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9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汽车的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全电还是自主驾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01:4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汽车问世已经有100年了。上一个20年里,内燃机效率极大提高,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但汽车在本质上还是与卡尔·奔驰发明的时候差不多。下一个20年里,汽车技术最大的颠覆性发展会是全电,还是自主驾驶?传统上,美国、德国、日本是汽车技术的中心。现在,中国汽车市场达到世界最大,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能保持。另一方面,中国的内燃机技术和传统汽车技术还是短板。全电和自主驾驶都是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因素不可低估,而中国的走向可能会迫使美德日相应反应。
* \" ~5 O( ]% i+ R; t# t4 E& ?
/ j2 q& e8 r+ q' C5 `- t你投哪一方呢?: H# n) s) w3 ~& i7 m$ G. V
6 @" Q, x# s' `
投票限期2星期,2月10日结束。

结束时间: 2018-2-10 22:56

正方观点 (10)

全电在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和现有汽车工业的技术、经济格局;自主驾驶有难以克服的人自混行的问题,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准确判断不可预测的人类行为,法律而不是技术问题将成为最大阻碍

反方观点 (6)

自主驾驶在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电能在本质上就是难以储存的,全电有难以克服的充电和电网问题

辩手:1 ( 加入 )
 
辩手:1 ( 加入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沙发
    发表于 2018-2-6 14:58:22 | 只看该作者
    晨大这贴冷的有点不合网红身份啊  ~! f$ B- W0 ^. F" `3 p& {# r
    我来跟两句吧。我选正方,这两项都算是颠覆性技术。那么其实就变成了谁先成势的问题了。
    3 f/ ~# @3 P" ]4 S! c就目前看,电动车要政策有政策,要产业有产业。
    6 K3 F3 ^) K: f, ?产业链是齐的了,从原料到电极材料到电池,到BMS,到轮边电机,到整车商,供应商和资本都到位。# v  {7 R+ x1 d8 q) V  f
    从政策来说,中国希望借助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政策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 z( e$ b( F6 J2 S" w8 K北京市电动车不限行,但是电动车牌照已经排到2年后了——也就是说现在开始排队,2年后才能拿到牌照,这市场热度也能看得出来。
    * F; D/ w/ ~+ o2 S8 i& O! A4 J并且电动车产业在中国从南到北,大多数经济强省都参与进来,众人抬柴火焰高,这弯道超车可能还真能实现。, E, S. \. ?- c- L/ l% V- f
    然后说说全电动对于产业算不算颠覆性影响,我觉得算。目前电动车其实才刚起步,主要的技术方案还是老的变速器/差速器方案。但是只有轮毂电机才能真正发挥电动车的优势,未来必然会进化到轮毂电机方案,而这将极大的改变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格局。
    6 I' x, h- r6 b4 o5 U然后谈谈可行性。就我在国内观察,电动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数量,问过几个车主,牢骚有,似乎也还没谁觉得钱算是白扔了。所以所谓的问题,比如续航里程之类的,确实是问题,但是仍然属于可忍受和未来可解决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板凳
    发表于 2018-2-6 15:22:27 | 只看该作者
    然后再说说自动驾驶。这个在资本界极热,而且我也承认,极有前景,也是足够颠覆性。然而就现在个人观点,自动驾驶还需要几年才能成熟,应该是电动技术全面覆盖后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所以这也是一个颠覆性技术,只是不是“下一项”而是再下一项。. c  y% b; ]) Y/ u% i2 Y
    自动驾驶的影响力将超出汽车行业本身,连传统的租车、出租、公共交通、物流等各种相关行业都会被颠覆,甚至连房地产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论绝对影响力,肯定超出纯电动化了。( x- }" f$ S, P4 K/ d
    然而也正因此,除了技术因素外,还有不少法律因素、社会因素。
    " Q4 n1 J: r* H) a比如,目前国内的交通标识,其实统一化做的并不好,尤其是各种分道和限速标识。我在山西开车时就发现过非常奇葩的限速标识,这样的改造因素任重道远,而且缺少商业利益刺激,要全面自动驾驶,真的得把各行各业都动员起来。相比电动化,自动驾驶技术确实缺少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M& a: X, C! _8 \
    而且就纯技术因素,也不是完美无缺。' R; J# z4 _/ H* _9 M2 c: P3 `
    此次北京颁布了自动驾驭的考核纲要,对供应商来说,就有一个措手不及的。关于交警手势的人工识别,这之前的供应商似乎都没考虑过,大家光顾上路牌指示之类的了。但这个需求想想还真是特别需要,遇到各种临检和交通管制,都需要对交警的手势进行识别。: S. w- b$ B) D) f+ o: T8 f. s
    另外,目前上路的全自动驾驶车,一个赛一个的丑,尤其是采用激光雷达的各种方案……% Q# l" ~; S% A0 d% ~  D# q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地板
    发表于 2018-2-7 09:21:3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8-2-6 22:36+ n2 A3 e( F" ~: c: x- `6 W) E' w
    中国因素可能会成为全电最大的推动力。现在国内上全电车的架势有点像当年彩电和冰箱一拥而上了。肯定会有 ...
    " W- k/ \$ @8 e" q/ ]; b
    是的,我毫不怀疑会死一大批厂家。这里觉得最惨的大概就是充电桩企业,处在产业链环节的最后一环,需求量的传导最慢,要说原料端温度是100度,充电桩这里最多只能感受到40度。然后各地奇葩规定多,干起来束手束脚,很难扩张成全国规模。现在北京市大大小小有十几家充电桩供应商,感觉最后可能会死到两三家,全国皆类于此。比较其它环节,基本上都是针对全国大市场的,不愁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4-12 04:24 , Processed in 0.0399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