的东西 都是甲午战争以后的东西,其实甲午战争时期的欧洲,已经剑拔弩张了。 这得对总动员熟悉才行。 对民众的宣传,和它自己是怎么做的,两码事 。(似是而非的东西,不是那回事) *************************************************************** 也可以这么理解, n 维空间的理解 (比喻) 民众看到的东西,确实是自己努力的。 但整个宏观上看,不是这么一个东西。 在不同的空间,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没什么纠结的,就是这么回事啊。 这个好理解吗?)
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三元里抗英”的愚昧和谎言 —— 叶名琛
gordon 2017-2-6 09:57
叶名琛 在某些人眼里,他是极端自信的人的典型——一个不满四十岁的总督,镇压红巾军的功绩尽人皆知,死不承认英国人有多么危险。 对另外一些人,他装模作样,故作姿态,好像他内心的平静与狂妄可以抵补军事上的弱势。 从这方面来看,他似乎是广州暴民的工具,是耆英最后的化身。 ************************************************************************* 关于他的性格还有一些模糊的传说,有的说他是道教专家,在他官吏生涯中最后的一些决定性的日子里,他转向了巫术。 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他把让步、妥协、和解看作是软弱。他一次一次地拒绝同事们提出的与夷人交涉的建议, 似乎外交就是纸牌游戏,必须威吓对手以使其屈服。 于是,在那警惕地等待的一个星期中,他仍旧不理会英国人的存在。 终于,1858年1月5日,联军进入了广州城,稍后,联军捕获了叶名琛。
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求助“愚昧和野蛮” —— “三元里抗英”的愚昧和谎言
gordon 2017-2-6 09:49
在林则徐及其以后的一些清朝官员看来,在儒学的观念中,“民”是无可估量的,“民”能拯救或毁灭、恢复或推翻一切。 一旦被合乎道德地动员起来,“民”是不可战胜的。 这种神秘信念主要来自儒家的“民本”观念。 中国官员们不顾一切地转向了那种同传统有密切关系的神秘的技能,再三计划招雇能在水下待几个小时的潜水员,会武术的盗匪,经过训练的猴子,秘密会社中的暗杀者。总之,只要能打败蛮夷,不惜使用一切手段。 这一次向秘密的、潜藏的、非理性的事物求助,恰恰预示了之后的义和拳变乱。 朝廷开始求助于中国文化中更为蒙昧的步伐。 毫无疑问,中国的军事实力愈是无望,这一类观念就愈是流行。 ****************************************** 迷信、神秘主义、愚昧 ******************************************
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9 09:22 , Processed in 0.02187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