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1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画] 允许美丽不完整– 孟小冬印象 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1:15: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3-15 11:32 编辑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

    “梨园冬皇”孟小冬


    前两天,和戏剧泰斗崔伟先生合作了一档关于孟小冬的节目。做完,忍不住写下了这个题目。

    找老萨来作孟小冬是有点儿缘分的,因为孟小冬的故居在东四三条,她和梅兰芳同居的冯宅 – 也就是电影《梅兰芳》中那起血案的发生地,在东四九条。老萨住在东四四条,这两个地方是比较熟悉的。这两处地方,大约都是孟小冬饱尝欢愉与痛苦的所在。

    今天大多数人是谈梅兰芳才会谈到孟小冬,但从作艺而言,以女子而成须生之王,孟小冬有着自己独立的地位。在许多老戏迷心中,孟小冬可称余音绕梁。世人只记忆绯闻,是孟小冬的悲哀。

    孟小冬舞台照


    “余”音绕梁形容孟小冬是极为贴切的,因为她最大的成就便是作了余叔岩先生的真正传人。在京剧大家中,余叔岩很有特色。一方面他是梨园世家,学戏有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他家境优裕,早年无需唱戏谋生,而接触的多为上层人物,颇为入世。故此,余叔岩在气质上带有一丝儒雅,这一点也渗入了他的表演。虽然收徒不少,但他独特的发声特点和生活经历,让后人很难得到他的真传。

    偏偏余叔岩还是个经常生病的,演艺生涯十分短暂。所以,喜欢余叔岩的戏友常有一票难求之恨。


    崔先生带来余叔岩先生亲笔扇面


    幸好有了孟小冬,她的唱腔和神韵,和余先生宛如克隆,神肖异常,让后人能从这位女弟子身上看到一代儒伶的风采。

    中年余叔岩与中年孟小冬对比
    孟小冬在余叔岩处学艺极用心,有“余门立雪”之说。或认为孟小冬学余而不创新是一大遗憾。而老萨以为,余叔岩这样的大家宛如一池碧荷,有人折一片荷叶而去,有人却或采莲,或钁藕,流连其中,孟小冬便是后者。

    创新固然好,但世上多有想学得象都力不从心,学不到家的大搞之,比如红楼梦,你能忠实地再现已经了不起,偏还要弄出一个九千岁带着十二个王宝钏,也叫创新。于是时,顿觉不创新的孟小冬老实得可爱,老实得可敬。

    有人说俺们是王宝钏

    揪出来,让他认识认识杂家的厉害


    实际上,孟小冬能够真正继承余派衣钵,恐怕与其一生坎坷大有关系。这个令人嗟叹的女子,若评价起来,可谓前半生如山口百惠,后半生则如柳敬亭。

    前半生如山口百惠,是因为她们同样是早年成名,红极一时,又同样在最红火的时候骤然息影,早早嫁人。而她们都没有遵循演员们钓金龟婿的传统,嫁的均是自己的同行。

    不过孟小冬的后半生与就此平静的山口百惠恰成相对,婚变,复出,拜师,师死,上海滩,杜月笙,香港,台湾…… 在那段纷繁历史的车轮下,无论你怎样聪明和勤勉,都难逃命运的翻弄。而正是这样柳敬亭般的经历,锻造出了1947年两唱搜孤救孤,真正余音绕梁的孟小冬。

    孟小冬没有创新,或许应该叫做“允许美丽不完美”。

    允许美丽不完整,这个词,是在听崔伟老师谈孟小冬时,瞬间产生的印象。崔老师引用了张伯驹先生的一首诗来描述孟小冬,这首诗是这样的 –

    梨园应是女中贤,余派声腔亦可传,地狱天堂都一梦,烟霞窟里送芳年

    读之思之,不觉一叹。

    【待续】

    20071217_c6abf622aa7b83548a10GeiwKPzVDzMM.jpg (19.52 KB, 下载次数: 70)

    20071217_c6abf622aa7b83548a10GeiwKPzVDzMM.jpg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42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河蚌 + 4 谢谢分享!
    煮酒正熟 + 14
    燕庐敕 + 4 谢谢分享!
    蓦然回首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13-3-15 11:17:45 | 只看该作者
    萨发~~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076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3-3-15 11:19:29 | 只看该作者
    抢个板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3-15 11:19:5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冬皇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3-15 11:20:48 | 只看该作者
    地板,抢个前排坐着听故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3-15 11:25: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朵花是我送的。沙发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3-15 12:07:01 | 只看该作者
    听老萨讲故事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12-10 13:5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8#
    发表于 2013-3-15 12:29:06 | 只看该作者
    挖~ 难得前排就座~~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6-2 16:19
  • 签到天数: 670 天

