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史晓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之东哥谈话的一些佐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5 08:39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00: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帖子是一个公益帖,事实上俺有点勉强,主要的原因是这个问题实际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说清楚这个题目,需要说明白几个事情:& \7 c& \& e, Q0 C
    ' M1 D$ N: N4 x8 t
    1.        CP和国际
    0 y: f, q' D! V+ _. ^) O2.        斯大林留下的巨大空洞和作为替补的赫鲁晓夫
    ' J; K- Z& F' L, }1 A* Y3.        1957年的中国和东哥
    , X! s- I# f" j4.        当时在核战争背景下东西方对立的冷战国际背景

    # W0 A! V# k" Q  G' {. ~
    / N4 A/ E& R: R+ S最近一直很忙,但又从心里面讨厌现在一些猪鼻子插葱类的历史网上读物,本来,上面的每一点都可以展开写一个不错的章节,为了节约时间,俺就简单说明一下: -): q& U0 K  M, h! r8 x6 ]1 c3 f
    2 n+ R. h& L: G# {. }# a8 N% g1 I
    1.        CP在他们还没有掌权之前,可以说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抵抗者同盟”,而在CP的故乡,欧洲,19世纪的欧洲还没有护照,因此受到迫害的革命者可以逃到别的国家去,比如伟大的马克思老爷就蹲在伦敦。列宁在他的革命生涯很大一段都在国外流亡。所以,作为欧洲的抵抗者同盟的CP,他们的名称天然就是“国际”,正如他们的主题歌就是“国际歌”一样。而这样的同盟由于领袖的逝世,或者成员的变质不断更替,分别有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等等。----如果一定要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丐帮欧洲分舵和总舵了。简而言之,”国际“就是CP的传统。而当“国际“这个原来”流亡者(革命者)”的同盟在十月革命后,就发生了质的改变。因为此后,作为劳工阶级的代言人同盟,它所代表的利益和苏联的国家利益发生了剧烈的混合或者冲突,因此以此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尤其是在二战以后,很多国家CP变成的执政党。5 Z/ ~5 D- x! G; F+ H! n
    当然,和那些产自欧洲的同事们相比,土生土长的TG绝对是一个异类。# t' e0 A& y* X

    5 H$ W0 L8 @5 k1 H; g- d$ W9 A- Q4 h& C) Z3 P4 |; }3 Q* |
    而1957年莫斯科会议,正是集成这个“国际”传统的,左派武林大会。这个大会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前武林霸主“威震天”斯大林去世后留下的巨大空洞,另一个是刚刚发生的波兰和匈牙利的事变。而这两个背景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赫鲁晓夫有关.  j9 c, |0 c/ X5 n2 H
    4 i) I/ D; a% Y1 G* e8 f
    2.        中国人民,或者确切的说,新中国的人民有很多“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用他们奇特的贡献促进了新中国的成长,比如近的来说,就有憨厚的小布什总统和爱喝酒的叶利钦同志,由于他们拙劣的治国表现,使得中国可以闷声发大财。而相比这些,赫鲁晓夫的贡献远超他们。/ t$ @& M$ W+ w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赫鲁晓夫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悲催人物,比如说,在他不那么漫长的从政生涯里,身为北极熊的代言人,他幼小的心灵被无数同级别的人物践踏过。
    , T: r# G- e) f3 @/ X: z8 u
    " u4 W/ ]$ f: h, a, U3 r% }他曾经满怀憧憬地去见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谈和平,但会谈没开始,美国的U2侦察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外交场合中,这样打脸的故事也是罕见的。
    $ q6 K' M- H( L1 s- H# H( s然后,大家都知道的,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又一次地被年轻的肯尼迪在一次近乎俄罗斯轮盘赌的核战争讹诈中,先行退让了。2 t  V0 L3 L8 ~$ i; a! E7 W7 y5 s+ d
    最后,他还被尼克松奚落了一次,后者那时还是副总统。当赫鲁晓夫咆哮着评论对方的言论错误到比马粪还臭时,尼克松对前猪倌赫鲁晓夫说道,“不对,还有比马粪更臭的,那就是猪粪。). s" ~; s; [- A2 m
    这是赫鲁晓夫和美国三任总统的SM史。1 ?! r: S7 G& d+ {

