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jerf71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145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ZT -- 前人种树 后人乘凉

热度 11已有 812 次阅读2015-1-13 22:14

关于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观点,深以为然。


张从兴

2015年01月11日


为了让下一代和下下一代新加坡人,能够有棵大树好遮阴,我们现在就应该多种一些自己这一代人看不到成材,投资也不会回笼的优质树木,如柚木、黄花梨木,甚至金丝楠木。

若干年前,本地流传过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鼓励他去开出版社”。何以故?因为当时我国的读书风气不盛(现在估计还是一样),常逛书店并且愿意花钱买书的,算来算去还是熟口熟脸的那一些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搞出版八九成会亏本,几乎可以肯定是吃力不讨好,所以才会有上面的说法。

可是,依我看来,搞出版的风险远远不如种树,那可是一门准赔钱的买卖。原因很简单,树木的成长周期较长,尤其是那些用来制作家具的优质木材,没有十多二十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是长不成的。比如说,柚木在自然生长的环境里,其树干的直径要50年左右才能长成20至30公分,人工培植的柚木花的时间虽然短些,但也要20年左右,而且硬度不如原始林柚木。古代王侯贵胄用来制作棺材的金丝楠木,成长周期就更长了,要600年至800年左右才能成材。

由于树木的成长周期长,几乎所有的伐木业者都是靠砍伐现成的原始森林起家;种树只是可持续发展的补救手段而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对各类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才会以几何级数的速率迅速减少——伐木只须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看树干多粗而定),植树却要花上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

职是之故,古人才会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说法。就是说,有些事情是这一代人去做,但不可能享受到成果的。虽然明知自己这辈子不能获益,但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还是得去做。把这样的理念,套在商业领域,就叫做长线投资,亦即有些投资可能好几年都收不回本钱,却能够赚几十年的钱。

在国家建设,尤其是基础建设的层面,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以美国的基础建设为例,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摆脱大萧条,拯救国家经济,罗斯福总统实行了建立在凯恩斯主义之上的新政,在全美各地修建了几千个机场,几万个体育场。如果单从使用效率来看,这些机场和体育场当中的绝大部分,在当时的美国纯属大而无当的“大白象”。可是,这些“大白象”却为那一代的美国人,制作了无数个就业机会;而那个时候用不着或没有充分使用的这些基础设施,却惠及了几代美国人,有许多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着。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二战英雄艾森豪威尔将军当选美国总统后,也开始实行凯恩斯主义,动用公帑开始规划和建设州际公路网。按照当时的规划,州际公路网总里程是4万1012英里,预计1975年完成,但是后来里程总数有所增加,完成的时间也推迟了。截至2003年,美国的州际公路里程总数为4万6508英里。即使是在今日的美国,这个州际公路网也不是车水马龙的,也就是说,其使用效率并不是很高。然而,这个正式名称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州际和国防公路网”(Dwight D·Eisenhower National System of Interstate and Defense Highways)的四通八达交通系统,却像一张庞大的蜘蛛网一样,把新大陆给连成一块,成为支撑美国经济运转的大动脉。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当年的大兴土木,美国今天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吗?就算是经济老大,但是其国内严重匮乏的基础建设,能支持那么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吗?别的不说,如果让现在的美国人去修建几千个机场和体育场,或几万英里的公路网,那得需要多少钱?可以肯定的是,成本要远比当年来得高许多。换言之,这一代美国人乘凉的大树,就是他们的爷爷辈和太爷爷辈所种下的。

同样的道理,这一代新加坡人正在享用的不少国家基建成果,例如泛岛快速公路、中央快速公路、地铁东西线、南北线、东北线等,都是上一代人当年规划和修建的。东北线2003年建完通车时,万国站和兀里站也已建好,却备而不用,直到其周围人口足以支撑客流量后,才先后于2006年和2011年启用。这也是一种预作布局,未雨绸缪之举。如果等到有了客流量,才来增设地铁站,岂不是后知后觉,贻笑大方?

不知何故,后来动工兴建的地铁环线,其列车的客容量却比之前的少得多了。以东北线使用的阿尔斯通C751A列车为例,它有298个座位,客容量为1920人;而环线所使用的阿尔斯通C830列车,却只有148个座位,客容量为931人。我想,如果环线也能使用东北线那样长的列车,相信不久前在体育城举行的周杰伦演唱会那种观众挤不上地铁的混乱场面,就能大为缓和。

从前年开始,建屋发展局及市区重建局前任局长刘太格博士就一再提出,新加坡的规划不应停止在2030年容纳690万人而已,而是要想得更远,例如以2100年有1000万人口作为基准来谋篇布局。我赞同刘博士的观点,为了让下一代和下下一代新加坡人能够有棵大树好遮荫,我们现在就应该多种一些自己这一代人看不到成材,投资也不会回笼的优质树木,如柚木、黄花梨木,甚至金丝楠木。



膜拜

鸡蛋
10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易明 2015-1-14 00:09
1000万人来布局?听着就恐怖。新加坡不能拿美国来说事,那么个弹丸之地。全世界的城市化,都该歇下脚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5 05:12 , Processed in 0.0280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