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另一支“关东军”:协和会(转)

热度 1已有 194 次阅读2016-11-9 08:48 | 关东军

       1938年,执政刚满五年的希特勒政权,竟然让德国率先摆脱了经济恐慌。为了学习先进经验,伪满协和会骨干半田敏治开始游走于德国各地,寻找解决伪满国内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半田敏治惊奇发现,德国拥有完善的义务劳动组织制度。他决定,照搬这一做法


       该建议一经出台,立即得到了伪满协和会的支持,1938年,依照半田敏治的思路,伪满协和会纲领被重新修订。


       1938年6月,“国民勤劳奉仕”运动开始广泛展开,以缓解伪满国内劳动力的短缺问题。


       为了避免伪满民众将“国民勤劳奉仕运动与劳动力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伪满协和会在活动中特意强调,这是对国民进行动员组织和训练的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国人万勿误会这是强制赋役,为自动奉公


***********************************************************************

注:东北基本上是日本治国理念的试验田。


       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国内,政友会与民政党两大政党交替执政。刚刚萌芽的民主政治,遭遇了关东大地震与昭和金融恐慌的双重打击,日本国内经济凋敝、民生萧条,政治局面动荡。


       “满洲国”建立不久,关东军就发现,征服一个民族并不比征服土地来得容易。战场上,关东军有着自己独特的军事战略、作战思想和执行力;统治时,他们需要有同样能力的一群人,来折服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另一支“关东军”:协和会。


***********************************************************************


“1934年7月23日 新京专电:协和会中央事务局经理科长山田之吞蚀公款案、风雨满城、跌誌本报、兹者宪兵队、将山田严讥结果。”

“25日,因该不正事件之暴露…自二十一日,假新京会议室现正协议善后策云。”——《盛京时报》


说到这场贪污公款案的缘由,不能不提及一个25岁的女人,藤田静子,她在一家日本料理做艺妓。东窗事发之前,37岁的山田,偶然结识了这位藤田静子,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为此花销公款一万四千多元,这在当年是一笔巨款。当时由国库拨给协和会的补助金年额不过70万元。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引燃了协和会的第一次改组。


贪污丑闻不过是引发协和会改组的导火索。


当时,对于协和会的发展方向,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小矶国昭疑虑重重,甚至存在某种恐惧。那么作为关东军的实力人物,小矶国昭究竟担心什么?难道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策略方面,协和会与关东军南辕北辙吗?


曹 冬雁(长春历史文化学者):它们之间是有矛盾的。在理念方面,日本军内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人物,其基本立场是日本迟早要与欧美有一场决战,并认为这是东亚 乃至世界的最后一场战争。在具体设想方面,向德国学习,组建“一国一党”的独裁专制政治。那么为了保证日本赢取这场所谓最后战争的胜利,他们设想关东军应 该以纯粹军事工具出现,协和党或者协和会才是满洲国唯一的政治团体。这点石原莞尔是毫不避讳的,而且影响非常大,从他自己的理论逻辑来看,协和会应该取代 关东军。


这个时期的协和会,不仅与关东军存在矛盾,和伪满政府各级官吏之间也有纷争,官吏们指责协和会权限越界,协和会则指责官僚的独善主义。同时,协和会内部成分日益复杂,扩大地盘、争权夺利的态势,使军方深感忧虑。


1934 年2月,小矶国昭离任之前,曾以“通牒”的形式,责成伪满政府处理协和会的问题,可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尚未发话,夹在中间的总务厅次长阪谷希一也 不好妄动。就在协和会认为可以走出关东军的阴影大干一场之时,却发生了协和会骨干贪污公款案件,为军方与政府某些人物撤销协和会的呼声,提供了很好的口 实。


对于协和会而言,改组迫在眉睫。


1934年9月,协和会进行了第一次改组,除了对原有部门加以调整外,还新设了中央事务局委员会,和直属于它的视察员及调查室。同时,中央事务局次长改由伪满洲国日本官吏担任。


***********************************************************************


 不效民主议会之颦,亦不陷专制政治之弊,是为顺应在满洲帝国实现民意之畅达的必要性,而开设的联合协议会”。——[]小山貞知.満洲協和会の発達[M].東京:中央公論社,1941:51.


时间:1942年8月3日

事件:伪满洲国全国联合协议会第一天

伪满洲国皇帝 溥仪:“竭尽忠诚,妥为协议,促进我国各种事业日新月异,贡献亲邦皇军圣战早日完成。”

关东军司令官 梅津美治郎:“希望诸位本诸 日满不可分携的精神,会议讨论开诚相见,会议后回到地方更好地传达这种意旨。”

伪国务院总理 张景惠:“要什么给什么,给什么要什么。”

伪国务院总务长官 武部六藏:“圣战高于一切。”


时间:1942年8月4日

事件:伪满洲国全国联合协议会第二天


伪吉林省榆树县协议员 安国治:今年雨水不调,秋收已无把握。……每年粮食共缺少 3.2 万吨。……如果今年粮食供出量有增无减,对于农民的生活和来年的农业生产问题的严重影响,将不堪设想了。

伪滨江省双城县协议员 于某:“去年供出粮食12万吨,但这是王县长用大马棒打出来的。如果今年再增加供出数量,恐怕再多几根马棒也是打不出粮食来的。”

伪兴农部次长 稻垣征夫:政府每年收购粮食的数量仅为全满”粮食产量的 1/3,农村还有 2/3 的粮食剩余,根本谈不上贫困饥寒的事情。”

曾任伪满洲国全国联合协议会书记长的王子衡,事后回忆道:“稻垣的话纯是欺人之谈。”

王子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非常清楚,粮食究竟是怎么供出的。


       1941年,王子衡任伪滨江省省长。当时,为了满足日伪当局逐年加码的征粮需要,下属各县的伪县长们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边优抚慰劳,一边让各县组织出荷督励班”,下乡逼索粮食,农民稍有不从就会遭到殴打。


       会上双城县协议员口中的王县长,当年就是王子衡的手下。此人外号王大马棒”,下乡催粮时,总是手拎木棒,动辄打人,这位县长大人打人还有一套理论,叫“棍棒底下出粮食”。

 

       协议员们听了稻垣征夫的说辞后,认为是强词夺理,不符合事实,纷纷举手准备发言,但大会议长三宅光治却说,本议案内容复杂,一时难以讨论出结果,要把它交给分科委员会讨论。大家只好作罢。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1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20:22 , Processed in 0.03767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