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5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一种不搞任何情报工作的共谍(更新到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2:5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7-5-24 21:23 编辑
  O' \0 c) Z# q+ ^
) w6 R' l, j  _/ f- a+ \
今天就靖任秋的回忆录和大家聊聊一种特殊的共谍,这些共谍们没有情报任务,只负责在KMT高级将领做影响他们态度的工作,二十多年时间身边除了高官厚禄的勾引就是特务的威胁,基本上没有自己人的协助。这些人的意志必须坚定,因为身边的诱惑和威胁太多了;脑子必须足够好使,净是给他们挖坑的人,也包括自己人。建国后情报口的人受打击比较厉害,改开后情报口的人发家也挺快,这不得不说和他们思维灵活、文化基础好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点也适用于他们的子女们。
; K5 y: l" i6 Y# n+ _: b. E" g4 I) t5 [2 j4 h6 t3 k3 _/ R' q
这是在孙殿英处的军装照
7 g8 \% j' g7 y" B  `3 S1 p4 p$ s4 s
靖任秋的回忆录只出了一版,印了5000册,说实话我觉得这本书印出来大概就是他家子女们满足老爷子一个心愿罢了,这书光亲戚朋友图书馆大概就得送出去上千本。卖出去的难度比较大,这书是基于靖任秋被审查期间写作的交代材料写成的,干货满满。干到了什么程度不好说,如果拿食物来做个比较的话,比压缩饼干还干,真的很难读下去。反正我是看了半个多月也没看完,个人认为自己对我党情报史还是有一些积累的,但是看起来也挺费劲。往往天外飞仙出来一个名字,作者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我在这里就得反应过来这人干什么的,用过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和作者发生关系,之后又有什么影响,看得我那叫一个累。' j3 R/ I. E& y4 W1 R$ M. l

, D! L, N' m6 L

' o3 c8 w% X0 g& s$ ^
靖任秋建国后经历了两次被审查一共16年,专案组对他的的材料里细枝末节穷追猛打,他自己不得不搜肠刮肚的回忆,反复核对自己记忆,专案组得人也是天涯海角的找人验证,结果是查证的一清二楚,倒是可以被我们后人拿来当工具书。背字典什么感觉,看这本书也差不多。我估计大部分人看完这本书的前50页也就差不多不想看了,我就抽几段聊聊加些注解吧。3 V; Q, R) J) Q2 {

/ X: I+ B: z- R* {  c, M# N
8 F9 Y( {; F- p( {5 `
靖任秋参加过南昌起义,但是估计两个月以后上映的《建军伟业》不一定有他的出场,没办法大佬们太多了,实在是轮不到他这一个1944年才回归本队,解放战争打了一半才带兵的人。但是,他老婆是有出场的,而且有特写,有人名,有没有台词那得看了以后才能知道,但是估计特写镜头都给了,一两句话得台词应该有的。& e7 a) w, q! L% A4 |5 D+ ^9 k

& G5 f/ r4 h: ^3 m) e5 o

6 u  [+ I. v5 _$ q* g
这时候的彭文还叫彭援华。现在表现角色的坚毅,往往给角色来一脸的生硬,女演员还好一点,男演员干脆就是一脸横肉。须知,坚毅是在骨子里的,在眼睛里的,而不是写在脸上的。这个女演员就给化了个一脸横肉的妆。
; A: ]8 ~  d' Q5 q$ `4 q) @
7 y5 @/ I( |) _1 v  X! {
他老婆是彭文,南昌起义时候的女生队支部书记,既是女兵代表,也是被朱老总动员离队的无枪人员的代表。后来排了一下历史,他老婆应该后来就再也没有摸过枪,朱老总真坑人。
5 s* e; Y* \$ q5 Z% {* F' X1 H
这是彭文老太太年长之后的照片,年轻时候书上有,但是像素太低了。应该说本人比演员漂亮,漂亮在哪里也说不出来,本人的脸上线条更柔和,更好看。
3 G9 S$ F. S. o/ d' L; q
: y( i- ?6 K7 u4 Z2 L
靖任秋虽然是黄埔军校出身共谍战线上的老资格,但是在黄埔军校其实没见过周公,他入学时周公已经离开,他遇到的是政治部熊雄主任。熊雄是壮志未酬身先去的典型,1927年4月15日被捕,5月牺牲,截江抓捕熊雄的正是中山舰。
( f' V) z2 a, ^/ a; ?
; W! X0 _. V% E: o3 K$ |

