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京虎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史记] 微生物的八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5: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11 18:25
& N- L: ^/ j% H# @( f蒂什勒倒是有心豁出去了,不就是一个疫苗吗?希勒曼知道轻重,决定先把迈耶的疫苗要来对比一下。% U+ {! D8 d4 I! s( Q# @# x

0 ^/ [3 l  \6 R对比后发 ...
1 h) z" }; z, @( B, ~4 j) o
好看。现在很难静下心来做事,只好眼睛盯着得奖与否了。同样,要不是得了奖,谁现在又会注意屠先生和她那辈人的贡献呢?所以,俺觉得得奖只是个手段,目的是引起大家对某一项事业的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3 05: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12 06:09 ' g4 H. n3 O# Z# L9 s6 b0 [. e
2004年,希勒曼已经垂垂老矣,他的一帮朋友一看今年是最后的机会了,就大肆游说诺贝尔奖委员会。, _5 L8 e) d+ \
5 K& R. n# ~5 w/ y
中国人的 ...
1 G, Z' [) z$ |0 H5 R( @
还真是,学界和业界的割裂是人为的。典型的就是觉得学界要名声,业界要实惠。这种诺贝尔奖就一定要给学界,补偿一下没有实惠的清苦,这位关键人物的思路太狭隘,不知是哪位人士。不过,1993年的诺贝尔就给了位在公司的人,Richard Roberts。。。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1-12-18 16: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17 14:44
* j; _# R! u5 k3 A2 E组织是这样做的,给一部分细菌屁民发准住证,让它们呆在肠道里把人吃进去的食物消化掉,还有很暴力地把吃进 ...
! K+ m: ^6 P8 H
这个病毒考古学比较有趣,虎兄有哪本书推荐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4 16: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22 09:31 / l' m, g, s7 ]+ Z, [" I$ j
除此之外,罗马还有自己的长城,就是布满蚊子的沼泽地,来自北方的强大的入侵者对疟疾没有抵抗力,还没有到 ...
7 Q4 R0 V) a- F" N& I) Y( T  ]  D
写得好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12-30 0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28 03:35 ( j3 d4 g# V& p+ H( ?$ V+ A
克伦威尔死了,查尔斯二世回到伦敦,把克伦威尔的尸体挖出来,一看烂成这样也没法爆菊了,只能砍头解恨。, \* ]9 V# ?: t2 Z2 D

) l0 o+ h. U  B ...
+ c3 P- P, y. [  G6 K0 |% V+ w
看到“奎宁的出现导致了非洲被欧洲人征服。”不由得心中一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全球化,就要拉平这种效应,不知福祸。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1-11 14: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10 17:29 % M) s3 d( I; d0 r& s7 d
李斯特是位外科医生,他那年月外科医生已经从改行的理发师上升到绅士的层次了,有了社会地位和不错的收入, ...
" [! ?1 Y+ g4 P
还是那时候人强,苯酚能杀菌就成,不管副作用,哈哈。科技当时进步是不是也有人们胆子大的缘故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1-12 02: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10 23:07 3 e  x# J7 g) i3 E$ d8 Z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科学的进步是有代价的,现在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比如在转基因上 ...
8 Y0 q4 X% I$ l$ t* ]( T( x- k
估计不是不明白,是"not in my backyard",呵呵。还没到生死存亡关头,就从来不会有自愿的牺牲。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能大家认为现有科技进步已经够了,暂时不需要再进步了,Natural is Beauty了,环保,自然,这些更重要了(毕竟,科技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是自然的,是人工的)。大概要等到石油真的没有了,或者超级病菌出现了,才会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那样的紧迫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1-12 11: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11 18:31
  F" a' ^; G' J: s0 F前面谈到基因变异,听起来很进化论,人类在环境中的蚊子和疟原虫的推动下,可劲地改变自己的基因,如此说来 ...
! E+ J9 Z* }# l1 ^: ^( G2 I0 }
这段很有知识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1-19 03: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16 13:15 ( ?. h4 |( d! `2 y/ S/ C0 g, P
巴斯德认为细菌不是自生的,而是通过空气中的灰尘传播的。# h) _  }: k: C& S# D

0 \" _# b' w4 q: r3 Z不仅这样认为,他还用实验证明了。在两个容器中 ...
! r1 z; g: U4 T, h( z
恩,青嵩素,奎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2-23 0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2-21 16:49
7 V6 q+ h4 p' ?- I在疟疾传播的理论上,比尼亚米从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曼森和罗斯是错误的,但曼森在伦敦大肆宣扬是他和罗斯解 ...

