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技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技术

相关日志

分享 教育(二)
gordon 2016-12-5 04:59
如果预期未来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工资快速增长而不是停滞不前,那么现期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将很高,投资教育将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初始教育与随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于经济增长导致教育水平提高而非相反。 *************************************************************************** 是研发,而不是教育,ok 其实不用上学, 拿一笔钱在小项目上投入研发 ,比所谓 “上学” 收益高多了 甚至你当一个工人, 请老工人吃吃饭,水平提高一点,收入都比 教育的收入高 *************************************************************************** “眼镜蛇” 这帮货,老咬你 狗日的 *************************************************************************** 所谓“知识分子” ,是 以前大多数人,不识字 的概念 孔子是丧家犬嘛 啥也不会干,就是丫 认点字 仅此而已 时代早就变了 *************************************************************************** 以前大多数人,不识字 ,扫个地,干个活儿。 以前老北京,拉个粪就划地盘,火并。(粪便是农业的肥料) 那时候大多数人都不识字
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时期的青铜炮技术(二)
gordon 2016-11-30 02:25
在日俄战争旅顺要塞争夺战中将 280mm 榴弹炮作为攻城炮的呼声很大,但一直被攻城炮兵司令官丰岛阳藏少将以搬运不便为理由拒绝。直到旅顺会战第一次总攻击失败后,才终于把准备装配到镇海湾要塞的 280mm 弹炮配属给第三军,此后不断增加数量,累计达到 18 门。事实证明,此炮无论在日军占领 203 高地,还是摧毁港内俄舰上,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后, 280mm 弹炮队又配属给第四军,参加了奉天会战。在进攻俄军万宝山阵地时,由于俄军碉堡上被 1 米厚的冰层覆盖,导致了很多 280mm 榴弹炮发射的坚铁弹没有爆炸,事后才查明是引信强度不够的缘故。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没有爆炸的炮弹又被俄军打了回来,因为俄军也装备 28 厘榴弹炮的孪生弟弟 -------280mm 臼炮。 日本的 280mm 榴弹炮是仿制自意大利, 1884 年(明治 17 年)大阪炮兵工厂仿照意大利 280mm 榴弾炮进行试制、 1886 年(明治 19 年)于大阪府信太山进行了试射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1887 年(明治 20 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而克鲁伯公司也模仿同一火炮制造了 28 厘臼炮,并卖给了俄国人(日俄战争大约有 10 门)。这两种炮大体诸元是相同的,装填方式为后装式,使用吊臂将炮弹和药包提升到水平高度,使用人工将炮弹压入膛中,使得发射速度大大提高。两种火炮最大的区别是日本 280mm 榴弹炮膛线是左旋的,克鲁伯造的与之相反。俄军专门搜集日军射过来的未爆 280mm 米炮弹,然后换上 47mm 速射炮的引信再打回给日本人,日本人吃尽了自己射出去炮弹的苦头,特别是在鞠家屯的 280mm 榴弹炮阵地上,被打回来的炮弹击毁了日军自己的火炮。 王家屯西南榴弹炮阵地 试射 此阵地位于王 家屯西南洼地,从1904年9月6日起开始刨床构筑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优质完成了阵地构筑工作,10月1日试射第一发炮弹。由于 使用了无烟火药作为发 射药,所以火炮周围几乎没有烟 ,不会影响继续发射。照片中看到的烟尘是因为发射时空气震荡而扬起的尘土,所以在以后的发射中都在火炮周围洒水来防止尘土。
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时期的青铜炮技术
gordon 2016-11-30 02:14
在欧洲,列强原本用青铜造炮。青铜可以直接铸造炮身,工艺便利,但是铜性软,线热膨涨系数高,射击时剧烈的热涨冷缩会影响射击诸元,稳定度远不如铁,所以在 15 世纪,锻铁炮开始流行起来。造炮工匠以含炭量低延展性好的锻铁 (wrought iron ,熟铁 ) ,锻打成长条,加箍成圈,而后把铁圈密密焊接起来,成为铁炮 ( 另一个方法是煅成长条密接成管 ) 。但此时适逢航海大发现时代,锻铁炮在海上容易生锈,所以青铜炮再次流行。到 16 世纪末叶,欧洲冶铁工艺进步,终于流行起铸铁 (cast iron ,生铁 ) ,可以铸炮,但火炮工业依然并用铜与铁。南北战争时最先进的法式滑膛炮“ 12 磅 拿破仑炮” (12-pounders Napoleon) 就是铸铜炮。而在炼钢工业成熟之后,碳钢迅速取代了青铜与铸铁,成为造炮的不二材料,尤其是炮管。在南北战争的十年之后, 1870 年代的火炮已经以钢炮为主了。 日本炮工学校教官西村千里约在 1890 年远游欧洲,遍考列强火炮,并留下非常详细的调查报告。西村教官指出,自 1870 年代起,欧陆列强都已经换用钢炮了。以炮管来说,德国的主力野炮 1873 年式 88 公厘野炮是“装管铸钢炮”;英国的 1884 年式 76.2 野炮是“装管钢炮”;法国的 1877 年式 80 公厘野炮与 90 公厘野炮是“硬性铸钢内管 + 煅钢炮箍”;瑞典的 1887 年式 75 公厘野炮是“装箍钢炮”、 1881 年式 84 公厘野炮则用铸钢炮管;俄国也赶上流行, 1877 年式 87 公厘轻炮与 106.7 公厘重炮都是钢管炮。当时欧陆还没有改用钢炮的强国,只有奥匈帝国、义大利与西班牙。 义大利的军备一向散漫,义军主力火炮是 1874 年式 75 公厘“青铜野线炮”与 1881 年式 87 公厘“青铜野线炮”,这两种 特别 标榜已经进化到线膛的“野线炮”仍然使用“铸造青铜单肉炮管”,其“铸造”一说听起来像是最古典的砂模铸造法。而讲究强度的炮闩更离谱,居然是锻造的“锻打青铜多角柱体锁栓闭锁机”,拿槌子打出来的! 