3 |9 L) M) ]% V3 h: x0 i0 }
靖任秋是黄埔四期政治大队的,相比前三期,第四期至少学习时间上长了一些,他的支队长是徐向前,当时还叫徐象谦。靖任秋带着党员身份来的读书,当然也是带着任务,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左派,任务是和广州的国民党上层人物建立联系,只是他自己一定没想到,这活一下子干到了抗战时期被抓。靖任秋跟着他的政治大队到武汉的时候,发展了一个党员,也是他这一辈子发展过的不多的下线,这个人是廖运周,解放战争时候是国军110师的师长,他们廖家带着110师起义还几次,坑苦了常公。
3 x6 w/ Y7 s* u& I4 Y
- ^9 O$ t5 e% [- Q( q) r" E
9 A  q( |" a+ p* h% C( Q7 M
靖任秋也是这时候认识周公的,因为每周黄埔学生里的共产党和KMT左派,们都有集会,集会时候周公要做讲演作报告,就得有人做记录,靖任秋当时负责黄埔同学会工作,也就被拉去做记录,而且一直是他。从他后来手写材料的笔迹看,应该是那种又快又清楚那种。相比之下大多数人,写字快则快矣,可辨识性就差了好多。1 R6 O3 s) o; S

: }6 q$ m  W9 T4 q9 i
; p3 E8 a6 G4 ^" f/ d5 I$ `  m, R& }
靖任秋再见到周公,就是在上海做地下党时候了。那时候做地下党还是很坑的,随时可能出各种各样的意外,以至于周公都要给大家讲话,要大家有各自为战的准备。然后靖任秋就被派去武汉军委工作,一到武汉就发现安排和他接头的人已经被捕牺牲了,回上海也没人接他了,这下立刻就各自为战。所幸他朋友多、关系多,才不至于被饿死或莫名其妙挂掉。后来又去新加坡谋生,也是靠老婆帮忙。从新加坡回来去杨虎城那里,靠的是他的入党介绍人陈子坚。这段已经简化了太多,真要看书的那就是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分分钟莫名其妙就挂了。( ^4 O6 f$ {/ O  S
& m$ x' r8 j$ L
2 R! {8 L. I7 z  s8 Q
当时他在杨虎城那里,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共谍卢志英,靖任秋误成卢子英,卢子英是他的黄埔四期同学,卢志英是他在上海做地下党时候的同事,卢志英的事迹非常值得介绍,这个可以以后说。卢志英和靖任秋两人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但是没有任何共谍意义上的交流,纪律不允许。: c* L" e1 F/ ^# q! a$ r1 `# l# x  ]
  n, v) G% A8 _1 K( Z( [: r
/ E! y" B) @2 N
当时和他一块工作的共谍还有武志平,两人工作性质也差不多。. u+ _: o2 Y) [7 [6 @+ M3 ]  A
4 r' ?0 u1 H8 C6 m1 y0 M7 H% `% m) k
* k* w' ?) p1 Y0 H+ z" y% f. e
靖任秋、武志平、卢志英、宋绮云都是带着组织关系(武志平的关系后来丢掉了)来到杨虎城这里的共谍,但是把他们介绍到杨虎城那里的陈子坚却是个有共谍的心,没共谍关系的义务共谍,因为他在颠沛流离过程中组织关系丢掉了。《一封抓捕共谍的电报》里,陈子坚是孙蔚如的参谋长,没出场唱戏,但是出场的共谍们都和他有莫大的关系。孙蔚如虽然是草莽出身,但是书法很好,而且从政治手腕上来看,这厮简直是天生的泥鳅、老油条,决不可轻视了他。
7 U1 M7 G. W" a$ D/ {, `  A3 ~* f5 l) u' Q$ S
$ O' U# \" v; M2 a
杨虎城把靖任秋派去了孙蔚如那里,跟着孙蔚如进甘肃,意图吞下甘肃。如果大家还记得《一封抓捕共谍的电报》的话,那封电报就是发给孙蔚如的。抓共谍的电报在孙蔚如那里又不是一封,在那封电报之前好几年,1932年他就收到过一封类似的电报,而且是指名道姓抓靖任秋,要求十日内抓捕处决。孙蔚如派秘书通知到靖任秋,靖任秋又向孙蔚如辞行第二天才走,然后孙蔚如回电蒋介石的武汉行辕,说共谍靖任秋已不在他那里。6 v8 L5 F- e8 K6 `" Q2 ]  N  j3 U+ I7 ?