% U6 K9 Y) E+ e2 u5 E诺贝尔奖刚上来看来也不少错误,后来比起以前似乎就越来越严谨了。俺就想那为啥当初牛人都想得奖或以得奖为荣呢,估计一是奖金巨大,没有任何条件(是不是都给获奖者自己了?),二么就是也不太有门户之见,只要是欧洲人就行,还是相对公正。中国现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这个苗头:奖金500万,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都给获奖者自己了;04年还空了一年,显出点宁缺勿滥。不过,查了查得奖者名单(百度百科):9 d4 k1 U% U+ p2 W$ _* l0 ^

  R. W. S; t  e9 @“四、获奖时年龄:   吴征镒(92岁)、谢家麟(91岁)、吴良镛(90岁)、师昌绪(90岁)、叶笃正(90岁)、徐光宪(88岁)、刘东生(86岁)、王振义(86岁)、闵恩泽(84岁)、谷超豪(84岁)、吴孟超(83岁)、王忠诚(83岁)、黄昆(82岁)、吴文俊(82岁)、孙家栋(81)、李振声(76岁)、金怡濂(73岁)、王永志(71岁)、袁隆平(70岁)、王选(65岁);平均年龄82岁”3 \: r0 `' Y. f/ D7 E

5 f# s' u* s* n0 J. i1 y9 [; g现在还是老人家搭台唱戏啊,当然也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不愿意年轻人过早冒头吧。

点评

看到这个名单,直感是能健康的多活几年最重要!  发表于 2012-3-2 08: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3-18 14: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沃恩颇有老党员风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4-10 06: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呢?嘿嘿。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4-13 06: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4-9 17:27
* e% b" _) {( T- }, @2 d: o+ m美国现在在科学上牛逼得不得了,可是在那年月美国的科学很老少边穷,在医学上和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

% f: a" D9 Y! k$ l/ {这哈佛的典故出处在哪儿啊?之前还不考试,太有趣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5-16 04: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4-26 16:49 + ^% ]. X0 B( S4 H0 t+ c0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请到了科赫的弟子威廉·韦尔奇,建立了研究室,从此美国才有了真正的医学科研机构。1884 ...

2 H! g" o, X; F又见更新,原来hopkins医学院是始祖地位啊,怪不得名声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9-26 03: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9-24 12:25
4 p! P' M5 Z3 n% U0 v6 i# L1900年,里德奉命去古巴。7 B9 U+ |# ]4 m* z% p/ J
去古巴得坐船,里德知道晕车的毛病,上船后马上吃药,吃完了药自然困,倒头便睡 ...
! B) K9 ?+ ~9 x/ n
又见更新,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2-15 05: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2-9 11:03 + X% V2 O9 E9 t  D# E3 G3 g
对于死于黄热病的军人,军方一概举行悄悄的葬礼,但这一次大家坚持拉齐尔应该享受最高规格的葬礼。全军营 ...

9 _' u% C* k! ^8 I4 U  j向Walter REED大夫及其团队致敬!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2-15 05: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2-11 18:43
$ ?! j" v" p" s* p$ F6 W# y这个人是刚刚从麦金莱葬礼上赶回来的尤金•沃斯代恩。沃斯代恩是美国名医。在黄热病问题上,他是圣阿雷利的 ...
3 q& W$ W7 P" U; ]
平实的文字背后,是对先贤医师的崇敬;淡淡的日子如流水般逝去,却难浇灭内心深处那悬壶济世的烈火。
- f& Y( w# q4 M, N% X& K9 V5 y- |
8 m  ]+ i4 N$ j1 {; H  W" i' z3 W哈哈,最后还来侃一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 07:15 , Processed in 0.07152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