而西班牙帝国则在拿破仑入侵之后一蹶不振,内乱频仍,所以造炮工业停滞不前,西班牙的 78.5 公厘与 9 公厘 C.B.C. 野炮居然采用“压榨青铜单肉炮身”,其“压榨”应是压铸的意思。 西班牙的压铸青铜炮管与义大利的锻造青铜堪称当时欧陆炮兵的两大堪列世界炮兵遗产的奇葩,两种古董炮互相辉映,深富考古价值。 奥匈帝国的青铜炮比义大利与西班牙这对奇葩进步一些。在 1867 年崭新合并的奥匈帝国外强中干,哈布斯堡王朝老大保守,固步自封,在普奥战争之后迅速没落,所以钢铁工业进展缓慢,迟迟掌握不了碳素钢,比同时期的江南制造局与汉阳钢铁厂还差。因此奥国火炮被迫以“钢铜”为材质。奥军的主力 1875 年式 75 公厘野炮与 87 公厘野炮是“钢铜单肉炮管”,外覆 5 公分 钢质套管。 所谓之钢铜 (steel-bronze) ,详细工艺犹待考据,估计是以延展性好的熟黄铜为内管车膛线,加高压与钢外管紧附,而后在外管的外层再加一个钢套管。 奥国早在 1850 年代就有 Vojtech Ironworks 与 Prague Ironworks 两家钢铁公司,到了 1889 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普达公司 (Poldi Ironworks) ,但是钢铁工业却一直拖到 1910 年左右才突破瓶颈,而此时已经是合金钢时代了。普达公司在一战年代以制造优质合金钢闻名于世,但在 10 年之前却是个连碳素钢都掌握不好的二流钢铁公司。 日本缺铁矿,一心想发展铜炮,又想开发与奥国一样的钢铜炮,但成效都很糟糕。最后日本人只好铁了心开发钢铁业。在 1900 年代出产的三一式速射炮,已经是钢材了。然而,奥国钢铁工业的进化却依然慢如牛步。 *********************************************************************** 七センチ野炮 七センチ山炮 明治13年顷から、日本の火炮の独立が论议されだした。 日本は鉄钢の产出が少なく、有事を考えれば产出量の多い铜を利用するべきとの意见から、イタリアから青铜制の野炮一门と制造に要する机械を购入した。 明治15年、大阪炮兵工厂で鋳造を开始、16年に第一号が完成、试験の后、采用となった。明治19年には、全国の野戦炮兵队に支给を完了した。 七センチ野山炮は比较的长期间使われ、明治27年の日清戦争では唯一の野戦炮であり、かなりの戦果をあげた。 北清事変(明33)でも逊色なく戦い、日露戦争(明37)でも使用されたがさすがに旧式となっていた。 「七センチ」と呼ばれるが口径は75ミリで、炮身は青铜制だが闭锁机は钢制だった。 *********************************************************************** 从意大利青铜制的野炮一门和制造需要购买机器。 日本的青铜炮从哪儿来的呢,意大利的。( 线膛青铜炮,闭锁机钢制 ) 这个得从1848年革命说起,法国跟意大利 那都是革命同胞,至于奥地利,想奴役意大利。 法国教官,明白吗? *********************************************************************** 估计它要加炮箍 法国的 1877 年式 80 公厘野炮与 90 公厘野炮是“硬性铸钢内管 + 煅钢炮箍”; 当时,日本的青铜炮,不仅仅能发霰弹,还能发榴弹呢。打工事要用榴弹,杀伤步兵用霰弹 嘛 注;是不是加装了炮箍,没找到 资料,我猜的 日本的东西,也 不仅仅是仿造意大利的,它自己造的 。 很简单嘛,懂弹道学,自己实验,自己摸索呗。 像大山岩,就发明过 “佐助炮” ; 绝对不仅仅是仿造意大利的,绝对有创新。 *********************************************************************** 当时,制退复进机与炮闩 也是难点,奥地利都掌握不了。 日俄战争,日本还是架退炮 奥地利 钢铁工业一直拖到 1910 年左右才突破瓶颈,而此时已经是合金钢时代了
1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学点技术,赶紧挣钱,这才是穷人出头的出路
gordon 2016-11-3 14:35
基本上,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在研究生阶段才接触到的。 并且 这个东西也不是针对应用的 ,只能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研究 如果说,它真正对现实有些作用的话,那也不是它想要达到的目的。 Physics is like sex : sure, it may give some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at's not why we do it. ************************************************************************* 哈哈 世间的事,确实有意思啊 ************************************************************************* 通识教育: 把握主旨而忽略细节的(considering or including the main features or elements of something, and disregarding exceptions;) 通识教育 很难普及 ,只有 “教会” 那种小学校,经费稳定。 初学的那种教科书,看着简单,却不好写。 都是巨匠的作品,一般人写不出来。 注:还是学一门技术,从工到理,才有普及的可能。(当然,多元化也是合适的) ************************************************************************* 陆军士官学校,相当于现在的中专、职高 在日本战前的旧学制下,有所谓“ 一高、三高、海兵、陆士 ”的说法,这些都是极受社会瞩目的顶尖学校。 “一高”指的是位于东京的第 一高等学校;“三高”指的是位于京都的第三高等学校;“海兵”指的是位于广岛的海军兵学校(断句为海军·兵学·校);“陆士”便指的是位于东京的陆军士官 学校。一高和三高,分别可以视作东京帝国大学与京都帝国大学的预科(东帝大·京帝大的地位可参考今日中国之清华北大),所以非常难考。海兵和陆士,分别作 为日本旧海军与旧陆军主要的军官学校之一,虽然入学考试的难度不如一高、三高,但由于一旦考上则学杂费全免、且有薪水可拿(当时考入军校便入军籍、授军 衔,自然也就有薪酬),故而吸引了大量家境贫寒的学生报考,以致 入学竞争压力甚至略高于一高、三高 。 ************************************************************************* 学点技术,赶紧挣钱,真想翻身,上个研究生。 