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骑兵集团军下一个敌人是马赫诺的无政府主义游击队。这支部队打着象征着无政府无主义的黑旗,因此被称为“黑军”。" ]; w1 s/ F5 V9 l7 J% d
+ ~* x0 ~# o3 t" ?* x
克里米亚战役刚刚结束,红军就要求马赫诺立刻解除黑军武装,全军解散。马赫诺拒绝了。1920年11月26日,红军突然对黑军下手,逮捕了所有在红军当中的黑军军人,和与他们有联系的无政府主义士兵和指挥员。派往莫斯科开会的黑军军官全部被逮捕然后处决。凭借着事先截获的列宁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的邮件,马赫诺得知自己要倒霉,逃脱了红军的追捕,随后在南乌克兰平原上率领余部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游击战。/ ~9 z- t- n; @+ R b/ `6 O1 @
1 t I6 ~- t/ _4 W第一骑兵集团军获得了作战任务。但是对马赫诺部队的作战进行得极为艰巨。黑军大部分化整为零,变为百余人甚至几十人的零散部队。习惯了大兵团作战的红色骑兵很不适应战术的调整。1921年1月3日,第十四师师长帕尔霍缅科、集群指挥员博根加尔特、军事委员别利亚科夫、师军事委员舒什金、参谋长穆尔津以及师通讯主任谢尔盖耶夫在两辆机枪车的护卫下前往下辖一支部队的驻地。在卢卡绍夫卡(今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一带遇上了几个自称是普里马科夫第八骑兵师的士兵盘问。红色骑兵们亮出了身份,立刻遭到这几个伪装成红军士兵的马赫诺分子袭击。红色骑兵猝不及防,除了一名驭手外全部阵亡。关于帕尔霍缅科之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他在这场遭遇战中重伤被俘,被马赫诺分子处决了。这样第一骑兵集团军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损失了一名重要将领。) _+ |2 P2 {2 |0 ]6 |
5 U( g* I) i: }! a7 h6 ~6 A: }红色骑兵的士气受到严重挫折。乌克兰遍地的饥荒、农民暴动之类的消息不断传来。2月28日,喀琅斯塔得水兵因为不满布尔什维克的政策而发生大规模兵变。虽然兵变最后被镇压下去,却对红色骑兵心理发生了微妙影响。事实上,在喀琅斯塔得兵变之前,1920年2月初,红色骑兵第四骑兵师第一旅旅长格里戈里·马斯拉科夫(就是在迈科普整训期间喝醉酒,指挥部队向一个新组建的红军步兵团发起冲锋的那位)制造了一起兵变,要求“建立真正的苏维埃”。
% [4 _8 ~- h* ]5 U/ }
4 d, I g$ \* l7 Z: I9 Q! E马斯拉科夫的兵变自有其道理。一个是对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政策认识逐渐深入,渐渐开始不再认可苏维埃政权残酷的余粮征集制,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村的凋敝;另一个则是马斯拉科夫对红军残酷的内部斗争产生了恐惧。马斯拉科夫与第一骑兵集团军最早的领导人杜缅科是关系很好的战友,他还在1919年曾经亲自参与过逮捕后来成为第二骑兵集团军司令员的米罗诺夫的行动。杜缅科和米罗诺夫之死让人心惊胆寒,由此也带来马斯拉科夫跟布琼尼的紧张关系,担心受到清算。兵变已是势在必行。
) L/ H7 c3 `: y2 |( M. u1 L+ o( @9 l
马斯拉科夫的兵变一度影响到了顿河上游的农民。在《静静的顿河》靠后面的几章里,格里高利·麦列霍夫为了躲避红军的追捕曾经加入福明匪帮。福明对他的建议就是,跟着小规模的土匪行动没有奔头,建议他去投奔坦波夫省的安东诺夫“匪帮”,或者加入马赫诺的余部。最后一个选择,就是去投奔萨尔高原的马斯拉科夫。9 C S9 u' t4 `! w; s5 a& k
