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169|回复: 1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闻人笑谭(第二辑,11—20)(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0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逸云三洲 于 2012-2-2 00:22 编辑 6 b& M( o+ p8 O- j: a( Q3 r! h
& y+ B' C/ u7 B" }- _; @( _: k) h
转大和尚按:新招小和尚,招满十个算一组,第一组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4764-1-1.html
  t, P% @2 a1 h4 g招收满员,送厨房去洗菜;现开始招第二组8 }/ q6 F) J% t  R' }  v

% o# T, a' @" N2 a6 ~% [5 r/ c第二辑11—207 ~$ d5 ?7 l# ?

3 S- J% [3 R5 Q" x  Z/ _11, 右老的条子            二楼
. @6 d: A  Y' o, x/ _- r  N6 ~+ [12, 林子超然              十四楼- r% [9 M" v7 {! e& [
13, 觉生佛缘              二十一楼; N8 O3 ~* g6 v' X
14, 你好、我好,打架不好   二十四楼3 M- M4 V$ O0 H0 B- D1 W4 k/ @
15, 奉系军阀的接生婆       三十一楼; ^% d) }- s) _% O# Z. G$ R7 @$ N
16, 老当益壮熊希龄         四十七楼' L3 @& `  E( f1 r7 G
17, 总理新人笑,总统旧人哭  六十一楼
: E3 E0 C+ u. @$ X  H2 q( |) U18, 丫姑爷                 六十五楼9 Q5 u1 i0 S3 @' N6 @2 K
19, 学子张学良             七十七楼
' n6 P% i) u  [0 J2 o. _, m' D( ]20, 低碳宣传法             八十五楼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9 收起 理由
laser + 4
星新行 + 4
煮酒正熟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01: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右老的条子

十一、右老的条子0 B  ^2 l, Z. {
于右任,人称右老,乃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中首届民国政府的交通部次长;后来党国取代了北洋,右老又任国民政府烹饪院院长……
) }( G; R* M& h% A2 Q. O) g& J5 |
啊欧……开玩笑了,其实这个玩笑也不是笔者开的,而是出自于右任的朋友之口。于右任对吃还是挺有讲究的,但决不是豪门做派,事实上也做不起。他用的食材,相对普通,重在食物搭配及烹调方式,加上懂点中医,亦以食补保养身体,比如有段时间自感身体欠佳,就经常做了茨实鸭子来做食疗。另外他也喜欢亲自下厨操作,北伐前夕,他经蒙古去苏联时,跟当地人学会了做羊肉,以后羊肉就成了他的最爱,并且温故知新,不断试验新的做法,在重庆时曾以鱼和羊肉同炖,据说味道很不错。
; R" O/ H5 M& O7 {
# m9 d6 i& `/ H# s6 t于右任又是非常好客的,有了好东西便要请朋友一起品尝,饭桌上又免不了要神聊一番美食烹饪之道,所以就有朋友跟他开玩笑,说你不如辞了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职务,去当烹饪院院长吧……* m* p0 y; y' T- d- J
; ^( T5 Y+ D& D! ?  b
当然美食家也好、政治家也罢,于右任套虽都套得上,终究算不得大家的。他老人家最杰出的成就,无疑在书法上面。有人甚至说,于右任的监察院长职务,一半是靠书法换来的。这个说法又似乎过分一些了,于右任虽然没有多少势力,但辈份很高,又是蒋、汪两派都能接受的人选,故在国民党人事中有他独特的地位。当然他总体上是偏蒋的,这就是为什么蒋汪二人转成为历史遗迹后,于右任仍能维持不坠的原因。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中,与蒋介石较有历史渊源者,加上蒋在北方缺少人脉,于在护法与北伐期间,分别当过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和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西北很多地方军人都当过他的部将;民间对他也有一定信仰,所以蒋之尊于,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吧。" G9 j) _9 u, s+ H2 I  x3 Z

3 F* Z- ?, w& B2 a, ]8 G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搞总统选举,总统当然是无悬念的事情,副总统一职倒是有多人想做,于右任也参选了,不过当时蒋为搞派系平衡,属意孙科,所以于右任得靠自己拉选票。除了有老资格可用,于右任无权无钱,怎么拉票呢?所以记者们很好奇,就问他了,老先生微微一笑,说我有条子嘛。原来他赶写了近千条幅,准备送支持者。不过于右任的字再好,总不如金条给力了,副总统没有选上,继续当他的监察院长。: x0 a2 O" V6 U3 C- v5 B: U

  o! H" L; ]0 S; @( K于右任是书法大家,求字的人很多,他老人家好脾气,写得也很多。不过也有写烦的时候,有一次在请吃饭,有一个客人已经求得一幅了,贪多再求,老先生许是喝多了酒、许是心里不太高兴,随手一写;那客人高高兴兴拿去一看,上写:不可随处小便……当场窘得不得了。还是于右任的秘书长解了围,给那个客人出了个主意,那人遂回去将条幅割开重新装裱,成为:% l' k' k3 K0 H% h' `  u6 ]

