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6-19 17:30 编辑 6 x2 F; L* M: E$ d
' ]% @5 T: T% W7 V, V c P003已经下水了。意外的是,可能后续舾装都没有多少,甚至舾装已经基本完成了。海军一般不对尚在舾装中的战舰授予舰名、舷号。江南的巨型总段造船模式很厉害,航母下饺子不是梦。现在003已经下水了,004在路上了吗?7 H' l# m" a" s! A- ?
! l/ x5 k2 z' j7 o% S0 f- e% ^
004在路上是肯定的,但在路上哪一段就有讲究了,在纸上也是在路上。9 D* ^3 p9 r1 S2 ?- R, N
. R8 t& z8 b# e- _+ Y D
过去造船要先铺龙骨,再造船体,最后造舰桥。这种造法成为塔式建造。分段建造是模块建造,比塔式建造进了一步,但模块还是比较琐碎。总段建造后,一艘巨舰也只分为有限的几段,比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是第一个采用总段建造方法的,分为六段建造,最大的总段重达11300吨,堪比一艘055。各总段分散在不同的船厂建造,既雨露均沾,又同步建造,利用各船厂的优势,还加快进度,降低造价。
8 Z( `( |1 I. g: x) g; W) g5 Z
# ~* T" A) M* f0 Y0 [% s! U中国现在也大量采用总段建造法。中国还是最有条件采用总段建造法的,江南的最大龙门吊车“宏海”号具有22000吨的起重能力,江南的“江南长兴8号”可整体运送32000吨的单一总段,便于各总段分散在多个造船厂同步进行,运到江南总装,比传统的塔式建造节约一半时间。5 p2 C6 J# Z2 T9 K: f3 t) F6 Z0 ?& {
0 Y' w A& j' x0 R1 d总段建造后,已经无所谓龙骨了,相当于龙骨的结构是船底的钢梁,不是整体的,而是焊接而成的。其实传统建造方法的龙骨也需要焊接,但总段建造对模块的建造质量和精度要求非常高,否则就对接不上了。好处不仅是建造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总段对接完毕后,基本上没有后续舾装了。“福建”号就是这样的。$ c) {! {: t7 O+ M
. {/ |! j. C; P' E: ~' r8 s“山东”号是分段建造的,但分段比江南的总段小得多,还有后续舾装的工作量,所以下水到授予舰名和舷号还用了一年。这在西方已经是惊天高速了,但在中国就有点不能看了。" x9 d/ `9 J% u( S
7 a% H& k z0 M! c5 C# \. P; S有说法003是2017年开工的,5年下水、入役。相比之下,“福特”号4年下水,但在4年后才入役。“福建”号是第一艘完全脱离苏联影响、完全没有任何外国技术输入的中国独立设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成,不能不说是神速。如果不是两年多的疫情,本来还可以更早下水、入役的,说不定可以缩短至少1年。8 X2 }$ k3 n, u. n
2 l4 {/ S! M G# q& X( @6 l3 k/ v
换句话说,如果卯足了劲,即使从现在开始,按照003的图纸重复建造第二艘,不超过4年就可以下水、服役。事实上,中国已知有大连、江南两个船厂可以造航母,如果需要,沪东、黄埔可能也有足够的能力。真要下饺子,2030年前凑满7、8艘航母不难。但真到了下饺子的时候吗?3 y3 O4 k; R+ k* ~; B
6 a* t" k& l- @- Z
建造航母很花钱,航母成军也需要大量人才储备,更大的问题是:003在技术上有太多的突破,中国需要时间消化,才能明确004的方向。
3 D* T9 [0 Z! {8 U4 p: N
0 A6 D- M L% `- R! K6 d) _003是全平甲板、电弹电拦,运作方式与“辽宁”号和“山东”号很不一样。海上弹射起飞、电磁拦阻索降落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全平的前甲板适宜在回收时大量停机,甲板调度也需要重新理顺。很多在理论、数字仿真、陆地模型演练中滚瓜烂熟的东西,在海上未必诸事如愿。不断摸索出来的新经验要用于004的设计,这需要时间。$ M* u; x9 {( T4 D: x5 p: p: J
