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平沙落雁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7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贴]唐朝的孤独

热度 11已有 669 次阅读2012-12-23 04:14 | 孤独,

在我们的印象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强大的王朝,不但有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还有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它的繁华、征伐、富贵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在盛世之下,唐朝人却不乏他们的孤独,这种孤独几乎贯穿着这个289年的华丽王朝。
      《诗 经》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出游在外的,无论是踏春还是谈情盼夫,都有一个天地自然的背景作为底色。唐朝的气质从一开始,就是通于《诗经》的,比如贵族出游, 就像李白《少年行》里说的:“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之后,踏花游春,胡姬美酒,其实是把 自我放到一个天地中。
      从这里开始,你会发现唐朝人在当时那种繁华和热闹中,有一种缺席和出走,从人际关系中、社会关系中有一种逃离, 是回到跟自然、跟天地对话的一个状态里去了。我在其他文章中间也曾经讲到,人的知己并不一定是人,人的归属也可能不是来自知己、朋友、恋人这样的对象,或 者江湖、道义、君臣这样的关系,而可能是天地和自然万物,一壶酒、一首诗、一段旅行都可以成为自身的承载,成为对话,譬如李白的知己就是酒、诗和流浪。
      唐 朝是跟酒连在一起的,从空间上说,中国是酒的故乡;从时间上说,唐朝则是酒的故乡。在唐朝的背景里,你会发现几乎每一条河流、每一座驿站,都散发着酒的味 道,酒是这个王朝征伐前激扬斗志的吹鼓手,也是诗人斗酒诗百篇前文思的酝酿。也许这是因为,唐朝的酒都不烈,喝的大多是米酒、葡萄酒,还有发酵后只压榨不 蒸馏的清酒,酒精度都比较低,近似于今天的啤酒或者加饭酒,正是因为度数低、喝得多,才能蒸腾出那种豪气。
      杜甫喝的多是苦酒,而李白 的酒则多风流而豪气,“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这种豪气是对自然的一种豪气,一种人是自然万物的自觉,他要寻找和安心的正是那种物我如一的亲 近。所以李白醉酒捉月,我一点也不觉得可笑和荒唐,如果我们是一个会欣赏死的民族,那么李白的死其实是出于一种真诚,他的死是一种近似于日本人剖腹自尽的 美学。
      在李白的一生中,他曾有过两次长时间的远游,从25岁开始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一个人走在日月山川里,走在历史的田野和时 空里。你可以发现,唐朝虽然是喧闹的,李白这样的人也是好热闹的,但他们的喧闹和热闹并不能代替孤独,终究要出走,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热闹是一个人的孤 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热闹”,所以他们更多时候需要独行天下。
      再譬如,在李白的酒、诗和流浪之外,黄巢的知己是菊花。唐朝末年,率农民 起义最终兵败饮恨的黄巢,有一首题菊花的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是危亡之际作的这首诗,那时他是 菊花,菊花就是他,就像元稹说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因为世间没人能理解他,他只有将一腔壮志未酬付与菊花,以期死后成为掌管春天的仙 神,让菊花与桃花开于一处吐露他的心声。
      所以你可以看到,整个唐朝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孤独,而是人在天地的孤独。从初唐时五陵年少出游的孤独开始,到唐朝将尽时黄巢兵败的孤独结束,孤独始终是这个王朝的血缘相传。李白有一种孤独,王维也有一种孤独,张若虚更有一种孤独。
      李 白的孤独,是一种人间孤独,是流浪,是远行,要做酒中的仙,要成人间的神,是一种逃离日常柴米油盐的生活状态,是为被市井生活困住手脚的世人最向往;王维 的孤独,有一种宗教和出世在里面,是一种归隐,也是一种动荡后的平静,是士子和官宦们解脱的出路,是从朝到野的归宿;而张若虚的孤独,则是一种自我在宇宙 中的孤独,这是最遥远的孤独,“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要解决的是我从哪里而来、我要到哪里而去。
      武则天也是孤独的,她 本名武媚娘,即位后自造一个“瞾”字,改名武曌,取意为日月当空,这也是一种孤独意识,有点像张若虚的宇宙意识,一个人,一个天下。宋徽宗的签名虽然也是 “天下一人”,但却是一种我为天下人之上的唯我独尊,而武则天的则是我在天下里的孤独。
      唐朝的爱情也是孤独的,李隆基和杨玉环,那么热热闹闹的开场,“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连皇帝都要为他迷恋折腰到从此不早朝,然而最终却要以马嵬坡的生死作收场,要一个女人的死作为一个王朝前进的开路先锋,这也是繁盛之后孤独的开始。
      这 样的繁盛而孤独,是李白的,是张若虚的,也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合起来都是唐朝的。好的东西就是这样,是不安的,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可以华丽到穷奢极 欲,另一方面也可以浮花浪蕊都落尽,年轻时“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晚年时又穷愁潦倒、凄凉度日,可以是同塌而眠的一朝天子和贵妃,也可以是 素颜相见的一介凡夫俗女。
      同是中国历史数一数二的文化盛世,唐朝有孤独,而宋朝就没有孤独。唐朝的孤独是藏在它的大和飞扬里面,而宋 朝是小而精致的,它的气质不是孤独,而是沉溺其中不醒。因为唐朝的气质,不是农业社会的气质,而是有胡人和西域的底色,是残阳和驼队的美学,就像宗白华先 生说的:“在汉唐的诗歌里,都有一种悲壮的胡笳意味和出塞从军的壮志。”
      这种胡笳声和出塞的鼓声,飞扬在这样一个王朝的山河里,也飞扬在每一个唐朝子民心头,即使江山气数已尽、政权有所更迭,那种激烈壮怀是不断的,孤独也是不断的。
      所 以即使唐朝到了末年,也一样会有黄巢这样的人冒出来,即使弹尽粮绝,被迫撤出长安,转战山东,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也不乏“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金甲”的英气,和“独倚栏干看落晖”的我在天地的意识,是因为他气魄大、胸襟大,要与天地并列在一起,有一种我的自觉和孤独,这就是唐朝人,而不是宋朝人 的把山水字画做乾坤,在“叶上初阳干宿雨”的朝露中寻找美和寄托,是缩小的、衰微的,小的人生里是没有孤独的。
      以前有个著名的摇滚乐 队,叫唐朝。歌词写得极好,“向当年,狂云风雨,血洗万里江山”,“岁月正华发,宝剑依旧亮,热血洗沙场,江山归故乡”。唐朝是向往唐朝的,但我们的时代 却是宋朝的,是内敛的、收缩的,宋朝归于小玩意儿,而我们归于官能和人性,所以对唐朝的繁盛和孤独,我们无论再怎么向往,最后也只能相望相忘,因为唐朝去 不再来。