9 M& ]+ g) X5 Q4 w8 K小处不可随便。
! w* t8 x: \9 `$ a' T, i
! _7 I' g. X7 m! d* v3 }7 u总算上得了台面了,不枉他受窘一场。
6 v( W7 A* i' I7 P! W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0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ser + 4
sduivy + 6
禅人 + 5 + 1
煮酒正熟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 发表于 2011-11-26 01:56
% \/ {3 d1 v6 \. k- d哇,最后这个典故原来在他身上
6 V# R( |+ D( ^; P, }+ N! m1 J
) M4 w4 y0 A. N' m8 {; J早些年看书,主要是说他女婿如何争取他的事:

1 X: d( x4 I5 ?5 e: u5 ]! X屈武回忆过周通过他做于的工作,
# I8 M" m$ q5 ^8 V- R0 s向彼做工作是合逻辑的,倒不必将信将疑,
: m1 P/ f- o6 s+ {# X" {! |于本人的态度则是个谜,海一边说是被人裹走的;海另一边说老总统听说了有人做工作,于是做了一些反工作,说服老先生走的,

点评

我就是对于本人的态度将信将疑  发表于 2011-11-28 01:4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3: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云三洲 于 2011-11-29 00:06 编辑 ; |) n. p7 Z$ d2 J& S- u4 }+ e5 ?
禅人 发表于 2011-11-26 15:10
1 ^- O; v6 K8 l# a2 W$ Y2 x- B+ ?4 G' E感谢小安救场!俺下月回国及杂事较多,第二组有请小安领衔主演,等空下回来再敲边鼓   ...
7 a3 A0 R+ Y- a* O8 C; X. j
2 c1 u8 Z+ X5 t8 m
于在民初任临时政府次长,后来袁取代孙,民党失势,于再去南京时,就很失落,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林子超然

十二、林子超然
9 a2 h( A$ z* t7 E6 I1 Z4 r( z, s( n5 V! s' a8 t+ J
于右任在四八年竞选副总统失败,否则蒋介石下野时,就有于代总统了。其实于右任与元首大位擦肩而过,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有过一次了。当时国民政府闹双包案,蒋主席一派占南京、汪主席联盟据广州,双方剑拔弩张,导火索是蒋介石囚禁胡汉民。就在大家快要打起来之际,小日本欺上门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形势的压力下,国民党各派妥协,胡汉民恢复自由,广州国民政府就地取消、南京政府蒋介石则辞去国府主席等行政职务;大家议定,新主席不能再从军人中产生,应该找个老同志来担纲。: g; @6 k+ i, l( f- x
% B- {4 t/ U8 P
接着就是各派讲斤头了,蒋介石方面推于右任上位;汪精卫呢,本意是要蔡元培干的,但对于右任却也还可以接受,于是主席人选就算基本定下来了,连消息也走漏出去,报纸上都说得有鼻子有脸,结果正式公报时,却换了林森。原来内定当行政院正、副院长(正、副总理)的孙科与陈铭枢,接受谋士的进言,认为应平衡胡汉民派的利益,遂由陈铭枢出面向蒋介石建议换马;同时胡汉民本人也直接写信给汪精卫,推荐林森出任国府主席。就这样临阵换将、老母鸡变鸭,于主席流产、林主席上台。
- j, A3 {7 Y8 o; Z0 x; c/ s1 l6 d, r/ `: v) J! `% _  m6 {
林森,字子超,真金实银的老同志,辛亥革命一连串炮响,民国的第一位议长就是他。不过后来孙先生领着大家左转,林子超同志一个踉跄没跟上去,就成了西山会议反动派。好在时间不长,蒋总司令、汪主席又先后团团转回来了,右派帽子大家抢着戴,林子超就又成了党国的元老。但经此一变,林森吸取落单的教训,左右好说,被团体抛弃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尽量打太极拳。等各大派拔河拔到相持阶段,林子超有人抬没人踩,于是当了国家元首。当然林主席跟蒋主席、汪主席同职不同质,当时说好的,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为国民党三大常委,掌握实权;新国府主席的本职工作,就是玩虚的,不虚不称职。- x' p/ F% S5 A, P2 b0 ^" B

0 W" |% @( a+ l; o% i林主席也确实非常称职,所以有人写对联: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于右任说得则更促狭一点,说林主席连傀儡也不如,就是一张像片。至于对像片的态度,蒋介石是比较客气的,只要无关宏旨,面子尽量给;客气归客气,实质问题上那还是不能含糊的,有一次高管开会解决蒋、胡矛盾,林主席生病缺席,蒋介石以为林森有意示威,大半夜就闯进主席家里去查房,结果发现林主席确实烧得七荤八素,蒋介石转弯倒也蛮快,本来的一脸冰霜立即解冻,忙不迭地嘘寒问暖。, a- ~. }! D, D6 y6 R

