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事] 我非常不认同此文观点,特发帖保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9:5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中国航空报》的一骗文章。虽然文章标题就用了“追赶”不如“超越”之类的大词儿,文中也豪华地大谈什么高科技之类的,但是文章的内涵仍是基于对航空科技的很多误解。

诸如晨枫这样的非行业内人士黑一黑F-35也就罢了,如果中国航空工业中这种观点成为主流并影响了决策,就很不好了。


以下是全文:


航空报——中国从F35研发学到什么:只追赶不超越没出路

  事实上,细细探究F-35项目的整个发展过程,其中的许多经验教训都值得后来者借鉴。

  一机多型放大了矛盾

  在项目开始之初,F-35一直都被看做是解决美国空军未来问题的良药,因此格外受到五角大楼和政府的特别优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湾战争之后,美国空军对F-35项目的要求开始变化,希望未来这种新型战斗机的作战使命不止是在空中,而且要实现从空中到地面的全频带阻滞任务,并且要足够廉价以便能大规模装备。这种需求上的变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定义为制空任务为主的战斗机,反而将制空性能放在了次要位置,进而更强调通用性与多用途性。最终,这个源自空军的新型战斗机项目变得越来越庞大,而加之其上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一机多型,价格低廉,高度通用等等,这些最终成为F-35项目不可承受之重。

  一机多型,高度通用的要求,使得F-35的设计必须包含常规起降型(CTOL)、舰载型(CV)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三种不同机型,所要执行的任务范围从传统的制空到近距空中支援、战场遮蔽乃至纵深攻击全部包括在内,而且所有功能的实现又都必须首先满足价格的要求。这样的革命性要求对于美军而言是具有跨时代历史意义的,但对于研制厂家而言,同时必须获得三个军种共同认可的要求却是极端苛刻的。

  技术与战术谁引领谁

  尽管美国航空工业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规模和组织优势,在巨大经济实力支持下,加上政府、工业界在航空技术前沿的高效合作,使得美国政府完全有可能不惜成本花重金堆出一款新型战斗机。但是,上述一机多型、高度通用综合考虑的结果往往意味着矛盾,特别是对F-35这样企图达到高度通用化、多用途化的项目来说,潜在的矛盾就是项目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障碍。

  正是因为要在空优与多用途之间寻求平衡,F-35在气动外形设计上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该机在制空性能上并没有表现出全面超越现役战斗机的技术特性,更不用说第五代战斗机的4S特性(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隐身和超视距作战能力)。

  而强调多用途性能必然导致原先作为设计重心的空战能力大幅下降,但是作为攻击机而言F-35是否足堪重任呢?国际局势的巨变,使得为F-35最初设定的对手并没有出现,相反制空能力出色的新型战斗机,性能卓越的远程防空系统则不断扩散,使得F-35在担任攻击者角色的时候面临的威胁大大增加。另外,受制于隐身性能的要求,其内部载弹量不足是限制其攻击性能发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些任务很容易被快速发展的无人攻击机所取代。

  上述问题充分说明,技术方向是战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但在不同时期,技术方向常常有不同的重点。在和平时期,常常是技术引导战术,技术发展作为技术方向的主要动力;在战争时期,常常是战术引导技术,战术要求上升为技术方向的主要动力。技术引导可能脱离战术需要,事后诸葛亮是容易做的,但是站在技术前沿,常常会被眼前的种种可能所迷惑,最闪光的道路不一定是通向光明的道路。这一直都是F-35项目所面临的困惑。

  高技术就是高性能?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F-35面临的情况多少有些尴尬:虽然应用了大量高新技术,但其在空战性能上远远比不上F-22,两者间的差距甚至比F-15/F-16这对组合更大;而在多用途性能上,F-35相对于成熟的F/A-18E/F、F-15E、F-16E/F并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在执行纵深攻击任务时的穿透能力还不及客串的F-22。

  以美国空军为例,F-35A既要取代F-16执行制空和战术武器投放任务,还要接替A-10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接替F-16之后,F-35A将成为美军战斗机“高低搭配”策略中的低档飞机,其高档飞机便是用来取代F-15战斗机的F-22。在接替A-10时,军方希望F-35A象A-10一样不易被地面火力摧毁,但它应该主要依靠技术手段,而不是依靠厚重装甲来实现这一目的。此外,F-35还应比A-10具有更大的航程。