膜拜

鸡蛋
6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2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回复 coo 2012-12-23 04:28
中国的农耕文化习惯性地喜欢关注内部,不喜欢向外看,喜欢关起门来做老大。就在国门之外,有无数游牧民族在杀来杀去,征服和反征服。可是中国人不去关注,知道危机发生。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2-23 04:34
coo: 中国的农耕文化习惯性地喜欢关注内部,不喜欢向外看,喜欢关起门来做老大。就在国门之外,有无数游牧民族在杀来杀去,征服和反征服。可是中国人不去关注,知道危 ...
游牧民族不创造文化。文化只有在安定富足的社会里诞生。这主儿没怎么读过唐之前的诗歌,,对诗歌的感受也不深,所以净胡说八道
回复 coo 2012-12-23 04:44
平沙落雁: 游牧民族不创造文化。文化只有在安定富足的社会里诞生。这主儿没怎么读过唐之前的诗歌,,对诗歌的感受也不深,所以净胡说八道 ...
不能说游牧民族不创造文化,他们注重的更多是实际的生存相关的技能,技术。这在后来,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能力远超过了农耕闭塞文化,就出现了代差战争。战争双方的势力不在一个层次上。而中国闭塞文化最后的结果,就是骈文八股的泛滥,造就了脱离实际的飘冉文人。
回复 老兵帅客 2012-12-23 05:06
以此论之,哪朝不孤独?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2-23 05:14
老兵帅客: 以此论之,哪朝不孤独?
汉朝最孤独,如果以诗歌论的话。
回复 老兵帅客 2012-12-23 05:17
平沙落雁: 汉朝最孤独,如果以诗歌论的话。
国朝最孤独,咱连诗歌都没有,俺在忙着玩游戏呢。
回复 雪个 2012-12-23 05:48
扯。。。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2-23 07:28
雪个: 扯。。。
俺也觉着他扯~所以转过来供大家批判