' _; ^& B$ B  A! P: g+ L4 d" r+ G3 `汪精卫呢,本来资格就老,便不太把林森看在眼里。他后来接替孙科当行政院长,政府首脑理当去拜访国家元首呢,他却磨磨蹭蹭,隔了很久才去。林森也有趣,借故躲开去了,大概是说你既然只是看在主席的位子上不得不来,拜个空位得了;不过林森偶尔也要扳一扳规矩的,据说有一份汪发给林的公函,里面称兄道弟;林森回头见了汪,便说你我一起革命,同志友谊兄弟情份,确实也应该随便一些的,但既然是公函,以后人家看见了,岂不是要误会我们不懂规矩了吗?
% n& B( F2 K: W" K# A3 f" V0 X3 o6 a$ \# d  ?( A
其实那份公函倒不是汪精卫亲为,但到那份上,也不好明说,只好连声道歉;憋了一肚子窝囊气回去了。回头让手下彻查,心想好好修理一下闯祸胚。谁知一查之下,竟然是褚民谊弄的笑话了。褚民谊是汪的亲戚兼亲信,罚是不好罚他的了,但汪是才子自居,这次莫名其妙丢好大的脸,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自己人有自己的算帐法,于是踢了褚民谊一脚了事。$ f$ F  Q" @  s7 i

. T( d% q$ C0 g' g7 @林森的私生活也颇有意思,吃斋念佛、不赌不烟,他的元配在婚后不长的时间里就去世了,却一直没有再娶,于是引得时人今人东猜西猜,众说纷纭。国府主席的属员中有参军长,实权没啥,地位还是蛮高的,人家推荐吕超;吕超是老同盟会了,又跟四川军人关系很多,林森对此是较满意的,但他又顾虑川军将领陋习较多,所以特意要人调查,弄明白吕超确实不抽大烟之后,才肯下任命。林森对人家三妻四妾也很反感,他曾捐钱在庐山上造石凳给登山人休息,却又嘱咐刻上一句话:
5 Y( K& D& Y5 h: j/ O6 P7 e# X" [2 ]/ \/ S5 I- W% L" b6 f" H3 T- G
娶姨太太者不许坐!
0 Y0 w5 G5 U: S$ @2 R& N
; V7 h- Y  G; v6 [  e) J9 F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ser + 4
禅人 + 5 + 1
煮酒正熟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3: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2-2 11:15 8 S  e4 T3 d' K+ a6 S7 o) _
民国的副总统位子,于右任是没希望的,谁让李猛仔和常凯申配合得那么默契呢,虽然不是有意的,而且结果让 ...

  C% }' R8 e" o: }# ?8 R, {是啊,开票于是第四位,倒数第二,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7: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人 发表于 2011-12-5 22:52 ) n. l" N9 O& V7 i/ D, E  R; {! z
原配去世后不娶,这点倒是和谭院长一样呢'
7 Q" J6 N8 F/ l/ h' g* E8 l  f
弹院长大概是觉得干粮比丈亩粮耐饥,
5 y! a" @( ?& E/ S1 I& i说笑了,谭不愿再娶,还是蛮认真的,决心不比林主席小,只是林主席原配去世很早,守起来更辛苦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03: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觉生佛缘

十三、觉生佛缘& w9 q- z# l: w4 a/ i

& s/ r" @: L  I8 N$ N" S( w% H9 M( J居觉生,也就是居正,湖北广济人,乃辛亥年武昌起义的策划者之一。居正是老同盟会了,不过他在武昌的活动,顶的却是共进会的壳。啥是共进会呢?它是在同盟会内部矛盾基础下产生的一个团体,当时同盟会把活动的重心放在华南地区,引起其他省籍会员的不满,便有各起炉灶的尝试,共进会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成立的,主要活动在湖北和湖南地区,后来与文学社协力发动了武昌起义。; g1 G& E0 {- U& V& }9 r

5 Z" l; L6 ~3 W. u- w6 g共进会在湖北的机关,由焦达峰和居正等人一起负责,大家努力工作,会务不断扩大。共进会行动能力不错,弱点也有,就是在搞钱上,所以很快就陷入经费枯竭的困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饭也没得吃,革命就无从革起,焦达峰与居正情急之下,只好临时抱佛脚,……嗯,确切点讲,是临时抬佛脚……原来居正他们听说附近有一座庙,香火很旺,庙中神像据说是用信徒贡献的黄金所造的,被称为金菩萨;便有心找菩萨赞助革命。; R, K+ ]7 s* \$ H$ K; {' w
3 m" _2 s$ g, j3 z9 M1 c5 K
好大一个神像,是不是真为纯金的呢?实在是有疑问的,我看铜包金尚有可能,弄不好,泥塑贴金也难保。不过共进会乃革命团体,革命者往往是浪漫的,否则如何能想象到共和制给人民带来的好日子呢?革命者又是无畏的,无食更无畏,惊天地、泣鬼神,何事难哉?神像是否有金三百两,和尚们不让问也不让摸,不去抱来抬来,看来是不能检验真理的了。于是焦达峰与居正组织会员们集体出动,探庙的、把风的、抬神像的、乃至于拦和尚的,分工协作,轰轰烈烈打了一场筹款战役。据说神像还真被偷出来的,可惜虎头蛇尾,在信徒们围追堵截之下,只好弃置半道。事实真相倒底如何呢?是不是走到半道就检验出真理来了,于是就不用继续实践下去了呢?也未可知了。4 D' Y+ {$ y! R, S' z1 o( N* Y