  对于美国海军而言,F-35C将接替F/A-18C/D的制空和攻击任务,以及老旧的A-6所承担的战术武器投放和纵深攻击任务。同时,F-35C还应与新服役的F/A-18E/F一起承担制空和攻击的双重任务。但目前舰载型F-35C和F/A-18E/F的精确搭配方式仍没有敲定。在接替A-6时,F-35C将用作夜间、低空突防的中型攻击机,这一点同A-6的设计任务一样。但是,F-35C还要具有白天攻击的能力,在执行这类任务时,F-35C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不是靠厚重的装甲来降低战斗中的损失。为此,F-35C应具有隐身和远距离发射导弹的能力。

  周期拖延与费用激增的怪圈

  不过,由于科技密集型装备必然是经济密集型装备,高技术武器的开发和制造费用呈现越来越高的增长态势。从F-15战斗机4700万美元的单机造价到F-22的1.3亿美元的单机采办金额,可以说,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同时,其费用也是呈几何级数递增的。而正因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造价居高不下,才诞生了以降低采购及使用费用为主要开发重点的JSF研制计划。JSF计划在开始时是典型的低成本低风险装备发展计划。美国空军预计以3000万美元的单价购买1763架常规起降型JSF。美国海军则预计将以每架3800万美元以下的价格采购480架多用途的舰载型JSF。美国海军陆战队总计将采购609架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JSF。但是,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美国军方的上述价格目标只能是一厢情愿。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进度拖延、设计中采用了大量不成熟的新技术,采购量一减再减都影响着最终价格。当初F-35之所以会只定了3000~5000万美元的单价,其实是建立在联合研制和盟国大量采购的基础之上。但由于多个盟国对F-35价格暴涨、研制进度严重拖延表示不满,未来更不排除减少采购数量的可能,然而采购数量的减少也就意味着每架飞机要负担更多的研制经费,结果成本控制陷入了更加严峻的恶性循环。

  截至目前,F-35的平均单价仍然超过1亿美元,尽管洛马公司近期发布消息称该项目的总费用将有可能从原来预计的1万亿美元降低到8600亿美元,从而可以使战斗机的单价大大降低,但是目前也只有F-35A的单价低于1亿美元,而F-35B和F-35C都高于这个价格。

  F-35项目告诉我们,面对冷战后新的安全环境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受美国安全战略全面调整的驱使,美国国防工业体制发生了显著的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美国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为全球军事工业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大体方向、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

  一些启示值得深思

  作为一个空权至上的国家,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空军称雄半个多世纪,对该领域的任何决策失误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然而,将所有的先进技术以及海、空的要求都集合在一架不算大的单发飞机上,这是非常困难的,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需要母亲做出十月怀胎的辛苦努力一样。但最终的F-35却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婴儿,超重、成本过高,还有一大堆恼人的技术问题。所有这些还需要技术人员的智慧来解决。不过这辛苦并不只是单单出自于飞机自身,还有来自于美国国会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从选择的承包商到不切实际的高度通用性,从生产计划的延误到单机成本的暴涨,每个方面都有足够的噱头,当然还有国会内的刺耳反对之声,公众激烈的反应充斥着美国媒体。面对着一方面要尽量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新技术带来的困难的双重压力,无论是美国军方还是洛马公司都是非常痛苦的。虽然目前还没有危及整个项目的发展,但这种危险曾一度濒临爆发。美国防部并非第一次在先进开发项目接近装备部队阶段喊停,早些年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RAH-66“科曼奇”直升机,2008年FCS系统大部分落马,而F-35一度也被诸多专家看做这类清单中的又一个项目。

  发生在F-35项目中的一切,实际上具有强烈的启示意味。特别是对于我国依然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工业来说,美国的这些经验恰恰表明,如果在适当的时机如果不能果断地走自己的路,实现超越,单是追赶,那是没有出路的。在技术起点远远落后的情况下,跟随潮流也许可以避免技术上的弯路。如果作为临战前的技术路线,也许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但追踪发展和渐改加针对性赶超在本质上是过渡性的发展战略,如果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迟早是要走入瓶颈的,盲目的追赶不仅被动,而且可能跟着别人误入歧途。(常想)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09:30
  • 签到天数: 2916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4 10:26:35 | 只看该作者
    看着F35的进展不利,行业人士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痛打落水狗,谁不会。
    一项发明,完全是新的,需要不断摸索,测试,
    对于跟随者,完全不用走这些弯路。

