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日军的 90野炮(苏联 的zis-3)—— 从90野炮 窥探 满洲工业的发展 ... ... ... ...

已有 1091 次阅读2016-12-3 14:54 | 苏联

        自20年以后,日本陆军就开始打算新型野炮了,但当时因为八八舰队,搞得日本陆军很差钱,后来又是关东大地震,又是经济萧条,对于炮兵新技术的发展,当时日军还是考虑依赖国外的技术,并派出了赴外考察团,最后焦点集中在施耐德公司身上。由施耐德公司提供设计和技术转让。


        1928年施耐德开始着手设计新炮,1930年经过数轮的修改,样炮完成,31年完成设计定型,32年


        开始在大阪兵工厂生产并命名为90式野炮。


        90式野炮比38式野炮重了三百公斤,参谋本部担负作战的部门对新型火炮过重非常不满,但新炮由第2师团携带参加了九一八后的实战,反馈认为多出的射程比多出的重量更划算,90式火炮正式进入生产,但产量不高,只2百门。


        1931年就开始对90式火炮前车可以用汽车牵引进行研究,3月开始研究前车用的悬挂装置,32年5月开始设计,1934年完成,1935年8月投入生产,使用这种带悬挂装置的火炮前车后,90式野炮就可以由汽车进行拖曳了


        1931年在研究火炮前车的同时,开始研究带悬挂装置的90式野炮,1933年6月开始设计带橡胶轮胎和悬挂装置的90式野炮,1935年8月9日完成定型,命名为机动90式野炮,最终生产了六百门左右


****************************************************************************


        以日本参谋本部的立场,对重量过重的九十式野炮机动力下滑有所质疑,因此一度建议停止开发转研发性能较差但是机动性较好的野炮;不过因为关东军第2师团炮兵部队的使用意见认为九十式的射程优势足以弥补机动性的不足,最后高层接受前线的意见继续进行九十式野炮的生产。


注:这款火炮呢,以骡马炮兵的角度看,确实比较重。但从摩托化炮兵看,就没有那个顾虑了。

****************************************************************************

90式野炮和38式野炮一样用六匹挽马拖曳,也可汽车拖曳。


90式机动野炮理论上由98式4吨拖拉机/牵引车拖曳


90式机动野炮价格是2万日元,不过98式拖拉机要3万8千日元



注:汽车呢,也用到很多合金。(可以想象当年日本多么落后了)

****************************************************************************

        在九十式野炮量产的时间点西方各国已经开始将榴弹炮从马拖曳进化为用卡车或是半履带车拖曳,日本也跟随上机械化的脚步。当时日军计划将现有的马弋式底座更换为可供机械车辆拖运,在1931年3月时开始进行九十式炮架安装辅助轮悬吊系统的先期研究,1932年5月进行试制,1934年完成[2]。改装后的传统火炮装上九十式野炮机动台车即可以车辆运输,不过专业的牵引车在1934年尚未服役,因此这些改造版本仅由一般车辆进行拖运。

除了改造版,日军也积极的进行真正的机械化榴炮改造,并在1933年开始重新设计机械化专用的九十式野炮炮架[3]。主要修改点为将原本木轮更换为80厘米的实体橡胶轮胎,除此之外车轮还安装了悬吊系统以维持高速拖曳下稳定行驶,这款改良型相关测试于1935年3月23日完成,日本陆军在同年的8月9日给予“机动九十式野炮”的正式名称[4] 。拖曳九十式野炮的牵引车为九四式四吨牵引车(1934年服役)和改良型的九八式四吨牵引车(1938年服役)。

机械化的机动九十式野炮最后生产了将近6百门,但是专业的机械化炮兵连要等到1942年才开始编组。

自走化

除了机械化以外,1939年后陆军也尝试将此款榴弹炮安装在装甲车辆底盘上成为自行火炮,将炮口制退器拆除的九十式野炮于1941年安装在九七式中坦克并完成测试。虽然装甲部队以及炮兵部队对这款新装备都抱持着极大兴趣并迅速编入部队,但因为本位主义影响因此同款武装在两个部队名称完全不同,炮兵部队称这款装备为一式7.5厘米自行火炮,装甲部队称为一式炮坦克,这也是兵器发展史上的少数特例。

