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1-5 00:48 |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2-3-25 08:20 编辑
8 \! }2 k/ c, R: B; p @7 w1 K5 z* O% {
! S- W4 T- m. `0 H: D& b说明一下,这个是为了完成蚂蚱同学留的作业而写的,因此诸位看官如果有意见的话,请把屎盆子扣到蚂蚱头上去,不要给俺哈,以下言归正传。8 s, U% q* K* D) U! |0 S- |
/ G+ y5 k2 L1 P' r" [0 v
檀渊之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我就不多说了,这里只对其合理性做出评估。
# Y& {* @; \% `% O! r
0 R# s i! B2 Q$ C9 }, I首先,双方中的某方有无可能获胜。这里获胜的含义是迫使对方签订城下之盟或者灭亡对方政权。我认为双方都不可能,对于辽国来说,它以前的两次在中原得手是因为出了赵德均和杜重威这样的掌握重兵的叛将,否则是无力灭亡中原政权的。北宋建立以后集权中央,将领只有临阵指挥的权力而没有自己的私兵,因此再出以前的情况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由于中央直接掌握了大军和南方地区,至少可以保证偏安,因此一战亡国的事情基本上不可能发生。而对北宋来说,两次北伐的大败,证明了在对方没有严重衰败以前,直接以武力夺回重兵驻守的城市地区是很困难的,更不要说长驱出关彻底消灭辽政权,因此也不可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换句话说,两边都没有击败对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实力,那就只能设法议和,事情以后再说。( y: X4 [4 l! v2 A8 P* D
! K( M- \5 B! e; z. e; j( ?; r
其次,关于条款的合理性。宋对辽的确做出了每年供应多少钱绢的协议,看起来似乎是吃亏了,但是这个数字和宋代的年均财政收入相比并没有多少,而如果战端无法结束而继续的话,开支会高得多,因此唯一可以讨论的就是能否减少一些,但是考虑到一共也没占财政收入的多少百分比,这方面的讨论空间不大。
: {( Q9 b* z/ a+ T4 I" s* ^0 U" o+ s( G
第三,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地区对防御的影响程度。辽国末年,其实也是北宋末年,辽国已经分裂为辽和北辽两个政权,以北辽的残兵,在平原上可以击败北宋用以北伐的以自己最有战斗力的西军所组成的大军,却无法在居庸关守险挡住金兵而灭亡,由此可见长期和平的中原地区军队和外面新起政权军队之间战斗力的巨大差异,因此即使当初得到了边境的险要地区也一样挡不住外敌的进攻。
. f4 J/ z6 L! g& _$ `, H( P6 o; ~1 e& ?/ |* _, y4 e
第四,说北宋由于失去险要地区而被迫养了大量的军队,其实明代虽然有了所有的险要地区,依然需要养大量的军队,因此这点不决定什么的。$ }, A7 [/ M6 G/ w2 q2 n
6 ?, @3 M; k/ ]3 V, k; ]( n
最后说一下,北宋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那对宝贝皇帝父子胡来的结果,否则不会有那样的悲剧,以这样的两个家伙,再好的军队和再险要的地形也没用,这点看看两河保卫战斗的进程就很清楚了。皇帝支持的主和派的作为,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在私通敌人来毁坏自己的栋梁,具体说就是把出兵情况通报对方,然后用添油战术,一点点消耗自己仅有的较有战斗力的西军。这样的政权,不亡就没天理了。. p2 [) G4 ^& W4 ^$ k
2 G5 B1 O# @6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