    + [' t9 A( z! i! f至于他和东哥的故事,那可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抗。简单地说,东哥是白手起家,打造了一个新中国的伟人,而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突然死去后留下的一大溜二流人物里面的尖子。由于斯大林长时间残酷的统治,使得当时的苏联政坛没有一个让第一流人物可以独立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于是,作为这个长期压制的必然后果,(以及斯大林把太多的老布尔什维克送到了列宁的身旁),在他去后,苏联像失去诸葛亮的西蜀或者告别拿破仑的法国。, c3 a1 A8 |: ^0 H
    而作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赫鲁晓夫的轻率而颠覆性地推翻斯大林,使他在政治上成为一个鲁莽的操盘手,他一手摧毁了此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显赫的代言人的光辉形象,进而摧毁了整个运动的公众形象。于是引发了波兰和匈牙利的大规模骚动,而这个时候,他却没有铁腕搞定局面的魄力(或者说,这个例子侧面说明了,在那个时代,斯大林的残酷和冷血对于现实的巨大意义),求助于TG。后者,通过成熟的手段和高远的政治眼光解决了这两个危机。
    ! o2 T; ^' b* Z- @4 y' t6 V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赫鲁晓夫(和他惹出的一大堆麻烦),而是,比如现在的普丁这样的强人,那么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东哥不会有这样远超过中国国力的影响。但上帝就是这样调皮的,当他把列宁,斯大林给了俄国后,作为公平起见,他换上了赫鲁晓夫。就像在俄国人倒霉地送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当代最伟大的二人转组合。
    . |+ k0 b) s# _0 G8 O# p0 h# O0 ]; F
    % H6 X* `+ H/ ]$ @$ z: V2 _+ g3.        1957年是东哥的巅峰之年。这一年,中国的红色革命迎来两个高潮,本国最大的产业,农业的合作化(也就是社会主义化)取得决定性的成就。同时,曾经在中国一千年的统治阶级,“士“的代表,被彻底地涤荡,即反右。这两个高潮,从现在看来,不过是持续上火的历史进程里的第一个表面上的高潮,而且,实话实说,以国家的发展和国力的培育为标准,这两个高潮,都是虚高,或者一刹那的兴奋,其带来的严酷后果,将在之后几年马上显现。但在那一刻,1957年的莫斯科,东哥为此心情愉快。
    3 f/ F; F0 p  D, X
    ' @3 U9 T5 C! }' p4.        1957年距离1945年二战结束,不过12年,距离1937年二战开始,也才20年,在这个时候的世界,战争和和平远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几代人刻骨铭心的恐惧和黑暗的记忆。另一方面,对于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们而言,他们认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帝国主义们的内耗,这种内耗必然极大削弱曾经的霸主们的实力,从而让被殖民的,被压迫的人民更容易地得到解放。
    6 {  u6 Y& Z+ y7 G3 r" Y因此,世界被划分为两个阵营,支持民族解放(比如各大洲的原殖民地独立啊),支持无产阶级反抗的,是苏联为首的阵营,而另一面就是帝国主义阵营。这两个阵营天然的应该对立的。不过,由于两个因素,莫斯科会议的领袖们中间出现了杂音:
    / q  _" d* M. Y! g: S( c7 s! f一个是,随着核武器的发展,世界大战变成了没有赢家的共同毁灭。$ Q! A0 K6 Y# }/ y3 N  y, u
    另一个是,很多革命党现在变成了执政党,或者参政党(比如法共,意共),这让那些曾经在街头,咖啡馆流窜的革命者拥有了他们的宫殿,国家和其他一切消磨意志的玩意儿。所以,这些即得利益者自然希望走一条和敌人妥协换取自己现在苟安生活的道路。----悲伤的事实是,这条本应该被革命者唾弃的卑微的世俗的道路,恰恰是历史的必然。
    5 U  e% m7 @' E5 C0 w4 r+ x$ O----然而,对于光荣的,几乎白手起家,独立自主达到自己伟大胜利的TG而言,尤其是对他们伟大的领袖东哥而言,革命者沸腾的鲜血依然还在澎湃。
    , r7 [  u' Z' R0 t" H; z这才是后来中苏交恶的根源。而不是因为所谓的毛和赫鲁晓夫争夺“共运“领导权的小人之见。
    4 U- R( M* S# o
    ; F6 n! ]1 Q& a8 O, b$ s- S/ N2 |/ z$ [本来还要多写几句的,不过明天还要早起。
    / p) }: _8 M3 F/ D3 I8 ~& I2 B上面只是一个粗浅的提纲,现在手头有太多好玩的东西,好看的书,俺真心觉得没有时间来为网上很多习见的所谓的观点来做考证,因为坦率地说,有些作者是故意的。他们的历史文章,大多都是为了宣传他的观点凑的,很多时候连基本的事实都未必准确,而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人们都是碎片化(或者趣味化)阅读,何尝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去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梳理一遍呢?
    4 D5 K) w3 w0 o# u
    0 f5 [/ O9 v2 y做一个不苟且的历史阅读者,恐怕已经是一个很奢侈的人生理想了。* @3 ^  D" u7 q: {" ]4 K8 m$ S

    评分

    参与人数 28爱元 +14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楚天 + 6 给力
    七月群山 + 4 涨姿势
    韦红雪 + 8
    常挨揍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5 08:39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元帅 发表于 2016-4-13 10:21
    ! O7 m& J% h& A( m+ P) |建国初期的几次运动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扩大化和教条化上面。
    0 v' S5 S2 A$ L
    4 O: L8 l$ b+ F- L, X旧的阶级已经被打倒,而新的特权阶层 ...

    . B# N5 _# q# I元帅的这个观点很好,有空俺也多写几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5 08:39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0: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yoshiro 发表于 2016-4-13 13:50
    ! `) l0 d0 N/ \) S楼主是西西河的史教头?

