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错觉 —— 少关注媒体,提高智商
已有 184 次阅读2016-11-28 01:14
|
潜能
人们之所以会陷入潜能错觉,是因为坚信这两点:
人类对于大脑的利用还处于低效率状态,众多的脑力资源还埋藏在大脑深处;
人们更愿意相信通过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易地激发大脑的潜能。
**************************************************************
电子游戏能帮助你释放潜力吗?
这个实验比 “莫扎特效应” 的实验,更困难
**************************************************************
好多东西都是媒体搞的,媒体报道一个焦点,然后注意力就转到其它地方去了
1、 没后续报道,2、有时候,人们普遍相信这个。
3、把证明抛给学术界了,但有时候实验很困难。
莫扎特效应,还简单一点。找几个人听听音乐 就行。
但有些实验,很复杂,需要花好多钱呢
**************************************************************
一直以来,人们都很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认知能力会逐渐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也变慢,这就使认知训练产品成功地开辟了一个新兴市场。
年龄确实是人类不可逾越的障碍,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认知能力都在降低,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在承受巨大生活与工作双重压力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大脑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免会有一种莫名的挫折感。就好像一名职业的运动员,当他步入运动生涯的晚期时,无论如何努力的训练都会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赛场上的奋斗总会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
认知能力的迁移是很困难的,如果人们希望提高某方面的认知能力,却只能做最有针对性的训练,那么这个训练对于其他认知能力几乎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
难道人真的已经没有潜能可挖了吗?
事实并不是如此,想想自己学会了多少新知识、新技能,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潜力是多么可怕了。
我们所说的“潜能错觉”,是指人们轻易相信自己的大脑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潜能,并且通过很容易的办法就可以将这种能力激发出来。
普通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大约为7 ,但是有一个大学生可以随机记住任何长度在79位以下的数字,可见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多么的巨大!不过,他的这个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听了莫扎特音乐或是利用脑年龄(任天堂的一款游戏)进行训练,而是经过上千个小时练习的成果。
其实每个人都同样具有这样的潜能,但是前提是需要承受艰苦的练习。
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就是天才,他们的成长轨迹都离不开艰辛的努力。
**************************************************************
著名的国际象棋实验
西蒙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职业棋手的短时记忆容量远远高于普通人。其实,职业棋手的短时记忆容量也是7,只不过单位不同,普通人只能记住7个数,但是他记住的却是7组数,无形中扩大了记忆容量。
对于前面提到的可以短时间内记住79位数字的学生,当我们把数字更换成字母时,他的记忆容量也回到了正常水平。
也就是说,哪怕是仅仅局限在短时记忆一项指标里,我们期望的迁移也还是不会出现。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训练,人们完全可以取得某一领域所需能力的长足进步,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已经足够了。
**************************************************************
虽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全面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某一领域能力的提升也无法应用到其他领域,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对于智力发展的渴求。
更戏剧性的是,想要保持大脑健康,不需要“脑年龄”这样的游戏,唯一需要做的还是体育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内的灰质开始流失,现代科学认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下降就与灰质的流失有关。
通过MRI 发现,有氧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帮助储存灰质,而力量训练就没有这样的作用。这恐怕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氧运动提升了被试的认知能力。
听上去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有氧运动对于认知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不需要多么艰苦的身体训练,仅仅是每天30分钟的散步或是慢跑,就可以让大脑保持聪明伶俐。
基本上,学校里的那些东西都是对的。每堂课的时间,比如说注意力保持(45分钟,或者50分钟)
坐在椅子上玩游戏对身体与大脑健康来说,更没有什么益处。
注: 为什么发明电脑,前辈们 肯定是经过了很多努力。
中国的科学,以前基础就薄弱,然后在5、60年代 又有断层,生物学 “李森科事件” ,出现了好多诡异的事情
糊里糊涂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