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1-30 10:56:19
|
只看该作者
' O- F5 j7 u: v4 g% D6 d. e
各有利弊, o6 o9 K5 m% w/ S# n1 z$ c
! ?& h1 k v1 H! Z z
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战争实践的检验,早期机枪采用的一些供弹具、如弹带、弹钣、弹盘和弹斗,都被无情地淘汰。现代机枪,尤其是班用机枪,供弹具只有两大类:弹链和弹匣(弹鼓实际上可视作弹匣的一个变种,二者可以通用,因此归为一类)。这两类供弹具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弹链只是个单纯的供弹具,而弹匣∕弹鼓实际上可算是枪械供弹机构的一部分。9 B2 V7 w2 W+ Z% z$ L
3 c. K7 G) H1 \% P4 h被装入弹匣∕弹鼓内的子弹,自身会被弹匣∕弹鼓施加的弹簧力顶向抱弹口。因此在供弹过程中,枪械无需对子弹施加将其拉进来的力量,而只要能把子弹从弹匣∕弹鼓的抱弹口顶进枪镗,再将发射后的弹壳从镗内抽出来,抛至枪外即可。因此枪械的结构可以简化一些。/ n# J/ D! g; Q+ M
; z' d& T5 a! U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装入弹链的子弹,不仅没有弹簧给挤着、推着往枪里送,还会因为子弹和弹链自身重量的缘故,产生自然下坠的现象。因此,使用弹链供弹的机枪,首先要靠自身机械产生的力量,将沉重的弹链往上提,强行扯进枪里,再通过枪机运动,将子弹从弹链中抽出来,之后才能推弹入镗。如此一来,弹链机枪的内部结构,必然要比弹匣∕弹鼓机枪要复杂一些,并为此付出重量的代价。尤其是现代班用机枪为让供弹更为顺畅,多采用双程进弹的方式,因此进一步加剧了枪械的复杂程度。我们知道,越简单的东西才越可靠。因此从原理上来说,在同等情况下,弹链机枪的可靠性是不及弹匣∕弹鼓机枪,也不及后者轻巧。对于一款需要伴随步兵冲锋,随时提供火力支援的班用机枪来说,这是两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指标。! l* l H: A: K* v$ r$ l/ ]
, F; u$ g7 s' N1 Q- n' R班用机枪是内能源式自动武器。上弹、击发、抽壳、抛壳这些动作的能量,都由子弹燃气推动部件运动来完成。因为弹链机枪在自动循环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必须引入更多的火药燃气做功。这样一来,就加剧了燃气对枪械内部机件的冲击,降低了机件使用寿命(若为保证寿命指标,就必须对机件结构进行补强,由此付出重量代价),而且加剧了震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机枪的连发精度造成负面影响。2 n; I$ y, F+ f! |
4 N8 D& D7 K% i此外,在供弹可靠性方面,弹匣也较弹链有先天优势。战场上扬尘是司空见惯之事,班用机枪需要随战士武装泅渡也属家常便饭。在这些情况下,扬尘和泥沙都不可避免地进入供弹具内。弹匣∕弹鼓依靠自身强有力的弹簧,可以帮助子弹克服较清洁状态大得多的摩擦阻力,顺利入镗。而弹链机枪面对这种情况,则只能“干瞪眼”,供弹故障频发是不可避免之事。( p; j! @0 Y6 H8 ~
, `, D0 M8 \5 m/ J) E2 p, }3 W以上所说,尽是弹链无法克服的弹点。但明知如此,许多班用机枪设计团队却仍然坚持采用弹链供弹方式,是因为这种供弹方式拥有弹匣∕弹鼓无法比拟的优点——供弹量大,火力持续性能佳。. b% ^) Z" h7 F) l7 j m9 ^% i3 V
; \3 u5 Y: N; b* n8 e5 d班用机枪所用的双排弹匣,大体有30发、40发、45发、50发这几种。由于要靠弹匣底部的弹簧项弹,因此往弹匣内装填的子弹越多,弹簧压缩得越厉害,再装填也就越艰难。实际上,哪怕是30发的弹匣,装填至最后几发时就已相当困难。因此超过30发容量的双排弹匣,就必须使用专用的压弹器装填。这不仅极大限制了弹匣机枪的火力持续性,而且增加了勤务难度。非但如此,弹匣越长,机枪的火线高度势必越高,射手暴露的面积越大,这对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显然是不利的。) m6 D" z2 b+ O# U5 i. t
% | q0 d) i$ A- I7 M- j5 a
当然,为了解决火线高和弹匣容量相矛盾的问题,我国曾对4排56发和4排60发弹匣进行过深入研究。这其实上就是并列的两个双排弹匣,中间用隔板隔开。四排枪弹到抱弹口附近逐步合并为单排。不过,这种弹匣结构过于复杂,可靠性问题可能是横在其实用化道路上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这类弹匣的相关论文自十余年前在国内专业期刊上“昙花一现”后,便没有了下文。
) D$ F6 ]. E: t9 m$ K2 |4 l+ m! ~- O) C1 E8 t4 j
相较之下,作为弹匣的变种,弹鼓的容量远较弹匣为高(目前投入实用的有50发、75发、100发这三种),而且我军使用的弹鼓,都是打开后盖,可双手抓弹不计顺序地往里装填,装满一个75发弹鼓甚至比压满一个30发弹匣还快得多。外军使用的弹鼓,多使用专用的压弹器往里装填,速度虽没中国弹鼓的装填方式快,但也可以极大节省装填手的体力。
1 B! C, o5 c/ ], P& ^- T8 p; [
, n. D' K; I3 E) x4 s7 k不过,弹匣∕弹鼓再怎么改进,100发是其上限。况且弹鼓还要为此付出体积大、空间利用不够紧凑,随枪运动时易发出声响,影响夜间行动隐蔽性的代价。
, g: r, d5 f' M- O4 L& w) [0 }: g' S& r4 u1 e" f0 u
相较而言,只要射手能背得动,弹链可以接续得很长。对于可散弹链和组合弹链来说,甚至可以在一条弹链还没打完时,就接续下一条弹链,从而省却双更换弹匣∕弹鼓长得多的更换弹链时间,实现理论上的不间断火力输出。' ^% E1 e; d9 v. Y
8 d, \9 B! J! X! a, R! k
当然,弹链机枪由于火力持续性好,因此设计再厚实的枪管,其热容量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现代弹链班用机枪,有许多采用了可更换枪管设计。不过,更换枪管本身也会造成火力停顿,从而使弹链机枪火力持续性好的优势打折扣。而要实现迅速更换枪管,必然要付出机构复杂,活动件增多导致精度和可靠性下降的代价。具体如何取舍,设计团队必然全面考虑。( P+ \4 _! G' h" x- U' W8 k,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