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兵临曼德勒 – 廖耀湘最遗憾的一战 《突破缅北的鹰》节选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2-23 22:45 编辑
4 E" Z" h+ v8 p2 q$ o l( I( s8 @. b* p2 j$ ~6 M2 j! a
8 Y* \0 g" E/ Z6 a
远征军名将廖耀湘,1945年3月率军兵临缅甸古都曼德勒郊外的皎美,离缅甸旧王宫距离不过几十公里,却不得不止步于此,可能是这位人称“中国虎”的猛将在抗日战场上最遗憾的一战了
" g' ]$ G9 V K6 B; C, _
, _( a# C1 M3 G" \8 o/ \( [, F+ n1944年10月15日,中国远征军在密支那的部队大举东进,直逼中缅边界的八莫,南坎,开始归国之战的最后阶段战役。耐人寻味的是,这次攻击作战,进攻部队摆了个分成左、中、右三纵队的奇怪队形。
) S6 v6 c/ b, \" k! L& c2 Q6 ~$ k; [. Y; k" p9 s. p
担任主攻的,是左路孙立人所部中国远征军部队新一军,从密支那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目标直指八莫。中路廖耀湘的新6军则向南直插,从八莫以南的南支(Nauchye)、曼那等地直取西堡(Hsipaw,也有翻译成“细胞”、“昔卜”的),从战术上看,似乎是要肃清八莫以南的日军第2师团策应部队,掩护新一军对八莫的攻击。而在这支策应部队的南边,还放了一支莫名其妙的右纵队,这个右纵队不是中国军队,主力是英国陆军第36师。- F; S; a4 p8 S/ B! w8 q. W# Q, O
% P% A: [; w2 a8 J+ _有廖耀湘的一个军掩护八莫战役的侧翼难道还不够,还要放一个英国师来掩护廖耀湘?/ L$ g) V2 t: O& R
5 J- m9 A, U! Q' a4 ^
这个从军事角度看有些古怪的阵容不免让人遐想。其实,只要看看地图,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廖耀湘所部攻击的目标西堡,是日军在缅甸中部的军事重镇。当年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日军就是出动一个师团,通过丛林穿插,经西堡向北,攻占了远征军的后勤中心腊戍,使整个缅甸战局急转直下的。更重要的是,西堡的路标上清楚标明,此处到缅甸古都曼德勒只有124英里。战史专家晏伟权先生去缅甸考察的时候,尽管道路情况很糟糕,但租一辆日本轿车,上午从曼德勒出发,下午就可以到达西堡。, g, n/ D0 G2 v1 r+ ]# O
: \9 W3 G& p% [ i: }/ w6 S# S
) j- p o1 Y- R# J R远征军进攻西堡,乔美(皎美)等地地图,乔美左侧延伸处就是曼德勒- x3 J( i; P3 C. {
实战中新六军倒没有独立完成任务,但在攻克八莫的新一军新38师配合下,两支如狼似虎的中国远征军交错前进,不但在1945年3月24日拿下了西堡,而且继续向南挺进,前锋部队第50师一直打到曼德勒郊外,攻占了号称“曼德勒门户”的皎美镇(Kyaukme)和南燕镇(Namyeng),距离缅甸古皇宫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这时,已经被中国远征军打怕了的日军纷纷向南或向东溃败,很多通过边界进入泰国境内,如果打疯了的中国人加一把力,曼德勒已在囊中。
, F* _1 O! l" J) L3 }$ c" G/ ]4 ]8 g& j' |0 `( q
当年,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廖耀湘率部以滚筒式撤退一举成名的斯瓦逐次抵抗作战,就发生在曼德勒的南面。当年那一仗打得不错,却是败退中的战斗,随后的野人山大撤退令人痛心疾首,战功赫赫的新22师只有不到3,000人走出丛林。可以想象,睚眦必报的湖南人廖耀湘多想在曼德勒一报前仇!