    从这个角度讲,也是中国人习惯了跟随。思维习惯很难一下子改过来。
    这其实不是件好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10-14 10:4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10-18 18:07 编辑

    F-35的研发是中国航空非常值得借鉴的先例。这里面可以学习的正面和反面经验太多了。个人的书据说年底前要出版,但现在已经不敢相信了,只有看到实书才敢相信真是出版了。个人也尽可能从F-35的经验教训方面着手,但这篇文章错误百出,很多基本的东西都很离谱。不过很想听听TopGun兄的见解,为什么不认同这篇文章。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26 16:21
  • 签到天数: 68 天

    [LV.6]出窍

    地板
    发表于 2013-10-14 13:31:41 | 只看该作者
    我看F35最大的问题是诞生的时机不好。一方面大量的三代机需要换装,另一方面无人机取代有人机是大势所趋却还欠成熟,让F35这样的末代有人机特别尴尬。从这个角度看,我倒希望歼20只研究不列装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0-14 13:32:43 | 只看该作者
    求解毒 让我等小白好好学习下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9-4-30 13:17
  •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3-10-18 20:39:3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0-14 10:43
    F-35的研发是中国航空非常值得借鉴的先例。这里面可以学习的正面和反面经验太多了。个人的书据说年底前要出 ...

    我也很想听听TOPGUN兄的见解。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空话连篇,干货不多,前面的描述跟最后的结论究竟有啥联系也没说清。如果不是TOPGUN兄转载,我甚至都不会有兴趣读完它
    不过TOPGUN兄有啥对F35的分析我倒想听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325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3-10-18 22:05:2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这么多立此存照啊,搬小板凳等着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0-19 07:56:2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0-14 10:43
    F-35的研发是中国航空非常值得借鉴的先例。这里面可以学习的正面和反面经验太多了。个人的书据说年底前要出 ...

    晨大要出书啦?
    要是出版了的话一定招呼一声,必定捧场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19 08:07:06 | 只看该作者
    红金龙 发表于 2013-10-18 17:56
    晨大要出书啦?
    要是出版了的话一定招呼一声,必定捧场啊

    一定的。多谢捧场。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9-4-30 13:17
  •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3-10-19 08:09:4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0-19 08:07
    一定的。多谢捧场。

    真的要出书吗?关于那方面的啊

    点评

    出了的话,一定要吱一声啊,俺要买本来看看:)  发表于 2013-10-19 09:56
    航空工业出版社,国内能买到  发表于 2013-10-19 09:53
    哇,高科技啊,国内能买到吗  发表于 2013-10-19 08:37
    F-35的设计定位和项目组织。  发表于 2013-10-19 08:36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3 20: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1#
    发表于 2013-10-19 09:38:19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0-14 10:43
    F-35的研发是中国航空非常值得借鉴的先例。这里面可以学习的正面和反面经验太多了。个人的书据说年底前要出 ...

    英文的?

    点评

    中文的,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表于 2013-10-19 09:53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10-19 10:15:37 | 只看该作者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3-10-14 10:26
    看着F35的进展不利,行业人士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痛打落水狗,谁不会。
    一项发明,完全是新的,需要不断摸 ...

    作为技术验证机的话,不断摸索新技术是好的。但是对一个需要大量装备的项目而言,控制风险从而控制成本是每一个工业公司在项目开始都应该严肃考虑的,F16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F35的问题就在于一开始企图硬要把F16,F18,AV-8B的三种后继机需求合而为一,多目标优化必然导致每个方面都不是最优,并且技术风险和成本失控。一个项目开始时,最重要的不是先弄清自己要做什么,而是搞清自己不要做什么,并控制好用户的期望值,这是民用工业的常识!当然可能军火工业习惯于搞钓鱼工程了,故意选择性遗忘了这一常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6:57 , Processed in 0.04592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