2 A" a! J( [0 W" l' ]实际上马斯拉科夫只从第一骑兵集团军第四骑兵师第一旅第19团拉走了三个骑兵连和一个机枪队。但是考虑到第19团是跟随杜缅科骑兵的老资格部队,对斯大林和布琼尼也一向忠心耿耿,这不由得让布琼尼感到吃惊。第一骑兵集团军同时还面临着另外的问题。托洛茨基打算将红色骑兵压缩三分之一,准备将其分驻尼古拉耶夫州、波尔塔瓦州,另调一个师到坦波夫省去打安东诺夫游击队。布琼尼担心第一骑兵集团军就此瓦解,便直接致电列宁,请求将其调回顿河和北高加索地区。列宁连续两度要求布琼尼保证,在红色骑兵们回到自己家乡后,不会因为余粮征集制、不会因为遍地的饥荒而发生类似于喀琅斯塔得这样的事情。布琼尼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 K# |0 A& w1 c( @9 I6 Q
& w% o) [2 r7 k" H但是部队仍然接受了改编,压缩了一半的人员,所有机构仍旧保留。布琼尼的回忆录中没有说他对此再表示反对。; C; t" _1 R1 x1 I N
% X. [( D& j/ Z! P5 | \) C& p3 ^在没有完全歼灭马赫诺黑军的情况下,1921年5月,红色骑兵全部移防顿河和北高加索地区。在这里,红军仍旧会执行小规模的战斗任务,主要是消灭当地流窜的各种土匪。同一时期再次成立了北高加索军区,军区司令员先由巴兹列维奇担任。8月,伏罗希洛夫出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布琼尼担任副司令员。一直到1921年年底,红色骑兵一直在秋列涅夫的指挥之下。4 q+ h# G" Z" ]1 ?) @8 ^
, G) h: \+ X; e1923年,内战完全平息,经济建设不允许保留一支大规模的常备军。红军进行了裁减,由550万人一下压缩到56.2万人。历史辉煌的第一骑兵集团军解散了。
$ L( l; u3 u, x9 z4 d, P' s* J( k" Z+ M. r1 M$ r4 H) w! D% z: x/ i# g
但是第一骑兵集团军下面的四个师全部保留了下来。在后来的苏联战争史中仍旧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据个人简略的调查,这四个骑兵师在苏德战争中全部被授予近卫骑兵师的称号。第一骑兵集团军的赫赫战功在尚武的俄罗斯民族当中继续得到延续。至于它们的战功和后来的演变,那就是另外一篇文章了,再此不再赘述。
0 ? X5 t9 Z9 y6 g3 l, i& D" L4 u) @/ T5 V; M3 G h8 G+ E
下面重点说一说红色骑兵指挥员及其相关的红军将领的情况:
! f8 V7 e1 w% t/ O/ J5 U3 X. |6 l2 ?5 K) D! q3 Z
布琼尼此后飞黄腾达,先后出任红军骑兵总监(接替著名的布鲁西洛夫将军),国防人民委员、若干军区司令员。在苏德战争中短期担任方面军司令员。战后一度成为负责马匹饲养工作的苏联农业部副部长(苏式弼马温是也)。他在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三度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73年以90高龄寿终。0 c. _! s" v& r/ d1 U
& e' h' a" h5 n- X" U在苏德战争期间及之后,布琼尼本人的军事素质受到质疑。有人嘲笑布琼尼“胡子比脑袋大”,此言略有夸大,也并非完全不实。比起布琼尼来说,伏罗希洛夫在军事指挥岗位上的问题更加严重,在苏芬战争期间被打得灰头土脸。布琼尼本人在内战中表现出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无可置疑。此人有战略意识,是个出色的集团军司令员。他的问题在于抱残守缺,死死抓住骑兵兵种建设不肯放松,也不肯承认装甲部队在作战中已经取代骑兵发挥机动作战的作用。这种顽固思想坚持下,苏德战争爆发前红军中的骑兵比例明显偏高。指挥员对于装甲作战指挥不熟练,由此招致红军的严重损失。不论如何,在二战爆发后,布琼尼对于战争的认识已经落伍。虽然他仍旧具有很好的大局观,却已经不适应机械化战争的指挥工作。