% g! @# X6 g+ D$ {$ T) x  H3 ?

: T; N" R$ m0 h4 V5 f0 F
陈子坚又把靖任秋介绍去了孙殿英那里,对外说是孙殿英的表弟。这时候已经是孙殿英盗墓四年以后了,顺便插一句,孙殿英的儿子是黄帝陵基金会的会长。大家别笑孙殿英是个摸金校尉土鳖,那也是一方人物。抗战开始后孙殿英就靠一张嘴,一句话“我是孙殿英,跟我走”走了三百里地就收拢了几千国军的溃兵,从零开始拉出一个军,能在乱世混上草头王的,也是颇有过人之处的,就现在的穿越众们,真把你们送回去,老老实实找条大腿抱才是正经,靠自己的话,扑街的可能性99.9%。
& r) Z" P+ I, h6 j- e9 j0 W- Q- W: L- s, C" y! e
孙殿英抗战时期在部队里同时有三个招待所,分别招待国、共、日三方来客。5 h6 Q: {* _3 H( Y2 u' e5 A+ n3 c
) p% {4 b3 A6 w; j/ g4 A# g
前面说孙殿英对外称靖任秋是自己表弟,这话连KMT那边都不信,人家也有特务,也摸底。当时在孙殿英那里,并不是他自己,宣侠父也在,另外还有一个是李锡九,待到傅作义北平和平起义的时候,他身边的共谍也还有李锡九。李锡九也是那种不搞情报只搞关系的共谍,上级就是周恩来,最多掩护一下别人。但是靖任秋不知道李锡九的身份,李锡九也未必知道靖任秋的身份。另外说一下,李锡九原名叫李立三,后来改名叫李锡九,这次改名和另一个李立三没什么关系。8 }0 }6 @" _! t0 t6 t
7 @2 _2 b1 _" H4 X! X& O7 P

& u7 N' F/ ~- r8 V. D+ h0 x
孙殿英曾经把靖任秋派回到杨虎城那里做说客,打开前往宁夏的通路;福建事变时候,孙殿英又把靖任秋派去福建十九路军处。总的来说,孙殿英对靖任秋是信任的,对能力是认可的。说实话虽然靖任秋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见识上还是比十九路军强得多。靖任秋由于长期在上层活动,长期听到那些人物聊天,吐槽起来也彪悍的很,蔡廷锴就被那些人称为“菜包子”,李济深是光杆司令。不过孙殿英自己也是一塌糊涂,那时候他被阎锡山控制起来比光杆司令还惨,但是他在阎锡山那里住的挺好,住在晋祠。3 l4 ~( p6 q! ]9 W0 j+ _9 k

1 @" l# F3 ^7 m* O9 o
/ t- k0 Z$ h7 R
孙殿英已经从阎锡山的控制下逃到了北平之后,正好靖任秋从福建逃出来后再北平活动,本来是动用张克侠的关系把他安排进宋哲元的情报处,掌控宋哲元的情报组织,张克侠是宋哲元前老大的连襟,权力不大,面子还是不小的,这点面子宋哲元已经给了。要不是孙殿英跑到北平来,后面的可能就是两回事了。
# ^6 T& v) X2 Y" }8 f
2 G; G/ @" E5 j$ y4 n$ d# o
" @0 F, B  {" J/ U# k$ E6 r
北平期间,靖任秋两口子生活很穷,就借助在朋友余澄家里,于是余家大院就成了共谍们的活动据点,余澄和丈夫刘咸一后来先后成了地下党,其中刘咸一不仅仅是地下党,还是化工专家(化工和化学是两回事),还是中共旅欧支部的第四任负责人,前三任分别是朱德,参加过马德里保卫战的谢唯进,后来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第一任首席代表王炳南(中共历史上有两个王炳南,另一个王炳南在贺龙处,被夏曦错杀,牺牲前被拷打了一个多月,手铐不摘手都烂了。)刘咸一在德国时和温家宝的四爷爷是战友,在延安时是李鹏的老师。
: R% M' J) w6 G4 h% }4 S' ^' A" J' E. c& m