) y, Y6 j* d( f" p中国一直称“辽宁”号为科研训练舰,这不光是在扮低调,有很多是真话。滑跃起飞在真实海上的出动率到底如何,拦阻索的海上可靠性和损耗率怎么样,更换是否快捷、便利,甲板调度如何确保既迅速又安全,加油、装弹作业如何理顺和保障平时与战时的安全,舰上飞机维修如何进行,备件需要准备些什么,几千舰员的舰上生活如何保障,只有右侧两台升降机在实用中是否够用,还有更多问题,都不是理论研究能完全回答的。“辽宁”号的实践为“山东”号积累了宝贵经验,使得“山东”号迅速形成战斗力,更是为全新设计的“福建”号提供宝贵指导。
5 O% S& k( V$ {( }" p M. S3 h. M5 p7 M# b/ m+ s
现在轮到“福建”号了。一号起飞点与右前升降机重合,二号起飞点略为侵入着舰的斜甲板,有可能是设计时低估了电弹对长度的需要,或者在后续试验中发现必须延长电弹长度才能满足设计要求,但舰体和动力设计已经冻结了。在理想情况下,应该适当增加吨位,延长前甲板的长度,但在“福建”号上只能留憾了。/ P4 E8 p/ \; N: k x! u _
! U y( O; y& O! ~
在最初几年的运作中,还有大量新经验需要积累,还有大量新设备在使用中既可能出现惊喜,也可能出现各种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需要整改。真的形成完整的设计更新后,建造时间反而不是太大的问题,要紧的是不要出现F-35那样的返工,自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飞起来了才发现好多事与愿违的地方,需要大量返工。9 D% m1 V* p+ [( ?3 \; e2 y9 b1 G. P
3 a5 \: V8 T3 z0 G) ?. p
这就是说,下一艘航母还真是004,不仅是一艘新舰,也将在设计和细节上与003有显著不同。为了保证一定的技术连贯性,004相比于003可能和002相比于001一样,细节更新居多,而不是整体推倒重来。但太多细节需要冻结设计,这也决定了004不会马上开工。作为比照,“辽宁”号在2011年改装完毕,2012年入役,但“山东”号要推迟到2015年才开工,2017年下水,2018年入役。显然,建造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造什么。这只有积累了足够经验才能确定。
1 }! J1 f5 o/ {( g. o2 @2 \& E5 ], ]' e
“山东”号到“辽宁”号的改动相对较小,004到“福建”号的改动可能会稍大,毕竟新技术、新使用模式需要很多磨合。2025年004能动工就很乐观了,2030年前中国海军实际上可能只有4艘航母可以使用。这对“辽宁”号、“山东”号的未来是有重大影响的。
! ~2 r1 X8 P" A& r- e y5 q6 b; v% B& v( L
航母的使用寿命至少40年。“辽宁”号在到中国之前有过凄凉“前半生”,但在大连的改装中,基本上完全翻新重建了,可以当作新舰对待。“山东”号当然是全新建造的。这些都是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期望和财富的镇国之宝,都还有至少30-35年使用寿命,任何把“辽宁”号、“山东”号降格使用,甚至外送友邦,都是不负责任的。
) ]; ?; j+ l/ M( T! I- }2 R% p8 T: w6 I8 t- y+ h* l
退居二线、作为单纯的训练航母也不妥。滑跃起飞与弹射起飞截然不同,滑跃训练出来的飞行员到了弹射上还要重新训练一遍。
0 a6 A* i; B3 M( b1 n+ x& K+ f
- b" w( V6 Z9 `$ i. l作为无人机母舰也不妥。无人机有各种各样,但海军最需要的无人机是超长航时的,在广阔的海上执行广域监视,但这需要的大翼展飞机在航母上难以运作。
$ \' {. J9 H. q* v6 M6 C( c( Y0 w: A* T5 K# Z6 ~
“辽宁”号和“山东”号都是为搭载重型舰载战斗机而设计的,欠缺的是满载起飞和搭载固定翼预警机的能力,补上了这两个短板后,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不负主力战舰的使命。但在现在,辽宁、山东最大的缺憾是不能带固定翼预警机。有人说“能开出去吓唬日韩澳吗”?日本有E767、E-2C(E-2D在交付中),韩国和澳大利亚有E-7,辽宁、山东就带着直-8预警机,巡航高度(等于探测距离)、留空时间都相差很远,到底谁吓唬谁呀。