I6 \3 ^/ f G9 v. Q+ @8 P3 H
3 h( p2 k' q- C伏罗希洛夫也在1935年成为苏联元帅。他一生大部分时候在斯大林的宠幸下活着,成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斯大林晚年,伏罗希洛夫一度也受到多疑的斯大林猜忌,幸而死亡及时降临在斯大林身上,这才让他平安无事地活到1969年,终年88岁。
' L' A8 o/ b- S0 b) o
+ ]4 A/ e. q# W, F第一骑兵集团军是后来苏军将领的摇篮,这既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情况,也是红色骑兵本身的战功所导致的后果。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都成为了第一批苏联元帅,与他们的直接上级叶戈罗夫位列五人之中。苏军1940年元帅当中又增加了铁木辛哥和多少与红色骑兵有点渊源的库利克(此人在察里津保卫战中与斯大林同进退而发迹)。
2 b, G- e7 L4 Q# {+ A$ C" o4 Y Q. _" G* m' A# r# U& ?6 H0 t
1940年的苏联五名大将当中,四名与红色骑兵有渊源。秋列涅夫、梅列茨科夫、阿帕纳先科都曾是内战期间的红色骑兵。梅列茨科夫担任的是骑兵师副参谋长(负责侦察和情报工作)。另外一位1940年大将朱可夫,则在1933年担任第四骑兵师师长。这是布琼尼的起家部队。朱可夫出任师长,是布琼尼推荐的。因为担任师长期间表现出色,部队纪律松弛、毫无战斗意志的部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朱可夫进一步得到布琼尼的赏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改变了朱可夫的命运。另有一说认为朱可夫在1921年曾经以红色骑兵一名连长的身份在坦波夫省清剿安东诺夫游击队。7 [/ h! y, ?; S5 Z. ~) c
$ [) R( D f- N6 L红色骑兵中还有很多人在二战中成为著名将领,其中有坚守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叶廖缅科、勃列日涅夫时期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亲手逮捕贝利亚的莫斯卡连科,红军总后勤部长赫鲁廖夫(他在红色骑兵当中担任师政委一职),著名的坦克集团军指挥员雷巴尔科、列柳申科、扎多夫、别洛夫、克里沃申以及费多连科。后面成为集团军司令员的穆济琴科也在内战结束后在红色骑兵部队里服役。他后来在苏德战争开始后不久受伤被俘,在战俘营中幸存下来,经历比较特殊。
/ ^+ J% `+ [* Q! _ _8 P
$ M( f# t# a4 [' W) h* I# Y另外,赫鲁晓夫曾在红色骑兵当中担任连指导员。据说柯西金也曾经在红色骑兵中服役过。鉴于他出生于1904年,这个传说倒是值得好好求证一下。第一骑兵集团军军事委员夏坚科和第四骑兵师师长戈罗多维科夫,后来都以上将军衔结束军旅生涯。夏坚科在斯大林肃反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戈罗多维科夫近似文盲,军事指挥才能无法提升,领上将衔善终,已是好运。“察里津帮”当中的早期人物,谢尔盖·康斯坦丁诺维奇·米宁,曾经接替夏坚科出任第一骑兵集团军军事委员一职,也曾经因为在察里津城下作战不利,在布尔什维克八大上与伏罗希洛夫一起被列宁批评为“军事反对派”。内战结束后他一度继续从事红军政治工作。1925年转往国立列宁格勒大学当校长,因身体原因逐渐淡出政界。1962年去世。& d! F+ W9 Y1 I5 E9 F7 T
7 j% {& J# |# l* ^( E: r' ?
