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读到苏轼《前赤壁赋》中数句,若有所感。这篇文章因为太有名,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以前我虽然也觉得不错,只是还没有特别的感觉。后来,因缘际会,对其中的一些话都有一些新的认识,比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就曾讨论过对宋词的文学影响。今天正好又看到楼主谈论这篇文章,除了其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比较深奥的话外,在此,我倒是还想说说另外两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这也是恰好我这两天有点念兹在兹的两句。 " o8 o3 s7 @3 i- j( n1 e- M$ C7 p. _( Y; \9 c1 p' |
《世说新语》:谢公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鱼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j* Q6 @. H$ u; f$ W3 }8 u
' R5 n- x; O6 e/ ?你问一个人《诗经》中哪句最好,这个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估计有人会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关注什么,就会侧重什么。要琼瑶,很可能会说“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那种很言情的感觉,尽管人家诗经未必就是言情之作。谢玄关注的角度是军事、将士,谢安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管怎么说,谢安那几句的确偏有雅人深致。1 w B- H3 n* R: y
* C8 s. v9 `) Z$ C+ X% s2 G o无独有偶,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其实王国维感觉和琼瑶差不多,风,在古人眼中,很大程度上和“情感”有关,雅和颂就不一样。 ' B% t8 s. W7 j' P 2 O; q# a! ~8 W绕道而来的意思是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最得男人深致。4 m+ t% K9 ^: A w/ W( P. p
5 F- j | ` e8 l: J$ G8 R以下省略文字若干......% B a' u' B8 ]! Y. B0 l! J
4 d* X! U; X# p2 o3 E3 j# C8 I# k
我在其中提到了禅宗五派中云门宗的一桩公案,其实也是针对变者和不变者的意蕴来的。没有展开说是因为我并不学佛,只是受家姐熏陶,偶尔看看六祖坛经、传灯录之类有意思的禅门文字。4 M) o# @6 y# r) E8 X$ N8 l
) N* U# g: t1 O其实“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段话,个人以为是典型的唯心辩证法。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人的思维发展。而以人的思维为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得到的对立统一的辩证体系。! N T0 j- x0 L
% U& q; M' ~8 n' r
而我所举的尘尘三昧的云门公案,其实也是佛家类似的思辨体系。尘尘三昧的出处似乎是华严经“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普现难思刹”。三昧是梵语音译,指的是彻底心境相续不动的状态。也就是说这尘尘三昧其实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佛语诠释。而云门文偃解答如何是尘尘三昧,就更有意思了。钵里饭,桶里水……这其中的无尽妙意实在是难以言传。试着描述一下,心境相续不动的状态,行到极致其实也就是日常生活的状态。而在日常生活状态之下能做到心境相续不动,也就可以很轻松的达到物与我皆无尽的精神境界。; h4 H1 F" ^/ N6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