: M8 W' A5 O0 V9 b4 n) Y% c当然共和的实验,还要在血与火中继续下去。焦达峰后来往长沙组织了湖南方面的起义,任光复后首任湖南都督,不久死于兵变之中。居正则留在武昌参战。共进会是由同盟会当中分离出来的,但居正与同盟会领导人的关系还不错,黄兴曾任他负责武汉方面的会务,并送了一笔经费给他。武昌起义后,居正便建议请黄兴来指挥作战,被大家接受了,只是后来大家又闹起地域之见来了,湖北人湖南人不和,孙武等发难赶人,便是黄兴自己也不能完全免俗。
5 W5 ^; ?3 p8 c1 A$ K' e/ B$ j; Z0 o- x" f1 n0 v* p0 N
黄兴回江南后,对武昌方面意见很大;孙中山则本来就对共进会闹独立没有好印象,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湖北方面的人便不太受信用,但居正是个例外,成为内政部次长。可惜南京临时政府的寿命很短,不久就移到北京去了;居正跟着孙中山一起下野,袁世凯设衙酬庸,孙中山有铁路可玩,居正则属于真失业,于是孙中山要他去同盟会管钱,实际上呢,就是去各处找人拉赞助。这真是个苦差事,同盟会政治前景不明朗,钱不好找呢,有人就建议去找同盟会出身当了大官的,结果效果也不好,居正是心高气傲的,后来对这段日子以托钵自嘲。
' y9 d% T6 [) I1 s( s) E. U2 `0 H8 M5 T  O
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尚托钵靠大佛;早知道要托钵,怎好去抬佛脚呢?
* A& D: T( n, x6 s5 w( E9 g
/ f0 A/ r. p' I7 c% ?/ {* m) W说笑了,筹款不易,乃政治生态影响,好在不久居正当选参议员,不用继续受气了。孙中山搞中华革命党时,黄兴等大佬多数反对,居正倒是跟着走,于是在孙的圈子里节节高,一直到孙中山左转。居正是孙中山活着时就公开闹意见的,所以人称右派中的硬骨头,孙死后成为西山会议派。该派许多人在清党后都不同程度跟南京和解了,偏偏居正又扮硬骨头,继续跟蒋过不去,于是成为通缉犯。最初他是得到消息的,躲进租界里面去,人家也无可奈何。谁知过了几天出门碰上大雪,居正路痴司机雪盲,竟转到租界外面去了,结果被警备司令部抓走。
& h3 a! ?- g# Z+ B1 ^/ s5 |4 G: P2 X2 M7 z( f. ^; }" y
居正坐班房,革命也好反革命也罢,都干不成了,便潜心研究起佛学来了,于是吃素念佛、抄写佛经,一派居士风范。日本人占领东三省之后,一来国民党内部各派讲和,二来蒋也要用一用居正跟日本人的关系,所以居正被放出来,后来又重新成为党国大佬,但居士风范则一直维持下来的。
* n( v! J' f+ Q7 M+ l9 E7 b3 l/ I/ p& A/ K$ g
可见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 B6 F; ^' b! p3 S" C
6 j: \6 ^% G" G6 n9 x( N2 n- F3 h; C/ a5 ~# u2 Y9 D

- _: o% ~/ V! n  S8 Y% i
  O( Q3 }9 K" j& k, x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ser + 4
禅人 + 5 + 1 精彩
煮酒正熟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0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你好、我好,打架不好

十四、你好、我好,打架不好5 j# E$ f7 ^# R# ~) h  H2 A
/ Q# L3 J- v2 `, m& a+ i/ R" D
国民党的元老里面,文多武少,除了李烈钧、许崇智等少数几个正规军人,其余多是摇笔杆子出身的了,内里当然也有若干人挂过武职,象于右仁、居正,还有过总司令的头衔,毕竟是认真不起来的。不过李烈钧的组织介绍人张继,倒是好算半个武人呢。
5 u& U: _) e2 P5 E5 T5 e& C
+ m) w2 {' r9 w9 `: h张继领兵打过仗?哪里,张继在北京民国时代当过参议院议长,在南京党国时期曾被推举任立法院院长(未就职),论元老资格那是如假包换,领兵打仗就连边也碰不上了。那么,为什么说他是半个武人呢?喏喏,一来此公身材魁梧,赳赳有武人相;二来嘛,人家早年就为同盟会上阵打、打……打过架……6 a. e4 a, w/ L2 x' c! l8 y/ V

$ {8 Z( W' e: Z- F. c严格说是上台打架。同盟会在日本发育的时候,共和还不是海外游子的共识,那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人士也流亡在日本,他们主张的君主立宪道路,粉丝也非常多。按说大家都在忧国忧民,你忽悠你的皇帝、我勿悠我的人民,不就成了啦?不成啊,就那么一些粉丝,都到你锅里去了,我这里就清汤寡水了嘛,于是同盟会的同志们,碰到保皇人士的场子就搅,张继人高马大的,站在场下丢草还不过瘾,有一次干脆就跳上台去,出手把人家修理了一顿。" L/ s8 c: t8 F4 p) j) o
0 u5 b. |8 v' T: z# P! u$ Y) h
这么野蛮吗?那要看人的,张继遇上自己的老婆,就温顺得不得了。然而张继在外面骂人打架都有种,说情话却委实没有本事了,有一段时间他在法国,老婆隔三差五情书抒怀,张继虽然是跟贴必回,却不知道说点啥好,便干脆买了一堆明信片回来,千篇一律地写上:你好吗?我好。隔一段时间发一张,弄得象自动送花机一样。& U" y' l) ^8 z% B" X
- O+ X4 g: E* a( N6 ]* p* f
这样的老公也要吗?哎,不会说话不要紧,听话才是硬道理,人家张太太就是看中这一点。有一次国民党开大会,廖夫人提出一个提案,孙夫人、冯副委员长都签名支持了,要恢复孙先生早年联俄的主张。张继不是左营人士,虽然他当年曾出面跟共产国际的代表谈合作条件,又介绍李大钊等人跨党,但那都是奉孙先生命令做的,后来很快就跟共产党人划清界限了,并一度成为右派的招牌人物。好在事过境迁,那已经是日本人骑上头的生死关口,国民党内联俄抗日早已不是偷偷摸摸的话题了,跟中共的谈判也在紧锣密鼓;这是廖夫人提案的背景。0 G( n! S: Q4 v  p

