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台湾人对棒球和《KANO》的热情,海外观众恐怕难以理解。在台湾,如果说不上几场痛彻心扉的国际赛事或者大快人心的“逆转胜”,你大可以怀疑这个 人其实是观光客、或者有“高功能反社会人格”。毕竟无论“蓝绿”再怎样对立、选举再怎样厮杀,一旦遇到“中华队”出赛的重大国际赛事,几乎全台湾民众都会 停止剑拔弩张,并肩为“中华队”加油。许多人甚至戏称,棒球是台湾唯一的“蓝绿共识”,连现行的伍佰元“新台币”钞票都使用台湾南王国小少棒队胜利时欢欣鼓舞的照片作为图腾。
事实上,棒球不易成赛,真的会把棒球作为休闲兴趣来打的台湾人并不多,普及度远不及篮球或桌球,但台湾人对棒球的热爱,却超越所有运动……。
追溯台湾棒球魂:与国族纠结的统治工具
电影《KANO》自日本殖民台湾后期的1929年说起,叙述当时的“嘉义农林学校”,集合不同族群的棒球员打进日本“甲子园”的故事。然而进一步追溯台湾棒球史可以发现,日本殖民台湾初期,日本人并不鼓励台湾人玩棒球,因为殖民初期台湾曾有许多武装抗日事件,使日本政府忧心团队球赛会激起台湾人的自觉意识,加上日人厉行差别待遇,使自认地位较高的日本人不愿与台湾人一起玩球。
然而一次大战后,民族自决的思潮弥漫全球,包括日本当时的殖民地韩国都曾爆发争取民族平等的“三一事件”,让日本检讨差别待遇的殖民政策,逐渐改以“渐进同化主义”统治台湾。
随着1945年后国民党统治台湾,49年后到台湾的“外省”官僚重视篮球,忽视民间喜爱的棒球,在1970年代以前,台湾棒球经费的编列不但远低于外省官僚所支持的篮球和足球,圆山棒球场更于1950年韩战爆发后直接改成美援集散地,后来更被拆除改建为中山足球场。
直到1968年,当年度获得世界少棒聯盟冠军的日本歌山关西聯队访台,刻苦练兵的台东红葉少棒队却以七比零的悬殊比數击败对手。同一时期,台湾的外 交处境风雨飘摇,特别是1971年台湾被迫退出聯合国,民心颓丧之际,少棒队多次为台湾拿下世界冠军,为沮丧的民情找到安慰。国民党政府趁势在过程中透过 冒名、超龄等违反规定的方式赢得多次比赛,将台湾球员刻苦打败强国球队的事迹,转化成台湾人在国际压迫下的胜利,使“棒球”的胜负与台湾人的民族认同联系 在一起,借此安抚颓丧的民心。
尽管台湾政府已不再对国际赛进行非法政治操作,台湾人对“棒球”的民族情绪仍延续至当代,棒球赛仍被视为台湾人尊严的展现,如台湾民间有部分“仇 韩”情绪,面对和“韩国队”的比赛时,民众的情绪往往特别高张。某次台湾中华队与韩国队的比赛,中华队被逆转,台湾知名体育主播徐展元因此在主播台上落泪 大喊:“真的好想赢韩国!”,这句名言让大批台湾网友视徐展元为知音。
在这个背景下,多数台湾人对棒球规则知之甚详,或即使不熟规则,也都曾共享为“中华队”加油的热血记忆。面对专业的台湾观众,《KANO》选择一批 有棒球经验的素人球员训练演技、而非挑选偶像演员演出,在球技呈现上确实更能说服台湾观众。素人演员相对生硬的口条,也因为演员们在片中大多使用日语作为 日常对话,透过语言的陌生感而有所消弭。片中多场球赛的呈现也能兼顾表现层次,使得三小时的电影不因反覆出现的球赛而显得冗长;相关物件的考究也在水准之 上。美中不足的是,许多动画场面仍然显得粗糙,特别是画面出现在片头等关键时刻,导致瑕疵显如疮疤。然而整体而言,马志翔首次执导3小时的长片,能够将对 台湾电影工业而言,规模仍有点难负荷的历史片处理地有条不紊,确实让人惊艳,也说明了继《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的磨练后,魏德圣率领的制作团队有 了长足且稳定的进步。
****************************************************************************
国民党和大陆都是爱玩篮球、足球,玩棒球的很少。
注:日本、美国都是玩棒球的大国,因为这跟刺杀训练有关。
GMT+8, 2024-11-23 15:04 , Processed in 0.02625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