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Google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Google

相关日志

分享 亲爱的交通局
热度 81 sylvia 2016-6-10 23:57
我每天上班出高速后有个左转,当然有个stop牌子,左边有桥,视野本来就不开阔。今年开春后,左手路边的野草一直没有人打理,一直疯长到了影响视线的程度。我不得已把车头探出去越来越多,几乎到了马路中间。问题是左边来车也被杂草挡住视线,看不到我呀, 我觉得安全隐患太大了。 终于忍无可忍,上访交通局。 我给他们发了电邮,说明情况,根据工科女的特点,加入图片三张。 一,google map,标出高速公路号和出口号。 二,google earth,放大的转角和stop sign特征。 三,google 街景, 告诉他们这google 街景没有表现出目前情况,所以我手工加上了一定高度的杂草,模拟出目前的安全隐患。 发出去后,一个自动回复,说收到,会处理。1,2小时后,某人回复,会安排定期除草。 第三天,看到那个街角被剃了个阴阳头,大片的草原封不动,狗啃似地切出一个三角,以便人观望左边来车。 算是上访成功,我同事说恰巧路过那个点,就想告诉我,成了。 老美同事们觉得他们的机构效率还算挺高的。我觉得那是我的上访信写的好,是不是?
342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手机是为了应用而生!!
热度 8 馒头笼子 2016-5-18 00:07
赚钱的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306
6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Happy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热度 42 到处停留的叶子 2016-3-9 03:56
Happy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今天打开google,首次感觉了一下国际妇女节~~~ 不过据说国内不爱用妇女这个词语,今天这个节日被叫做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好象妇女这个词语有毒?好吧,既然是国际的节日,咱说英文: Happy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刚才被一个电话打岔了,我本来想问的,大家最喜欢上面五位眼镜女生哪一位的服装风格啊?
个人分类: 叶子杂记|105 次阅读|44 个评论
分享 google十八撞
热度 31 常挨揍 2016-3-3 10:08
853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这一天终于到了
热度 21 财迷心窍 2016-1-28 09:37
曾经有说法,围棋因为xxxxxxx,以至于成为了唯一一种AI难以战胜人类的智力游戏。 不过我总觉得这并非是围棋有何特别之处,仅仅只是因为没有顶级的研究机构投入研究而言。 在国际象棋上战胜人类是因为有了IBM,在围棋上现在有了Google。 AI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这一天已经到了,会比最乐观的预计还会早的多。 Google的AlphaGo,现在是完全碾压其他围棋AI的状态 让4子对阵Crazy Stone,Zen和Pachi其他AI强者的胜率分别是77%,86%和99%。 对人的战绩是分先5:0战胜樊麾。 虽说樊麾的欧洲冠军头衔有点水,但也是正经的职业二段,进过国家少年队的。 据说三月(或夏天)会挑战李世石,我相信这次李世石应该会赢,但很显然AI战胜人类顶级高手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google对alphago的棋力判断
83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Google Maps上边可以玩PACMAN了
雨楼 2015-4-1 08:04
Google Maps上边可以玩PACMAN了
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阿里是中国的Google
热度 2 gordon 2014-9-20 09:01
BAT 这三家,阿里是最像Google 的公司 它不一定成功,但绝对伟大,至少对中国来说 Baidu 自从李厂长说要有狼性,就知道它完了。百度的员工说, 领导长的就不狼性,让员工狼性 ,呵呵 其实 Baidu 是受Google 的压力,它没办法只好追求赢利了,先活下来再说。 腾讯和所有的游戏公司差不多,都是娱乐业的。 中国的游戏公司是挣钱的,风投在中国挣的第一桶金就是盛大的上市。 正因为赢利,你也知道,所有的游戏公司老板都那样。 阿里是另一个故事,正因为马云不懂技术,它不是一个领导人很强势的公司。 所以才能开枝散叶 阿里以后会怎么样,没人知道,但是对于中国,它的意义重大。 你要看明白了,就会发现 阿里其实是中国的Google ××××××××××××××××××××××××××××××××××××××××××××××××××××××××××××××××××××× 同时具有 美国和中国 商业关系的人,反而很看不上它。 美国的赢利模式拿到中国行不通,各种忿恨,呵呵 谈理想,都是商业不行的。 谈精神都是硬件不行的 ,这是个规律 各种不同的竞争策略吧
