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教沙龙] 关于演讲和辩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3: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5-5 15:06 编辑
7 ^. H- f( g- i8 }# m' o8 x. e/ j
$ o7 ~4 J- y# c: D演讲(public speech)和辩论(debate)看来容易引起歧义,容易与口若悬河、指鹿为马相联系。看来用“结构化的叙述和讨论”更加容易接受。其实本来叫什么并不要紧,但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就容易纠结。之所以强调“结构化”,是因为这有别与开放性的叙述和讨论。开放性就是没有规则,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这样容易形成对牛弹琴或者聋子的对话。) b, m* J$ F$ G3 l8 |4 k

( I+ r3 ?- `. v叙述是有一定的技巧的。简洁、明了、有说服力,这些是基本的;深入浅出、幽默、引起听众共鸣,这就是比较高的层次了。讨论也应该有一定的规则。对事不对人、不人身攻击、容许对方自由阐述、不独霸对话时间(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不让对方插话)、理解对方观点再针对性反驳或者补充而不是自说自话、在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容许保留(agree to disagree)、不无限外延或者离题太远、不能偷换命题,这些是讨论的一些重要规则。还有一些讨论习惯反映了思维习惯。习惯于一元性思维的人通常认定只有一个真理,他代表的当然就是这个真理;另外,对方说x重要,那就一定意指y和z不重要。实际上,除非对方明确表示y和z不重要,这只是一个推测。结构性的讨论不排除推测,但不能把推测作为事实,然后直接一顿口诛笔伐。需要把你的推测和对方确认,才能把这作为事实。如果对方否认,这事实上是一个抓住对方逻辑矛盾的一个机会,如果这逻辑矛盾确实存在的话。这对引用观点也一样,不能把观点混同于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讨论的;而观点只是观点,是有讨论余地的。肯定与承认对方合理的观点,在理屈词穷的时候承认失败,不胡搅蛮缠。说话要有根据,逻辑要严密,说话不要太满,要留有余地,这些则是通用的。* ?) g. {' t( y( M; Y

8 ^0 Z1 E9 z) `; V这些技巧可以在生活或者工作中自己学习、掌握,但对很多人来说,还没有到自己学习掌握的时候已经需要派用场了,怎么办?只有靠灵机一动或者现场发挥,或者鬼子话说起来就是sink or swim。这当然不是理想情况。在学校教育里能够对此有所训练,相信对很多人都会有益处,不光领袖人物有用,平民百姓也有用。学校里的public speech的听众无非班里的同学,这样的熟悉程度和人数规模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常常会有的。不说别的,如果小区物业开会,业主要向物业质询,就需要有人在会上做这样的“讲话”,都靠临时抱佛脚,效果肯定不如有所训练为好。物业和业主对某个问题有争议,有序讨论当然比一顿乱吵要好。人类相对于兽类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在于传授知识和经验。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下一代。几乎没有人质疑语文作文的重要性,但作文是书面表达,叙述和讨论是口头表达和交流;作文有一定的规范,叙述和讨论也应该有一定的结构。学校教育不仅教授书面表达的地方,也应该是教授口头表达和交流的地方。( S4 q! J" v* c& F; S
9 _( f1 j( y9 j
即使是领袖人物,他们需要在更大的场合发表公众讲话,需要在议会或者法庭上激烈辩论,基本的技巧和规则还是一样的。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教育应该分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吗?$ L; T7 Q; b- N0 V! q9 z; b