不过,即使熬过了内战幸存下来,也并不是所有红色骑兵将领都能够一帆风顺。叶戈罗夫1939年2月23日被处决。这一天正好是红军建军节。据说他被处决的原因是因为在战后红军建设中与斯大林意见相反。阿帕纳先科曾经接替布柳赫尔负责远东的军事工作,号称“远东王”。他用极为残暴的手段为斯大林构建了坚实的远东军事基地,为1941年风雨飘摇的莫斯科补充了急需的部队。1943年6月出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员,同年8月5日负伤牺牲。
4 d* j: w/ h% h5 D' L
}/ j ]" |. D0 F$ {曾经担任第一骑兵军参谋长的弗拉基米尔·卡恰洛夫,运气更加糟糕一些。1941年7月,担任第28集团军司令员的卡恰洛夫中将在斯摩棱斯克战斗中牺牲。他的遗体被当地人掩埋,直到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中才被重新发掘和埋葬。之前苏联政府公开宣布他叛变投降,家属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予以平反。西蒙诺夫在他的小说《最后一个夏天》里不点名地提到过卡恰洛夫的遭遇。
+ C7 V6 R3 L7 C) Y2 z; v" ~- `3 ^2 d' l h
至于与红色骑兵有过联系,但是却没有成为红色骑兵一员的那些人,大部分结局都很不好。
& x4 s! A7 _4 m3 n6 _$ O" c$ O1 k8 H& R; V! t3 I8 S
托洛茨基就不用说了。曾经是东线红军指挥员,首任红军总司令的拉脱维亚人瓦采季斯,被加米涅夫逐出指挥岗位后曾经短暂被捕,后来获释,一直担任军校教员。1935年获得二级集团军指挥员(上将)军衔。1938年7月28日被处决。
L" u2 c7 Z- {2 Y1 _' e# x( J7 l P) J% m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克里米亚战役期间是第51步兵师师长,后来成为苏联元帅,1938年11月9日被处决。1 X( v2 ]8 D6 `' V
- T8 x3 r$ K1 i$ X) S5 o6 f( m谢尔盖·加米涅夫,红军总司令,1935年获得了一级集团军指挥员(大将)。1936年8月25日去世。他去世的第二天,跟他同姓的列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曾经在十月革命爆发前夕被列宁指责为“叛徒”的老布尔什维克,在卢比扬卡被处决。6 n, w j$ d$ l
k% Z9 I- n3 t
安德烈·叶甫根尼耶维奇·斯涅萨列夫,旧俄军中将,在察里津前线曾被斯大林逮捕,后来在红军军事院校中当了教授。1930年再度被逮捕,被判处死刑后,斯大林建议伏罗希洛夫将其改判十年徒刑。1934年斯涅萨列夫因重病获释。1937年12月4日病逝于莫斯科。$ R* i7 x1 I; W& B9 H9 E) h
2 m! Q% U% K+ m; I
德米特里·彼得洛维奇·日洛巴,钢铁师师长,1938年6月10日被处决。
! Y' z7 A6 s) Q' V9 B; w/ [3 o/ i- O4 a4 n2 m
伊瓦尔·杰尼索维奇·斯米尔加,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后加入左翼反对派,1935年因基洛夫遇刺被捕。1938年被处决。9 c4 d- Z( T+ M
" t* }% s2 l, l+ e; o; C瓦西里·伊万诺维奇·绍林,1925年转入预备役。1938年被逮捕。最后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当年他就被处决,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他当年病死狱中,毕竟已经是68岁的老人了。
6 H& Y/ s* O8 P5 w4 e, C9 y+ X: r. S" @, l( g+ I
格里高利·雅科夫列维奇·索科利尼科夫,第八集团军司令员,与布琼尼有矛盾。战后在苏维埃政府中央计委,1929年到1932年任苏联驻英国大使。1937年被捕并被判处十年徒刑。1939年5月21日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秘密处决。
8 J! G9 ^6 i; J6 c
; n: c- ?" y3 }: Y. M维塔利·马尔科维奇·普里马科夫,第八骑兵师师长。布琼尼几次想要吞并该师而不得。内战结束后普里马科夫官至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员,1936年被捕,1937年6月12日被处决。