就这么简单 ************************************************************************* 以前上过所谓名校,就是知识讲的多嘛,效果也不是很好。 都是有教学计划的,上研究生就行了。 好多事情啊,都是多此一举。( 瞎忙,让不懂行的人,以为认真 ) 注: 所谓名校,其实都是狗屎。 王垠说的其实是对的。 只是王垠 没 “长劲儿” ,大家都笑话他罢了。 从东跳到西,从西跳到东,没有找到一个自己合适的领域,作出一定的成绩。结果被 “吃瓜群众” 笑话了。 这个世界都是很现实的。 他说的都对,只是他没做出成绩,那你怎么说。 ************************************************************************* 时间跨度这么长的跋涉,就像长跑, 你本来就不该 “过早努力” 的 注: 以前带我的一个领导,脾气很火爆,不过养的宠物是一个乌龟。 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个家伙,还很怪,脾气火爆。 ( “不快可以练到快,不柔软可以练到柔软”,那种类型的) 草,我 以前净是遇见变态 的。
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刚看到通知,又要准备翻墙了,求翻墙技术,否则又看不到爱坛的朋友动态了~ ...
热度 18 罗阿宝 2016-10-18 11:06
如题~~
29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牛B京东方
热度 15 dashanji 2016-10-14 07:35
div .=text-indent: 0px;span .=text-indent: 47.70000076293945px;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观网又发了一篇文章吹京东方,还暗反xx:无论是北京电子管厂的合资经验,还是他人的合资实践,都证明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合资也是换不来技术的。因此,京东方放弃了合资的发展路线,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span/divdiv .=text-indent: 0px;span .=text-indent: 47.70000076293945px;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我要告诉大家另一个事,京东方有一大大大片地,只要这片地没被人抢走,他们怎么过怎么有/span/div
8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20160801 个股技术分析,欢迎帮众前来交流
得大自在 2016-8-1 03:58
我来抛砖引玉,对个股技术分析,目的要抓住买卖点。 欢迎大家前来交流,无论是对我技术分析的指正,还是推出其他股票分析。 我选股原则一是长期跟踪若干个成长性高的,以防技术不过关,被套了还有机会翻身;二是选股性活跃,波动大,不管行业,主要不面临退市就好。
0 个评论
分享 管制是一种技术
热度 1 gordon 2016-7-25 08:48
管制能力不足的市场化很可能还不如管死的计划体制” 管制是技术,有技术边界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配合边界和进步速度的 改革 思路是 改革 成功的保障 **************************************************************************** 管制是一种技术,不要把管制和市场对立起来。
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wxmang:瞎扯传统产品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改造
坚持到底 2016-6-27 14:45
瞎扯传统产品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改造 来自: wxmang 2016-06-27 14:22:56 一、下面的设想是管理升级的副产品 下面设想是为一个原来生产远程探测设备的企业提供咨询时,瞎侃大山得到的。 当时他们邀请我为他们的管理系统改造提供咨询,要求是硬件投资不大。因为得到上级更新改造的预算太少,只能添置一些投资不大的设备和增加一点土建工程。 他们想改造原来生产系统成为一个柔性生产系统,可以同时生产原来的各种远程探测设备,也能生产狙击手系统相关的各种模块。 这个企业技改最大难度是建立一条柔性共线总装线。因为这个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典型的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每一个产品定型后,都面临快速生产列装的任务,但是一旦列装结束,马上就要淘汰旧有生产线,重新建立为新产品总装服务的新生产线,浪费极大。 所以建立一条可以满足大量各种不同产品总装的柔性生产线显然是节省投资成本的好办法。 这个企业建立柔性总装线的主要难题其实不是设备、工装(模具、夹具、工器具)的普适性,而是检测系统和检测平台的通用性和模块化,以及管理技术的通用性,例如作业规范,操作标准,控制制度和运营流程的柔性。 其中标准和规范是整个柔性总装线最基本的要素,而且标准和规范不只是工艺上面的,也包括工作场地布置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定额工时管理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例如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快速组合、测试环境和测试平台快速搭建,工装(模具、夹具和工器具)快速组合,原材物料检测平台和检测手段快速配套等等。 而且柔性也体现在员工上,要求员工能胜任不同的岗位,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模块化组成的生产线,必然需要员工能够快速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甚至不经上岗培训就能迅速进入生产程序,能够准确操作,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都能符合要求,同时工时和资源浪费减少到最小。 这套系统要正常运转,物流保障系统,后勤供应,仓储管理等等支撑环境也需要升级,从以前以生产车间或分厂为特点配置的分散的小而全模式,升级到企业整体集约化的优化资源配置。 