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七七事变

相关日志

分享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 ——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gordon 2014-11-26 13:33
日军有多难打 8 年抗战中与日军直接交手的中国军队从将领到士兵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前线将领的回忆 台 儿庄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回忆是这么说的:日本军队的长处,那也确是说不尽的。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 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 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曾 分别任第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会战和远征军入缅的陈诚更是对中日两军做了直接对比:优势兵力,不能专就量言,质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抗战动员的 兵力,在任何一次会战中,都比敌人多几倍。即如武汉会战,光是九战区指挥的部队,最多时有七十多个师;而敌人使用部队,据先后发现之番号计算,总计不过七 个师团。其所以能以少击众者,除装备关系外,就是因为素质的优越。反过来看我们自己,部队虽多,但量的优势每为质的劣势所抵消,徒然虚糜饷糈,并无补于败 亡——此“兵在精而不在多”之所以为至理名言也。武汉会战中,王陵基军团及第三十军团孙渡、张冲两军,均因素质太差,甫经接触即溃不成军;而滇军卢汉所 部,未经接触,仅闻敌机之声亦即溃散——以致连累素质较优的部队也无法达成任务,而造成全盘的失败。故素质是部队的命脉,与其多而乌合,不如量少而精,反 而能在疆场上发挥战力。 中 共方面,名将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也专门做过经验总结,他写道: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 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个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 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做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做战…… 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 很多,但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正因为双方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层直接说出这样的总结: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其实那是英国和德国的战争,美国没有参加战团。 英、日矛盾,转化成了美日矛盾,呵呵 德国美国可以不看,但是日本不行,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争霸实在必行。 留给我们一个发展模式和一个残破的日本陆军,呵呵
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那个人在军事学中的贡献
热度 1 gordon 2014-9-15 18:06
倒不是讲武堂的人、黄埔的人不知道仗该怎么打? 而是有个实力对比的问题,人家这么弄,你也这么弄,小孩和大人比力气,这就很可笑了。 常规来说,军事学是不考虑社会问题的, 一个毫不动摇的观点,军事因素足以解释大多数军事事件。 事物是复杂的,对此观点的阐释并非有意轻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也不是排除复杂的因果关系,而是希望对军事事件的内因理所当然地给予更多也更显著的注意。 正是因为现实中,敌我双方物资差异过大这么一个条件,要解决军事上的这么一个问题,就需要一些很特殊的方法。 而某人首先论证了 割据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后来还有什么创造平原的“人山”,改造地形运动。 哪都是一篇论文一篇论文写出来的,不是凭空出来的 ,明白。 那还有一个问题啊, 它的山地战为什么会占有优势呢? 山地战之所以有优势,是因为 我们的通信和工兵能力比国民党强,呵呵 甚至比日本人都强,呵呵 据郭汝瑰 回忆,郭汝槐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工兵科的,也就那样,还跟中国学员保密,呵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郭汝瑰退学,回国。 郭汝瑰是1931年回国的嘛,所以郭的信息是比较新的。 也就是说日本侵华之前,工兵水平不比中国强多少。 因为日本资源偏少,日军不太注重后勤,偏精神动员。 七七事变的发动者 牟田口廉也 指挥的进攻印度的“英帕尔”战役,后勤也是很烂的。 据此推测, 日军从 九一八事变 到 七七事变 之间,后勤能力没有太大变化。 抗日战争中有两个显著的事实,日军的通讯和工兵能力不如我们。 至于为什么,这就不知道了。 很少有人知道,在民国时期,曾经有一所大学 执中国社会学的牛耳,那就是上海大学。(现在早已停办) 注:它其实在三个方面在民国都是首屈一指: 社会学、工兵、通讯能力 。 1955年授衔,唐哲明少将 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工兵科的,1928年毕业。 ××××××××××××××××××××××××××××××××××××××××××××××××××××××××××××××××××× 学理工的人就是这样,爱从硬杠杠的角度看待历史。 个人见解,扯一些闲话。 注:其实他还是一个很早就意识到 宣传重要性的人,当然他也当过 国民党中央 代理宣传部长,还是中央执委 。 可能跟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个时代背景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新闻宣传战 就很厉害了。 1926年1月,国民党于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再次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时,中央常委会批准 , 继续代理 国民党中央 宣传部部长。
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今天总分7777分,在七七事变77周年的日子!