3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读杰拉德·戴蒙德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兴衰成败》有感
热度 7 Gzai 2014-7-26 17:58
总体而言,《崩溃》本身已经是一部相当好的书了。不过与《枪炮、细菌、钢铁》的主题和质量都有点差距,所以刚看完第一遍的时候,略微有点失望,不过那也是因为被《枪炮、细菌、钢铁》吊高了胃口。 我觉得,《崩溃》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人类社会的在伴随有生态失败情况下的崩溃。伴随有生态失败是一个限制条件;而且进行详细分析的基本上都是规模较小的人类社会,罗马、汉唐之类的大崩溃都不在其中,也没有提到《枪炮、细菌、钢铁》中提到的肥沃新月自我毁灭式的衰败。不像《枪炮、细菌、钢铁》那样包罗万象,涵盖所有已知的人类社会,尤其是旧大陆的主体。因此,第一感觉,让我觉得是戴蒙德当了把标题党。 《崩溃》的中心总结起来,用作者的原话说就是“生态破坏、气候变更、强邻在侧、友好的贸易伙伴、社会如何回应生态环境问题”。《崩溃》的绝大部分篇幅,那些关于各国情况的描述分析,都是在用这几个原因去说明那些崩溃的事实与经过,用那些崩溃的事实与经过来验证这几个原因。除此之外,在前言和最后几章,作者还分析了这些生态失败背后的人类决策失败的几种原因。 下面我大致沿着《崩溃》本身的章节顺序,聊一聊我阅读的直观感觉。 前言本身很有意思,戴蒙德坦言自己既不是极端的环保主义者,也不是大企业的代言人。而是称自己为中间派。而且揭破了笼罩在土著人头上的敬畏自然的神话—— “他们天真无邪地生活在伊甸园般的大自然中,绝不可能做出有损于环境的恶事”。用作者的原话来说就是,“自从50000年前智人发展了现代发明、效率和狩猎技能,对环境资源持续性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就这一点来说,戴蒙德又当了一把打脸党。实际上,后面的整个第二部分都可以用来证明能够这个判断。 第一章关于蒙大拿。估计戴蒙德是打算拿来吸引美国读者的引子,所以放在前面。其实从内容上来看,这一章更接近于第三部分对现代社会分析。而且分析的深度和细致程度都远胜于第三部分的各章。反而和紧接着的第二部分相去甚远。这一章就是一个解剖麻雀,“蒙大拿环境及相关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特别是从不同身份地位利益的人那里进行调查,不同的人的不同遭遇,每个人的立场和观念,相互之间的冲突。蒙大拿地方的产业和经济的演化,及其给社会风貌带来的变化。 读这一章,特别能让我有熟悉的感觉,换掉那些人名、地名和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蒙大拿就好像是我们西南地区那些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同样面临着本地居民与外来者(度假者、房地产开发者)的冲突,本地居民中既有老居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依恋,也有年轻人对沿海大城市生活和工作机会的向往。同时,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者,他们的要求、立场也都不乏自相矛盾,甚至是伪善可笑的地方。——“在这个倡导宽容的社会,让人难以理解的事竟然有些人一边阻止畜牧业,一边又享受着肉制品。” 第二部分主要是在用几个过去社会的失败来验证说明上文提到的,作者总结的那几个原因。一出手就是作者最擅长的岛屿比较分析——美其名曰“可控实验”,既有南太平洋的,也有北大西洋的。 这一部分大概可以分成几组。 复活节岛等南太平洋岛屿是一组。复活节岛是可再生资源耗尽的例子,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则是外贸中断的例子。其中复活节岛给我的印象最深。在整个第二部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复活节岛和维京的文兰与格陵兰。我想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两者都有些前导性的“谜”,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就已经流下了深刻印象。分别是复活节岛石像之谜和维京人殖民北美之谜,所以在读到有关章节的时候特别留心。就复活节岛来说,作者再次扮演打脸党角色,把丹尼肯之流的哗众取宠破得一干二净。