1 l* |) Y8 `* A+ [张继看看这话题也没啥禁忌,又想想两夫人的面子,就跟在后面画了一个押。可是廖夫人、孙夫人,究竟不比张夫人着力。于是半小时之后张继赶来反悔了,要撤回提案上的签名。夫人们当然是雅气的,冯副委员长却不是吃素的,瞪眼就埋怨上了。张继只好红着脸解释:帮帮忙帮帮忙,签名撤不下来,被老婆……
+ J# T% F, G- e) K4 f3 E, ~+ z. d+ h' ~, a
弄得象灰太狼一样……还好李烈钧跑过来解围,李烈钧是明白人啊,夫人们地位高力气小,提个提案,比打酱油好不了多少,正、负都不会有什么后果,都是孙先生的老跟班了,张某人不肯拎酱油瓶,那就李某人拎一拎吧,一份人情两处送……遂大笔一挥,用自己的签名把张继的名字盖得严严实实。) ?7 h6 L) w) x" j( d# k9 Q
, T, E. b& I6 S+ Y7 d( t
冯副委员长有武功的,张继不敢造次;别人说到他老婆头上,那他是不怕打架的。当年曾有过一个文物案,搞得沸沸扬扬。事缘党国接管故宫,李石曾、易培基和张继等元老参与其事,李石曾有个侄子、同时又是易培基的女婿,成了博物院的实权派,实权派搞定两老,却没有照顾好张继的太太,于是小怨积成大乱,最后你指我贪污、我指你操纵司法,社会影响很坏,连蒋介石、汪精卫都惊动起来,汪精卫亲自找各方面协调,可是吴稚辉当面骂张继没用,连老婆也管不好,张继奋起抗争,两老对骂。当然论起骂人功夫,张继比起吴稚辉来,总还是稍逊一筹的,情急之下,就准备扬长避短,饱以老拳,唬得在场诸老手忙脚乱、拉拉扯扯,你好我好打架不好,劝开了事……, {) _  O; l3 o4 P

点评

张继有抱腰绝技,年轻时在日本抱腰让陈独秀剪了学监的猪尾巴;另一次更出名,抱腰让小六子踢飞孙凤鸣的手枪。  发表于 2013-6-14 22:00
当年看杜心武的故事里面,好象就写他在日本痛打保皇党,为啥他不算是国民党元老,难道只是双花红棍这样的打手,或者死的早?  发表于 2012-1-8 19:04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9 学识 +1 收起 理由
laser + 4
禅人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0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2-17 06:06 # C/ e# U3 o" a  Q7 D7 a
没看懂李烈钧是怎么用自己的签名把张继的名字盖得严严实实的,是另外贴了一张纸吗? ...

  T1 o0 ~" j9 \' i  J& a哦,有人回忆是直接签在上面的,没有更具体的细节,3 y, ?3 ~. n% a* l
推想的话,若前一个签名写的小又淡,后一个大又,是可能的;或者毛笔签在钢笔字上,
4 L- {" S* H% [/ {只是推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 发表于 2011-12-18 06:27 - N9 m& J: @! u4 x9 H$ u
前两天看列宁他们当年在国外的事,呵呵,这些个“海外乱党”,争经费争粉丝起来还真差不多哈。 ...

2 l; c8 K( a1 c( b( {8 T经费与粉丝,生命线也,对任何组织都是如此,
3 m2 n0 g4 W6 C+ H7 f. A成熟的党是有恃无恐,可以装一装文雅,0 c! r% v7 e" V  F  @% ?
发育期的小碰友,吃相难看些,也是必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奉系军阀的接生婆