    [LV.9]渡劫

    9#
    发表于 2013-3-15 13:48:26 | 只看该作者
    我还算前排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12-31 12:12
  • 签到天数: 925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3-3-15 15:44:28 | 只看该作者
    还在前排不?
    萨大,解剖日本还有么?真好看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1:28:20 | 只看该作者

    [书画] 允许美丽不完整– 孟小冬印象 中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3-17 11:31 编辑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

    章子怡演绎的孟小冬

    有人说章子怡与孟小冬气质迥然不同,演她不一定合适。然而李安说过,他在《卧虎藏龙》中最初也没想用章子怡,只是因为她有舞蹈功底,所以让她再试一下。不料章子怡的一个动作吓坏了李安,也确定了用她演玉娇龙。

    李安说,章子怡吊钢丝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前面是一堵墙,她竟然毫无保护动作地把脸撞了上去。这实在把职业导演李安吓坏了 – 女演员靠这个吃饭的,她怎么要砸自己的饭碗啊?!

    这个时候的章子怡和孟小冬有一点相似的地方 -- 戏比天大。

    孟小冬的悲剧,之一便是她舍不得放下舞台上的自己。

    放不下,就有了很多拧巴。

    我们哪个人又不是呢?老萨在写这一小段文字的时候居然改了三次,第一次是“章子怡在电影《梅兰芳》中演绎的孟小冬”,改了,改成“章子怡演绎的孟小冬”;第二次是“章子怡和孟小冬气质相差甚远”,改成“章子怡和孟小冬气质迥然不同”;第三次是“章子怡和孟小冬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改成“这个时候的章子怡和孟小冬有一点相似的地方”。

    改得雕琢,可人生多了一点随性,不经意间便可能多几分麻烦。把梅兰芳先生介绍到日本的波多野乾一有一部名著,叫做《延安水浒传》,他是个老记者,寓居北京二十年,看到华北派遣军连连吃亏,又不通土八路的战术,于是1942年便把红色将领编成了一百零八将,一一加以描述,让日军从文化角度认识认识八路。其中比如镇三山聂鹤亭,金枪手聂荣臻之类,写出了日军对于这些浪里白条,小旋风们的头疼和烦恼,读来令人趣味盎然。老萨觉得这书很有意思,于是携了回京,带给一位编辑看看。这位老兄拿了此书,给某老同志看,意思是看能不能帮忙写个序以便翻译出版。该老同志的父亲也在一百零八将之中,看了之后横眉立目地来了,说第一日本人怎么把我爸写得这么凶神恶煞的(没有污蔑之词,就是把老爷子写得太凶恶了,用了“狞猛“一类不太友好的词句),我爸是好人啊;第二我爸爸在军中的排名比这个高多了,某某某怎么能排在我爸前头呢(波多野乾一又不掌握我党政治局排名)?并质疑编辑要干什么,是不是要反党……

    窃以为,那个时代,每个被日人视为凶神恶煞的,都是我国的忠臣良将,不屈之象征。

    翻译的事儿就此作罢,也没了兴趣,非党员给老同志做思想工作,不合逻辑。

    陈悦先生从日本购买的历史资料,则因为上面有“日本人杀中国人”的照片,被视为“宣传军国主义”屡次被没收。

    在这个时代,多有好歹不分的主儿,我们不得不质疑每个人能否按正常思维想事儿。这是时代的拧巴,还是被人伤多了,我们自己变拧巴了呢?

    孟小冬嫁人时是准备继续演艺生涯的,甚至有擅自和雪艳琴搭伴到天津唱戏的事情。若不是坚持要出去唱戏,会少很多风波,多半也就不会被视作要“人服侍”了,更不会有冯门血案的发生。

    冯门血案,指的是1927年一名大学生持枪闯入梅孟在东四九条冯耿光寓居之处,枪杀其友人张汉举的事件。这个大学生的身世被传得神神秘秘,但都无确实出处。只他因为粉孟小冬引发血案则是准确的。

    孟小冬成婚后,并没有公开这一消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留下继续登台的空间 – 当时大众的观点认为大家之妻是不适宜在戏台上抛头露面的。

    在东四九条冯宅寓居期间,学习骑自行车的孟小冬

    不过在东四九条的时期,孟小冬的确长期没有登台。梅先生给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孟小冬得以结识当时顶级的艺术家和评论家,并使没受过系统教育的她得以有机会认真习字读文,增加修养。她后来一笔好字,古文功底深厚,大体来自这段时间的修为。以萨的看法,孟小冬在成家之前号称“冬皇”,艺术造诣尚有缺欠,她的成名,与作为第一二代女老生让观众有新鲜感有关。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一代大家,都在成家之后,可说冯宅是她的艺术登上巅峰的起步处。这种生活无疑是自幼飘泊的孟小冬期待的,于是,虽然不太满意不能唱戏,但孟小冬还是“宅”了。