而所揭示的复活节岛本身在耗尽了树木这一关键的资源以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崩溃与转变,也是相当戏剧性的。现实的戏剧性往往不输于小说。 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则是把复活节岛的故事推进了一步。复活节岛本身是个非常孤立的岛屿,但假如有其他的岛屿依赖与复活节岛的资源交流,那复活节岛的崩溃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外贸中止的后果。我感觉作者这里是在暗指海湾国家和澳大利亚这样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生态、农业资源匮乏的(参与国际贸易分工的)专业国家。所谓外贸中止,也就是这些专业国家,假如不能再通过输出资源来换取生活必需品,那将怎样。 不过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故事,就不可能向复活节岛那样吸引人。没有复活节岛石像那样触目的文明遗物,以及之后文明崩溃殆尽的鲜明对比。本身就是荒凉贫瘠的偏僻孤岛,因此岛民的灭绝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太难以理解的。 北美的阿纳萨兹和中美的马雅文明是一组。不过给我的感觉阿纳萨兹似乎是复活节岛式的耗尽资源更多一些,而马雅文明则更多是因为长期的气候变迁的原因多一些。不知道这印象是不是有误。这里关于贝冢的介绍也是很有趣味的,另外也填补了我对北美土著社会的认识空白,之前一直以为那里只是狩猎采集的游牧部落。即使读了《枪炮、细菌、钢铁》也没什么感觉。关于马雅文明,一直误以为是西班牙人把他们屠灭的,后来才想起来被西班野人干掉的是印加帝国。总之这一部分我还得再多读几遍才行。 不过我有个想法,在《枪炮、细菌、钢铁》中提到,北美洲的一个先天不足是大型哺乳动物早在史前智人定居的初期就被屠戮殆尽,而与驯化了羊驼的南美洲又被科迪勒拉山系和中美地峡所阻隔,始终没有发展出大型牲畜。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复活节岛式的悲剧呢? 北大西洋的维京是一组。上面说了我对其中对文兰和格陵兰(其实是一群人)的分析特别着迷。这里提到的维京人的失败,重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对欧洲的外贸中断和与因纽特人的军事冲突。但归结起来,似乎到处都能看到格陵兰的维京人的文化守旧的阴影。气候在变冷,维京人却始终在维系并不合适的养牛业,并且不肯突破文化禁忌去吃鱼,以基督徒自居而鄙视敌视作为异教徒的北美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既不能开发北美的资源,又不能学习因纽特人的生存之道,结果在四周海洋中都是食物(海鱼)的环境下,困守在孤岛上全族冻饿而死。 最后作为成功例子的新几内亚、幕府时期的日本等又是一组。这里,作者主要是想要树成功的典型,说明或者是自下而上的(美式)社区民主,或者是自上而下的欧亚式政府政策,都能解决问题。而复活节岛上不大不小中不溜的社会反而两者都无法采用,而失败。 可是感觉说服力不强。比如小社会的格陵兰为什么不能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大社会的阿纳萨兹和马雅为什么不能采用自上而下方式? 第三部分现代社会,作者主要是在列举当今不同国家的环境问题。卢旺达是对资源的争夺,其他的多米尼加、中国和澳大利亚,都算是政策问题。总体感觉,这一部分写得比较浅,没有第一、二部分那么深入细致。前两部分都有很多的历史分析,展现出整个从繁荣到失败崩溃的过程和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第三部分则基本没有这种分析。 特别是中国的部分,感觉就像是把联合国或者是哪里的报告来抄了一遍似的。比起《枪炮、细菌、钢铁》中专门为中国开的那章差远了。其实中国历史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采用。比如气候变迁、过度开发导致的中国北方的荒漠化、农业衰败和经济中心南移。气候变化在汉唐等朝代末期中央政权的崩溃所起的作用。以及现在网上不胫而走的小冰河期。正如《出非洲记》在国内出版以后,有人写了《东亚人的遗传组成和源流分析》一样。如果有人写写上面这些材料,估计也会很受欢迎。 聊完了直观感觉以后,再谈谈我的思考。 感觉戴蒙德所总结的那几个原因,还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一个因素——就是资源。复活节岛的耗尽可再生资源自不待说,马雅或格陵兰的气候变化,则既减少对一部分资源的供给——降雨、温暖气流,又增加对另一部分资源的消耗——不得不燃烧植被和屠宰牲畜。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式的贸易中断,则是直接断绝本地所匮乏而又必需的资源的供给。