    + A2 J( b8 E) e, p正是蛐蛐在下小弟俺。。。哈哈

    点评

    哈  发表于 2016-4-14 01:00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农民家的狗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5 08:39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23: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6-4-17 23:12
    ' W6 A. Y$ T2 E" }' K  @, jPBS 1年多以前播过一个纪录片,关于赫鲁晓夫对美国的那次访问。我看过以后对他好感增加不少,觉得他是个很 ...

    # w5 G5 S6 p. P9 z9 v! c1 d哦,那个“解读”实际上是尼克松自己回忆(或者是他自个儿显摆)。俺是引用啊,伯爵兄,
      f. o2 x) U1 R3 C* l: S! J" H* T3 O! R8 ^( I; D  H1 ?4 B! S
    http://news.takungpao.com/history/tianxia/2013-10/1956777_2.html
    + t4 R" P) \( q, R' ?; q7 W
    9 _  x& {4 b4 r; E“这时气氛顿时改变了。赫鲁晓夫尖着嗓子,不断用拳头敲打桌子,以激烈的言词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他声称,这是一次严重的“挑衅”,是一项愚蠢的、吓唬人的决议。他要求知道美国下一步是否就要发动战争。“以前苏联政府认为,美国国会决不会通过一项发动战争的决议”,他说,“但现在看来,麦卡锡参议员虽然已死,他的阴魂却不散。正因为如此,苏联必须时刻作好准备”。1 W# P9 n+ l  X; D- [9 y( ^: N% r# I
    * D2 I9 {2 u4 F2 e
      我向他解释说,决议只是表达了美国的看法,而不是一项战斗号令。我想接着谈其他问题,但是赫鲁晓夫不愿听。最后,我说:“我们白宫有个规定,在讨论时间拉得很长,而又没有进展时,就中断讨论。艾森豪威尔总统说过:‘我们谈这个问题谈腻了,换个话题吧。’也许你我此刻正应当这样做。”4 Y* m; V7 \; s* v4 E* y

    3 s* B! e$ `) i6 B  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赫鲁晓夫仍然显得无动于衷,他决心再尝试一次,“我同意总统说的话,我们不该反反复复地谈一个问题”。他说,“但是我还是不明白,贵国国会为什么要在这样重要的国事访问前夕通过这么一项决议”。说到这里,他怒容满面,大声叫嚷了一番,我意识到他说的是一些粗话,他的译员奥列格·特罗扬诺夫斯基的脸顿时涨得通红——他后来担任过苏联驻联合国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显然觉得很窘迫,他朝卢埃林·汤普森大使看了一眼,汤普森大使懂俄语,正咧着嘴笑。过了几秒钟,译员终于将这句话翻译过来:“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4 K, Q& A% c" |% H% I/ [; H  S

    ' Z6 m7 j5 s6 A! O) G  W5 Y  当译员翻译这句话时,赫鲁晓夫两眼盯着我。我决心以牙还牙,将他一军。我想起给我准备的背景材料中曾提到赫鲁晓夫年轻时当过猪倌。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就知道,马粪常常被用作肥料,但是有一次我们的邻居用了一担猪粪,那可真是臭气熏天。我逼视着赫鲁晓夫的眼睛,以交谈的口气回答说:“恐怕主席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1 D( V& L3 _9 j3 p% t# j
    ) \4 c7 C# B7 \, U) n! ?. F
      这句话翻译完之后,霎时间赫鲁晓夫太阳穴的青筋似乎立刻就要暴出来,眼看快要大发雷霆了。可是他突然又展颜微笑说:“说得很对。你刚才说我们现在应当谈些别的,也许你说对了。但是我要警告你,你在这里访问期间,还会听到我们谈这项决议的事的。”如果说赫鲁晓夫在其他问题上很少恪守诺言,在这件事情上他倒没有食言
    ' {" c2 r) O* L) z, h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5 08:39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2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6-4-17 23:32' T7 C) E2 y1 @& p
    你说的是尼克松访问苏联的那次。我刚才查了一下美国人William Taubman写的赫鲁晓夫传记,引过这番对话, ...

    9 o3 V/ v! }4 f8 u6 k好,了解了。7 W4 k$ E; a- d
    ( w! ^5 v/ w% Y" j# s9 {( m3 H0 @
    谢谢您的资料。历史如果真的是一门学科的话,我觉得一定会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立场,不是偏左或者偏右。否则,就不是一门科学了。8 h' B6 R# P8 c' C/ j& n' C# J; J
    ' @# k  c7 w- `7 _  @" c6 M! P" f6 K
    所以,俺的体会是多看事实,梳理脉络,然后,把过程说清楚。能做到这点,就相当难了。尤其是现代史这种史料特多的领域。5 @/ i) A& D' P
    " C+ b- J! r# |; ]  {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8 学识 +3 收起 理由
    坚持到底 + 6 谢谢分享
    老票 + 12 + 3 不仅补了欠账,还很欣赏这个态度.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 07:39 , Processed in 0.05493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