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12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598 天 [LV.Master]无
|
鄞yin2县,王安石的千年之城
, m1 W2 a }: }
# T2 v6 Y! R% W; ]% F庆历七年(1047年),27岁的王安石就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县令,下车伊始,他就冒着仲冬之寒,在鄞县境内作实地考察,了解民情。 4 P, c- m8 A" q9 T
/ z% ?0 _0 D1 o0 n) A2 w
从十一月初七开始,王安石历时12天,经游鄞县14个乡,调查研究,劝导乡民,安排民事。回城后,王安石写成名篇《鄞县经游记》:“凡东西十有四乡,乡之民毕已受事。”可知此次考察效果明显。
( x$ h+ V( X1 k5 X, X8 ~2 V
/ W0 X: Q! m( o6 [此次考察,王安石基本了解了鄞县水网,随后,他便制订治水规划,开展水利建设。庆历八年(1048年),王安石带领鄞县百姓兴修21处水利,重点整治东钱湖,他组织十余万民工,“清葑草,立湖界,起堤堰,决陂塘,整修七堰九塘,限湖水之出,捍海潮之入”,解除了湖区周围及鄞县镇海七乡的水旱之苦,从此鄞县百姓不再靠天吃饭,东乡之田连年获得丰收。
0 A8 v% Q$ D6 g' V9 Q `) c" u: X+ B7 [, K. l
+ c8 O' v% v8 f+ k. ~$ q
1 g! C4 Z. m6 h
注:这张是爱坛兰凯的作品, 也是东钱湖.& ~% y v0 d$ @; D& X
! h+ {6 y( A+ a8 p- E* E8 R' ]
# H3 K$ C4 U) j0 R4 |0 `" ?' V王安石在鄞县不仅兴修水利,还以低息贷谷于民,组建联保,平抑物价。此外,王安石还在鄞县进行了兵农结合、加强治安等系列改革举措。( a6 f* ^6 [ X/ P7 J8 z7 w; Z
: J$ v( C1 x( S! W, ~8 ]# b
) J. J4 |3 J% x y
王安石在鄞县首创县学,延聘名师,培养人才,开启四明学风,使明州形成了官学、书院、蒙学三个教学系统。从此,鄞县开始出进士,仅在有宋一朝,鄞县不但出了718名进士,还产生了张孝祥等4名状元,有“满朝朱衣贵,尽是四明人”之说。宋至清,鄞县科考及第者出6位状元,5位榜眼,1位探花,1184名进士。
$ x3 B+ Q) B: x3 h1 d
7 Q" @" q& j$ E& m
$ e0 I+ y4 ^& u/ X& H$ ]. c$ G+ |. ?/ A王安石的改革为鄞县带来了富足,也带了经久不衰的文风,奠定了鄞县千年发展的基础。* [: n, \* x( [' s# _; F
9 l m( a* @* Z! z
J, Z' n1 X; s# ~2 X" {鄞县实践成果,成为王安石变法时的主要内容,如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等都脱胎于此。, h; g$ J% t4 b2 u) B. l
2 [* U. Q9 K( O; ^
; g5 }2 Z! {0 `, i2 a) @三年任满,皇祐二年(1050年),王安石转任舒州通判,离别鄞县时,王安石写下《离鄞至菁江东望》:“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丹楼碧阁无处所,只有溪山相照明。”反映出王安石对这片土地的深挚热爱。其年夏,王安石经杭州回临川老家,写下《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时三十岁的诗人,刚经过鄞县的改革洗礼,正等待一个机会,施展平生抱负。
. }9 T3 G* y0 T0 n
. n, O* c- v1 k, a9 ]2 k3 d8 Y, \1 ~" w& x5 E4 m- l' b
对王安石的政绩,史志代有记载。为纪念这位仅任职三年的县令,在千年时光里,鄞县百姓不仅建起了经纶阁、实圣庙、灵佑庙、忠应庙、遗爱庙、崇法寺、广利寺、王安石公园等纪念性建筑,安石乡、王公塘、安石路等皆以王安石名之,以示纪念。* w& k4 r G( v- ^
4 \& h% C) Q* k/ i+ G& {- z
! U w N U4 h8 v2 z$ M4 ^0 Z明嘉靖年间,为祭祀王安石治理东钱湖的功绩,鄞县百姓在东钱湖镇下水村建造忠应庙,俗称“王安石庙”,此庙1986年重修,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忠应庙内有鄞州王安石纪念馆,馆内陈列有“王安石在鄞史迹”,分“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兴学教化”、“咏鄞风采”、“丰碑永存”、“湖区新貌”等7个部分,记载了王安石在鄞县的功绩。
