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双雄之南向——近现代武侠小说脉络梳理之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11:52: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雄之南向——近现代武侠小说脉络梳理之三
    . |2 ~8 s/ b& ?3 R2 d
      x. k1 d  w+ G2 ?- M( N+ M7 }$ J    ​   民国武侠小说的梳理上次仅仅开了个头。不管是叶楚伧还是林纾、钱基博。都是偶或为之的半业余作者。虽然本身的事业和学问都很强大,但是武侠小说只占了这老几位名声的一小部分。真正以武侠小说成名的似乎还是得从后来的南向北赵说起。
    - a5 j5 N1 U+ u7 C
    3 F& e7 y% z2 ~0 k5 D/ R% ^4 a  南向,指的自然是向恺然。这名字听起来略生,但是笔名却是如雷贯耳。平江不肖生的字号在民国初年的武侠小说界当真是好大名头。而且向恺然以党国少将军衔挟抗日之威风回来接收长沙的时候,估计但凡是知道此位身披戎装的中年将领就是平江不肖生的人都得大大的恭维几句文武双全的言语。这一点好像有王外马甲兄的《战场上的蒲公英》也提到了。而也正因如此,平江不肖生的意味其实也就只是向恺然人生的一面方向而已。向恺然一生波折坎坷,但却也侠义勇武,文采飒然。根据他的自述资料,作为一个湘潭人,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因为纪念写《猛回头》的陈天华蹈海自杀而参与学潮,反抗清政府而被学校开除。这种桀骜的势头也确实有些神似他不肖生的笔名。而之后的几十年乱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和解放战争;在这样的乱世里,向恺然也是浮浮沉沉起落频繁。这里并不是为了写向恺然其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向恺然的这些经历才使得他笔下开拓的中国近现代武侠的框架显得无比的波澜壮阔。为后来的现代武侠文学奠定了一个异常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向恺然的经历,端的是精彩异常。这里并不赘述。而只是从作品入手,来看一看这个平江不肖生的武侠世界。$ R3 Q( _' b$ J# N( K7 a7 M
    ' I, q2 X' k% n' x0 k, R: I
      向恺然最初的写作道路是从《拳术讲义》开始的,当时他“行且东渡,絀于资”准备用这部文稿“易金以壮行色”。也就是说拿这部手稿的稿费作为去日本留学的盘川。这是一部写实类的纪实武侠小说后来被兑水演化成为《拳术见闻录》。这个事情可以从侧面可以看出,向恺然其实是个习武的文人。
    3 ~8 S: k. ~: N2 G# Z, F' M! r, C 8 o  w" o# A; y  J
    东京同盟会部分成员,后排中是向恺然& K# ]7 l% E9 R: W7 _" q: K
      向恺然在留日的过程中写出了他一生在文学史上有着较高地位的谴责小说《留东外史》。这个不算是武侠小说,但却是向一生的文学巅峰。留东外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中国现代以来第一部黑幕小说、第一部留学生小说。可以说向老先生也是以此开宗立派的。有不少说法说留东外史也是近现代白话武侠小说的鼻祖之一。这一点我不敢苟同,留东外史里的嫖比侠多姑且不论。哪怕是所谓无武之侠,留东外史的主角黄文汉也相差甚远。虽然比起当时创造社的衮衮诸公热衷于表现苦闷相比,留东外史的人物还显得更热血一些。但是也远远不能作为“侠以武犯禁”的近现代武侠的渊薮。充其量是个无赖的嫖界指南——这是鲁迅先生说的。其实留东外史倒是可以作为后世中《北京人在纽约》《别了,温哥华》之类的留学生言情小说的鼻祖。" \1 L( g" c" V. v- u
    " _. c: p8 r7 c. m
    向恺然正装像
    ( x6 R! [9 u, G7 ]' e2 `9 L' |% E& M. M5 f9 M
      不过留东外史这一本书不仅仅奠定了向老先生的文学成就,也间接的将他逼到了写武侠小说的路上来。要知道谴责小说的特点就是大面积的影射现实,带来的效果也是大面积的得罪人。每一个心有坠坠的人都能在其中看到些自己不堪的影子。尤其是当时东洋留学生遍布中国的政商精英圈子。很自然的就堵死了向恺然卖文之外的路子。也正是如此,而且留东外史的卖价据说很便宜,千字银三角。也导致了向恺然的窘迫。所以鸳鸯蝴蝶派的宗主包天笑趁机将他推荐给了世界书局的沈子方。而沈也就直接了当的要求向恺然不要像《留东外史》那种材料,而要他写剑仙侠士之类的一流传奇小说。许之以丰富的稿酬。这一来,向恺然也就开始了他最波澜壮阔的武侠征途。: q$ W+ ]- K1 m2 L* D# T

