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身穿呢子子军服坐着吉普车的军官,那叫一个精神抖擞。军官们的家庭大多都是丫鬟成群的大财主家的公子。校尉军官们都能在舞厅里喝着洋酒,开着小汽车满 街闲逛过着惬意小资的生活。其实抗战时代的广东省政府也只有省长大人有一部车而已。就更别提什么多的跟蚂蚁一样的校尉级军官了。
同样在电视剧里,日军的通常形象就是几百扛着步枪,掷弹筒的大兵,跟着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一路小跑,那身汗啊!那副不堪的摸样啊!真是让人有点不知所措。
电视剧里的国军各个是笔挺的军装,锃亮的皮鞋,而历史中的国军形象却与乞丐相差不多。图为1945年,国军反攻广西。
西方对当时的中国战时经济是描述是除了几座有着微暗照明的城市和几百个政府经营的小型工厂,中国乃是一片幽暗,这是一个全然未工业化的区域。
*************************************************************************
在实战中日军1个联队即可对抗中国1个军级部队
在实际战斗中日军1个步兵联队往往就可以对抗国军的1个军。这和不勇敢和怕死没有关系。按标准日军1个正规野战步兵联队拥有3980人,4门75毫米山 炮,6门70毫米步兵炮,12门迫击炮,4-12门自动炮/狙击炮/速射炮,60挺重机枪,125挺轻机枪,153个50毫米掷弹筒和2190只步枪。
而中国军队军一级的装备也很恶劣,即便是中央军精锐也不神气,比如74军叶方华参谋回忆,在38年武汉会战时的第74军的51师装备就很烂,除了少数的河 南制造中正式步枪以外,其他都是汉阳厂制造的笨重的老套筒。机枪也不多,一个团也只有2-3挺重机枪。一个师只3门很老的克鲁格山炮。在实战中双方除了武 器上的差距,还有训练,通讯,指挥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距。
如果日军出动师团级部队,那么师团直属炮兵和军属野战重炮联队将会被投入到战场。那么中国军队就更无法抵挡了。所以国军的徐永昌将军计算,在战场防御日军 40个师团,国军需要320个师投入作战,比例是1:8。但是前提是在山地进行防御战,一到平原就是防御战也无法支持。
*******************************************************************
中国远征军既无辎重部队,也无卫生部队。原因是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非常缺乏汽车,比如中国远征军第66军只不过拥有3辆卡车,连拉军部的器材都不 够,根本就无法运载弹药粮食被服帐篷等物品。也并不是国家不给配备汽车,在抗战时期,中国在最低谷的时候,载货用卡车全国也只有5000辆。中国军队又缺 乏骡马,首先是买不起,其次是养不起。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就是人背。粮食吃完了,就地花钱买来粮食,埋锅造饭,而且抗战国军伙食基本上是不提供副食的,只有 盐水汤和糙米饭。天色黑了,就就地休息。根本就谈不上后勤补给。
所以当初日军就估算,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范围不会出仁安羌以南的,应为补给跟不上。漫长的防线,薄弱的火力,几近于无的补给力,都决定了中国远征军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守势。
*******************************************************************
中国抗战立时8年,一共征召1400万人入伍。其中1200万经过训练补充到正规军队和人力搬运队。常年艰苦的战争导致320万国军在战场伤亡,另外还有 大批士兵染病或者逃亡。高度的职业危险性,艰苦的日常生活和几乎等于是零的军饷,渐渐的使人们畏惧于参加这样一支动辄伤亡惨重的军队。
小农经济的中国无法在战争中发挥出人力优势
当时的中国还是1个小农社会,土地被分割成无数的小块,尽管自家耕地很少,男性劳动力1年实际上并没有几个月的活可以做,可是每个家庭又都无法缺少男性劳 动力。按当时的兵役法规定,公务员,学生,技术工人,军需工矿工人,运输业员工等等又都是可以免征的。这也造成了中国人口虽然很多,但是实际可征召入伍的 士兵数量却并没有日本多。
*******************************************************************
战争中大批失学少年和孤儿无所依靠志愿从军