/ `- x: X- f( F3 b/ T9 i- F6 H# `  |
1937年2月,靖任秋8年后再次见到上级周公,4月去延安参加白区活动分子会议,见到了太祖。在这里一定要记下太祖对于统一战线这句吐槽“如果不是为了民族利益,为了统一抗日,我们统他个妈哟”,顺便也可以和现在的“伊法治国”“两*一*”对照着看看。统一战线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现在有些脑子懒的领导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
+ i& w) B! j" l, q0 i6 I. A% G% [8 _# r/ p# ]; j
吐槽一下,有些人眼里的统一战线,就像汉东省内的GDP一样,有人指着这个捞钱,有人指着这个升官,就是只有易学习想到了,GDP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服务的。现实中,易学习恐怕是升不上来的,他当年能升到县委书记还是沾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光,现实中的易学习能升到县里的副局长就不错了,人家要你当铺路石,可不是要你当绊脚石的,虽然都是在路上的石头。( |2 S! t6 W4 B! R

% R  E2 r5 l; ?; {
! F5 E3 _8 {" [
从延安出来,靖任秋本来是要被派到胡宗南处,但是因为宣侠父和胡宗南关系更好,就换成了宣侠父。宣侠父被害后,靖任秋有个评语“阶级斗争是不讲交情的”+ s( \3 U2 O1 c3 q$ U; L9 S7 k6 ]8 O
( t" t- C1 x. s( A

2 u! u0 W( X! N8 n. P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3爱元 +115 学识 +5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6 精彩
石璧 + 2
jellobean + 10
龙血树 + 4
皇家骑警总监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7 14:31
  • 签到天数: 796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7-5-21 16:07:50 | 只看该作者
    统一战线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现在有些脑子懒的领导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5-19 00:4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板凳
    发表于 2017-5-21 16:45:04 | 只看该作者
    chenglf 发表于 2017-5-21 16:07
    * n) `% |1 @( o. g统一战线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现在有些脑子懒的领导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 ...
    ) m; E/ z2 z9 n9 @( M( p
    有的人是真懒,有的人是装懒,为了出政绩,为了政治前途,就算认识到了也照样去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7-5-22 01:53:24 | 只看该作者
    真的精彩啊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20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7-5-22 06:55:4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为了民族利益,为了统一抗日,我们统他个妈哟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5:47
  • 签到天数: 778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7-5-22 10:28:24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期待后续。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4-21 19:50
  • 签到天数: 440 天

    [LV.9]渡劫

    7#
    发表于 2017-5-22 22:03:58 | 只看该作者
    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1:08:31 | 只看该作者
    写到这里,提纲失去意义了,动起笔来思维似乎已经不受控制了,写到哪里算哪里。
    / O, ~+ _7 y) T) M) x" w" w+ t; d3 I3 p  a+ u1 }! y6 i
    & q1 m8 U/ O* N% N" X
    不得不说,有些人真的是有王霸之气的。
    & `! G) J% @; G8 w2 s4 ^# X1 v6 T# d' |, q2 o; E
    % b! |# ^2 ]# L& D% p8 T/ Y2 Z  ?6 B
    几年后,靖任秋被孙殿英扣押,要送到西安之前,都知道他基本上死定了。他家人也知道,所以他老婆带着孩子买了酒菜来给他送行,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生祭”,这次生祭靖任秋没有流泪;靖任秋后来十几年被自己人关押审查,也没有流泪。但是总理去世,那时候靖任秋在五七干校关着,七十岁的老头子痛哭失声,要知道虽然总理是靖任秋的直接领导,但是实际上靖任秋没见过总理多少面。
    % g' U( ?- q$ i1 S9 k7 o
    抗战初期的总理,对我来说,中国历任总理,只有他可以不加姓,别的不配

    7 v! |8 |# ^* H1 R" _
    另一次靖任秋被总理感动得死心塌地,是前面这次主席强力吐槽的会之后。开完会了,众共谍们要各自走上生死场了,靖任秋没有立刻走。为什么?没钱。TG当年就是这么惨,要你去拼命,还得自带盒饭、自备路费。周公看到了靖任秋的囧态,特批了他80大洋。80大洋多吗?不少,但是无论是孙殿英、杨虎城、孙蔚如都是出得了这个钱的好几倍。靖任秋去觐见常凯申,虽然把常公气得够呛,常公还是批给了他两千块;而且这个钱不是周公给他本人的,是给他上前线玩命的路费。: |! c/ m5 j8 V# \3 P  @0 l