    & G8 e+ `- O1 n6 L/ j( I  1923年1月不肖生在《红杂志》二十二期上开始发表《江湖奇侠传》,《红》杂志改版《红玫瑰》后,仍陆续连载;同年6月在《侦探世界》上连载《近代侠义英雄传》。这两部书也可以说是向恺然乃至后续近现代武侠的世界设定的鼻祖,也可以说后来的金梁古温黄都在其中汲取了无数的桥段和设定。下面就重点说说这两部书吧。, |/ i, ^7 k% t, m2 @
    5 {6 \8 |, l5 o" I
      江湖奇侠传,在序言中,不肖生便道出了此书的渊源:
    8 v$ S0 b. R1 x7 L  “我少时读太史公之游侠传,未尝不眉飞色舞,呼取大白相赏也。及长又读琴南翁所译之髯刺客传,又未尝不眉飞色舞,呼大白而相赏也。自后饥来驱我,行役四方,遂废读书之乐。即偶有所读,强半又为风怀渺之词,儿女绮丽之作,欲求能鼓荡我心,激励我志,如彼游侠传髯刺客传二书者,迄未可得也。兹者佣书海上,世界书局主人沈君忽以不肖生所著之相示,则巨干盘空,奇枝四茁,豪情侠态,跃跃纸上”  M1 C+ o0 k7 z6 q6 z
      远承太史公,近看林琴南——也就是我上一篇梳理中的林纾 。这也很符合我梳理的判定。5 ?6 v6 G/ ~# A$ j
    ! k) Q+ N  O" K% K) N4 C
      江湖奇侠传一炮而红,因此而被当时的大上海蓬勃兴起的电影行业看中,于是1928年春,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将《江湖奇侠传》改编为《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五月,正式上映,哄动一时,大收旺台之效;同年拍摄二、三集……十八年(1929),拍摄四至九集。十九年(1930),拍成十至十六集。二十年,续拍十七、十八集;《火烧红莲寺》艺术价值不高,开中国电影史武侠神怪片之先河……”《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说:“据不十分精确的统计,1928—1931年间,上海大大小小的约有五十家电影公司,共拍摄了近四百部影片,其中武侠神怪片竟有二百五十部左右,约占全部出品的60%强。"这可以说是现在多少以网文IP为卖点的大片的老祖宗了。& h& V" [- ]; f7 I
    ' {3 B) o/ {% _6 d
      但是江湖奇侠传本身的内容却颇为松散。串接的故事太多,伤害了主线情节的可读性。这一点又像极了创作生涯晚期的温瑞安。让人感觉的是好像是主进程被系统级的硬中断占用,开始了好多个副本虚拟机同步进行。虽然说这个风格是承接字旧派章回体小说,但各个副本之间又没有像水浒传一样的串接式情节爆点,如江州劫法场,三山聚义打青州等作为情节故事的节拍器。让读者看起来没有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4 `( e( N; e# D  S9 F( z9 A
    5 u# N9 o$ J8 L8 `- A4 N! w2 b1 }张汶祥刺马
    , _2 m& H, Q' d* I/ |" ~3 Q  由于此书并不常见,而改编的作品众多。也很容易被人管中窥豹的片面曲解。首先我个人认为,这部书的武侠世界设定和整体风格是完整而有序的。也是向恺然最关键的想象力的体现。这部书的一些主要的设定如下,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与后世的现代武侠小说有多少渊源:: Z: l" ~! _# h7 t1 |1 L- b7 R& G
      1、昆仑派与崆峒派两大体系的门户之争。这个不仅仅是门派设定那么简单。而是将江湖系列化为两大阵营,在这两大阵营之间演绎各种武侠人物的恩怨情仇——虽然并未分正邪。这个设定可以说影响了后来不少武侠小说的整体框架。
    5 @$ j8 c$ [/ M8 A; t  2、武侠世界已经彻底的摒弃了官府。武侠世界不再只是政治世界的附庸。大侠也不再只是X公案的走狗工具。独立的门派,独立的侠客成就了独立的江湖设定。这个也是一个转折式的变化。