: z) q( b1 K7 I ^4 M/ t
' _3 }( A& i3 Y$ x# {% J伊奥纳·伊曼纽洛维奇·亚基尔,第45师师长,苏波战争期间法斯托夫集群司令员。内战后官至基辅军区司令员,一级集团军指挥员(大将)军衔。1937年5月31日被捕,6月12日与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一起被处决。& B) T7 x0 o, E
( w* e8 e9 K* v8 @! l
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担任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员时年仅24岁,在克里米亚战役中被布琼尼认为进攻速度太慢。后来官至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他和亚基尔一样,都是犹太人。1937年6月12日与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一起被处决。
( c# _( U* O3 @1 W+ }
' y3 X# z* c; Q9 w' M阿夫利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爱沙尼亚人,旧俄军中校,在苏波战争期间是图哈切夫斯基西方面军下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员,后在克里米亚展期间担任南方面军下第六集团军司令员。官至莫斯科军区司令员。1937年6月12日与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一起被处决。
2 U) \7 C/ I& S& a: d& @" M
# O3 e7 F9 h) b9 e5 B* c" }8 o弗拉基米尔·萨拉曼诺维奇·拉扎列维奇,旧俄军中校,在苏波战争期间是图哈切夫斯基西方面军下第三集团军司令员,后在克里米亚战役期间担任南方面军下第四集团军司令员。官至红军后勤学院战术部主任。1938年年初被捕,7月20日被处决。& G, J! \$ U1 c% w E
* ^5 ~/ M* E* z* t) `2 W5 x! z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索洛加布,在苏波战争期间是图哈切夫斯基西方面军下面的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员,带有波兰贵族血统。1922年曾经短暂被捕,后获释,官至苏联空军副司令员,伏龙芝军事学院副院长。1937年8月7日被处决。0 v+ S6 o ~4 o' R
: Y& D) r P" d6 B* y叶甫根尼·尼古拉耶维奇·谢尔盖耶夫,旧俄军中校,在苏波战争期间是图哈切夫斯基西方面军下第四集团军司令员。1937年被捕,同年9月10日被处决。! y5 Z' C4 H8 Z3 ^2 F
3 }3 L6 e2 o- a) {9 S7 j(补充说明一下,在华沙战役期间第四集团军司令员可能是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舒瓦耶夫,旧俄军上校。他的父亲是德米特里·萨维利耶维奇·舒瓦耶夫。老舒瓦耶夫曾经担任过沙俄时期的国防部长。十月革命后投向红军,曾经担任彼得格勒军区参谋长,1927年退休。1937年12月19日被处决。小舒瓦耶夫在华沙战役期间负伤,由谢尔盖耶夫接手指挥第四集团军。小舒瓦耶夫在1937年被捕,判处8年徒刑,1943年去世,去世原因不明。)% h( i5 R6 `, D/ q5 O
7 C1 g3 x3 p6 T: R3 J, M `: C* s
盖亚·盖伊,亚美尼亚人,旧俄军上尉,是个传奇人物。在一战期间他曾被土耳其人俘虏,逃脱。在苏波战争期间是图哈切夫斯基西方面军下第三骑兵军军长。华沙战役失败后率部撤入东普鲁士,被德国人扣押,后获释。后来是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一名军事史教员。1935年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曾经在押解路上逃脱,再次被捕,被判处五年徒刑。1937年12月11日被处决。
1 J+ r! X0 ~! V9 T+ Y: v/ M1 g
* X- p- I, _1 \, o$ }5 D* t1 _8 Y8 c至此,图哈切夫斯基在苏波战争期间所有集团军司令员和骑兵军军长均被逮捕,除一人服刑外,全部处决。如果这是斯大林为了报华沙战役一箭之仇的话,这个目的达到了。
( B3 ^" K |% z+ y) x# l