    : r1 S6 h3 {! C" o. a( O) p% e6 E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这是孙子兵法用间篇的精髓,不过在那些年的TG这里,前面那句“赏莫厚于间”没了。
    1 g3 _2 b7 @  C+ c5 h! |# `/ C. p9 [: z# f

    " K, M& f  e0 V8 {0 n; y
    周公这次送靖任秋做他的专车去郑州。到了郑州,靖任秋亲眼见到了国军大把的黄埔军校出来的长官们,跑去看望周老师,尊敬得不得了。要知道,虽然周公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是他这个主任在校委会也就是守门员的地位,前面有一个主力阵容。而且周公在黄埔军校时间并不长,第一期开班一半了才来,第二期没毕业他就东征走了,也就是黄埔三期之后完全可以不用周老师这个称呼。还有周公年龄不大,和他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同龄人,甚至胡宗南比周公还大几个月,但是胡宗南一直执弟子礼。' |+ ]7 V- d6 ^8 x/ t8 l

      Y  R: s6 {1 P4 }  l6 ~" X. U

    - t$ l* i0 Q# ^3 q7 g
    胡宗南对周公很尊敬,不过没有合影。

    1 k& I, ~4 @! T, A1 A
    靖任秋的目的是孙殿英那里,抗战之前,孙就是个光杆司令,宋哲元给了他五百条枪。孙殿英这个人拉队伍也挺有一套,就靠着找他来混饭吃的一百多帮闲,五百条枪,从北京出房山往石家庄逃,一路上就拉起来几千人的队伍,有了队伍就找凯申公要钱要枪,凯申公也认了。发展这么快的队伍,共谍自然是不会放过的,靖任秋后来是副师长,还不是最大的,孙殿英自己是军长,副军长就是共产党邢肇堂,往下还有一大堆。3 m, w* v* V  A! b

    . e+ g5 u: r; f  u* P: ?4 W1 q. q

    3 _& R/ ^- h; v% s! }. l
    孙殿英这个草台班子头还是想在南京政府里找个靠山,思来想去决定投靠戴笠,选来选去,选中了最信任、最有能力的靖任秋去南京替他走一趟。于是一个军阀,就派一个共谍,去南京国民政府,找国府最大的特务头子,谈判去者。更有趣的是,靖任秋的共党身份是这些人都知道的。
    0 f- X% o& w/ F1 @+ u) m& a; w# r1 R5 R$ n) O

    5 T: H: y+ B+ A9 O, c+ x& h
    戴笠请他吃饭,要他收留北平天津的流亡学生送到戴笠那里去,又送给靖任秋一本密码一支手枪。密码后来靖任秋没开封就直接转给李克农了,手枪留着防身。收留学生这事办得非常好,就是因为日军进展太快送不到戴笠那里去,孙殿英觉得这些人有知识不好用,而且里面有共产党,靖任秋全都转手送给了华北的八路。华北的八路们对这些学生们大加赞赏,有知识,好用,素质高,一千多经过初步军事训练的知识分子呢,虽然只有几十条枪。
    - o. I. d2 n& v9 R, ^" |7 c1 G; \1 t+ w4 j$ l0 J
    7 w  X- E7 t9 A% V8 c5 B6 R; {1 |
    孙殿英比较尴尬的时候是国共摩擦,他要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以保持平衡,问题是其中有两个鸡蛋万一打起来他该怎么办呢?这就不会了。但是没关系,他这儿不是放着个共产党的高参么。1939年12月,阎锡山放话“天快下雨了,赶紧准备雨伞”。这话传到延安,太祖就说了“阎锡山准备雨伞,你们也赶快准备嘛。”
    * e+ q2 M- ~4 f8 Y7 F: n

    : M2 o$ ~0 V7 J9 |1 b8 y* X
    左边彭德怀,十大元帅排第二;右边刘伯承,十大元帅排第四。中间朱怀冰,面子真不小。7 I  Y. |8 j: b% O
    5 c  M9 w$ T- M+ w" w# u0 V
    ' C2 }# l) ?8 D
    于是朱怀冰就来摩擦了,彭德怀一个反击,就把朱怀冰打成了光杆司令,真正意义上的光杆司令,因为他打不过,跑到孙殿英这里,等跑到靖任秋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一个人跑了十几里地了。朱怀冰不知道靖任秋的共谍身份的,要是知道,他大概连哭都哭不出来了,拼死拼活还是落到了共产党手里。后来靖任秋奉孙殿英的命令去八路军总部出差,见到彭总汇报工作时候,问彭总干嘛不把朱怀冰抓了,彭总说抓他容易得很,就是抓到以后不好办,还是放了算了。# K+ \& _. q+ J8 b* c