. j- @& f& R: b9 R$ D. D* o6 h" v/ r/ T: `5 |
“辽宁”号甚至“山东”号最终都会成为博物馆的,纪念中国海军的崛起历史,但那是30-35年后的事。& t: ?5 z6 h1 ?8 _' x
0 Q9 [% d" \* x+ G8 ^, w; D“辽宁”号和“山东”号是需要中期大修和升级的,这是加装电弹的好时机,这可以使得“辽宁”号和“山东”号的能力有一个跃进,也在使用上与“福建”号统一起来,滑跃和弹射的运作还是很不相同的。
$ H; L, s2 n8 h7 |# \9 X+ T
& x$ i- [" l% j& ^" N. f“辽宁”号和“山东”号的改装与“戈尔什科夫”号改装为“维克拉马提亚”号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与“瓦良格”号改装为“辽宁”号时拆光重造也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也与“现代”级改装升级不同,那里的难点主要在于要全面改造作战系统,这是涉及全舰筋络的大手术,差不多“换脑”了。- }& R; J7 b$ o
2 Y# f% ?1 T4 c! i$ n# `
“辽宁”号和“山东”号除了修改前甲板、增加电弹,其他方面的运作相同,不需要更改,只要预先有所考虑,现有作战系统更是基本符合需要,最多只是局部升级更新。“辽宁”号和“山东”号的改装不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的投资,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
' |- c/ r( T$ N1 _. X6 H4 D' a( Z2 f( M" `7 Q1 v
前甲板可以保留现有的滑跃甲板,这样,电弹的出力不需要很大,可以由滑跃甲板在飞机离舰时增加一把升力,优点是改装工作量最小,缺点是不能把前甲板用作额外的停机区;可以改成全平,需要一点结构改动,但滑跃改全平比全平改滑跃容易,问题是长度不够,难以发挥重型战斗机满载起飞的优点,只有在中国推出新的中型舰载战斗机后才有意义;另一个办法是折衷,像“伊丽莎白女王”级那样,前甲板左右分裂,左半保留滑跃甲板,右半全平,用于增加停机位。, g! i: v0 N: ^ g
0 b2 \& V5 _/ S% a: Z& |% _. H. H
如果采用分裂式前甲板,只需要一条电弹就够用了,安装在滑跃甲板。在理论上,斜甲板也可以安装一条电弹,但扬起的滑跃甲板就在斜甲板前端离舰位置的右侧,与从斜甲板起飞的飞机的侧向净空太小,影响安全。先前认为斜甲板也能加一条的,看来有问题。' d* A, `+ {( J% x2 h& \5 o; P/ x
, k$ Y2 n1 K, r: ?3 H2 Z3 A
一条电弹当然不理想,但出动率未必只有拥有两条滑行道的“辽宁”号和“山东”号的一半,电弹的出动率高于滑跃,只有一个起飞点也增加了运作空间,提高出动效率。更重要的是,有“福建”号和改装电弹的“辽宁”号或者“山东”号一起试验电弹,可以大大加速经验的积累,而保留滑跃甲板也使得电弹一旦出问题,依然可以放飞轻载飞机,不至于完全丧失出动能力。5 z$ b9 ]" E0 F) g# n! _+ n$ A# Z
5 v5 e7 i2 r8 {7 e' t4 a5 w中国预先有考虑吗?这当然是保密的。但在“辽宁”号改装的时候,中国已经在研发电弹了;在“山东”号建造的时候,中国电弹的研发已经进行到相当程度了。在“辽宁”号改装和“山东”号建造的时候,预留空间,包括在动力上预作考虑,是完全做得到的。+ I5 H! X" {7 z) H+ ^
8 J3 |, N, Z# ^1 ^8 \/ T: G0 Y
加装电弹也不必拘泥于一步到位,拦阻索可以保留现有的机械减速,降低改装的工作量和投资,或者留待未来进一步加装。电磁拦阻索对“辽宁”号和“山东”号是锦上添花,电弹就是雪中送炭了。+ p' Q6 e6 d+ t2 c# u" H
) `1 ~ M& G1 M- q- |9 ?+ x) Z这样看来,早早从“辽宁”号或者“山东”号里挑一艘改装,还大有好处呢,可以利用003和004之间的建造间隙,还有利于加速完善电弹,促成004的早日到来。
3 t1 c( s1 ~' Y @, t0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