热度 20 熊掌 2014-7-8 00:31
刚好达到这个分数,挺高兴! 算了,吐吐就习惯了,努力不跟丫们计较! 妈妈说,你还没当老板,就比老板的脾气还大,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 是呀,要净口,修身,健身,然后才能把丫们平了!
1599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七七事变的日方指挥官和朝鲜战争
热度 2 gordon 2014-7-7 09:19
牟田口廉也(1888.10.7~1966.8.2),日本佐贺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日本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七七事变”时,牟田口廉也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军衔为大佐。7月7日当天,由于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未在北京,所以牟田口廉也成为了现场的最高指挥官,并由其下达了向中国守军开火的命令,他也就成为挑起“七七事变”冲突的罪魁。 对于卢沟桥事变,牟田口廉也曾时常对人说到:“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所以我认为我对此必须承担责任。”他在笔记中也写到:“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终于发展成这次大东亚战争。” 印帕尔作战发起之前,牟田口的发言如下: 说起大东亚战争,那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下令开第一枪的是我,因此(作为间接责任人),我必须设法尽早解决这场战争。  第15军小畑参谋长以后勤为理由,反对发动此次作战。牟田口的回答是: 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那怎么能行!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 在进行作战计划讨论时,牟田口说道: 关于此次作战,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过各个细节,并全部解决了。因此,成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部下相内祯助大佐(后来成为法务部长)讽刺道:军司令官阁下讨论的细节里,似乎没有把敌人的抵抗计算在内。 在渡钦顿江之前,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的“饥饿训示”: 诸位,今夜我们要开始横渡钦顿江了。在此之前,我有话要对大家说明白,请好好听着! 只要不发生奇迹,诸位的性命将会在即将发起的此次作战中丧失。但是,不是倒在枪弹之下,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会饿死在阿拉干山里。请做好心理准备! 在日军第15军司令部,牟田口每天早晨集合司令部全体官兵,宣扬他的长篇大论。说得最多的就是: 如果此次印帕尔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牟田口)决不会返回日本的。 (出自 高木俊朗「全灭」) 在收到前线日军部队的要求补充粮食的电报后,牟田口的回复如下: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放弃了从15军获得补给的希望,直接给第5飞行师团的田副师团长发了一封SOS电报: 我们没有得到一发子弹、一粒粮食的补给。只能依靠夺取敌人的弹药粮草来继续攻击。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空中补给。敌人不要说是弹药粮草了,他们的武装兵员都在我眼前降落。只能是感慨!感慨! 同样地,第15师团的山内师团长也向田副师团长发送了类似的电文: 我军已无可攻击之弹,如今在暴雨和泥泞之中,饱受伤病饥饿折磨,战斗力尽失。事情走到这个地步,完全是15军和牟田口的无能所致! 战后,佐藤师团长在回忆印帕尔作战时,这样说道: 此次作战冠以“解放印度”这样的“大义名分”,那么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至少也应当由大本营立案,在南方军的指导下,由缅甸方面军来具体实行。而仅让一个军司令官来担当如此重任,实在是。。。 更何况在最后的紧要关头,方面军也罢,南方军也罢,没有派出一名参谋前来助战,反倒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躲得远远的。。。 结果,那些傻瓜招惹来的责任,反倒让我们三个师团长来承担。。。 (从前线返回的佐藤师团长离开15军司令部次日)牟田口召集了司令部全体人员进行训话: 诸位,佐藤师团长违背军令,擅自抛弃了柯希玛战线。因为没有食物无法战斗,就擅自撤退。 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皇军”么?“皇军”即便没有了食物,也必须继续战斗的。 