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芬 鸭绿江外的海战
热度 1已有 289 次阅读2016-11-21 09:50
|
鸭绿江, 吉芬
当年的技术水准,测距,马吉芬 写的,应该是准确的
马吉芬、马汉写的 都可以,还是比较靠谱的
***********************************************************************
是不是日本海军 有意打上层建筑 这个事,不一定
因为还有一个 渐增效应(12:8),兰彻斯特方程
那是事后马汉说的,打机器,不如打人员。 照搬拿破仑战争的陆军 的说法
评论员,硬凑的
***********************************************************************
测距,很可能是,提前知道 北洋船只的尺寸。“桅顶法”
因为水平法,得站到高处呢,这不是活靶子嘛
***********************************************************************
照马吉芬的说法,他们两边差不多,都是中规中矩的。开头都是近弹。
日本海军是用 三景舰 vs 镇远、定远的
几乎双方相似的看法
只是第一游击队,吉野、秋津洲、浪速 打僚舰去了。由于 兰彻斯特方程的原因,最后造成了 渐增效应。
“唯象理论”,对现象的描述就是如此。
“桅顶法”,肯定是提前测量了。 日本人的情报,呵呵
即使 日军指挥官 打上层建筑,也属于合理范围。但是估计不是如此,事实是用三景舰。
如果打上层建筑的话,一靠近,就应该跑去打上层建筑。
***********************************************************************
小口径 速射炮没什么用
小于3 磅速射炮没用,证实了4.7 英寸以上口径速射炮的价值。
***********************************************************************
美国海军密西根号(Michigan)建造时,其时间就已落在英国海军的无畏号之后。因此,美国对外国宣称建造大型火炮战斗舰相当仇视,甚至包括超级炮塔部署。
从1901年以来,激进的海军军官都强烈要求使用中口径的大炮。西姆斯相当赞成战舰全部配备大型火炮,此和马汉观点相左。
注:无畏级之前,就是中口径 是主流。
***********************************************************************
弹药量
日军命中率大约为12%,中方则约为20%,因此日军能够发射极多的炮弹。
冲锋枪与步枪的战斗。
***********************************************************************
纵队
不是因为日本海军 反潮流,而是因为是新手,只能编 那个队。
***********************************************************************
那个时候的火炮,还打不到甲板上
在近距离炮战中,炮弹几乎呈水平飞行,主要命中对手舷侧。如日俄战争中的海战基本在距离6000到7000米上进行,中弹部位以侧面最多。但随着交火距离越来越远,军舰主炮射击的仰角也越来越大,水平甲板遭炮弹命中的概率也在变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交战距离已经扩大到15000到20000米,日德兰海战中英国3艘战列巡洋舰都是被穿透主炮塔顶盖装甲、引发弹药库爆炸而沉没
的。如果一艘战列舰在15000米距离上发射356mm主炮弹,炮弹将以15到16度落角击中敌舰。按照统计结果,15度落角的炮弹命中舷侧的概率为
49%,命中甲板为51%。如果炮弹落角为45度,则命中舷侧的概率为43%,命中甲板为57%。坚固的舷侧主装甲带被击穿的概率较低,而炮弹贯通水平甲
板、在军舰内部爆炸造成损失的概率更大。同时,新出现的轰炸机的威胁也要求加强水平甲板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