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5-10 10:59 编辑 8 l7 X5 ?. C' e
/ R, e) `9 z# Q2 R |1 ]1 P' A9 a
在5月7日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的歼-10C用PL-15吊打印度战斗机,取得漂亮的战绩。很多人因此认定:未来空战就是中程弹吊打。由此可以得出很多推论,不仅近程弹和格斗没用了,战斗机的机动性也没用了。4 q$ N7 E, _" E W7 g1 e
1 ~7 \9 Y+ e, ]* P+ D, N这是没有看到印巴空战的特殊性。印巴双方有默契:谁都不越境作战。因此,双方都刻意与边境线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要能打到对方,又要避免自己遭到伏击。这时,战斗机的雷达和中程弹的射程就很关键,就像两军隔河对射一样。3 t3 S+ Q6 i$ u' \$ |
9 `8 d" Y) Z7 m# z
在战术水平上,这好比一战时代静止的、线性的作战,战线分明,没有突破和穿插。( }. E# O& @! Q" l7 [1 y
/ z3 l* [1 ?! T% @2 T
但这不是战争的一般形式,包括空中战争。
2 h- G+ U) T% m0 {4 G0 P. k6 s2 E* R4 \, N
用地上的战争做比照。最初,只有短兵相接的冷兵器作战,这好比格斗空战的时代。然后,出现了枪和炮。枪实际上是冷兵器的延伸,但炮的射程大得多,到一战时代,已经超视距了。这好比超视距空战时代。3 p$ J; P* F( d2 X' ~; R
( z$ M' c) ]. {; \. h9 K
火炮是战场之王,但火炮并不决定一切。在理论上,只要早早发现敌人,把敌人轰成渣,就没有必要再折腾枪,更不必想白刃战。但枪不仅没有停止发展,还在二战中产生了冲锋枪和突击步枪。更重要的是,战场上出现了坦克。
# M# K) U; ]: n- c9 H- t1 p$ I4 ~0 Z
坦克是火力、机动和防护的一体。对于空中战场,火力和机动有同样的含义,防护则不能直接比照,披上装甲的话,战斗机就飞不动了。注意:防护的根本作用是为了在进攻中有首先生存下来。坦克的生命力在于进攻,进攻只有首先在敌人火力下首先生存下来才有意义。所以防护不仅可以是被动的装甲,也可以是主动的甚至间接的。对于战斗机来说,一方面,探测(包括雷达、红外)降低敌人的生存力,可以看做是“等效防护”,或者说以帮助消灭敌人来增强自己的防护;另一方面,隐身、电子战也可以等效为防护。 y* f; K% F9 C4 e" V/ O
/ y% k5 a% d3 K" E H: ]% M* a; D坦克不仅打破了炮兵的战场之王地位,步兵也因为装甲化和机械化重获新生。战争重又复杂化了。
: W2 Q1 }% T# x# E: m1 L( w) |8 U3 C; D: _9 B
炮兵依然重要,但不可能单靠把对方轰成渣赢得战斗。炮兵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坦克和步兵冲上去分割包围、近战歼敌,才能取得战场胜利。
5 m2 o, {" q: h" [6 j( O6 F- I* u6 V" n$ A9 F1 L w4 B) ]
回到空中战场,在隐身从前向隐身发展到全向隐身的现在,超视距空战首先有先敌发现的问题,然后有导弹锁定的问题。如果战斗机雷达发现和锁定有困难,导弹上的雷达制导困难更大。预警机的雷达更加强大,但在探测距离受到压缩的时候,需要更加靠前才能发现目标、引导攻击,自身也暴露于更大的风险之下。
6 ~6 _. y( W) X' j2 h" [# L
% j% ?5 q2 J/ j4 S: P3 C印巴空战里,双方都是半隐身战斗机,现有技术的预警机就能舒适地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发现目标、引导攻击,但对于隐身之敌,可能就没有那么轻松愉快。
- R' p6 Z: p( w1 n# d* ]2 U" T0 o: \ O, m4 k/ N
当然有报道中国空警500在东海发现美国F-35,引导歼-20悄悄贴上去,反而把美机弄得很被动。不知道当时是否有日本空自E-2C在场,也不知道E-2C是否有能力在足够远的距离上发现歼-20,估计没有,反正这一回合美国认栽。但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可以采用凝视模式,大大强化跟踪能力,这只有在零星目标时可以放手使用,在大规模空战时就不敢这么托大了。所以还是有问题。; z/ g' R0 A( C/ w
. D, K( X( j! ~# X$ T战术也可以增加突防的机会。雷达并不永远洞察秋毫。地形地物掩护,电子战的迷雾,隐身,都降低雷达的作用。敌人“看不到”,就是自己的可乘之机。
/ g3 c9 L/ G7 t; l! U
" D" W$ r' G/ D6 i即使武器远程化了,冲上去、分割包围依然是最重要的战术,这才是平方律大展神威的时刻。靠远程对轰、拼消耗是最没出息的打法。在敌人相对紧密但依然有空隙的时候,冲进去分割包围意味着近战,所以近战还是不可避免。
% Q3 |$ y: m$ I. I s# x+ u
! p# Q( T5 J1 y3 ]0 A7 u! R$ h还有一个问题是空中战场目标大量化。低成本的巡飞弹、巡航导弹、无人机满天飞的时候,用中程弹吊打太浪费,还是靠上去用近战消灭才更经济。主要大国都在研发微型空空导弹,只有现有近程弹一半大小甚至不到,不仅适合打巡飞弹、无人机,也能用于主动拦截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出击时携带数量也大得多。9 E' U+ N1 r2 d2 [& m" X
' {9 Q- Y0 a! n另一方面,空空导弹的必杀区只是指能量,这只有在中继制导加末段制导都有效时才有意义。如果战斗机雷达只能在40公里上发现目标、引导攻击,导弹的能量可以保证80公里的必杀区并无意义。
\7 i4 F) u! k6 g6 B
+ R& ?% J' S$ M& j( F当然,如果未来空战在中印之间打,歼-20、歼-35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歼-10C、歼-16都未必捞得上机会。但中国空军的抱负是与美国对抗,最起码也得是日本。1 h5 z/ E7 Y& t \+ _5 e7 C
" M' p3 ~. l' `/ U' D0 R; H) N4 z
这才是需要考虑的未来空战场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