    % L  x( j! p* I$ l# g3 B6 a6 }( j4 F  3、以真实历史事件代入武侠情节,这一点是承接了典型的历史小说的做法。但也为武侠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局面。后世梁羽生的唐武侠系列,金庸的鹿鼎记和黄易的众多穿越历史小说也都是以此为圭臬而演化出来的。而在黄易手里,更是像我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所论证的那样,成为了这十几年来网络穿越和玄幻历史小说的始作俑者。' v% g; @/ \/ @0 I6 @5 R
      4、初步完整的建立了以奇遇、学艺、献艺、斗法为基础的典型的武侠小说叙事框架。可以说在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武侠小说有三分之二都是类似的叙事模式。这一点虽然在古典小说和西方的流行文学中也有草蛇灰线的渊薮——《基督山伯爵》《聂隐娘》等。但真正应用于武侠小说却还是以江湖奇侠传为比较成熟的作品。
    / n9 h: {& [& f  }' H7 C2 k. n  以上四点仅仅是个人观感,但却也足以看出江湖奇侠传在之后近百年的武侠小说发展中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江湖奇侠传是后续很大一部分武侠小说的内在筋骨。就更不用说一些诸如丐帮的基础设定,叫化背米袋多少划分等级的方式等更细节的影响了后续武侠小说的元素,在江湖奇侠传的文字中俯拾皆是。1 I0 F( x. L5 X1 c0 @, I: O
    3 U, a2 I7 _, L5 r2 }: ~
      再说说另外一部向老先生的传世之作,《近代侠义英雄传》。这部书是和江湖奇侠传前后同时开笔的。也是世界书局在1923年六月份开始连载。如果说江湖奇侠传是后来多少武侠小说之筋骨的话,那么《近代侠义英雄传》就是之后多少年的武侠小说之魂魄。这本书的书胆是后来脍炙人口的津门大侠霍元甲。以他的事迹为主线,旁及谭嗣同、大刀王五、农劲荪等近代史有名的仁人志士。以坚持民族正气,努力武术救国为主要精神。彰显民族大义,爱国强国的主旨。可以说这部书就算是放到现在的出版物中也算是相当有正能量的。& X8 I+ D# N( ?& Q& j: K

    . y, m) G6 }; Q3 Z: w- z2 W  但是还是抛开这些隐性的含义不谈,近代侠义英雄传的出现,从武侠小说的维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极有意义的突破。武侠小说自带的鸳鸯蝴蝶派的属性被极其充沛的爱国主义情绪所消融。而从这些近代仁人志士入手的方式又冲破了武侠小说的讲古说古的窠臼。直接的变成了对于读者感同身受的模范人物传记。从这一点来说,近代侠义英雄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将武侠小说的作用推高到了民族救亡图存之精神药品的地位。而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武侠传记文学的派别。这一点在后世的武侠作品之中虽然不多见但却也颇能令人心折。虽然没有很出色的小说,但后来《叶问》《黄飞鸿》之类影视作品的大卖却也都是源出于此。今年又是戊戌年了,其实近代侠义英雄传也正是以这一百二十年前的那个风雨激荡的百日前后的几年事情为底本。而这两个甲子的轮回之后,我们面对西洋和东洋的现代殖民者已经彻底的转换了态势。从当年的东亚病夫,变成了现在的世界两级之一。从不肖生笔下以一己之力挑战东洋武士、西洋力士的勇者,转变成了一个全面崛起复兴的强大民族。两相参照,《近代侠义英雄传》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争史的一部分;变成了一个非常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 y$ Y2 c) \* K
    # I/ D: c: M$ I& W+ C津门大侠霍元甲
    % ]; B7 c. }4 u3 J. K  说完宏观上的意义,回到这部书的内容之中。这本书的主角是霍元甲。霍元甲其人是一个和传统武侠颇有些渊源却又很具有现代精神的民族主义英雄。传统武侠的门户之见在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力求全民强身健体抵御外侮的举动之下显得狭隘闭塞。而这也许和向老先生自身的经历与见识有一定关系——九一八之后面临着日本全面侵略,向恺然回湘创办国术训练所。霍元甲一生的行事也绝不仅仅只是”侠以武犯禁“可以概述的。从为大刀王五收尸,到一己之力三打俄国大力士。这些都已经超出了侠义精神的范畴而升华为民族主义。这一点以现代意识写传统武侠,在金庸的小说人物中也是影响深刻。以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包装的大英雄乔峰,以现代人自主自省意识包装的浪子令狐冲和以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为精神境界的义守襄阳的郭靖莫不如此。尤其是郭靖在民族大节上的意识更是可以说是远承此书中的王五和霍元甲。梁羽生的人物中我最喜爱的书生张丹枫(萍踪侠影录)的家国天下情怀似乎也是继承了此书的谭嗣同……所以说,近代侠义英雄传是之后数十年间武侠小说的精神之宗,也是近现代武侠小说的魂魄。