+ C( u, e1 `0 P6 o; S- K/ b. z; l过去没有平民教育,只有精英教育。平民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不到100年,真正实现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这是全民教育的结果。这是指公共教育,家庭教育、自费教育和自学是另外一回事。全民教育强调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是所有人通向上升通道的门户,平民子女可以通过自己的才智和教育跃入更高的社会层次(哈哈,这又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但social economic status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精英子女也要通过才智和教育证明自己在更高社会层次的资格(至少这是以德取人社会的理想,所谓meritocracy)。教育是一个灌输知识、开发潜质的过程。在受教育阶段,学校是无法也无权区分谁能接受精英教育而谁只能接受平民教育。只有一刀切。一刀切有两个切法:一是统统平民教育,只提供最基本的技能教育,可以维生,其他自理;另一个是提供精英教育,把所有人都当作有精英潜质的人培养,使所有人都有最大的实现自我的可能。前者对于家境窘迫但天资很高的学生非常不利,后者则有不可避免的浪费。经济贫困的国家只能做到前者,经济富庶的国家应该提供后者。中国教育到底是在哪一个层次,应该在哪一个层次,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中国教育应该向后一个层次发展,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3 K0 ^3 x7 W. ~& U! q8 h- b
, R! n9 O7 S+ P3 g# U2 L& q5 ^
这又说到贵族教育了。贵族对于中国人和对于欧美人有什么差异,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贵族代表了一些高贵品质,这是值得全民吸取的;贵族也代表了一些腐朽品质,这是肯定要抛弃的。为了后者而连前者一锅端地抛弃,这是不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教育的正面内容全民化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包括培养领导能力和领袖品质、公正、正直、荣誉感、坚毅、远见等,其中领袖品质很重要的一条是为自己代表的族群谋长远利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5-6 22:20:18 | 只看该作者
演讲确实非常重要,都列为加拿大 college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 e0 l, B* W7 T5 h0 L
. P* n7 S+ P7 w; X而辩论就更高一层次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22 04:07
  • 签到天数: 455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13-5-14 23:3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楚天 于 2013-5-14 10:45 编辑
    ' i+ q( ], |2 _# G" f( k; N. n+ d/ z5 o( h5 D" d
    写得很好。个人感觉网上讨论常见不遵守这两条,爱坛也不例外:
    % |4 u& Z6 ~- n, a, h- h
    • 理解对方观点再针对性反驳或者补充而不是自说自话;
    • 不无限外延或者离题太远;
      6 K! j" }3 N, B% C9 o$ d) G
    % D7 ?- M/ e1 }# N9 L. F3 R( l
    以前曾天真地认为辩论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现在不再这么认为。但有时还是忍不住参与一些辩论,并期待出现“好”的辩论。
    5 t: c! v# b; @( T5 I9 M# d) y; u& M3 z1 k$ `  l% X
    所谓“好”的辩论,或者说“成功”的辩论,不在于能否辩出结果、分出胜负,而在于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否可以充分表达、享受过程,帮助读者得到有用信息,或帮助读者得到(对己方)有利印象。
    , @" {7 U: M) y5 m6 h! L% l
    ( x: O0 v* e* D& D8 j由于大家努力,爱坛算比较文明的地方。如果看网上的许多辩论,大部分时候都显得很丑陋,算不上“好”的辩论,更谈不上“成功”的辩论。 . R* h" ~4 l2 B0 t. F9 g
    6 k1 v) Z; V% u9 N# c# B
    辩论,首先应当就事论事。
    0 n" J" t6 a1 q比如甲方提出一个观点:
    + ]8 {# M5 L8 w; M5 mA是B。
    6 F. j' b/ q% l, Y. a
    ) H# y; }2 J  H: @2 N# b, ^乙方如不同意,可以选下面这样的观点反驳:
    : ?" G, I% w, ?4 v8 V! H% U! G. \A有时不是B! 7 r9 Y) T+ H( Z* J3 J
    A从来不是B!
    1 n1 L6 R. h7 a' F5 \& lA是否B尚无定论。
    0 T  m3 O* S1 R0 T
    3 v; y4 I" O/ H, V- K3 {  l* p但乙方最好不要说:( \- d3 p$ y0 y+ K7 V! {8 @
    不对,C是D!(离题;如果想谈另一个话题不要用这种方式,不要先说“不对”。)' c/ R+ i$ K" k4 V" D) U, _
    你的目的是……!(目的是什么要别人自己说,不要瞎猜。)  }( ^" E. U" {9 T) j0 W
    你缺德/缺少理智/缺少常识!(双方互贬谁也赢不了;贬低别人往往暴露自己的不自信。)
    8 @% u; L  u3 @5 C: QX你X!(污秽出来大家躲,污染环境是罪过,扔污秽的那位最丢人。)
    ' B; w2 I4 U6 V8 P; n- g
      E" e3 z) e9 W& @8 a/ e" j辩论双方往往并无私人恩怨,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值得那么激动吗?为什么不能文明一点,“专业”一点,求同存异? , @5 T$ K& Q* C4 ]* p/ [
    * \. Q. O5 N1 R
    一般来说,“成功”的辩论还需要双方都属于逻辑性较强的人。
    . Q: f- x% R/ F9 {. X3 d, i- n$ F0 `6 M
    逻辑性不强的人或者跑题,或者重复,越扯离焦点越远。情绪型的人容易说过头话,使辩论气氛走样。
    0 |3 U* v7 g( b
    1 X  L1 M: \! ]9 d# T$ B0 t' |逻辑性较强的人在阐述时,至少明确了解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不会回避对方观点,会对对方的观点有所回应。更不会表面上反对实际上无意中支持对方的观点。 4 W' C) `" B& h

    # w% s5 p2 r/ V! P: P逻辑性较强的人在阐述时,能分清哪些是客观描述,哪些是主观判断,哪些是共同观点,哪些是分歧焦点。如果是客观描述应当有源有据,如果是主观判断应当用第一人称以避免误解。 (这一点居然许多记者都做不到!)
    + k, T. u" Y" k$ c: H% N: R: y$ ]' t/ Y" ?5 c, c( `" h, z
    此外,双方应当努力寻找交集,或者说共同之处,作为辩论的基础。有时双方观点实际差不多,却为枝节问题闹得好象势不两立。
    & l6 E& t# k; h! s. M, y  _/ {- S* w; m3 b
    还有更难做到的一点,如果发现对方的论据更充足的时候,要有准备改变甚至放弃自己观点的胸怀和勇气。不要只是争面子。
    " N* Q; j" }  i" c7 x# S3 `2 g/ r% |, s# q- Z& E( X$ b& B7 t# N
    当然,实际生活中要实现这些条件很难。
    4 p3 W6 y: q8 x' h, P. D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19 17:26 , Processed in 0.02823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