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3-1 00:08 |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22-4-5 16:04 编辑
* K+ ]5 ]7 }$ W6 A3 ?6 A2 E5 v2 E$ c: A* K) p# o( p
乌克兰可谓对坦克/装甲车辆最不“友好”的战场 -- 处处杀机,步步惊心。天上有武直、战斗机和无人机,地上有神出鬼没的步兵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最近还要加上不知从哪里飞来的炮弹。从最近流出的几段乌军炮击俄国坦克的录像可以看出,乌军的单炮杀伤率非常高,几乎是一炮一个,被炸毁的坦克/装甲车旁边还往往趴着晕头转向发懵的士兵。
$ n& g4 O2 l$ t; @/ e- [% D8 `1 W9 E2 L) {4 o* l6 [' `
0 n9 R" A; t% D2 U9 u# Y
' L) M8 G0 x) W/ V) V: q
+ }& Z% D: L2 X7 c# f0 u
3 v, {- c+ M% I
坦克刚问世那会儿,最早的反坦克武器就是普通火炮发射的普通榴弹。这些Mark I 坦克就是被普通德国野战炮击穿,钢板太薄,即便普通榴弹也一样能打透0 Y2 p9 I5 I( g& A% |4 t
* j- Q: S `* Y) V" t2 j2 m+ S. d5 g随着坦克装甲的加厚,普通火炮直射榴弹对于坦克的“厚脸皮”很快就不够用了 -- 普通高爆榴弹命中坦克前装甲,除了爆破震撼一下内部乘员,没什么伤害;至于落到旁边的近失弹就更不在乎,炮弹皮崩在坦克装甲上“叮叮咚咚”,对于无防护步兵那就是死亡协奏曲,但对于坐在坦克里头的乘员就是小夜曲了。。。 / J, S1 K" ]2 p$ i" O& ?
& @5 _4 u! u5 D! k
但是,坦克的天灵盖依旧是最薄弱点。现代坦克前装甲/侧装甲再厚实,顶部装甲也没有超过几十毫米的。9 g' @- t/ p% W: j3 u& b% d5 I
) j% `$ k4 a! H2 @: |- ]- m1 f( q& E
; A) G+ _! _6 |! u. X1 v车顶上安装进出门和各种观瞄设备,不得不预留各种通道、孔洞,这些都大大地降低了装甲的强度。坦克车体后部一般是发动机舱,舱盖上都要预留格栅用于发动机通风散热,这个位置绝对抗不住大口径榴弹的一发重击。
9 h3 O$ }' | I3 H9 I6 q3 L2 M- ?9 s0 |' _% C2 n; T
这些都为现代大口径榴弹炮反坦克留下新思路 -- 正面刚你的厚脸皮刚不动,就从上往下拍你的天灵盖;砸不动天灵盖,发动机舱挨上一发呢?还能欢实得起来?
3 r* [1 Q" A7 @. Q$ a0 m" q/ i6 ?9 X; P+ p8 B5 }9 j
: J% x3 t4 @& Q- l3 R; o
但是榴弹炮反坦克,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单发毁伤率太低 -- 对于行进中的装甲纵队进行炮击,哪怕是用“急促射”来加强火力密度,依然很难做到有效命中。) V) y6 R2 e& O( t7 g
z% n# G' J, P% C1 b A 1 e+ o+ [9 M, z; u1 x# F( I
别看这玩笨重如山动辄几十吨,跑起来可真不慢,几十公里每小时如履平地。
/ p, T. i8 A$ a) y: K6 {8 R* Q$ a0 Y( o
榴炮弹覆盖普通静止目标(战壕/指挥所等)还得打个百八十发才能碰上一个直接命中。当年老山前线越军一门85炮位置刁钻,解放军一个炮群一口气打了上千发也没能奈何它。如果打运动目标,能命中一发那只能说是碰运气。
# _2 x2 _; \8 t; M* K
4 d8 d: }8 i9 |+ b9 q7 V6 S* a/ Z大拿“科罗廖夫”曾经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看看普通榴弹炮反坦克有多难:
, a, C- x# r: a, c' j! p; t I6 t' K" K假设红军的一个122毫米榴弹炮营(3连制,每个连装备6门火炮)的18门火炮,在距拦阻线10公里的距离上进行间接瞄准射击,对蓝军一个坦克连的行军纵队(10辆主战坦克)实施拦阻急速射。" y$ l& }$ O' _( Y' x5 M- j* F( ?% V
) R0 F1 c1 X% z2 v% `- J: X5 Y蓝军坦克的行军速度32公里/小时,车距100米,纵深1公里(这是俄军坦克连的标准行进纵队)。红军榴炮营以最大射速行8发急速射(一个炮标准,射击时间1分钟)。/ ]9 H) Y. {9 }
) N- A: ~ ]9 { `
第一轮8发急速射,耗弹144发。理论上只毁伤了0.5辆敌人坦克,最大毁伤率只有5%(这是有具体计算证据的,不是我瞎胡扯)。
7 `3 ~+ \) w* R# k' N8 q/ n2 y7 x! J/ _# ?1 t* S
由于火炮只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急速射,持续射击的射速会大幅度降低。122、152和155加榴炮/榴弹炮在急速射时可达最高6~8发/分最高射速,持续射速就会降低到1~2发/分。
# e4 g& p+ T" h/ h$ T; F R U% H9 I, v. |2 {
122毫米榴弹炮进行急速射的射速极高,达到8发/分钟,但打两轮急速射就会炮管过热,射速会下降到3~4发/分钟,射击5分钟以上的射速更是降低到大约2发/分钟。! G* w4 G# C8 U* X
2 x$ r7 C S2 `" c# _4 H敌方坦克纵队以32公里/小时的速度从距离10公里拦阻线进入到距离3公里时展开呈接敌队形(横队或双楔形),准备突破,这期间的7公里纵队行军只需要13分钟。* {- R, q0 t0 @/ x% Z8 i! {
+ G5 ~% z. L$ ^7 h: g/ T. H. _/ R
而122榴炮营在13分钟内只能以间接瞄准进行4轮8发急速射,按照理论计算,这只能歼灭敌人2辆坦克。也就是说,一个营18门榴弹炮耗弹576发,只摧毁了2辆敌人坦克。7 ?8 E; ?! j7 C* y$ G2 ]' H! h3 i
- O0 ?, P. r ], s) R! I敌人坦克连还有8辆坦克进入到了3公里接敌的突破作战阶段 ' R9 H, k$ f# e! K" Q; ^; S
. n2 j& X _3 u/ _: Y
2 i4 {5 @' c' ]
为了提高单炮毁伤率,米帝于1980年率先推出“铜斑蛇” 155mm激光制导炮弹。
% j7 o- w V8 ?7 k6 |3 q: @
! ^3 w% N$ Z: H) }* a
/ [1 K0 s, I' U- k+ s7 l“铜斑蛇” 155mm M712 制导炮弹,半主动激光寻的制导。制导原理很简单:地面步兵用激光器照射住目标,激光束打在目标上会四处反射;空中飞来的炮弹“看到” 反射的光束后,就知道往哪里飞了。8 J; s- R8 B# y* i$ u, |0 m
0 j# y0 C. D% e3 c( s因为在炮弹飞行的全过程中,需要这束激光一直牢牢地瞄准目标,直至命中,所以这种方式也被称作“半自动”制导,有别于“发射后不用管”的全自动式制导。
6 t' ?# V% w/ n6 o
0 M# U6 X& F E- O; _. g" {! p) U5 R
( k3 ^1 ]: r+ x" p4 a这个望远镜一样的东西就是Designator - 激光标识仪。米帝的各种空地武器,只要是激光制导的都可以用它做指示。8 |) ?& w% B u5 _
! A {% ~0 y5 z# @! k( x
& e5 n) H) n1 V8 M# M4 {( N+ x0 A冷战时期,大抵上米帝有什么好东东,苏修很快就能拿出高仿品。这个就是“铜斑蛇”的苏版,2K52 152mm制导炮弹,代号“红土地” (Krasnopol )。该弹由图拉仪器设计局监督设计,激光导引头由圣彼得堡的LOMO公司和乌克兰NEC Progress联合研制。因为乌克兰在前苏联有较强的工业实力,所以乌克兰军工企业全程参与了红土地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积攒了宝贵的经验。5 j1 H7 `2 ]/ y) l/ H1 g9 m4 ?