十五、奉系军阀的接生婆! p( o* x! O* X$ t, b" R

- A7 @* e; ?6 J1 `& J5 ]4 r# k北洋政府时期,全国大小军事集团林立,但要排三甲,总要算皖、直、奉三系,先后都曾控制过北京的中央政权。皖系与直系,原来就是北洋主流,根深叶茂,别看彼此咬牙切齿,兄弟争权而已,北洋政府由他们轮流坐庄,似乎是题中应有之意了;奉系则不然,跟皖、直两系根本就不是一个产房里出来的,十几年的光景,从奉天一路招安背景的巡防营,一越而为控制东北地区并屡屡逐鹿中原的强大军阀集团。3 o* C8 Z# I3 C* Y0 q) c7 h6 r
. N) F8 h, m- ^( K$ w, U
不过奉系军阀出生时,丑是丑一点,接生婆却绝对大牌,谁啊?老赵。' n1 @" E; O, ~* ]
; {7 G6 H% [; `, ~' G3 _
老赵名叫赵尔巽,汉军正蓝旗人,同治进士,曾任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及东三省总督……慢着,说民国闻人呢,大清恐龙怎么上来啦?那有啥问题?袁大总统当过宫保、蒋老总统吃过皇粮,达耳闻他老人家的理论知道不?凡是都要看发展嘛,民国闻人里,恐龙可有得是呢。
% G. S' U9 P/ z
7 T" P; i9 @4 J  H8 U7 `/ v老赵跟东北还挺有缘的。满清因东北是其发祥地,所以一直未在此设置行省,而是以盛京为留都,设盛京将军;直到大清朝快要灭亡之前,才改制设立东北三省。赵尔巽既是清末东北改制前的末代将军,又是改制后的末代总督,不过中间隔了好多年,到四川、湖北去逛了一圈。老赵回沈阳当东三省总督时,离大清朝垮台只不过几个月时间了。辛亥革命发生时,沈阳一带驻防的部队,以同情革命的新军为主,烈火干柴,赵尔巽吓得要死,急调旧军前来保驾。
; r; F/ R1 ^) K3 j* g! C
, ]. \- t$ F( Z% K所谓旧军,就是巡防营,跟日后的保安团差不多意思。奉天(辽宁)的巡防营当时共编为前后左右中五路,张作霖是前路巡防营的统领。赵尔巽调巡防营去沈阳保驾,本来张作霖部还不是首选,先调后路巡防营吴俊升部的。不过张作霖贼聪明,知道要发“认购证”,岂有错过的道理?于是不调自来,跑得飞快,成为赵尔巽的依靠,还兼并了中路巡防营。由于老张的卖力保护,大清的赵总督不但没掉脑袋,还做了民国首任东北都督,实现了恐龙之华丽转身。张作霖呢,则在一片混乱中,依靠赵尔巽的政治支持,在奉天建立起了军事优势,是日后控制全东北的基础了。
2 Y& X4 [" s  \& u, D6 X
  S. |1 j- g( u4 g6 W2 c9 N* y& M所以说赵尔巽是奉系军阀的接生婆,虽然性别上碰不太拢,大致还是有影子的事情。不过老赵虽然华丽转身成功,恐龙的习性总是有点难舍难分,想想这沈阳的皇宫空着也是空着,虽然旧点小点,大清皇帝嫌住着局促,满洲君主总能将就,一时竟有奇招,要接小恭亲王爷出关。这时候北京袁宫保已然接了大总统位啦,恐龙见恐龙,两眼泪汪汪,对老赵保住东北安定团结的局面,本来是满意的;这时听说老赵的奇招,却有些不以为然。当然日后事实说明,袁大总统也是怀旧的,但爱新觉罗总不是主旋律,所以就起意,让老赵挪位子。
7 o8 S" @5 p# G5 Q; I( d; `+ L" `; Q" I3 }- d; l" ~; b$ }
当然大总统跟老赵以前同殿称臣,人情世故是讲的,直接叫人家走,这种事情是做不得的,就找了老张。老张是铁杆老保啊,但比大小总会,所谓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着做娼、捏着做王,这沈阳的局面本就是老张的队伍捏着的,一时不敢称王称霸,人望不够而已,现在有北京撑腰,又何必大脚装小脚呢?当然老张也有老张的人情世故,老赵接生这笔帐不能不算,所以也不好意思直接去说,只在下面弄点声音出来。老赵见的世面多了,哪有不明白的,就去青岛纳福去了。
# t; \9 J- A, E
0 a; o9 C0 k& R$ A" i, y6 R0 H大总统跟老赵人情这还没有完,后来请他去北京,当了清史馆总裁。大总统的句号,大家都知道的,是一个败笔;老赵却因为主编了清史稿,赢得文化人的推崇;这是拜大总统所赐了,如果当年大总统听任他搞那个赵版满洲国,岂不是害了他吗?段祺瑞执政后,赵尔巽还曾出任过民国的参议院议长,所以民国闻人的头衔,也是地地道道的了。8 p) S8 _) t+ }) y

( I& L+ u0 M' s5 ?1 L至于张作霖,固然权势越来越大,对早已退出政治舞台的赵尔巽,却依然保持恭敬。还一再要送一个闺女给赵尔巽当儿媳呢。谁知道赵尔巽竟嫌老张出身不好,一直也不肯答应;张大帅是跺跺脚地皮也抖的人物,对老赵可没脾气;不仅没脾气,还要愚公移山、持之以恒;终于在老赵去世以后如愿以偿,将张学良的一个妹妹嫁进了赵府。包办婚姻不好是不是?总体上是这样的,却不是对对都是这样的,这一对就是神仙眷属、恩爱夫妻。" ^9 p3 f# Q0 [  t$ q9 ]' J

  ]) z4 |/ H! S( T
" \# p- ?: _# S: @  A7 b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9 学识 +1 收起 理由
laser + 4
禅人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22: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人 发表于 2011-12-31 00:42 0 d5 W# p# K; U# ]$ |& j' l& y  z
老赵编清史...要不人说清史稿是满清遗老手笔做不得数呢。

3 z7 K7 M( `5 {; ^( }' t嘿嘿,遗老化的妆浓点,不过革命党化的也浓,画成王八而已,
1 R2 w: `1 y  m6 x/ l" C- M可见你侬我侬,只好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23: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2-31 02:42 ' B' l- `0 O' w
顺着做娼、捏着做王,这两句太精辟了!