没有武器弹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这决不能成为正当的理由!…… 没有子弹的话,不是还有刺刀么?没有刺刀的话,还有拳头呢。没有拳头的话,可以用脚踢的。就算这些都没了,不是还可以用牙齿咬么?…… 不要忘记日本男子应该有的大和魂!日本是神州,神灵必定会保佑我们的…… 由于牟田口的训话时间长达1个多小时,部分营养失调的军官因脑贫血而接连倒下。。。 出自-高木俊朗氏著「抗命」(文春文库刊) 一支败退下来的日军部队经过牟田口身边时,骑着高头大马的牟田口吼道: 喂!你们是哪支部队的?怎么不停下来向我敬礼? 早已必备不堪的日军士兵没有一个人搭理他。这支部队的带头军官忍不住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先下马来慰问一下士兵们? 这时候,牟田口继续吼道:你们以为我是谁?我可是你们的最高司令官!快给我敬礼! (出自 高木俊朗「全灭」) 当时日军前线士兵为牟田口起了「鬼畜牟田口」的外号,还编了一首歌讽刺他: 「牟田口阁下のお好きなものは、一に勲章、二に女、三に新闻ジャーナリスト」 (牟田口阁下喜欢的东西:一是勋章、二是女人、三是新闻记者) 当印帕尔作战的失败已经是显而易见的时候,牟田口司令官来到了15军司令部,当着我们众多总部军官的面,以微弱的声音对藤原参谋说了这样一段话: 藤原,这次作战死伤了那么多部下,损失了那么多武器,作为司令官,我应该负起责任。如果我切腹自杀的话,是不是可以求得天皇和众多阵亡将兵的原谅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请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我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倾听着这段对话的下文。司令官真的从心底里感到自己的责任了么?真的会有人把自己的作恶向别人诉说么?刚才那些会不会只是形式上的套话? 只见藤原参谋正在写字的手丝毫没有停下,看都没有看司令官一眼,甚至面部表情都没有变化,以激昂的语调说道: 自古以来,口头上喊着要死要死的人从未有过真正想死的。如果司令官和我商量关于自尽的事情,作为下属幕僚,在形式上我有责任不得不制止您 。。。 只是,如果您真的感受到了作为司令官的责任,想要以死谢罪的话,那么请在没人的地方悄悄地切腹,谁都不会阻拦您。请您毫无牵挂地自尽好了。 说完这番话,藤原参谋又继续专注他的工作。 “啊,是么?我明白了。哈哈……”说完这些,表情尴尬的牟田口司令官带着自嘲的笑声,在我们面前离去了。我们也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继续自己的工作。。。 原来,司令官又上演了一出戏,只是他没有想到对方没有配合自己罢了。。。 出自“第15军司令部の中井悟四郎中尉の手记 (高木俊朗『抗命』)” 牟田口之后接到调令准备离开缅甸,返回内地。在缅甸方面军为其举办的欢送会上,牟田口做出如下发言: 我不认为印帕尔作战是一次失败的战役。 正是因为攻打了印帕尔,才使得敌人没有夺取整个缅甸。如果当时没有攻打印帕尔的话,缅甸战区现在可不得了呢。 战后,参加了印帕尔作战的日军从军记者 高木 俊朗 这样评价牟田口:  东条下台了,牟田口失败了,二人的征服印度的野心破灭了。。。 在卢沟桥开了第一枪的牟田口中将,把“大东亚战争间接因我而起,我有责任尽早结束战争”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 只是,他不是用(日本的)胜利换来战争结束的,而是用(日本的)战败来提前结束的。。。 战后,在一次印帕尔作战的老兵聚会上,有这样一段谈话: 问:军队不是应该保护国民的生命安全么?可是印帕尔作战却让日本白白损失了上万国民(即士兵),这不是前后矛盾? 答:你误解了。当时的日本军队拼死守护的既不是日本国民,也不是天皇。他们只不过是想保住军队这个组织而已。。。 战后,牟田口被盟军以战犯身份逮捕,不过没有被起诉,后被释放。 牟田口在东京开了一家料理店,并起名为“ジンギスカンハウス(成吉思汗饭馆)”。 在参加旧部下的葬礼时,牟田口为了强调自己没有责任,在葬礼上大肆散发为自己的辩解小册子。 一旦听到有印帕尔作战战死者家属来访,牟田口要么托病不见,要么提前溜走。 在受到报纸、杂志、媒体采访时,牟田口不放过任何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并不忘把责任推到部下身上。甚至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在就卢沟桥事件请他做谈话录音时,牟田口强烈要求增加原本节目中没有的关于印帕尔作战的相关采访录音。 牟田口死前还不忘让儿子在自己的葬礼上散发辩解传单。 ×××××××××××××××××××××××××××××××××××××××××××××××××× 牟田口廉也 跟《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武状元差不多。 没有啥理由,就是他觉得能打得过你,想欺负你就是了。 为啥《地道战》、《地雷战》军教片拍成那样,因为日本人很笨嘛
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13:07 , Processed in 0.02585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