汉诗里倒确实是有孤独感的,一句“仰看浮云驰”就让俺咣当一声昏倒在地,既有时间感,又有孤独感,还有画面感,宽银幕电影的感觉啊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2-23 09:07
coo: 不能说游牧民族不创造文化,他们注重的更多是实际的生存相关的技能,技术。这在后来,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能力远超过了农耕闭塞文化,就出现了代差战争。战 ...
论打架,冷兵器时代绝对是落后的游牧民族占上锋,介个恩格斯早说过了,中国的事情是周边确实没有文明程度相近的民族可以交流,很孤独,太孤独了~
回复 河蚌 2012-12-23 09:14
coo: 不能说游牧民族不创造文化,他们注重的更多是实际的生存相关的技能,技术。这在后来,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能力远超过了农耕闭塞文化,就出现了代差战争。战 ...
代差战争?这话怎么说起呢。我就不信一个民族,面对另一个有战争代差的民族,还发扬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将最富足的领土让给别人,自己在干旱寒冷的地块打拼。
中国的闭塞,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将文明的幅射能力发展到了极限,同时国家疆域的扩张也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限造成的。
当时的中国人称为除中国之外的地方都是化外之地,是不服王化的蛮夷呆的地方。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并没有错。在当时,中国已经无法从外界去吸收有用的东西,所以,只能是从内部挖掘,所以,从表面上就变成了封闭保守。
而当工业文明将人类的扩张能力提高,使中国与其它文明对接之后,中国就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适应力。从鸦片战争到49年,不过百年,中国就重新拥有了自保的能力,而从49年到现在,不过60年,中国就重新变成了世界有数的强国。
回复 河蚌 2012-12-23 09:17
老兵帅客: 以此论之,哪朝不孤独?
这就一诗人写的抒情体,本来就没有什么逻辑可言的,你较真你就错了。
倒是可以和平沙MM在历史讨论组开一帖,讨论一下唐朝的文化,这方面,森林鹿MM似乎是专家。
回复 燕庐敕 2012-12-23 09:20
这位完全是六经注我的架势。后面看不下去了,难为他还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2-23 09:43
燕庐敕: 这位完全是六经注我的架势。后面看不下去了,难为他还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
是呀,这主儿并没看过多少诗歌----我敢打保票,他连乐府都没看过,就上来瞎说八道
回复 coo 2012-12-23 09:59
河蚌: 代差战争?这话怎么说起呢。我就不信一个民族,面对另一个有战争代差的民族,还发扬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将最富足的领土让给别人,自己在干旱寒冷的地块打拼。
中 ...
汉唐以后中国抵御外敌的战争都是有代差的战争。中原对北方的优势只有汉唐才能称的上。
回复 燕庐敕 2012-12-23 10:08
平沙落雁: 是呀,这主儿并没看过多少诗歌----我敢打保票,他连乐府都没看过,就上来瞎说八道
哎,无知者无畏,这种事常有。
回复 河蚌 2012-12-23 10:31
coo: 汉唐以后中国抵御外敌的战争都是有代差的战争。中原对北方的优势只有汉唐才能称的上。
骑兵和步兵的对决怎么能算是代差。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武装纠缠了上千年也没有完全说谁压倒谁。代差应该是想火枪兵对弓箭兵那样,所有的性能指标一边倒才算。
骑兵胜在机动性上,但在杀伤力上步兵其实更厉害,骑兵对步兵是“阵列不战”,也就是说,只要步兵列阵就不战。在唐朝时,唐的军队很多是骑马的步兵,行军时骑马,打仗是下马作战。
如果这算代差的话,那也是一直存在的,农耕民族一直就是少马,汉朝时也一样少。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的军事力量对决中,北朝就多次利用这种机动性来战胜南朝的军队。
回复 coo 2012-12-23 10:39
河蚌: 骑兵和步兵的对决怎么能算是代差。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武装纠缠了上千年也没有完全说谁压倒谁。代差应该是想火枪兵对弓箭兵那样,所有的性能指标一边倒才算。
骑兵 ...
中原一直是被北方压着打的.
回复 河蚌 2012-12-23 10:48
coo: 中原一直是被北方压着打的.
宋明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吗?一直都压着打,可就是打不过长城,这算什么道理呀。要知道,中国北方就是一马平川,正是骑兵用武之地,可是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怎么就连长城都打不过去呢?
宋朝时,对西夏一直是处于攻势,如果不是金国攻宋,西夏已经快灭国了。宋在唐太宗高梁河之败前,对辽也是一直处于攻势,在澶渊之盟后,双方就基本无战事了。
至于明朝,话说,在万历年间,明朝军队还去过朝鲜。明朝对蒙古军,大多数时候都是优势,明不去长城外面,是因为那里的战斗无利可图,而蒙古是根本没力量打到长城里面来。
至于金国灭宋、满清入关,任何一个王朝末期的军队都无法战胜一个新兴政权,这在全世界都一样。
回复 coo 2012-12-23 10:55
河蚌: 宋明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吗?一直都压着打,可就是打不过长城,这算什么道理呀。要知道,中国北方就是一马平川,正是骑兵用武之地,可是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怎么就连 ...
北方游牧民族都是掠夺人口牲口洗劫村镇。中原军队对付他们只能是依仗城墙,绝对没有野战的势力。而游牧民族也耗不起攻坚持久战。从唐以后,能跟北方游牧民族野战的中原军队可以算的出来的八。明朝没有一只军队能跟后金打野战八。猿冲还也是倚仗城墙来和后金铁骑周旋的。
中原军队弱,你可以从人口地盘之大和军队对外战绩之差的对比上看出。
回复 河蚌 2012-12-23 11:07
coo: 北方游牧民族都是掠夺人口牲口洗劫村镇。中原军队对付他们只能是依仗城墙,绝对没有野战的势力。而游牧民族也耗不起攻坚持久战。从唐以后,能跟北方游牧民族野战 ...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打野战的多了去了,要不然,怎么会有骑兵“阵列不战”的说法。你查一下历史就知道,在这近千年的历史上,在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打了多少次野战。
至于明朝和后金,俺说了,一个王朝末期的军队无法与新生政权的军队对战,这在世界范围里都是普遍现象,你看一下阿拉伯帝国以及塞尔柱突厥的兴衰史,都可以看出来,可以说,这与游牧不游牧没有任何关系。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1 15:50 , Processed in 0.03268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