    * Y% v% {8 K  p1 M: a& N, t

    7 a' I* B$ I( s1 L
    话说这次调戏朱怀冰,朱怀冰带着部队就跑到孙殿英那里了。孙殿英很为难,哪边他也得罪不起。于是就把靖任秋留下处理,脚底抹油,先假装自己不在。靖任秋让在村子里的部队,进院子、关门、上房。不管哪边的部队来了,只要不进门不上房,就当自己不存在,万一砸门上房,就打。靖任秋心里有数,八路不会砸门打进来,打进来就只能是朱怀冰的国军,不会打错人的。打了,就权当自己不知道打的是谁。不过彭总没让他为难,共军在村外就截住了朱怀冰的部队,就放了朱怀冰一个光杆司令逃命,而且把这个救命之恩的机会给了靖任秋。靖任秋把朱怀冰送去孙殿英那里,孙殿英和日本人也有勾搭,利用日本人的关系,送朱怀冰走日本人那里去了洛阳。(也是一种显摆,自己有日本人的关系,不要逼我太甚,孙后来也当了汉奸)
    ! k( ^, A5 b; m& ~6 |5 I. B5 j# J3 m) X
    0 C& t8 p( V0 t
    孙殿英能在乱世活下来,贪婪和恐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的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朱怀冰当时申领了一百挺机枪,机枪没来就被八路给胖揍了一顿,机枪不知道该送到哪里,孙殿英就笑纳了。但是孙殿英是知道恐惧的,他思前想后,又把这批机枪送给了彭德怀,去送机枪的是靖任秋。我们前面聊的靖任秋向彭总汇报就是这次。回来顺便把朱怀冰的家眷也给带了回来。八路知道放朱怀冰一把,但是第一线打仗的八路们可认不清朱怀冰家眷,先保护起来再说。作为一百挺机枪的回报,八路给了孙殿英一个师的棉衣,这些功劳都是靖任秋这个共谍的。3 _! n3 n- V! O& ^7 ~

    * u9 F" t: _% a" J
    , G0 q3 f9 ]; @! n7 U
    但是,重庆那边是很不满意孙殿英看着朱怀冰被吃掉和孙殿英和彭德怀勾搭起来。直接对付孙殿英怕给逼反了,就开始对孙殿英周围的人下手,首先就是挑颜色不对的,打仗有能力的。第一个是邢肇堂,1940年秋天发现情况不对就跑了,还带走了几个已经危险了的共谍,临走还让警卫员把枪和马都送回给了孙殿英。。他这一跑可赚了,跑去这边撬走了肖劲光大将的前妻。: M3 M- K% b  f: n* b! d2 P

    2 N( q& v. m( p/ b9 F, ^; E
    敢撬肖大将墙角朱仲芷的就是这家伙。李谷一的丈夫的生母就是朱仲芷
    . h$ x# a' y. w3 G( @' [
    ' i7 x/ p( J% x$ X5 k
    * G( c! k& K6 R4 m0 B; H
    1941年,重庆来电调靖任秋去重庆受训,这个摆明了是调走抓人。但是靖任秋做好了跑路的准备还不能跑,因为他老婆彭文那边出了危险,住在了孙殿英在重庆的驻京办,这样他只能去重庆,要不然老婆孩子有危险。那时候没微信,要是有微信就不用冒着个危险了。彭文那时候也很危险,平江惨案之后,彭文是上了国军的通缉名单的,躲了一年多才去重庆,找到周公请求去延安。周公考虑到靖任秋在孙殿英那里的安全,她一去延安、、孙殿英就可以直接抓人了。周公没让她带着孩子去延安,而是去洛阳,不带组织关系,将来由邓颖超作证明。这样,大家都为别人考虑,反而谁也跑不了了。
    : h/ p" X( o$ S+ v  k9 X  E  }9 F
    ! x- b5 O( U) B/ N
    ( o% E. d6 i+ K1 c4 W* ]/ ]
    孙殿英想向来是做利润最大的买卖的,虽然知道靖任秋这次去重庆是被抓的节奏,还是派他去中统、军统、胡宗南、卫立煌等处去帮他办事。
    . Q2 h9 T9 x1 P' O  W8 ^; _3 e4 k$ \  y0 ~