军事冲突,在贸易中断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资源消耗——耗费在军事活动上。 相比过去社会,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能抵御气候变化、贸易中断和军事冲突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在遭受到这些冲击的同时,仍能保持生活水平不明显下降或社会崩溃。然而这是基于更大规模的,特别是针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上的。正如许多网友所说的,只要美国的航空母舰仍然开得动,就能保持来自中东的石油供应,就能够保证美国生活方式的延续。且不论目前这种资源消耗方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导致对资源需求互为因果的进一步扩张,既然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消耗完的一天。我们现在的情况在性质上,与过去社会的人仍然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同的是,他们消耗的是植被、土壤和水。我们还要多消耗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能源、原材料和农药化肥来源的矿物。恐怕将有一天,国际市场上的这些所谓大宗商品的价格会上升到让替代能源也显得便宜,但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昂贵,我们的生活水平又得下降到什么程度。 所以一切的一切,归结为一点,就是资源问题。
17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要用Google ?
热度 2 gordon 2014-7-12 07:53
有人说,为什么要用Google 呢, 学术研究期刊论文有专门的搜索平台。 一看就知道是没干过实际工作的。 因为学科的专业化分工,你自己的行业你当然知道从哪里查资料啊。问题在于你不了解的领域呢? 网络有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一下,少走很多弯路,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交网络。 ×××××××××××××××××××××××××××××××××××××××××××××××××××××××××××××× 中国要从一个单点压强,努努力,和老美比,可能能跟得上。 但是从整体来说,就差的太远了。 导致很多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 有人说Google 的东西有些也不对,对不对呢,对门外汉来说足够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 drill down
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A chat with Microsoft's CEO: why Apple and Google haven't won yet
gordon 2014-7-11 08:00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微软有着某名其妙的好感。 就象凤姐爱读 《知音》和《故事会》 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Google 火的时候,我还没上网呢。 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微软。 别人都看 《 他来自未来 The Tomorrow Man (1996) 》,我看《来自星星的你》 你知道我是一个很保守的男孩 更多选择,,更多自由,that ‘s All
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Google大神
热度 17 qyangroo 2014-7-3 00:15
儿子琢磨用什么办法加密并发送密码,他选择hash算法。 今天他哈哈大笑,告诉我他的发现,把密码字符串SHA哈希完了,得到一串hash过的字符串。把该字符串放到google里搜索,出现一堆网站争先恐后告诉你明文是什么。 真是万能的google大神,它一直不动声色地注视着、记录着……
个人分类: 杂谈|73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转]为什么网友说他不会买google glass了
热度 6 石榴 2014-5-10 13:55
[转]为什么网友说他不会买google glass了
个人分类: 会心一笑|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好玩的Google 地球#飞船上能看到长城吗?