( I- ?2 |+ k, A8 F9 w8 [" V红星帝国分崩离析后,乌克兰企业凭借手中的全套图纸,对“红土地”制导炮弹进行小幅升级改进,于2001年推出的仿“红土地”的Kvitnik(乌克兰语,怎么翻译?“庭院”?)炮弹。% y$ C0 b3 m' J
$ Y: M3 [/ \/ e# G; Z7 K
3 j4 R- _& ^/ i$ ~" ^8 E# QKvitnik 152mm 激光制导炮弹
8 e: `- y6 U! ]% B
- h- b' A3 F0 _3 z
+ }- M4 B; t+ o- N# DKvitnik仍然是152mm -- 前华约国家大口径榴弹炮都是这个口径,故意跟北约的155mm区别开来。乌克兰自用的也是152mm,但为了外贸起见也可以生产155mm版本。1 k3 ?7 Q, u2 s6 @* O2 Q
+ E1 P" _, x5 [
这款炮弹2001年推出,一直反响平平,在国际市场上跟俄罗斯红土地竞争并没有太大吸引力。直到2013年,大约是乌克兰当局感觉到对俄关系紧张,才开始大规模生产该弹。但是在2014年俄乌冲突后,生产嘎然而止 -- 因为该弹原版设计里70%的部件都来自俄罗斯。
7 e6 n" ]2 d* x* V6 U2 e- r1 f! _1 f4 Q
2017年经过乌克兰军工的努力,不含俄产部件的Kvitnik终于得以通过验收并重新进入大规模生产。
* {& f4 W0 l( @2 q2 j) j$ _" d( w- B* P0 `/ b
Kvitnik在中段弹道一直是普通惯性制导,直到弹道末端下降段,弹翼才弹出,导引头激活搜寻目标。该弹据称可以在20公里处准确命中一张A4纸张大小 - 大家可以比一比。16发制导炮弹的杀伤效果可以打出普通炮弹800发的效果 -- 这个无论从效费比的角度,还是从战术使用角度,都极具深远意义。。。尤其是像乌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城区作战,需要尽量减少附带杀伤。& Y( K: C; d0 w! i0 R/ T: i
7 }# L3 J0 e. ~8 I1 ?![]()
5 B' q9 F9 J1 d' m3 J, V* L/ q5 L6 V% E; w, N
乌克兰炮兵作战录像# @( }1 N1 b1 P
% P7 C, J1 u5 j z, e
. \2 c8 G/ f/ w& N$ V: T8 u俄军也针锋相对地发布过他们的无人机视角炮击录像,对重要目标也基本上能做到一炮一个(至少从录像上看是这样的)。可以肯定,“红土地”肯定也在对面被俄军大规模使用。% p! @* w& M7 p8 ~$ b) W/ A- J
# u5 a* H4 v$ z# [
! v3 i% B% J! ~! B2 U* b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战场上,普通无制导炮弹的使用量肯定会越来越少 -- 虽然便宜但是打不准就是浪费,浪费的不但是钱还有战机 -- 而激光制导炮弹则会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那么这就连带着牵扯出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如何防备这种激光制导炮弹呢?
* H& ^1 ~" r: L/ V' q* I# t: F r& ?( g9 P7 `6 l+ M
9 ^- L4 _9 `- `! [这方面中国的确走在世界的前列,首次在99坦克上装备了激光压制系统2 t9 ?) V, o5 z' L3 u& A L
* y$ k: \9 \1 x9 n) k
9 W' P+ h# n) m
就是这个铁箱子。具体工作原理肯定保密,外界只能猜测,这个装置可以探测到周围射过来的激光,并能在瞬间反制 - 向敌方位置发射一束高能激光,毁伤地方观测/标定器材,甚至杀伤敌方观测人员/瞄准手(眼睛)。! }5 i+ {8 k8 l% p2 U
3 [7 F: j! J: _$ F! D" \+ C这个装置的真实效用仍有待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检验,但是国产坦克在这个方向上前瞻性的设计,无疑代表了中国军工的雄心壮志 -- 国产武器不再是跟在美苏后头亦步亦趋,也能做出突破性的创新。; S+ {' K; P4 s
' f4 j" O$ ]( I9 _2 g! F5 u
. s% h" x" [1 H; J, M( i D' _" {
2 X* j# r% l9 f2 z4 l: _8 j3 @" e; k7 ?
( V" X9 k' K$ g/ J: j) b; h
" i9 q2 W1 d) {5 z2 W4 ]; H7 u; }$ r1 ]
' c% [* [. d+ |( i( V; x
8 V$ \% H. E$ \3 d1 P
; P! d; s1 a0 t- \* B" Q
- B. J; ~: l1 Q/ X& M- J. y- ^8 w3 U" l
. w; E2 c& t$ M- v" ~8 T0 q( |& Q& E5 l- U; L3 z
2 U; w7 ^& h' m& ]%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