现在军事爱好者只知道德国有1个十几岁少年组成的希特勒青年团师,并且被歌颂为爱国主义青少年的榜样。在中国抗战中,出现在国军中的少年兵实际上比这要多 的多。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在中国城市和乡村造成了大批的孤儿。于是过往的国军部队为了让这些孤儿有口饭吃,就拉他们进部队做勤务兵和通信兵。久而久 之,他们就成了中国少年兵。
在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中当然也不乏少年兵,实际上中国少年兵都可以被称为儿童兵,因为里面有很多10-13岁的孩子。美军联络官曾亲眼看到新6军第14师 第42团年仅12岁的李乐贝,这位已经入伍1年的老兵在火线上连续向日军投掷了2箱手榴弹。最后这位少年兵成为了1名冲锋枪手。
1944年中国远征军立时3个月的松山攻坚战中也同样有大量少年兵参战。根据原日本陆军士兵早见正则回忆在7月25日国军第8军第103师对松山滚龙坡日 军地堡发动攻击的时候。炮声一停,敌人已经攻到眼前,冲过来的敌人,有很多是连嗓音都还没有变化的少年,他们呼喊着稚嫩的声音冲了上来。
正是这些只有12-16岁的少年兵冒着缅甸雨季的暴雨,穿着草鞋,扛着中正式步枪一脚深一脚浅的跟着老兵们爬上海拔千米的松山。当信号弹升上天空的时候,班长猛的跳出来喊龟儿子们,冲啊!大家一起拼命的跑,拼命的喊,直到倒下。
当时的新6军,战车营等部队都也曾大量征召15-17岁的小学以上学历的少年兵入伍,因为这些少年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接受训练来的快。而且容易接受爱国主 义教育。正如当时的一首军歌《少年兵》所唱的那样,“我们少年兵,我们少年兵,精忠报国肯牺牲,明天上战场,明天上战场,杀尽鬼子强盗兵,看国旗飘扬多美 丽……”
在惨烈的抗日战争战场上,人们已经做好了牺牲一代男人打败日军的心理准备。但是数百万军人伤亡病残的严酷事实和为了争取民族的最终独立与自由,让我们已经开始在预支中国下一代男人的勇气和生命。尽管他们现在还只是男孩。
1944年12月5日,这是一位重装在身的年仅10岁的隶属于新6军的中国少年兵。正在准备从缅甸密支那乘运输机回国。参加中国对日本军队的最后一次大会战,芷江大会战。
1944年11月23日,少年兵李占宏在对着镜头微笑,那时他刚刚年满13岁,但已经入伍2年了。虽然只是一个孩子,但他在历史的相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像。
注:30多岁的开国将军们,一点都不值得羡慕。
******************************************************************************
中国远征军如同红军一样是一支草鞋军团 ,没有军靴,也没有空投,只有草鞋和扁担
中国远征军是一支草鞋军团,近2000年前的三国演义里卖草鞋的刘皇叔早已家喻户晓,可有谁知道,在红军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其实在后面一路尾随追击的国军也是穿草鞋的。
第2次印缅大反攻从云南出发的中国远征军第11和第20集团军的士兵们也同样是草鞋兵,正是这些草鞋兵攻克了比硫磺岛上著名的折钵山高10倍的日军松山要塞。在荆棘满地的战场上,在凛冽的凄风冷雨中,草鞋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聊胜于无。
中国远征军第2次远征缅甸时的生活水准也是非常低下的。美国对于中国远征军的配发标准是只配发武器,不配发被服。远征军基本装束就是打着草鞋,穿着土布旧军装。所以电视剧里的那些头戴M-1式钢盔,围着军用围巾,穿着美式军服的远征军也只能活在电视里里。
仅仅是在1944年10月龙陵会战时,作为中国最精锐部队的第5军投入战场的时候,为了向盟军显示国家的尊严,中国的形象才给第5军特别配发了胶鞋。不仅是鞋子的问题,抗战时期国军的军装也是3年一发。
美军联络组摘下钢盔送给即将发动冲锋的远征军
在国军即将去攻击已经被日军打造成为坚固的要塞腾冲时。面对上万名只有布军帽的中国士兵。美军联络组摘下了自己的钢盔给将发起第一波冲锋的中国士兵戴上,虽然只有几十顶。但却足以温暖士兵们年轻的心。
远征军如同国内的大部分部队一样缺乏汽车和骡马等运输工具,可以依靠的只有扁担和背包。伙食供应依旧是士兵自己在一条米口袋里装上大米或者干粮。远征军第 53军第2次远征缅甸翻越缅甸雨季的高黎贡雪山时,没几天就吃完了随身携带的口粮。高黎贡山的温度只有摄氏7,8度,寒风刺骨,时有阵雨雷电。部队就穿着 雨衣吃野菜竹根充饥。翻越湿滑的悬崖绝壁,穿越300里山路崎岖的无人区,反攻腾冲日军。