热度 18 njyd 2014-2-11 01:32
  飞船上能不能看到长城?几年前在网上曾有过讨论,最后何院士一锤定音:根据计算,长城的宽度对于飞船上的宇航员来说,小于眼睛的最高分辨率,所以肯定看不到。   另据说有人采访过杨利伟说有没有看到长城,杨回答说没看到。   最早想到用Google 地球来分析这个问题是2008年,那年回了一趟内蒙插队的地方,在我们插队的公社(现在叫苏木)所在地,原先的土路已经变成沥青路面,幅宽整十米。回来后就想在Google 地球上找,但那时那一片还是低分辨率照片,根据我们队傍的一个盐湖,和象是公路的细线(直线)还有模糊的房屋大约分辨出公社的位置,还把当时拍的一些照片放在那里。   一两年后,变成了高分辨率照片,根据原先放的照片,确认当时找的定位是准确的。   这问题就来了,在低分照片时,测量上面的公社所在地道路(卫星照片上最细的线条)宽度大约是三十米,说明分辨率大约是三十米。而道路实际是十米宽,当时两头三米宽的道路也能隐约看到点,说明低于最高分辨的线条状物体也能在照片上显现出来。   可惜改成高分后,原先的低分在历史状态中也看不到了。   不过高分照片上也能找到点证明,下面的照片是我们插队的旗(相当于内地的县)某处的卫星照片。   照片上可以看到一条沥青道路,道路上的分割线和,两条高压线。   放大,再用Google地球上带的测量工具测得:分割线的宽度60多cm,高压电线是70cm左右。   显然,分割线和电线都不可能这么粗。   这差不多是照片上最细的线,说明分辨率大约是50-60cm。   想起俺拍过这条高压线的实景,就是下面这张:      每条是四根线,在卫星照片上混到了一起,但就这样照片上的宽度大约是实际的两倍。   道路分割线到处都有,一般宽度大约是十五厘米左右,不会有多大差别。   这张照片说明是最高分辨率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细线条也能显现出来。   更小的能不能显现呢?咱们想想夜晚看星星,你能看到的星星用几十倍的望远镜看,还是一个点。说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更小的东西也能看到。   这合适的条件是什么?理论俺不会,我认为就是视细胞受到的光剌激与相临的有较大的差别,只与光剌激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视直径关系不大。   单个视细胞受到的光比周围明显得大就容易区别,小就难了,所以在大白天找个小黑点很困难,夜里找个亮点容易。   另外,这看到看不到还有个标准问题,你是明确的看到长城的模样还是看到一根细线条知道是长城。前者需要长城投影有五到十个以上视细胞的宽度,后者只要有一个视细胞的宽度受到较强剌激就够了。   以上说明,只拿视角小于人眼的分辨率来证明宇航员看不到长城是不成立的。至于杨利伟的回答,只是说没看到,不是看不到,我怀疑杨利伟在天上时一直是老老实实的,根本没去看长城。   当然,飞船上看长城还需要不少条件,天气、长城与周围景物的对比度,宇航员的视力,还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分辨看到的是什么,以前后三十度算,一分钟不到就飞过去了。   天气就不用说了,需要运气;从八达岭长城的卫星照片上看,在夏季还是有相当高的对比度;宇航员多数是飞行员出身,视力自然高于常人;最后一个条件,需要事先训练,知道长城在哪里,知道长城形成的细线条的形状,还要有快速分辨地标的能力。辩识地标本来就是飞行员的长处。   所以我认为宇航员看长城正好在看到看不到之间,我们普通人上去肯定是看不到的,宇航员不经事先准备也看不见,经过事先训练准备,再遇上好天气,可以看到确认是长城的细线,想要看出长城的具体模样还是不可能。   下面两张是长城的不同的卫星照片,从Google地球上切下来的,我故意把长城缩的比较小,但还是能看到。各位看看能不能从上面找到长城的细线条?   虽然是我自己做的照片,我返回去看还得对照大照片才能找出长城。
193 次阅读|20 个评论
1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5 17:52 , Processed in 0.03009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