此外还需要设备维修体系升级,不但要自主保养体系,还要加强预防性维修体系,并有抢修体系,不然无法应对频繁更换生产模块的技术要求。 所以这个更新改造最大的挑战还是软件,因为操作规范,作业标准,运营流程和控制制度都要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难度极大。这个需要时间来堆。 至于这套柔性生产线改造成功后,生产什么产品,自然也要扯一扯的。 瞎扯的一个结果就出来一个新产品:把强声拒止系统和其他系统用现场总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产品升级,甚至飞跃。 下面先做一些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强声拒止系统 强声拒止系统,其实形象说法就是声波武器。最早研制的主要目标是为空军机场驱鸟,依靠巨大的飞鸟天敌的声音驱赶飞鸟,保障飞机起降安全。 后来逐步完善功能,用于军舰和海警船驱离海盗(去索马里护航军舰每舰一套)。再后来武警和特警用于代替高压水龙和催泪瓦斯压制群体事件(控制强度到对人体无持续无损伤)。再后来装备军队心理战部队,对敌喊话和心理压制。再后来,救灾体系的远程广播也采用(可以在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断情况下,保障在广播车半径2000米内灾民都能听见广播,其实就是超远程喇叭),当然港口也可以装备,对区域内船只喊话,调度。当然还有其他用途。 这套系统,美国早就列装,但是一切相关技术设备和元器件一直对我国禁运,所以我们不得不自己从核心元器件和核心芯片开始研发。通过我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声学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的几年努力,成功研发出主要性能指标超过美国现役装备的系统。当我们研发成功后,美国取消对我们禁运,美国产品大量进入中国。 2、现场总线 简单定义就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主要解决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这套现场总线系统,可以实现一对多双向传输信号,一条传输线可以挂接多个设备,数字信号精度高、可靠性强,设备也始终处于操作员的远程监控和可控状态,用户可以自由按需选择不同品牌种类的设备互联,智能仪表具有通信、控制和运算等丰富的功能,而且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智能仪表中去,分散在前端的智能设备能执行较为复杂的任务,不再需要单独的控制器、计算单元等,使中央控制系统体量大幅减轻,保证了可靠性和野战机动性。现场控制设备都具有自诊断功能,并能将故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系统,减轻了维护工作。同时用户拥有高度的系统集成自主权,可以灵活选择进入系统的武器平台,便于灵活执行各种不同作战任务。 这套现场总线是一种将i/o监控系统与信息处理集成于一体的分布式i/o系统,可以兼容多种dcs,plc,人机接口软件和数控系统。且稳定性极强,适于高速及长距离传送,是一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使用于多种总线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高速数据传输总线。同时这套现场总线具有强大的抗干扰性,冗余校验算法先进,一旦校验失败,数据包会被要求重发。 (1)、现场总线硬件模块包括: ★系统硬件模块:系统管理主机、服务器、网关、协议变换器、集线器,用户计算机等及底层智能化仪表。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传感器+转换器+发射器(甚至可能会有小型的前端数据处理控制器用于)组成阵列。 ●传感器:用于测量目标的物理参数。 ●转换器:将测量所得的电学/非电学测量值转换为可用的电信号。 ●发射器:负责控制系统中的电信号的发送。 ★控制器模块: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控制逻辑与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器模块=数据接口+控制器+监控系统。数据接口连接传感器模块(传感器+转转换器+发射器阵列)。不过目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常集成了发射器与控制器。 ★执行器模块:用于控制器给出的控制指令的具体实施,例如开关、前进后退、旋转等等。包括各种数控系统(伺服器+减速器+滑轨+步进电机等等);各种数控开关;各种数控阀门等等。 ★通信网络模块:这是一个以太网,使用ISO和TCP/IP 通讯协议,10/100M 自适应传输速率,可构成星型、线型和环型拓扑结构,高速冗余的安全网络,最大网络重构时间为0.3 秒,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最长通信距离可达XXkm,一条总线上最多可连接XX台设备,包括计算机、PLC/DCS和其它设备。本地背板安装,是即插即用网络,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易于网络的编程与组态,网络为模块式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不影响已建成和正在运行的部分。 ●连接部件:快速连接插座,电信号交换机,光纤交换机和光纤电信号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以太网通讯处理器:用于将PLC和PG/PC连接到以太网。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2)、现场总线软件模块包括: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包括组态软件、维护软件、仿真软件、设备软件和监控软件等。 通过组态软件,选定功能块参数,控制操作人机接口软件,完成功能块之间的连接,进行网络组态。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对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优化控制及逻辑控制报警、监视、显示、报表等。 ★现场总线测量系统:主要控制各种测量仪表行为模式,有优化其运行模式,实现测量仪表高分辨率,高准确性、抗干扰、抗畸变能力和稳定运行。测量就是通过仪表获取传感器阵列数据,并将其作为下一步处理的输入或直接作为输出。 ★设备管理系统:是现场设备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设备(包括智能仪表)运营过程的诊断信息、管理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监控、预警和优化。并实现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以及预测性维护。 ★数据库:能有组织的、动态的存储大量有关数据与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交叉访问,具有高度独立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参数连续变化,数据量大,操作与控制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需要一个可以互访操作的分布关系及实时性的数据库系统)。 三、改进的思路 这套系统的改进,是美国人最先实现的。最早是寻找狙击手的定位系统,后来发展成低空、高亚音速、隐形目标定位系统(其实就是巡航导弹,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定位系统)。 狙击手定位系统就是把强声拒止系统的大功率扬声器改为超高灵敏度拾音器,用强声拒止系统的声波信号聚能调制技术(本质就是把需要的频率进行叠加放大,不需要频率缩小删除),对超高灵敏度拾音器阵列获取的声波进行聚能调制,然后用声音频谱分析,再用相控阵技术定位测量技术(各个不同拾音器的声波强度和频率漂移不同),进行精确定位。这套系统主要用于安保单位通过声波寻找狙击手位置,在美国特工安保部门已经普遍使用。 低空低速目标定位系统是对雷达隐身目标或低空低速躲避雷达探测的目标定位(例如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之类),再结合上传统防空武器阵列(例如1130速射炮,H10近距防空导弹和H16中距防空导弹)和强激光阵列,成为一个完善的打击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武器体系。 这套系统包括预警模块、信号拦截模块、滤波模块、系统识别模块、参数估计模块、最优控制模块和中央控制系统几部分。 预警模块主要是接收预警阵列(也包括部分雷达阵列)的信息,初步分析潜在威胁目标的方位、速度、距离、类型和威胁程度,然后把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根据预警信息进行计算,决定是否启动信号拦截模块。 信号拦截模块是一个声波接收阵列(灵敏度极高的拾音器阵列)聚能系统,根据中央控制系统指令,对潜在目标进行聚能扫描,获取高度,速度,位置,类型,运行轨迹,信号特征等等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后传输给滤波模块。 滤波模块主要是过滤潜在目标附加的杂波和环境干扰信息,还原真实信息。是一个大型信号处理系统。滤波完成的信息传输给系统辨识模块。 系统辨识模块有一个特殊的数学模型+大型信号数据库,可以精确辨识潜在目标型号,并计算出方位,高度,轨迹等等射击诸元,传颂给最优控制系统。 最优控制系统是一个多目标优化控制模型,可以确定攻击武器阵列的最优网络优化计算,向中央控制系统传输最优攻击指令和在线控制指令。 中央控制系统协同各模块工作,分配各模块任务,并负责向攻击阵列发出指令。 各模块有热备份,能够抗击敌人大规模电磁攻击,并对电子毁伤有处置预案。 各模块要求在战损出现时能够快速撤换,而且要求高度集成,目前是分别集成在越野机动性很好的装甲车上,集成包括电源系统,冷却系统,设备系统。 上述模块均有现成产品,只需要利用现场总线技术集成即可。 这套系统主要用于要地抗击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攻击。例如后勤基地,电站,油库,交通枢纽,通信中心,人员集结地等等(保护半径XX公里)。当然升级后,也能为主要城市提供防护保障(其实就是把若干套系统简单蜂窝式布局,再连接到一个统一的指挥控制中心即可)。 这套系统功能很复杂,技术也很高级,但是从制造的角度,并不比生产一台计算机或雷达更复杂。当然技术指标和质量指标比民用计算机要高得多,例如需要在各种极端条件下连续工作,不管是雷暴,还是强电磁干扰,暴雨,还是饱和战场轰炸,高盐,高湿,高温,低温,风沙,颠簸等等,都必须稳定工作。 以上内容,纯属技术讨论,并非实际,不要过分意淫。 用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产品升级是需要管理技术来支撑的,管理技术达不到,产品很难升级。 所以某种程度上,产业升级,必须优先把管理技术升级。 这大概就是我的信念: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的一个例子。
0 个评论
分享 工人是国家的新主人
gordon 2016-6-23 06:49
工人流动率高出勤率低 由于物资配给的不圆满而引起黑市价格高涨,尽管社外工资已随之提高,但本社工资仍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因而工人的流动非但未能减少,反而有加剧的倾向,出勤率也随之有某些下降。劳动力不足和生产效率低下已几乎成为完成增产的障碍。当然,工厂直接生产人员如常工、佣员、雇员及从事工厂勤杂作业的补充工、运搬作业的计件工、采矿作业的矿工等,都因他们作业的性质不同,或因作业人员本身的资历关系而在流动率、出勤率及其生产效率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如以纯体力劳动为主的计件工和矿工流动率为90%多,而需要熟练技术的常工以上作业人员的流动率却保持在50%左右,并在招募状况、流动状况等方面也都有所不同。出勤率也因受季节或作业环境等不同程度的影响,计件工和矿工为70%左右,常工以上人员为80%,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所有这些虽然都是不得已的情况,但 在建国已经十年、大东亚战争正在进行的今天,满人劳动者已不是过去的所谓“苦力” ,而是国家的重要劳动力、生产力的基础,可是 仍不能摆脱过去留传下来的低出勤率、高流动率等缺点 ,和使劳动效率下降的局面。这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着的劳务管理的紧急重大问题。 昭和制钢所总务部劳工课长山田宗次:《关于昭和制钢所的劳务管理问题》,《满业》月刊,1943年,第64号。
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白专道路:只突出技术,不突出政治;不跟劳动人民打成一片 ... ... ... ... ... ... . ...