反坦克炮化

由于日本开发的反坦克炮在效能上极为差劲,而九十式野炮在弹道表现以及初速上还算良好,因此日本陆军也将这款榴弹炮修改为坦克炮并装载在三式中坦克以及三式炮坦克上并开发穿甲弹以供运用,而当时美军的M4中坦克搭载75毫米主炮也是法国士乃德公司1897年型榴弹炮的修改版。

实战成果与评价

在经过短暂的测试后,九十式野炮于1931年少量编入关东军第二师团进行测试,于918事变以及之后在中国的大小冲突皆有参战纪录。但实战部队对这款榴炮的评价贬多于褒,主要原因出于九十式野炮太重也太贵。

日本炮兵编队1门75毫米野炮会分配到12匹马进行相关炮兵装备拖运,火炮分配到的马匹为6匹,6匹马的拖力在改良型三八式野炮的测试中已经确定无法负 荷,更别说是更重的九十式野炮;虽然炮兵部队一度有提出增加军马编制来适应日后更重火炮的发展,但是牵涉层面太广被高层回绝,在后勤无法支撑的状况下炮兵 部队无法换装九十式,机械化虽然可以有效治本,但日本贫弱的车辆工业使得牵引车无法大量配发,这种后勤不足的结果使得日本炮兵部队对于非机械化的九十式野 炮的意愿不高,最后只少量采购了一百多门,直到简化型九五式野炮以及机械化拖曳方式出现才开始进行少量采购。

除了重量问题以外,新技术的引入日本没有完全消化也影响到火炮的表现,九十式野炮所采用的自紧炮身制程炮身有磨损过快的寿命问题以及精度不佳的毛病,火炮 炮管的寿命仅4700发以内,这点对需要大量发射炮弹的炮兵部队而言几乎无法接受,进而拒绝采购装备,重量以及寿命问题使得日军到1939年采购的九十式 野炮数量仅有24门,诺门罕战役时即因为炮兵世代差距而付出代价。

1939年爆发的诺门罕战役当时在第1坦克团安冈支队装备了机动九十式野炮8门,整场战斗中其长射程为少数与苏联使用火炮平起平坐的装备。虽然战役中展现 出其存在价值,但是日本参谋本部仍然因为重量因素不愿意大量采购,对于此点日本高层的结论是“既然马匹拖不动的话那就直接装在车上”。加上诺门罕时九十式 野炮曾对苏联坦克进行射击并成功击毁,因此九十式野炮日后导向自行火炮化以及反坦克炮化的契机。

1941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九十式野炮广泛装备在对盟军的作战部队,虽然没有单一明显战果,但是拥有与西方各国同等级火炮也显著提升了日军攻击火力,对于 日军在东南亚攻势有正面帮助;而自行火炮化的一式7.5厘米自行火炮在1945年的吕宋岛战役也是少数可以在500米外击破当时美军主力M4中坦克而且还 可自力移动的武装,到后期由于九十式野炮的多用途因此日本方面称九十式野炮为日本版的ZIS-3。

****************************************************************************

       蒋介石美械师那个配置,不论是战防炮、还是美榴炮,都是打坦克的(这是国防军,和日军作战的装备)

       大量的日械弃之不用,这都是施耐德的装备啊。

       当年招标的时候,施耐德还投过标呢。不过最后,选择了德械而已。(军火贸易不仅仅是一个武器问题,还涉及 外交)

       类似全德械啊,还针对中国战场进行了优化,我去


       更不用说,它远战炮群还用了 280 榴, “三十二倍十五榴” 是吗?

       整个就是德械师的翻版,完美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16:37 , Processed in 0.04523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