3 p. j3 D8 K, p! d' X `4 e7 G/ L& r, x5 e
但是,政治却不允许他向南踏出一步了。在他南翼的那个英军第36师,与其说是打日本人的,不如说是防中国人的。* T D0 j1 ~& A
. l* n+ Z! z6 x& h$ e$ w
4 Y% w. N" P2 b) [( ^) ~3 Z2 T, }远征军进军途中留下的标语: P# r+ c" A: n, y- n3 u
远征军老兵回忆,尽管南面应该有英国人掩护,但攻克西堡以后,中国兵睡到半夜却发现日军越过英军战线来袭,六辆日军坦克差点儿端了远征军第149团的团部,连团长罗锡畴也受了重伤。关于罗团长负伤的经过,原第50师译员王瑞福回忆,当晚,他与罗锡畴团长在一幢破旧民房里住宿,两人并排睡在地铺上,已经睡熟。半夜突然枪声大作,睁眼一看,只见曳光弹乱飞,罗团长坐起身准备外出查看,尚未离开地铺,一颗流弹飞来正中罗团长后脑。经及时送院抢救,罗团长才保住性命。这一战幸而部队警惕性高、装备好,激战之后,日军战车不是被击毁就是落荒而逃,总算没有让它占到便宜。) V7 m# }) z8 ^" z
7 E; P1 z. O: d W1 n英国大兵们那边在干什么,就只有天知道了。1 {, l" k; t# s/ n
, j, ~# b/ p# L7 v3 b0 ?4 @" B+ F, M
$ V4 D: s- K4 e" [西堡战斗中的中国机枪手,此战共歼敌1,600余人0 G, m! x! t4 @0 r! k# E" S
添乱的英国人还有一大问题,就是很多英国兵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见到远征军部队时常误以为是日本人而发生误会。远征军官兵为此十分头疼,但很快想出了办法——当他们与英军相遇,会说“顶好”两个字作为暗语——这是英美军人到中国学习的最初级汉语,但日本人显然没见过这本教材。( Y8 @8 I7 _$ v7 V
9 V% A8 {5 t8 U
, Q6 X8 j, a8 @. |) @, V1 D
进攻缅北的远征军装甲部队,在缅北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装备精良,也让日军体会了一把火海战术
* p( O4 M. y4 Q. a" |; D日不落帝国到了1945年,太阳只在地平线上打转。
/ t* S' H, Z( c! T8 ~, O; `1 `$ M# C, j0 |
然而,1945年的缅甸,在国际政治地图上,仍然是英国人的缅甸。
# \1 [. ?2 n/ ~/ J
. v% B5 X) X3 p3 `大英帝国绝对无法接受中国继续在这个胞波之国取得辉煌的战功。如果中国在这里扩大影响,会引发缅甸人与英国无可避免的离心,使帝国在这里的殖民事业于日军打击后经受第二次的失败。
9 A" [( p8 s* U+ ~/ Q K( V l
$ L/ X5 C4 o% u. a2 _0 e随着证据日渐浮出水面,历史学家越来越接受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时候,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就是让中国人掩护其撤退,但绝不让中国人打赢。因为如果日本人打了胜仗,就算现在逃到印度,只要盟国赢了整场战争,缅甸一定还会被归还给英国。如果中国人打了胜仗,那缅甸的未来,可就不好说了。; p/ ~: N2 v' b
0 J4 z& V6 s1 B: k1 L( {而新一军和新六军从印度打回祖国的战斗,也因为英国人的粗暴干涉,被迫只能通过以密支那为中心的北缅,穿越野人山进行。而已曼德勒为中心的中缅,以仰光为中心的南面,则是英军的作战区域。3 O, N: Y- \ h# s! ?