gordon 2016-6-4 06:54
http://player.56.com/v_NTgzNDgxNjE.swf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可以很轻松
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日企舍弃中国, 转投东南亚和印度,是因为中日技术代差收窄,日本无力参与中国后续产业 ...
热度 6 gordon 2016-6-1 19:47
日企舍弃中国, 转投东南亚和印度,是因为中日技术代差收窄,日本无力参与中国后续产业升级。 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储蓄率不高而且很分散, 除非他们形成类似欧盟一样的统一货币区, 否则日企在这些地区的需求波动会很大.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比东南亚要好。 这也是台湾 南下政策,频频碰壁的原因。
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前两天试了试烫蜡技术
热度 19 猫元帅 2016-5-21 10:47
当然我这个是山寨之山寨之山寨的。 南方的木头到了北方,很快就会干裂,所以要用蜡封闭纤维孔。 人家正牌的是用高温把木头烫热,使纤维孔增大,然后涂上液态蜡将其封闭,以达到防潮的目的。 我没那些东西,就是把干蜂蜡涂到木头表面,然后用蜡烛烤化了,自然渗透。 总体来说还好。这两天看有些缝隙缩小了,当时渗进去的蜡被挤出来一点点。
48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 —— 如何完成高积累
gordon 2016-5-19 09:07
中国采取集体农庄,不是苏联专家建议的,反而苏联专家不建议这么做。 是我们自己要这么搞。 这个可能的原因是高积累。粮食的商品化率高。 因为要是自然状态, 农业人口也要吃饭的,粮食剩余就不多 。 计划经济的办法是,先把粮食剩余拿出来,剩下的 就勒紧裤腰带吧 低人权优势嘛 ****************************************************************************** 劳动密集还是资本密集 不是说了嘛,从事劳动的人本身也是要耗费粮食的, 人力密集型,其实好麻烦的 管理也不方便,有冗员。 “ 迪尔伯特法则,或者说帕金森法则 ” ****************************************************************************** 岗村宁次的 “闪电战” —— 泥足的巨人 岗村宁次也搞过 “闪电战” —— 步兵的闪电战,根本就不行。 ****************************************************************************** 日本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很简单,就是出口贸易呗,出口换钱,然后变成 “资本密集型” 日本纺织品在二战后曾经是世界第一。 日本的工业化不是从工业品开始的。 当然是托了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福。 ****************************************************************************** 中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 “ 以一人敌一国 ” 具体怎么解决的,不知道,core 2 解决的。 ****************************************************************************** 解决的难题并非在于 80年代,而在于90年代,90后事件 当然国际上也有有利条件,但还是跟他个人努力分不开的。 很人性化的一个人,知道 “来去自由” 这个一般人做不到的 这也很可能跟他自己有谋生的经历,勤工俭学的经历有关。 谋一个 “人生更好的出路 ” 。 ****************************************************************************** 资本密集型和 人力密集型 —— 中国人的玩笑 采取哪种发展方式,跟他自身的条件有关。 他肯定不可能采用人力的方式。因为身体条件不是很好。 不管怎么说,他解决了 “泥足的巨人” 的问题,成为了一个 “钢铁巨人” 。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I1NjM4NTI4/v.swf
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 —— 城市化率与清洗模式的选择(转) ... ... ... ... ... ... ...
