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丘吉尔领导的军需部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3362
我在1917年秋天所面对的军需生产主要限制因素有四个,即船舶(吨位)、钢铁、熟练劳动力和美元。其中最后一项因美国加入协约国其尖锐性有所降低。
船舶的短缺非常尖锐。由于德国潜艇战造成的损失,各战场陆军的需求,粮食和英国贸易需要运输的物资,各协约国的需要,美国对海上运输不断增高的希望,所有
军需原材料需要进口,因而我国商船运输紧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而在此期间船舶吨位数成了限制我国生产的因素。钢铁紧迫性仅次于船舶吨位,而且是军事努
力的直接的衡量标准。大英帝国的钢产量已经差不多翻了一番。和平时期本来无利可图的矿山投入了积极的生产。但是我国重要依赖西班牙北海岸提供的铁矿,所有
输送铁矿的船只要走常常沉船的危险航路。此外,我们还用极有限的从美国和加拿大借来的美元购买成品钢材和各种半成品的弹壳铸件。
***********************************************************************
一战前,日本的造船业就可以和英国竞争了。造船牵引,生成了进口替代,
***********************************************************************
钢铁业还不行
单纯从事粗钢、压延生产的私营企业迅速增加,其中大部分企业水平较低,只有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才得以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财供给不足,部分较大规模(在国际范围属于小规模,但在国内属于较大规模)企业的设备投资计划产生滞延。因此说,相对于需求增加而言,供给不具弹性。
以海运业为起点,相关产业出现了产业振兴。
生产财不足和供不应求这种关系,不仅在上述钢铁业中可以看到,在工作机械、电力机械工业以及染料、工业药品等化学工业中也存在。
***********************************************************************
为什么昭和制钢所 搬到东北去了?
因为它没钱嘛,哈哈
朝鲜是民营投资,而东北是军管。
***********************************************************************
生产财不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瓶颈”,其
根本原因仍然在于重工业及化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
决策当局和教育界人士对此进行了深刻反省。
注:参考中国大陆在改开后的成就,哈哈
***********************************************************************
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 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
“炼钢” 想具有竞争力,要么进行 钢铁连轧,要么就是生铁降价。(克扣殖民地,压生铁价格)
从生铁到钢材的连续化生产方式,
扩大成套设备的规模,淘汰 “老、破、小”
要么降低生铁价格,搞殖民地,搞剪刀差。
就这几招。
***********************************************************************
农业就不说了,上一篇已经说过了,朝鲜、台湾、东北 的三角贸易中,东北是农业的底子。
***********************************************************************
朝鲜大米对日出口增加的同时,朝鲜的杂粮消费增多,这部分消费主要依靠从满洲进口小米、高粱来支撑。
台湾甘蔗生产向肥料密集型转换,增大了肥料需求,这部分肥料由满洲、关东洲输出的大豆饼来满足。
满洲农业的发展,从底层支撑了以大米、食糖为主的日本帝国粮食自给圈。
***********************************************************************
日氮没在我们这儿,日氮在朝鲜,主要是发展电力,化工。
主要建水电站,利用电能发展化工。
日氮在长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