. k) W& z0 y2 i& v, H6 l$ i* d. o: f6 r( q; |! [
Q/ s# w- l9 n距离忠应庙两里的绿野村,有一座“灵佑庙”,也是为祭祀王安石建造。据《鄞县通志》记载,祭祀王安石的庙宇原本只有一座,位于深山之中,祭祀不便且年久失修,当地老百姓商议重建庙宇。下水、绿野两村村民争相在本村建造庙宇,下水村村民抢得王安石像,在下水建庙,绿野村村民争得王安石神主牌位,在绿野村建庙。东钱湖百姓对王安石的爱戴之情可见一斑。
- e9 F8 p! z7 `$ B: A* P2 }) B, {( X: m3 q0 m% d' e Y2 a
. g" G' k# ~0 Y+ a* k在安石路旁临东钱湖水处有王安石公园,园内有有“鄞女亭”,为纪念王安石女儿所作。! R) ~1 T, I, V; l* x- ~2 t
6 g, Q5 L$ b8 k$ O s
8 c; x: \5 v: a9 L; k9 n% s/ o; j王安石任鄞县县令的当年四月,长女出生,“未满月而笑,未周岁能言”,为王安石所钟爱,第二年六月,女儿生病夭折。王安石将女儿安葬在崇法寺西北的松林中,并写墓志:“鄞女者,知鄞县事、临川王安石之女也。庆历七年四月壬戍,前日出而生,明年六月辛巳,后日入而死。壬午日出,葬崇法院之西北。吾女慧异甚,吾固疑其成之难也。噫!”。王安石离任之际,前往墓地与女道别,写下《解任别女诗》:“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9 u, r% A" V a: ]
* B8 L0 {+ y# N
1 e0 n! D. Z; |% X' U
王安石行迹遍鄞县,也为鄞县写了大量诗篇文章,以文寻之,可得一二。
- E+ N1 u, V, W) S- T* k' a1 v3 r- i/ V) |7 D8 I
阿育王寺,位于宁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内珍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及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 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宋真宗将阿育王寺敕名为“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故又名广利寺,王安石在《鄞县经游记》中记载曾入育王山,宿广利寺,遇雨,不能东行。' H* v9 f+ S0 u7 m- N! T: T
i$ ?6 \& t5 k6 i) j/ b' `9 c# f- I8 Q) ~2 _" z
天童山,位于鄞县东约三十五公里处,为太白山之一峰,为禅宗五山之一。天童山上有天童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280年),北宋景德年间改名景德禅寺,明代改称天童禅寺,朱元璋册封此寺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赐号弘法寺,后称天童弘法寺,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安石考察鄞县时,曾游天童山,与友人一起,登上了寺后的玲珑岩,倾听了猿猴吟叫,并借宿于此,后留下描绘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 q2 r: m s; {$ P8 _" h- f' k5 O; P2 \" G, ~7 C
H8 _0 {) z2 u. O/ L& B$ U0 [% y' C& D
2 x1 B+ ?; H$ v( l( h, b1 G3 N" ?) K3 S" P3 w2 X
注:文中书法作品来自青岛书法家王兆江。
# ^6 }* U/ p, Z+ w4 G6 S: Y2 B& D/ m, K8 F Q1 }( J4 I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3 f% H" Z8 E6 H9 t5 s+ w% A! l# Y
+ z: j3 U- B4 z. G+ U+ g
7 b: ^$ O( F1 P: m( r/ L7 Q欢迎入群关注公众号( M7 o, M( }& ~/ G0 H
微信二维码: - a) D* w2 c$ B+ z ~4 X
: E9 H3 X# \6 [8 ?
+ E$ I/ a& d5 `+ }
, I9 _" i0 E- i o
2 A; j9 {3 o1 Y- O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