4 T4 F7 ^5 G8 I  m潮流外的人,说几句风凉话而已吧,大概有欠厚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23: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2-31 02:33 * ?; K$ y6 U$ g  {! z! ?; q, a
说起来这个《清史稿》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就那里面关于革命党、辛亥革命和清室退位的说法,搁在前面哪朝, ...
' L/ {+ T0 D9 I4 c
骂几句就骂几句吧,毕竟杀了赵尔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23: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1-4 08:28 * E8 j& G- @8 M1 D! _
你这厮不出历史书可惜了,多好的史笔啊
9 Y4 w7 \3 o4 q4 p+ O$ p' j
哪里,我不算啥,老兵种菜才可惜,- N- @6 g+ g+ T  `  |/ ~1 L9 \
不过以前好象在清谈见过老兵告白,知道有人宁愿修地球,不肯做明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23: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云三洲 于 2012-1-5 00:22 编辑 0 }8 x( v+ ]. j
无斋主人 发表于 2012-1-4 09:18 . ~* a% w4 a1 U' c
小处不可随便,貌似是徐文长的段子。

; O7 E# l! E* R5 \5 d$ C  M/ F4 |
于右任传中有这个故事,
: ]. c$ _$ O9 D: E# f% B" y( w2 @% v
其实故事的版本还有多个,最近一段新闻,可以当小结一看:吴敦义日前应邀参访“监察院”古迹展,盼一睹于右任“小处不可随便”墨宝,“监察院”却找不到此院藏;不过,“监察院长”王建煊已从于右任的墨宝集字拼组,重现此作品。 “监察院”人士指出,“小处不可随便”的名言,出处有很多种,一说是前“监察院长”于右任看到员工随处小便,提笔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公告张贴,因墨宝珍贵,被人拿去收藏;又因于的标准草书字字可分离,后人便重新组装成“小处不可随便”。另一说是,有人频频向于右任求字,于右任干脆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得字之人后来将字重新拆开裱褙,改成“小处不可随便”,意境立即大不相同。“监察院”日前举办古迹展,吴敦义应邀出席;据了解,吴敦义办公室事前还特别致电“监察院”,希望一睹于右任“小处不可随便”作品;不过,“监察院”上下清查,都查不出这幅墨宝流落何方。0 r( q% d/ G( ?7 V

: O( a4 j$ p, B" A
+ W" M5 G% B$ S& g# A4 g6 b6 a说是徐文长故事的也有,可是故事也一样变变变,
  l, T7 b& L# d( I+ ^5 |1 `& f
! D7 D& Q: A$ |+ H. A1 l/ Y! w$ w1 J5 s( K( v

" Z! c6 s5 H( f9 e$ ~, [5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23: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老当益壮熊希龄