( @5 K3 T3 g5 F6 o4 z白军将领也是斯大林的报复对象。% R$ n# k9 z' E
9 r6 p2 [/ S8 ]2 a0 u; I; {! V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克拉斯诺夫,1918年到1919年间察里津保卫战白卫军的指挥官。1919年在顿河哥萨克大头目推选中失败,逃往西欧,从事反布尔什维克的各种活动。二战期间寻求与纳粹德国结盟,但拒绝加入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1945年向英军投降,被引渡回苏联,随后判处死刑,1947年1月17日被绞死,终年78岁。
1 p2 l7 u# W( I& o4 i
+ C+ t$ m, x5 `; v3 c1 E8 @7 z安德烈·格里高利耶维奇·斯库罗,1919年沃罗涅日-卡斯托尔纳亚战役中白卫军骑兵指挥官。内战失败后逃往西欧,继续从事反苏运动。苏德战争期间出任纳粹复制下的哥萨克后备军指挥工作,1945年被英国人扣留随后引渡回苏联。1947年1月17日与克拉斯诺夫一起被绞死。2 H9 s1 H8 S8 p- v5 M
- N M' ?$ S( ~5 H2 \
红色骑兵的死对头之一,康斯坦丁·马蒙托夫没有看到这一天。他在沃罗涅日-卡斯托尔纳亚战役中失败后被解除职务,于1920年2月14日这一天因斑疹伤寒死于叶卡特琳诺达尔(今克拉斯诺达尔)。) S" b* A. S& g! V/ c% L X
' ~9 z% [" Y! m) p+ k% ~
在克里米亚战役中造成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严重伤亡的白军将领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库捷波夫在失败后移居巴黎,从事各种反苏运动。1930年1月26日被苏联特工绑架。苏联方面负责情报工作的苏多普拉托夫中将后来承认,库捷波夫被绑架时突发心脏病死亡,遗体被埋在巴黎郊区某个苏联特工住所附近。
' L- q) l" i* ?$ ], `& [, C' l- u: M2 ~) A
弗兰格尔1928年4月25日猝死于布鲁塞尔,有消息认为是苏联特工下毒所致。7 ~& T0 A0 Y$ l3 O
H( Z) {% w, e涅斯托尔·伊万诺维奇·马赫诺逃离苏俄后定居巴黎。1934年7月6日因肺结核病逝。二战期间他的妻子和女儿被德国人逮捕,在劳工营里做苦工。1945年两人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次年判处八年徒刑。1953年获释后定居哈萨克。5 H5 ]5 L0 V% F" h0 [
1 c' G2 z$ f9 Z9 k1 U- c% E邓尼金逃离苏俄之后居住在巴黎。因为政治观点原因,俄国移民不论左派和右派都不喜欢他,而且他多次面临被苏联特工绑架的危险。1940年巴黎陷落后邓尼金被纳粹德国逮捕。他拒绝与德国人合作。德国后来将其释放,邓尼金选择躲在乡下生活。苏德战争结束后,邓尼金试图说服英国不要引渡克拉斯诺夫和斯库罗等人到苏联,以失败告终。1947年8月8日,邓尼金在美国病逝。2005年10月3日,邓尼金遗骸归葬莫斯科顿斯科伊公寓。
% o Y8 r/ D+ k* V
! ]3 C" K( _8 C! m! o/ O# [交代了所有人的命运,本文到此就该结束了,这里引用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的一段作为结尾,原文可以看《静静的顿河》卷五第三十一章,描述白军哥萨克枪杀被俘的红军战士“钩儿”的那一段。% ?7 Z0 v, Z8 J( d& m& ^
0 i2 V2 E- @$ x“钩儿”遇害两昼夜后,才有人埋葬他。肖洛霍夫写道:
* x4 m; J7 E4 |+ j( y
7 p1 W8 {& L8 }2 c- Z: ~; ^“过了半个月,小坟头上已经长出了车前草和嫩绿的苦艾,野燕麦已经开始抽穗,山芥菜在坟边开着灿烂的黄花,喜人的草木像丝绒穗子似的耷拉着头,百里香、大戟和珠果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不久,从附近的林子里来了一个老头子,在坟前挖了个坑,栽上了一根新刨光的橡木柱子,柱顶装着一个小神龛。圣母的忧伤的小脸在神龛三角形木檐下的黑影里流露出慈爱暖人的神情。檐下的框板上用黑色斯拉夫花体字母写着两行字:
/ l* Y2 B% l& V2 a* _; v8 Y* M6 ^' M2 c: d4 x% B
在动乱、荒淫无耻的年代里,
5 g/ x# K" ?' p3 @& Q兄弟们,不要深责自己的亲弟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