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创办初期,他们致力于传播科学的最新进展,宗旨是“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重大成果呈现给公众”,完全是是科普性质的。《自然》杂志现任主编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的中文版前言中说得非常清楚:“在《自然》初创的前几十年里,它更像是一份‘科学新闻’,在报道新颖研究和学术会议的同时,也报道了至少同样多的杂谈、传闻和奇闻轶事。”
一般来说,创刊初期的主编对杂志的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自然》杂志的最初几任主编是什么情况?
创刊之年,著名天文学家诺曼·洛克耶(Norman Lockyer,1835-1920)成为第一任主编,并任职达五十年之久。他在欧洲天文学界的名头主要来自一项成就:1868年,他通过分析日珥光谱推断出存在一种新元素“氦”——法国物理学家朱利叶斯·詹森(Jules Janssen,1824-1907)几乎同时得出相同的结论。除了专职进行太阳物理学的前沿研究,晚年时他还对科学史萌生浓厚兴趣,在《自然》上发表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章。在他主编的时代,内容上是百花齐放的,书评、影评、小说等等都有。
在洛克耶之后,格里高利(Richard Gregory,1864-1952)于1919年就任《自然》杂志的第二任主编,一直做到1939年,对杂志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创刊以来,它在内容编排和栏目设置上有哪些变化?
如果我们用“学术”文本和“大众”文本的数量比例来衡量,它从1869年创刊至今,栏目设定经历过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创刊至1930年代,它只发表极少数量的“论文”。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它确实是一份忠实履行其创刊宗旨的大众科学期刊:将科学成果和科学的重要发现以通俗形式呈现给公众;促使公众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对科学达到更普遍的了解;也为科学人士提供一个定期相互了解、交流各自工作成果的平台。
第二阶段,1940年代起,它开始增加学术文本的数量,1960年代的大约十年,是它发表学术文章数量最多的阶段,单期上“论文”和“通信”多达六十篇不止。这一阶段它如此加强“学术性”建设,很可能是为了获得学界对其“学术身份”的认可。
第三阶段,从美国的私人商业公司“科学情报研究所”(习惯简称ISI)发起影响因子游戏的1970年代起,它开始逐渐削减学术文章数量,从每年一千篇左右减少至现今每年八百余篇,影响因子明显提升。
所以,事实上,《自然》创刊至今,从来就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科学”,它一直在刊登许多并不那么“学术”的东西。《自然》如今共设置十八个栏目,但只在“来信(Letters)”和“论文(Articles)”两个栏目上刊登论文,前者比较简要,是对某一原始科研成果的初步介绍,后者篇幅稍长,是对某一项研究工作更全面的介绍。《自然》杂志在中国获得神话般的地位和声誉,被许多学界人士视为“国际顶级科学杂志”,很大程度上只是得自这两个栏目的印象。
总体上来说,在栏目和内容上,变化不是很大,但有时候会随着主编和时代的变化做些微调。同时,现在它在世界上发行多种版本,内容上略有不同,允许有一定比例的本土化内容。
************************************************************************
《自然》在英国学界眼中还只是一份普通的大众科学读物,正宗的学术刊物还是学会办的各类杂志。说到底,威尔斯的遭遇只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看法的普遍性:在科普杂志上发表文章,无论数量、质量和社会影响达到怎样的程度,都完全不会有助于提升作者在科学界的学术声誉。
后来随着影响因子游戏进入学术和大众视野,《自然》的影响因子逐步高升,声誉渐隆。其实,在影响因子游戏刚刚开始的1974年,它的影响因子只有四,排第三十八位。而这个游戏的创办人加菲尔德鼓吹影响因子的文章就是发表在《自然》上,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很微妙。
************************************************************************
在创刊初期,前两任主编就很关注科幻:第一任主编洛克耶与威尔斯关系很好,一直在《自然》上发表后者的作品,自己也给科幻作品写书评;第二任主编格里高利先后为四部科幻小说写过书评,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大量反思科学技术的文章。
从1999年起,它新辟了一个名为“未来(futures)”的栏目,专门刊登“完全原创”、八百五十字至九百五十字之间的“优秀科幻作品”。为此,它还发表了一篇社论:
科幻作为一种文学类型,还具有除了娱乐之外的其它功能。作者通过它,不仅可以表达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还可以表达他们对当下的关注。而且,比起科学家,科幻作家也许能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技术的改变会对人们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专栏开设初期,它就得到了科幻界很大程度的接纳,很多文章入选美国“年度最佳科幻”,与不少老牌科幻杂志不相上下。这与它“顶级科学杂志”的头衔有直接关系。按照通常的看法,科幻一般被当作一种和科学有关的文学类型,但事实上,它在文学领域一直处于边缘,从未成为主流,相比科学更是大大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情形下,《自然》杂志开设科幻专栏,对科幻人士无疑是一种鼓舞,他们很愿意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科幻尽管未能进入文学主流,却得到了科学界的高调接纳。
************************************************************************
瑞丽勋爵在上面回过 “读者来信”
1960年 左右,美国人对 “为科学而科学” 的看法,就是 “变态”。
GMT+8, 2024-11-25 16:20 , Processed in 0.03123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