本帖最后由 逸云三洲 于 2012-1-7 11:07 编辑 3 B. d! H6 y) x! w/ ]' t6 z

6 _: M, X# B/ j( U; `& K十六、老当益壮熊希龄% A2 c0 G1 n, B' V7 u& B

+ o6 N) f. N0 u7 C$ [5 w# E2 s  V解放战争末期,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北京,在正式移住中南海之前,曾在市郊的香山待了一段时间,毛泽东本人住双清别墅。这所漂亮的别墅,此前还另外住过一个湖南名人的,那就是民国初年曾任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熊希龄住香山,是因为主持香山慈幼院;当年参与其事的名流还是很多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曾是这所慈幼院的评议会成员,他被张作霖杀死之后,其家小就曾由熊希龄接进慈幼院照顾。+ x7 N1 U8 _( r# f" O/ J
; O0 d2 I  U+ c5 ]3 ?  H
熊希龄是清末翰林,小时候就有“湖南神童”的美名;进入民国后一样风头很健,由他领衔的那一届政府,号称“名流内阁”,只是一论政绩,就乏善可陈了,当然错在总统耶?非在总理耶?还是好商量的。不过无论错在谁头上,熊希龄从政时,确实饱受国民党的攻击,戴季陶还在报纸上写过文章,大喊杀熊希龄。好在熊希龄后半辈子专心办慈善事业,社会声望日隆,党国出世后,政府也要借光环来一用,没有人来算旧帐了。
: F# o! ~9 x0 r4 Y4 S% a4 y  s1 o! ]3 w" Y7 g! z$ r8 }+ m7 e
熊希龄当职业慈善家,缘于河北大水灾,赈灾事务接近尾声时,有一笔赈灾余款,被拨出专设了一个长期性质的慈善机构,用于收容无家可归的孤儿,后由熊希龄出面向清皇室借来香山静宜园作为行善场所,并将其改名为香山慈幼院,自任院长。
8 l2 A1 X  _% x6 ]# b
( f' u. R: w6 i4 W熊希龄后来挂名或实际参与办理的慈善事业,面很广了,但香山慈幼院却仍是其晚年事业的主要基地,除了运用关系保证资金来源之外,也为建立孤儿救济的新模式花费了很多心血,香山慈幼院将抚养与教育妥善结合,社会评价还是不错的。
. r5 y- t! |' U+ k
1 D" n7 e% J* f% t- D3 Y1 s熊希龄办香山慈幼院,是夫妻档,他的夫人朱其慧给了他很多的支持。朱其慧是熊希龄的续弦夫人,他的原配廖氏,在婚后不久就得病去世了。熊希龄是湘西人,朱其慧的哥哥在当地任父母官时,因为赏识熊希龄的才气,就把妹妹嫁给了他。不过朱其慧也走在了熊希龄前头,香山慈幼院创办九年以后,朱其慧因病去世了。' Y3 ?' c8 Y; d  j
4 P- N) k% X# |( E
朱其慧去世后,其侄女有个同学,叫毛彦文,刚从美国留学归来,闻讯专程赴北平吊唁。朱其慧的侄女在北京上学期间寄居熊寓,毛彦文因此常上熊家玩,跟朱其慧、熊希龄熟识;毛彦文遭感情挫折时,朱其慧非常怜惜这个晚辈,曾为她出面处理一些善后。毛彦文从大学毕业的时候,熊希龄曾有意请她到慈幼院工作,因其计划出国而作罢。那次毛彦文上香山吊唁,熊希龄就旧话重提,不过此时毛彦文已接了复旦大学的聘书,所以照旧谢绝了老伯伯的好意。3 N& Z( l# ?8 p+ z9 |
8 ~, U; @4 g1 H  [4 a/ q9 {
不过老伯伯看来另有深意,朱其慧去世后,熊希龄当然很希望找一个人来当臂助,但他一直又很希望慈幼院能由熊家的人继续办下去,他自己的孩子们是不具备相关条件的,既然朱其慧走在了他前面,熊希龄便有意一事两便,找一个能当继承人的新妻子。毛彦文出国学的是教育行政,年届三十尚小姑独处,跟熊家人又相处融洽,正所谓天下掉下个林妹妹。只不过老伯伯转身变宝哥哥,免不了要多费些周折。. t  f% u5 x+ k6 j' E5 b
& [; L! I  V" u; i
两年多后熊希龄去上海,便正式开始了追妻行动,首先遣内侄女出面作筏,毛彦文大概一下子转不回来吧,就拒绝了。老伯伯早定下愚公移山大计,内侄女碰钉子后,女公子接踵而至,女公子也不成功呢,便轮到老伯伯亲自出马了。美少年求爱,讲得是鞍前马后,老伯伯呢,既没有这个时间,也要讲扬长避短,于是发动情书攻势,终于在六十五岁那年,娶回了年轻近三十岁的新娘,一时成为媒体八卦的最爱,他们的至爱亲朋,也忙着调整关系,据报道,毛彦文有个男同学,本来也是熊希龄的世侄,闻喜讯写贺联道: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作大姐夫。
! D, d) j7 F4 G4 M* }, H! M1 A2 Q# @( [6 z9 f5 j1 u
说实话,社会名流娶个年轻的夫人,熊希龄既不空前也不绝后;所以轰动一时,大概因新娘子是知识青年、留美硕士;同时之前又有过感情故事,至少在南京学界,是很出名的吧。毛彦文是怎么想的呢?按她自己的回忆,一是年龄过了线,想找个归宿;同时正因为以前痴情女碰上负心汉,怕了,认为熊希龄会比较牢靠些。4 f. M: \( i% c" z8 w8 N
# O0 g6 I( N$ z. C- \$ B1 R
可惜熊希龄虽然至死不渝,却没办法天长地久了,婚后不到三年就去世了。毛彦文虽然按计划接手香山慈幼院,却因战争原因难以为继,不到一年就干不下去了。不过她在抗战胜利后又复办了慈幼院,并因此当选国大代表,四九年去台,活到一百多岁。
: q3 C& K4 c5 N3 @. c6 ~) t' J1 z/ v8 R' ]# n  W
9 K6 ?( w! V! P1 y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学识 +1 收起 理由
laser + 4
禅人 + 5 + 1 精彩
煮酒正熟 + 5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1-5 08:11 5 ?9 X) m& `1 p+ R- E
怎么没提熊希龄在承德的表现呢

% e; T( g* ]& x2 ]' t7 K承德的事拖到现在是一笔糊涂帐了,大概很难再搞清了,( X3 c  G. f( ?+ W+ W
我自己的猜想,至少这位老先生不聪明不谨慎,瓜田李下,想做好人就得正襟危坐,想做賊也应该搞清手尾,象他这样马大哈,被人冤上无由脱身;真偷了,也是个笨贼6 M) A# l$ t3 s9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1-7 08:17
2 X, I( }5 q7 N4 N- T9 Q$ n& Z2 T; t! [这件事好像不糊涂,只不过当事人现在都不是名人了,没人关注而已

9 Y) ?7 M+ H) T1 h网上看到一篇“熊希龄热河行宫盗宝案”内幕揭密(原文连载于《边城报》“口述湘西”专栏),是替熊希龄辩白的,似乎言之成理,
; ^# h9 r3 `( }! j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11:44 , Processed in 0.0565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