gordon 2016-5-19 08:36
注:希望读者转变思维,抛弃价值判断,从技术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技术不重要,其实技术很重要 。 **************************************************************************** 凡社会主义国家,皆发生过大清洗,只是,存在中苏两种模式的大清洗。 谈差别之前,先说共性。从时间顺序和动因上看,两者完全一致。即大清洗之前,最高领袖权威严重受损,而领袖权威受损,是因为发生了大饥荒,而大饥荒则是农业大规模集体化的产物。 由于集体化是伟大的社会实验的追求目标,所以并不存在换个领袖,就不会饿死人之说。以苏联为例,最后被斯大林消灭的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等人,甚至在集体化和超越式发展的主张上,比斯大林要激进得多。 必须强调的是,大饥荒绝非革命家们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他们认为集体化会让人吃得更好,革命家不是先知先觉,要经过实验才知道它真会饿死人,可惜导师们的 理论指导教材上从来没说会有这样的副产品,所以大家在建好实验室后,都实验了一次。苏联因为出现过三次饥荒,所以曾劝告中国小心,猫主席当时认为中国已经 出师,自然不信,当然朝鲜也是要自己试过一次的,柬埔寨实验的剂量最大,直接导致实验室发生重大事故,靠了越南人民民志愿军及时善后,柬埔寨才不至于绝 种。 按信息传递路径, 饥荒发生后, 一定是最高领导最后得到准确信息,所以他很容易变成最后一个继续坚持饥荒政策的领导人 ——就像海滩上潮水退去,最后发现的那个人,很可能会发现只有自己没来得及穿上短裤一样,最高领袖的错误会暴露在全体同志们面前。 注:中国的事情都很有意思,有点像周星驰的电影。 熟人社会、朋友圈治国、周星驰电影,呵呵 ********************************************************************************* 最高权威此时被动摇,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认为饥荒不是实验本身的错,而是阶级敌人搞破坏,会更强调阶级斗争——巧合的是: 斯大林重提阶级斗争的1934年和猫主席1962年提出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 都是在饥荒结束的第二年,并认为自己的同志已经纷纷背叛了阶级理想 ,必须清 洗掉他们。 清洗背叛革命的老同志们,完成国家机器从上到下的大换血,最省事的办法是用现成的国家机器,该关的关,该杀的杀,并把这种严厉的阶级斗争势头保持下去, 但它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专政机关必须可靠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二、如果清洗的覆盖面足够大,则专政机关本身必须相对人口有足够大的规模,否则很难短时间内 完成任务。 对当时的斯大林来说,这不算什么问题,他首要消灭的那些老同志,大部分几年前就被逐出舞台,虽然乘着饥荒人心不稳搞地下串联,但专政力量掌握在他信任的人手上,而且,虽然最终清洗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很高,但专政机器的规模也很大,完全够用。 但猫主席面临的困难就大得多,他能相信的人,只有几个笔杆子和后来成为副统帅的林元帅,而专政机关的各级负责人,大部分在他的清洗名单里,若想迅速动手免生后患,除了借助群众力量几乎别无力量可选。 这里,及必须说一下很少被人谈到的一点,猫主席时代,我国职业专政力量的规模,以人口比例计,与苏联东欧兄弟相比,存在几何级的差别。所以,无论是大规 模的权力重新分配——它必然难免把一定比例的群众也送进去,还是清洗任务完成后保持高压,依然只能采取群众斗群众,群众互相监督群众的办法维持社会秩序, 而 不能像苏东兄弟一样,依靠职业专政机关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 我国专政机关相对人口比例规模过小,实在是因为太穷。1978年以前,中国的城市化率除了1960年曾达到19.75%的高位,六七十年代一直就低于 18%,而东德的城市化率最高曾达到80%,即使是朝鲜也曾达到70%的水平, 极高的城市化率意味着更高的社会财富积累率,意味着可以供养一个规模庞大的 职业专政机器 。 以东德为例,据统计,在顶峰时期,斯塔西系统的非正式雇员高达17.4万人,占18-60岁公民总数的2.5%,有的说法称这个数字甚至高达50万,若算上临时线人,可能会高达200万,而东德1989年人口仅为1662万。 虽然苏联情报系统工作人员占人口比例大大低于更富裕的东德,但克格勃系统的工作人员也曾高达50万人,全国的线人高达150万。 若当时的中国不放手发动群众斗群众,群众监督群众,而时采用职业专政机关的方式,那么,即使是向专政机关占人口比例较低的苏联看齐,情报系统大约也得雇 佣171万人,线人得有515万才够,若向东德的高标准看齐,情报机关得雇佣1008万人,而北京人口1978年只有870万,线人更得多达1.15亿, 而当时中国城镇人口总数才1.7亿,拿工资的人口估计不超过七千万。无论如何,以当时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率,是根本养不活这样规模的专政力量的。 所以,你 很难说 ,猫主席发动史无前例时, 到底是因为有运动群众的偏好,还是不得已才如此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秦始皇当年不能像东德苏联一样把所有人都纳入专政机关的监督视线之内,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他没有足够的社会财富可以做到这一点。 回到我们今天关心的话题。猫主席发动的史无前例的运动,中国人喜欢说是十年,但国外更多认为到1969年权力重组后就结束了,后面几年不过是高压社会的自然延续而已。 今天我们讨论这样的运动是否还会再来,我们无论采取何定义(是大清洗还是发动群众的大清洗),都必须考虑,当年和今天在社会资源上的巨大差别——如果猫 主席当年的中国,有今天这么高的城市化率,有如此高的社会财富积累率,史无前例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搞法,而不必一定是选择运动群众的方式,即使采用运动群 众的手段完成了权力重组,他也不必选择用非群众监督群众的办法维持高压。 要知道,朝阳区群众警惕性再高,效率也比不上专政机关。事实上,无论是广泛发动朝阳区群众,还是依靠纪律部队的忠诚,效果都是一样的,差别只是手段而已。 注: 朝鲜的城市化率很高 的原因在于,日本的工业都集中在朝鲜半岛北部,朝鲜半岛南部(韩国)是给日本提供大米的农业地区。
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产权比技术更为重要
gordon 2016-5-17 19:01