    9 t4 L( z' t9 m5 F/ C' p0 ]
    洛阳的情况非常复杂,在这里就是刀丛里游走,脑子稍微慢一点就挂了,而且是粉身碎骨的挂。
    5 c" i/ G" K0 q. A3 t; o& D+ l9 e1 U4 L5 M' k( o

    4 {0 g& K# Z3 ~& x
    有共谍们,比如赵寿山、李锡九。赵寿山的态度是靖任秋猜出来的,李锡九是他的老熟人了,虽然靖任秋不知道李锡九的身份,但是知道这个是可以托付的人。' x, h  e+ E; q! `- B/ r
    4 x2 y* T! m: U' E0 f% h7 o6 u

    2 v# O$ ]3 D. P2 ]
    有特务,而且军统在洛阳的负责人就是他的熟人,这人叫岳烛远,也是共产党的叛徒。军统那里,干到吴站长这个级别的大特务颇多从共产党这里出来的叛徒或者脱党或者共产党开除党籍的。比如《潜伏》里吴站长吴敬中的原型吴景中、西北区的负责人程一鸣,南昌起义时期叶挺二十四师的参谋长徐光远。大家有心的可以留神一下两个月以后的电影或者老电影《南昌起义》,仰或找找南昌起义的文史材料,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叶挺的师参谋长的,但是这个职位上一定是有个人的,大家都默然给他忽略掉了。# o, Z1 O9 b7 W& i2 h7 q1 s

    6 ]0 D+ b/ [& `# {! j- h0 B
    理论上徐光远是可以出现在这张油画里的,但是人各有志。* K9 }$ \( C) Y- o) ^/ e4 U
    5 y) r8 W2 C& h5 ?/ m9 S- _

    - |+ n% j% k9 [" A6 W# V& _
    有叛徒。当时洛阳的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袁晓轩已经叛变投了国军,但是还潜伏在八路军内部。这个人在《潜伏》里给他改了个名字叫齐晓轩,而且被余则成安排人给割了头去,历史上的真人没有被割头,解放时被军统给扔在了大陆,关进战犯监狱直到1978年,最后一批国军战犯1975年也被放出来了,他硬是给多关了三年。袁晓轩托人给他送了一封信,约他空袭之后在某个十字路口秘密见面。靖任秋觉得奇怪,他是周公直辖,和洛阳当地的八路军办事处不发生关系,袁晓轩联系不到他;两人都有公开合法身份,不用秘密见面,直接约见就好;空袭之后街上没人,只有警察宪兵特务们,还约了个十字路口见面,太显眼了。靖任秋就没搭理他,袁晓轩后来又写信约了一次,靖任秋还是没去。第三次袁晓轩把约见地点选在了一战区的司令部,这次他去了,但是没见袁晓轩立刻就走了。此后一直到靖任秋越狱死里逃生回归本队,才知道袁晓轩其实早已叛变。% l0 _6 ]" |  U- W' a$ @; L) j

    5 ~. p1 r+ l  W$ c8 r5 f" C5 ?

    : @9 e) {+ e, `
    八路军第一批驻各地的办事处负责人,除驻成都的罗世文牺牲于白公馆、驻洛阳的袁晓轩叛变,驻乌鲁木齐的邓发飞机失事,剩下的差不多保底上将或上将待遇,我想大家能够认识到为什么周恩来一定要罗世文,而凯申公无论如何也不放罗世文、车耀先了。
    # y) b6 \  a- [) ^
    6 u, [% e; z6 C3 ?, a

    1 V9 d$ F) `! Q
    这次试探是岳烛远操办的,试探的结果是看来靖任秋不是共谍,然后岳烛远又介绍他认识了一堆军统特务,其中不乏以前他做共产党时候的熟人。这次试探靖任秋的表现非常重要,如果略有失误,在重庆可能就被扣了,后来在西安也轮不到他越狱,直接可能就给杀了。
    2 s" `' {2 ?( E9 S5 k1 W# T: g/ g