    她的粉丝久等不见“冬皇”登场,四处搜索,终于发现了梅孟寓居的秘密,于是,这名戏迷恐怖分子便提枪登场也。

    这段事情崔伟先生娓娓道来,其中竟然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 – 张汉举死在这起事件里,简直有些天意在里面了。

    【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7:46
  • 签到天数: 869 天

    [LV.10]大乘

    12#
    发表于 2013-3-17 15:37:41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又可以在萨大的坑里看书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2 14:0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3#
    发表于 2013-3-17 16:10:41 | 只看该作者
    萨苏 发表于 2013-3-17 11:28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

    章子怡演绎的孟小冬

    老萨也可称坑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21:32:54 | 只看该作者

    允许美丽不完整 外一篇 邵飘萍和张汉举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3-17 21:38 编辑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
    这件事,有人说张汉举是报应,因为他出卖过邵飘萍,正因为他告诉被追捕中的邵外面安全,导致其离开东交民巷,一周后被捕被杀。但老萨对此不甚认同。


    毛泽东曾对斯诺说:“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但这位马克思主义先驱同时也声色犬马,是八大胡同的常客,温柔乡中的英雄,外加早期中国狗仔队的典范。此一点不足为奇,早期共产主义者出于精英阶层,属于最潮的那一批人的,他们中不乏首先从精神和肉体实现自我解放的人物。这是一个终生的自由主义者,窃以为其最值得敬佩的地方是坚毅的报人精神 – 捍卫新闻的诚实。

    在清末和北洋时代,因为权力对于舆论的控制尚在襁褓,封报纸和开天窗本身就是新闻。但另一个问题极为严重,那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新闻自由是包括造谣自由的。没有限制的东西永远会向臭豆腐方向发展。于是,民国前期的报刊,也成为大约最不可信的“历史”。

    于是,绯闻和臆想蜚短流长,孟小冬和阮玲玉都可说是这种新闻环境的受害者。

    邵飘萍是其中异类,他有很多采写新闻的手段和故事,目的只有一个 – 获得独家而真实的新闻。为自由而牺牲,是邵飘萍的伟岸之处,但不是他独有的,一生追求公正,客观的新闻,才是邵飘萍的灵魂。

    这一条,天下人当为之肃然起敬。

    跑题了。邵飘萍的死与张汉举有何关系,如今仍是一个谜。不过,友人记录他们最后的谈话中,似乎看不出出卖的干系。倒是那时大家都知道张汉举是个说话不大负责的人,精明之处更与邵飘萍相距何止道里。邵飘萍如果被张汉举忽悠,那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张作霖不会原谅这个写字的,否则就不是张雨帅了,而邵飘萍也不可能总是躲在租界里,否则他也不是邵飘萍了。他总会选择出来,这或许是邵飘萍悲剧的真正根源。而何时出来,当然不会根据某人的一句话。

    所以,老萨说张汉举的死属于命中注定,与邵飘萍案并无关系。此说和张被打死的过程有关。

    李大学生来闹事的时候,张汉举是替梅孟出面周旋才“英勇牺牲”的。此君是记者,更是首都警察厅的交际处长,自云交际最为拿手。估计他本意是觉得自己好歹在江湖上混,又不是对方找的正主儿,无论年龄还是社会经验,比李大学生强得多,即便不能搞定对方,至少可以全身而退。当然,也可能带有新闻记者遇到这样的新鲜事儿喜欢往上凑合的毛病 – 这种八卦的事儿,搁今天让唐老鸭看见,也定弄出个
    热血上头的后果。

    唐老鸭碰上这样的事儿应该比张汉举有谱,人好歹是从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的

    结果,碰上的这主儿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导致张处长的优势一扫而光,壮烈成仁。

    从感情上说,这是为朋友牺牲,义薄云天;从道义上说,这是恪守职业道德,记者本色。然而,崔先生讲述的此案过程与公开记载的版本有所不同。谈及张汉举的死,不说他壮烈,却说他倒霉。

