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8-2-26 14:27:24
|
只看该作者
- G: L) v! r1 N3 ?0 M) a; X
核心定位
8 E% b5 U, E, a4 m% M
/ O3 d3 a$ b# L当然,如果军事上确有需求,那么技术上困难再大,也不应成为军工部门畏难不前的理由。
7 Y" y8 s/ P8 X+ j$ d- q( q3 S1 U; G: C
那么,在当今情势下,中国陆军有必要“以地制空”,编织一张层次清晰、无缝衔接、密不透风的野战防空网吗?6 j" ]1 r. t. N% G% Z. O1 x8 R7 M
* f F, r! E: s4 {4 g/ e" C
纵观世界军事史,真正曾建立过这种野战防空网的,只有冷战后期的苏联陆军。这么做的理由,说到底是还是苏联空军太弱,面对强大的北约空军,基本没有为狂飙突进的陆军机械化重兵集团提供全程皆可靠的空中掩护的可能性。因此苏联陆军只能退而求其次,靠自己解决防空问题。
$ ^0 Z- O# a+ U( h/ L _; q# {$ \, s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如果说冷战时期,苏联这么做还有其合理性的话,那么让当下的中国陆军重走苏联陆军的老路,就是一种严重的倒退和僵化思维了。+ q0 ?. A- ^, Q \ D6 }$ r
7 x6 @* }' c M7 E9 z6 B1 a制空权包括空天一体的侦察、判断、遮断、封锁、打击等诸多内容。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陆军重装集团贸然出击,与送死无异。妄想靠陆军建制内的防空单位撑起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空网,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且如果这么做,势必大大增加陆军防空单位编制,从而削弱地面突击力量。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即便是花极大代价建了这么张防空网,那么它在对方空军重拳打击下,被撕裂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夺取制空权,应以空军为主,整合各军种力量,通过联合作战来实现。- l2 S" f, j* o6 U0 I5 V
; A# l4 J) @1 L' P7 C7 c5 w! w
有人对空军战时夺取制空权信心不足,只能说他们对中国空军的认识,还停留在1996年台海危机时,我空军飞行员们站在歼-6机群前高喊“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年代。在当下空军作战体系完整、歼-20已正式服役,三代机数量超过一半,各种实战化对抗演习、联合训练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别说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休想在战时夺取制空权,就是强大如美军,恐怕也不敢说有绝对把握。: y1 Y5 Q; T0 M' T8 s9 i+ B. O
! S# g, v* t1 C% |( w4 v' f丧失绝对的制空权,绝对不可能打胜仗。但在实战中,暂时丧失制空权或局部丧失制空权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现象。即便掌握了制空权,也不能排除敌方空中力量钻空子对我方地面部队进行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陆军野战防空力量大显身手了。因此,中国陆军野战防空力量的宗旨,应该是捡漏,而绝非“只手独擎天”。4 A @+ d+ O* P7 U2 t
* y, {" w6 ^ r% _5 E' m, @$ q在专职捡漏的情况下,就无所谓防空兵器掩护范围不足和“火力脱节”的问题了。而所谓的“火力脱节”问题,其实是给已方防空火力的灵活部署解除了束缚,同时也给对方航空突击力量制造了更多威胁和麻烦。试想,如果像冷战后期的苏军那般,陆军各级野战防空系统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那么对手将很容易从分析地形、态势和防空兵器性能数据入手,将战场上各级防空兵器的部署地点推断得八九不离十,并得以从中窥得破绽,找准突破口和规划规避航线。反之,如果陆军野战防空兵器不顾忌“火力脱节”问题而灵活部署,在不知哪里会有埋伏的心理压力下,敌方航空突击力量的行动必将为此束手束脚。即便是未能直接击落敌机或敌空袭兵器,实际上也极大降低了敌空袭效能,至少部分达到了野战防空的目标。
6 f7 z+ W2 Z" ^9 q. x# h+ ?! }7 ]& q+ W! ^# h
也许有人认为,即便是捡漏,也应该能在对手发射射程8千米以上的空射反坦克导弹或是空地导弹前,野战防空兵器有能力与之抗衡。因此PGZ-07发展成弹炮合一系统仍有必要。对此,笔者以为,这种思维仍停留在“单打独斗”年代,与目前我军追求的“联合火力战”、“网络中心战”背道而驰。况且最大射程8千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AGM-114F“地狱火”导弹的典型射程。进入新世纪,“硫磺石1”最大射程已达12至25千米,“硫磺石2”射程更远。AGM-169最大射程28千米。那么按这种逻辑,PGZ-07上加挂的防空导弹是否应将射程提升至28千米以上?这样的导弹体积和重量得有多大?能加挂在装备空间和载重冗余本就所剩无几的PGZ-07上吗?再极端些,如果对方使用防区外空对面导弹,那么PGZ-07是否应该将红旗-9的发射筒背在“身”上?因此,这是个悖论。
( \4 S! K$ a. s, s9 ^* u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