远征军第103师在战后总结里也提到,国军攻击部队没有钢盔在冲击日军阵地的时候,面对炮弹,手榴弹,掷弹弹片和飞溅的石子,因而头部负伤的士兵非常多。
攻击部队没有军靴,穿着草鞋在冲击路上遇到日军铺设的低铁丝网,竹签以及其他障碍都不容易通过。在行动停顿时,冲锋速度被延缓,非常容易遭到日军机枪火网式打击。
第2次印缅大反攻从云南出发的中国远征军也同样是草鞋兵。图为美军向国军第5军第200师作为中国的精锐部队分发胶鞋,在这里胶鞋是一种荣誉和战斗力的象征。
图为1944年9月4日,在中国远征军第53军即将向腾冲日军发起冲锋前,美军联络组把自己的钢盔送给中国士兵。这些钢盔将优先配备给冲锋在最前边的士兵。
抗战中国以1个农业国家难以支撑长期战争
抗战军队的艰苦,当然有管理不善的原因,但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没钱。1936年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美元,到了抗战爆发,日军攻占沿海各省及大部分重要城市,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援大部分丧失。
这个时候的政府只能从生活环境与明朝差别不大的西南农村征收农业税一类的收入,可是就那点钱在古代连几十万拿大刀长矛的兵都养不起,更何况要养几百万近代化大军进行全面战争?国民政府的办法就是滥发货币,这实际上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
******************************************************************************
一般人们认为驼峰航线运输的物资都是给中国军队的各种武器,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正如何应钦所说,多数空运到中国的军火,都是提供给驻华美国航空兵 的,交给中国的只有其中的2%。这还要包括驻印军和远征军的装备在内,能交给国内400万国军的只有区区1706支冲锋枪,1000支步枪,96门山炮和 351挺机关枪。
更有大量运送到印度的指定援助中国的物资被美军交给英国。抗战时期,美国原本计划援助中国60个师的装备,但是有21个师的武器都被英国挪用,只有39个师的武器最终在46年才全部交付给国军。
1944年的20万中国远征军,实际上只是有了1个美械师的头衔而没有任何实质。
中国远征军名为全美械部队,运输力量主要还是要靠骡马和人力搬运,落后的后勤方式,难以发挥美械火力优势。图为中国骡马运输队正在将榴弹炮运往龙陵前线。
国军中美械化最完备的新1军和新6军主要也是依靠骡马运输和美军相比差距非常大,二战美军除了山地部队等少数部队,基本上没有使用骡马作为运输方式的,美军运输基本上全部都是使用汽车装甲车。图为1名新6军士兵在云南沾益将一匹军马从飞机上牵下。
图为中国远征军士兵在拼刺刀。
国军第71军新28师担任参谋的盛兆说,第2次远征国军第20集团军,每天都要消耗几百发炮弹,甚至是几千发炮弹。打一个山头总司令或者军长直接就下令打1000发。这些都让他感到十分的奢侈,因为在抗战中这种事情从没都没有过。其实这么点炮弹根本不算什么,要知道美军打冲绳3个月就消耗470万发炮弹。
*********************************************************************
1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无法长期坚持一场现代化的战争。现代化战争要求的是数百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有大量有现代军事知识的年轻军官。有充足的 诸如从罐头军靴到坦克重炮这样的工业化产品。这就需要1个庞大的工业体系,1个有效的管理,严密的社会组织和1个高效的金融机构。
这些在中国都是不存在的。中国当时有的只有被日本全面封锁。汽油,铁矿,化学产品,药品凡是你能想到的什么都缺。就是要制造1发子弹,也是包括了采矿,冶 金,化学,交通,仓储等各种工业行业支持的。在广而言之,这些工业还需要的高效的管理,技术人员,熟练工人以及铁路,火车,汽车的制 造..........
GMT+8, 2024-11-25 00:25 , Processed in 0.02659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