    倒霉之一是那个学生虽然迷恋孟小冬,但脸皮比较薄。所以找上门来后不好意思说是追偶像而来,见出来的是张汉举等梅氏的朋友,只推说是孟小冬亲故,因自己父亲病重,归家乏银等状,前来借贷,并没有拿出枪来。梅先生是个爱惜羽毛,最放不下的人,碰上这种事不可能把人赶出去。尤其张汉举见这位小兄弟神情恍惚,精神似乎不大康健(觉得精神有问题还跟他凑得这么近?!),便让他上了自己的车,准备带他去取些钱打发,同时上车的还有另一位梅孟的朋友。

    走在路上,这个精神不大康健的家伙对钱没有表现出太大兴趣,却对孟小冬在哪里十分热衷。张汉举等人觉得事情不对,渐露怀疑,这位便力逼张汉举等两人带自己去见偶像。

    张汉举当然有一百种理由不干…… 但是,等对方把枪掏出来,只好干了。

    这起案件,一说枪击现场在该胡同梅宅;也有人说事件发生在东四九条冯宅。我在查证这段历史时,发现颇有些权威文字中,把这两个地方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虽然都在东城,相隔却颇为遥远(心理距离更加遥远)。以我的推测,很可能这两个地方都和案件有关。


    梅兰芳先生在无量大人胡同的故宅,购于1920年,全家居住于此,直到1943年卖出

    东四九条

    按照管翼贤的《北京报纸小史》,这起案件当是发于冯宅。而袁世凯的女婿薛观澜则称是以在梅宅发生枪击收尾的。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7 07:5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5#
    发表于 2013-3-19 00: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3-3-18 10:09 编辑


    遗憾是生命的孪生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整的,因为不完整,所以真实。有人说孟小冬是个悲剧人物,我不以为然,我觉得她的人生很精彩,是属于那种真正活过爱过鲜活的人生。为感谢搂主分享这篇文章,贴几张老照片与大家分享。



    梅兰芳的画



    从梅家寄出的首日封



    从梅家寄出的首日封

    ** 注:许源来是梅兰芳的秘书,《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的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nightcat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2:59:33 | 只看该作者

    允许美丽不完整– 孟小冬印象 下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3-19 23:00 编辑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


    孟小冬的照片只找到这一张笑的,崔先生说其相冷峻,故身世蹉跎,但这一张笑的,就灿烂无比

    也有文章讲无量大人胡同枪案与孟小冬无关,是一起单纯的勒索案,后来才被牵强附会。个人以为这种说法不甚合理,梅孟关系后因此事起波折,且有“大先生性命要紧“之语,若孟小冬完全不涉此事,则后来发生的种种不合逻辑。

    言归正传,认为枪案的地点涉及两处,肇因于当时报道中就有不同说法。讲事情起于九条胡同冯宅,是与当时京师警方的公告一致的,众目睽睽之下,这玩意儿不能太不靠谱;而剧评家薛观澜说李大学生和警察的枪战在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按他的说法这是亲眼目睹。

    都是当时的社会闻人,薛观澜的成色比张汉举不可同日而语。张汉举虽然兼着交际处长的身份,但本质是一名超级狗仔类记者。他善于挖掘小道消息,是中国新闻八卦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张自号“野狐”,估计不但有“野狐禅”的自谦,还有象狐狸一样善于四处打洞的含义 – 但因此人嘴巴不好,市井上不叫他“野狐”,而取其谐音,称其为“夜壶张三”,其观感可见一斑。而薛观澜不仅是袁世凯的女婿,还是晚清名臣薛
    福成的后人,他说话,还是满值得相信的。

    清末出访诸国大臣薛福成,薛观澜的祖父

    警方和薛观澜的说法似乎有分歧,那怎么解释呢?

    从崔伟先生的描述看,事情大约是这样的 – 李大学生是托词借钱到冯宅来找梅孟闹事的,到达冯宅后还算平静,跟张汉举等离去后,在汽车上发难,把张和另一位梅先生的朋友绑作人质。此后,或者是因为按照惯性思维,涉及到梅先生的事情当然得去梅宅,抑或李大学生认定孟应该是被藏在了梅宅,惊慌之中司机把车开去了无量大人胡同。这也可以解释孟小冬为何不曾露面了,因为她从没有在无量大人胡同住过。

    但张汉举本来还有一个能逃生的机会 – 李大学生下车的时候没管司机,一人看俩,押着两个人质进门。这两位比他熟门熟路,所以马上找到了机会,摆脱李的控制同时逃跑。不幸的是那位朋友是往外跑而脱身,张却慌不择路,误入天井而不得路而逃。李大学生反应过来,提着手枪又把张汉举从花盆后面抓出来了 --估计这时候张汉举恨不得自己真是会就地打洞的野狐。