    . y* i' h  b1 Y7 @( a/ O
    他去的中训团是有军统特务的,但是他本人是戴笠直接叫来的,小特务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来头,干脆不管他了,只要不乱跑。戴笠还找机会接见了靖任秋这个共谍,大意是谈两件事:1. 以孙殿英的军长职位引诱他,只要他投靠校长,投靠戴笠,就把孙殿英搞下去;2.安排他见校长,封官拉拢。显然戴笠使用的是“无中生有”这一计策,挑拨靖任秋所在的新五军内部关系;靖任秋回了一招“移花接木”,说自己对孙殿英的部队没有掌控力,推脱了过去,又从戴笠那里拿了一本密码本。这一次推杯换盏中的刀光剑影,黄埔四期和黄埔六期两个特务打了个平手。0 I! L4 @; k) f& Y+ Q8 P. q
    六期生戴笠应该是国军这边特务里面最有能力的了,共军那边比四期生靖任秋还强的能差不多拉出一个连,我算了算,让我排《天下无谍》共谍108将,靖任秋估计能在地煞里中间偏后。
    # ]' S3 T. }' W4 v: g
    , u4 w- n" `/ o2 D! |. I
    + V& N8 W$ N$ {5 u1 i
    这次见了戴笠之后,就被蒋介石召见了,没想到第一句就崩了,看来四期生的水平还是不如校长。校长让靖任秋汇报华北抗战情况,问题是他所在的孙殿英的部队在黄河边上,已经是国军里最靠北的了,再往北只有八路了。然后靖任秋上来就按事实汇报,脱口而出就是华北八路如何如何,共党如何如何。凯申公大怒,连呼“奸党、奸军”。这份尴尬随后以凯申公批了两千块法币给他结束。8 s+ x" G% \& D" v! Q" z
    $ q; W; F6 U5 G* d: k# w8 _

    8 w4 |( R, I) A# \9 `
    未完待续。

    : h. c! P: A* B9 j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5-25 16:08

    评分

    参与人数 12爱元 +59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6 精彩
    方恨少 + 4
    齐若散 + 7 伙呆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 + 2
    晨池 + 8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7-5-24 22:13:50 | 只看该作者
    头像上的萌兔太吸引视线了……魔性……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2-8-27 22:14
  • 签到天数: 351 天

    [LV.8]合体

    10#
    发表于 2017-5-24 22:48:0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5-24 21:08# X  ~1 p" M! e' M; i7 n
    写到这里,提纲失去意义了,动起笔来思维似乎已经不受控制了,写到哪里算哪里。

    $ j8 w8 K. u( p1 \. V中央特科暨中共隐蔽战线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9 @% w/ J' r. Q4 m; S8 u, @
    黄河去这次大会没?; ^' D5 ?& q, R/ i
    0 O. z0 I1 _! H' l
    盼望你的共谍108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7-5-24 23:14:52 | 只看该作者
    .....这书还真就有一本在爹妈家里客厅茶几上放着,放了得有几年了。
    / d! `: G0 L7 \) O  B我不知道俺爹看了没,里头用的交代材料的证明材料,很可能还真有经俺爹的手抄过的。。。
    $ f5 B9 g4 n) {反正我每回回去都看见这书,至今还从来没敢拿起来正经看过。。。估计还是您老写的可读性好些。/ C6 N4 e" n& d+ d5 @
    敲碗等更。
  • TA的每日心情

    2017-8-4 07:57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12#
    发表于 2017-5-25 09:00: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头脑中的共谍干货太多了,而且事件人物之间的联系事无巨细都不拉下,这得有多大内存才能厘清、储存。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4 09:59
  • 签到天数: 373 天

    [LV.9]渡劫

    13#
    发表于 2017-5-25 14:31:03 | 只看该作者
    可惜统一战线把工具、目的全给搞反得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15 22:05
  • 签到天数: 204 天

    [LV.7]分神

    14#
    发表于 2017-6-1 20:26:5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5-24 21:084 l- |& e& `* A8 _1 q; U
    写到这里,提纲失去意义了,动起笔来思维似乎已经不受控制了,写到哪里算哪里。
    & Z0 J3 V- _& R6 m
    潜伏里那个叛变的叫袁佩林,而且是在北平叛变的,估计编剧是移花接木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5-19 00:4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5#
    发表于 2017-6-18 21:50:31 | 只看该作者
    “建国后情报口的人受打击比较厉害,改开后情报口的人发家也挺快”---建国后太祖要削权巩固核心地位,所以周公长期领导工作的情报口受打击较大,改开后主政的邓陈都是周公一手栽培起来的,陈又长期负责情报工作,当然情报口发家也快,一句话,风口的问题!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27 04:56 , Processed in 0.04643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