      Y3 a, L1 [% w2 r0 d8 `( R & h( @+ D" n: C/ ~, ~/ w
    大刀王五
    7 {/ @+ e- b( t- y, e1 E 0 u6 O. v0 v0 K& L8 ^
    谭嗣同* }" i" u& K9 a5 o6 R4 t5 v
      再说到技术流,此书中对于霍元甲自身功法和对于西洋武术的评述也是非常写实而且颇有见地。对于霍元甲的功法,更是首开了先天与后天也就是内功与外功的基础武术技术设定。这个设定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与游戏。第四十九回秦鹤岐评论霍元甲的武功:”他的毛病就在于他的武艺手上的成功太快,内部的相差太远。他右手一手之力实在千斤以上,而细观察他内部,恐怕还不够四百斤。余下来的六七百斤力气,你看拿什么东西去承受?这还不是大毛病吗?……他不和人动手则已,一遇劲敌,立刻就要吃亏,所吃的亏并不是敌人的,是他自己的“。
    ( q! d6 u6 Q7 i& ~3 l这一段评述实在颇有些精彩。而且也精确地描述了外功和内功的基础设定。而且之前的这个论述,熟悉金庸的看官已经应该联想到金毛谢逊的伤人先伤己的崆峒派七伤拳了吧。; }4 j1 e; i6 E' p5 _. _' X
    * v' B5 U$ w3 I# i
    霍元甲
    0 {9 S- ~9 j+ @) P  对于西洋武术的评价也是中肯而不盲目。虽然此书中也颇有些国仇家恨,但却也并没有义和拳式的盲目否定。霍元甲就曾经评论过:”外国拳术家的力与大力士的力,及普通人所有的力,都是一样。力虽有大小不同,然力的成分是无分别的。……中国拳术家的是弹力,四肢百骸都是力的发射器具。譬如用手打人,实在不是用手,不过将手做力的发射管传达这力到敌人身上而已。“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后来金庸评价西洋剑法的源头,”瞧他刚才砍劈这几下,出手敏捷,劲道也足。他这剑柔中带韧,要防他直刺,不怕他砍削。”同样的评价都是比较纯粹的武学理论剖析,说的很有道理也比较直观。而从这些内容也可以充分的看出向老先生的武术功底不凡。这种基于用力分析的理论也是之后不少写实的武侠小说的武功基础之一。
    , D: K, L$ B; x2 [" `
    0 _! x+ r2 `5 M3 P( q6 |/ O  q  综合以上所说的,向老先生的两部皇皇巨著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可以说是这后世的武侠基础。江湖奇侠传为筋骨,侠义英雄传为魂魄;再由后世的写手们添加些感情与义气的皮毛,便繁衍出了一派武侠的盛极时代。/ N) F0 _4 @( m  t1 ~$ X( O  w/ C. p

    1 J; r3 W! Z" u. J( t: d4 \    ​   本来要写全南向北赵的,没想到下笔这么多还只写了向。那就下次再写赵吧。
    ' \' ]. w- F7 J/ X( v' j! A6 T: L+ {' N5 i
      3 ?, J! a1 o: j

    . `( Z$ P  P  A( C1 z4 z1 C+ m/ v
    . k4 C- w$ o) T" e" l7 k, j, n0 h2 }$ d1 W

    3 w8 E) C+ i' u! i2 K
    9 Q  ]  L2 s* o4 V# |( H# a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0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勤劳工作的猪 + 4
    indy + 2 名留刀石
    煮酒正熟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1 06:37 , Processed in 0.04074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