实际上,钱颖一 那个抓大象的故事,好多问题没有解释。 只是说,价格或者市场经济可以调动经济活动。 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抓大象,而是老虎,或者 是比老虎更灵活的豹子,怎么办? 创新发明的火枪从何而来? *************************************************************** 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人,其实不相信这个事情。 有些东西,市场就是调动不了。 比如国民政府时期,上海滩的金融依赖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老共控制了农村,就控制了 上海金融的命脉。 市场经济有个屌用。 *************************************************************** 你必须解释技术是怎么产生的?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不然说服不了人。 尽管火药、指南针、优良的船舶设计、印刷术和纸张在西欧的扩张中起了作用。 但,与产业革命相联系的技术变化要求事先建立一套产权,以提高发明和创新的私人收益率。 *************************************************************** 对建立较有效率市场而言,特别重要之处在于对产品和劳务较好地界定和行使产权。 自由放任意味着没有限制,有效率的市场意味着充分界定和行使产权,它意味着创造一套促进生产率提高的约束变量。 约束的变化扩大了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差距,因而常常需要政府积极的行动。 *************************************************************** 意识形态约束 和洗脑 在缺乏有效的意识形态约束时,约束行为的考核费用就会非常之高 ,以致于使新的组织形式无法生存。 上面描述的政治和经济变化创造了非人格化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并打破了旧的意识形态信念。 工厂的法则(即使行为规则化和奖惩化)已经通过对新组织形式合法性进行投资而被提供了。 产业革命是以建立新的社会规范和伦理规范的持续努力为特征的。 彼得。马塞厄斯描绘这一努力如下:“一套溶于社会制度中的社会规范为满足这一新的需求而诞生了,然而它们的实践却是不完善的。正如 塞谬尔·斯迈尔斯 鼓吹的教义:刻苦劳动、储蓄、节俭和节欲的特征成为新的社会准则, 它们由社会地位较好的人通过众所周知的通讯手段灌输到工人阶级的脑海中 。 它们是建立在反国教和福音派学说的基础上的。1824年后,在礼拜天的学校、布道坛和商业机构中,以及在出自中产阶级之手的各种形式的文献中,都鼓吹他们力图向社会扩散的具有资产阶级特点的金科玉律。” *************************************************************** 注:毛哥真是天才,实际上 广告、新闻战,最早是美国人先搞的。 呵呵 洗脑本来就是从美国传过来的。 “以一人敌一国”, 毛哥请收下我的膝盖。跪了 *************************************************************** 这个事情,最早其实是恩格斯发现的,在德国的工厂,德国的工人阶级。 呵呵, 还搞什么他妈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 日他姥姥 扩展阅读: 《成功学的美国史》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59326
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做技术,不要老想 “弯道超车”
gordon 2016-5-12 06:21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总是爱想一些 “异想天开” 的事情。 ******************************************************************************* 总是爱想一些,有了什么,就能怎么怎么样的事情 ******************************************************************************* 也许是能力不足的缘故吧,我总是 期盼自己有 保罗·哈尔莫斯 的笨拙。 ******************************************************************************* 正像 彭恒武所说,没有一般手的感觉。 但谁没有 “蠢过一阵子呢” ,呵呵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 都是一些门外汉,说的挺 “鸡巴” 大 ,草
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资本增密、技术增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gordon 2016-4-28 16:03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看法不一,以林毅夫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中国应当遵循本国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对其提出批评的其它学者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 *************************************************************************** 看法是一回事,实际是另一回事。 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机器为主的发展模式。(包括工业机器和计算机) 这一模式本质是排斥的人力,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回过头来看,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会问题会少的多。 *************************************************************************** 但现实中没有如果。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这种经济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只能依赖于人口的减少了。 注:人口终于减少了。 *************************************************************************** 申明一下知识产权 : 中国为什么会变成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的发展模式? 这个现象是我发现的。 比较英国发展模式和美国发展模式后,认为 “ 经济快速发展 ”,是采用资本密集型 路径的根本原因 。 这是当年为了解释 消费为什么下降那么快?
2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抛弃 “技术至上论‘
gordon 2016-4-27 18:50
基础科研国家肯定要投呢 投资肯定要回本,又得问你要钱 ******************************************************************************** 不是说技术不重要 而是说,在动态变迁中,它又变成了钱 欧美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转移? 因为最后它们也需要用钱的 要把资产卖掉,换点养老钱 注:人都会老的,自己懂的东西,不值钱了 趁着还值钱的时候,赶紧卖掉。 这真是人生的感悟 ******************************************************************************** 我是没钱。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可以很轻松。
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请教,翻墙技术哪家好?
热度 27 洗心 2016-4-18 19:09
过两天又要回国了,又要和伟大的墙斗智斗勇了。 请教, 翻墙技术哪家好? lantern 还能用吗?
121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6:28 , Processed in 0.04027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