3 \' X b0 X8 S# p v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英国绅士们算是把这个原则贯彻到了极致。
D) M( j& f' v* a: t: \% a8 [5 G. y# u/ y% c9 O
在还没有经过抗美援朝打出威风之前,中国人即便面对自己的盟友也只好忍气吞声。只是英国人没有想到,日不落帝国的部队,在战场上却怎么也跟不上中国人的脚步,这才有了廖耀湘抢先逼近曼德勒的举动。英国人也没有想到,在战后世界性民族独立运动的风云中,大英帝国不但失去了缅甸,连“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印度,也没能保住。殖民主义在20世纪已经逐渐日薄西山。
- m8 Q- F1 ]( [2 D
9 Y8 w W) ]7 V' H! Y; l1 [
0 | q% G& d3 R6 a; d# v打通中印公路重归故国的远征军战士
; b) ^ R# ~$ b5 C! O4 d; z无论如何,在1945年,英国人是无法容忍中国军队在曼德勒举行一场入城式的。这条底线,蒋委员长和美国人,也并不想去触碰。于是,政治决定了军事,远征军在攻占西堡,皎美,南燕后不久,即将其城防交给了英国人。廖耀湘只能扼腕于曼德勒城下。一个星期以后,姗姗来迟的英军才占领了只有少数日军警戒的这座古城。2 I0 G; J, N* W8 t; O" U6 P) w
7 Z0 H% R0 N/ t( |7 b尽管没能攻入曼德勒,但这仍是远征军作战中非常值得纪念的一战。这是中国远征军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打得最靠南的地方。9 _* p8 Y( ^4 K4 v- j2 B2 G, N' h* P
; b& q" o; w5 _ ^$ k+ J远征军入缅作战,历史记载纬度最南的作战也是其第一仗,发生在皮尤河汊,地点已经接近缅甸首都仰光。1942年3月19日,远征军第200师摩托化骑兵团和第598团在此伏击了日军第55师团的摩托化步兵一部,随后双方在皮尤河大桥以北的同古,爆发了长达12天的血战。
; t$ ~# u% ~& g5 p0 X3 d& @9 u4 u5 `" p/ d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没能走得那样远,除了曾象征性派部队到仰光之外,西堡和皎美是其作战的南界。当中国远征军撤离西堡时,他们没有想到,从此中国军队数十年再没能回到南亚次大陆如此靠南的地方。
. } D% |. t1 b, b' w8 d0 c: _- t
# E& e5 e2 _: g# D( {1 \9 q2 o+ c, r新50师师长潘毓琨少将在缴获的日军战车上讲话,他就是攻占西堡的指挥官" a+ V+ q8 h; y& H& L3 y
; c, _/ T3 I4 B6 S! d, w n但这个纪录,如今应该是被打破了。2010年9月1日,印度媒体报道“中国军舰泊靠缅甸八莫港引发印度焦虑不安”。这里所说的八莫,并非远征军东征路上打下的“八莫城”(Bhamo),而是缅甸南部港口“八莫港”(Burmese)。两艘中国军舰此前曾在本地做过短暂停留。
+ R3 v2 c' g% Q5 z q/ x7 E
7 u/ b% W; Z6 f" r按照印度媒体的报道,新德里智囊机构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高级专家高希(P.K. Ghosh)认为,“中国军舰在缅甸近海的活动值得密切关注”。他并表示,“这很可能是中国发出的一个信号,表明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已经拓展到印度洋领域。”& f0 [* [8 C' _# V. s7 ^" r
5 o" H# y6 ^: [. P; m# b
唐朝中叶,大唐西域军统帅高仙芝率军与阿拉伯帝国军队会战于坦逻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败绩。此后不久,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历史学家对于坦逻斯之战,有这样一个评价:“中国人从此离开了中亚西亚,再也没有回来。”& q6 u3 o! ^9 [8 z: T) h# U* j& e* P
' V4 m; |; y+ {
在缅甸之战中,中国人同样离开了近在咫尺的曼德勒,向北方退去。随着此后中国大陆进入内战阶段,当时大约也有人准备写下“中国人从此离开了南亚次大陆,再也没有回来”。然而,几十年后,中国人却轻松地重新出现在了比曼德勒远为靠南的这个港口。
. e6 T9 T( g$ D+ `$ v6 m7 ^; b+ J6 n+ S1 u! i# ^. \/ n6 c2 o1 a( u% X7 @
这不是一种军事力量的重现,而是中国在世界影响不断扩大的体现。" I7 J" e8 f7 S4 Y$ B8 R0 h5 h- a
: P% m: F; A$ z+ A
这种影响,我想,以后还会不断的扩大的。% v; X0 ~( D, e3 ?/ C# |
& W) `1 ] \, n9 K- q# t[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