    尽管惊动了警方,梅先生这边仍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和对方谈用钱解决问题。对方似乎也动心了 – 从当时报道看,这位“孟粉“属于典型的冲动型性格,对自己要干什么基本没有准主意(所以善交际如张 汉举拿他这样不讲逻辑的也毫无办法)。双方谈成”赔偿精神损失费五万大洋“的条件,似乎事情有向和平解决方向发展可能。

    假如一直这样发呆气倒也好办,问题是这位发癫是一阵一阵的。崔先生说李大学生在拿钱的时候又露出了精明的一面 – 他让人把钱送到窗口,自己却不露面,要张汉举出面点钱。看来,他已经很超前地想到狙击手的存在了。

    这下子,性急的警察忍不住了,开始行动,结果李大学生慌乱之下呆气大发,枪杀了张汉举,自己也被击毙。

    在一个名人的宅子上绑了一个名记者,还涉及到另一个女名人,这要是搁现在,基本就是在葛优他们家绑了唐老鸭,事情还和汤唯有些关系。

    这要是让案犯全身而退,京城捕头的面子就真搁脚踩了,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这种案子最后多是以不惜流血告终的。

    您可以问问老引,如果是咱北京市公安局长听汇报,葛优,汤唯,唐老鸭,非死一个不可的话,死谁?

    那肯定是唐老鸭了,谁叫这厮镇日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呢?

    所以,死的是张野狐,当时北京警局上下只怕要暗暗松口气,毕竟那两位到了报纸上没有夜壶张三那般呼风唤雨的本事。

    关于此事,当时的报道虽多,却众说纷纭,大体都不可定信。便如杜月笙后来如何娶了孟小冬,有人把当晚情况写得活灵活现,仿佛亲身在场,想象力硬是要得。杜月笙其人十分复杂,虽然是大亨,却有自己的原则。他对于孟小冬究竟如何外人固然无法定论,一个细节却是有历史证据的 – 爱好京戏的杜月笙曾遍叫当时名家唱堂会,包括梅先生,却从来没有叫过孟小冬的堂会。

    真正的言归正传,继续说孟小冬,美丽为何不完整。

    张伯驹先生那句“烟霞窟里送芳年”,讲的是孟小冬后来烟瘾甚大。杜月笙的后代曾提到过,说杜抽鸦片但不上瘾,而孟小冬是上瘾的。这严重影响了她后来的演艺生涯。早年,孟小冬一天可以唱两场,但她的艺术到达巅峰的时候,却因为体力原因,往往一场都难以唱完。

    嗟叹之余,有懂得戏剧历史的朋友开解道,老一辈的艺人多有此癖,故此,照片上可见“烟容” – 瘦而难掩一丝颓废,那是从骨骼中渗透出来的,洗之难去。

    “烟容”孟小冬?

    其实不完美就不完美吧,我们应该允许不完美的存在,那,才是生活。

    罢了兄说:“遗憾是生命的孪生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整的,因为不完整,所以真实。有人说孟小冬是个悲剧人物,我不以为然,我觉得她的人生很精彩,是属于那种真正活过爱过鲜活的人生。”

    那段话或许正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完】

    那段“烟容”的话说完,在场一位朋友坏坏一笑。问之,答曰,那个时代的明星带烟容,可说“带相”,今天几乎街上每个人都“带相”。再问,带什么相呢?答曰带“化学容” – 即便不化妆的人,你看他或她的面孔,也能感到每块肌肉都是吃化学处理过食品生长起来的,里面流着带化学品的血,若切下来化验一下,多半会有重金属或什么别的可怕成分超标。在充斥激素,农药和苏丹红的时代,即便是美女,身体都不是纯天然的。

    这话弄得老萨半天在街上看人眼神都不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3:08:40 | 只看该作者
    罢了 发表于 2013-3-19 00:19
    遗憾是生命的孪生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整的,因为不完整,所以真实。有人说孟小冬是个悲剧人物 ...


    梅先生在北京家中接待日本市川访问团


    感谢罢了兄赠图,梅先生也是我喜爱和敬重的艺术家,无以为报,且将在日本收集到的一张老照片发在这里,聊作纪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7 07:5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8#
    发表于 2013-3-20 02:2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3-3-19 10:31 编辑
    萨苏 发表于 2013-3-19 07:08
    梅先生在北京家中接待日本市川访问团


    谢谢你上的这张梅先生照片,再答谢你几张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2-25 20:16
  •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分神

    19#
    发表于 2013-3-25 12:24:01 | 只看该作者
    得瞻大师风采,谢谢萨大,谢谢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3-3-25 13:10:04 | 只看该作者
    孟小冬的故居,被我一个校友买下,现在经常在那儿开Party,她还写了本 孟小东的传记。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21:40 , Processed in 0.04981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