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把一群小孩子聚在一起,让他们估计平时用的硬币的实际大小,穷人家孩子的估计会比富人家的孩子估计大许多。硬币越值钱,估计的差别越大。穷孩子脑海里的一元钱硬币,可以是很大的一个圆。
把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电影,事后让他们回忆情节。孤独的人和不孤独的人对情节的记忆一样准确。但是对电影中人与人交往的场景,比如恋人间的对话和亲昵的细节,孤独的人的记忆格外准确。正如饥肠辘辘的人,会一直记得电影里的人物吃了什么。
匮乏产生渴望,而渴望可以让注意力集中。有些情况下这是好事。学生都知道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没时间了才开始着急,通宵达旦的紧张复习,常常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工作的人往往都知道“死线是第一生产力”,有时间的时候拖拖拉拉,直到离最后日期的时间所剩无几了,才开始加班加点赶工。而商场用来吸引消费者的各种优惠折扣券,都有截止日期,这并不是因为商场鸡贼。而是因为不带截止日期的优惠券,很少有人想的起来使用,反倒达不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事到临头才…”后面往往跟的不是什么好结果。让你注意力集中起来的东西,不都是学习或工作,更可能是诱惑。
无论贫富,人们都会对某些东西产生强烈的渴望,想据为己有。想要的狠了,大脑就会自动屏蔽其它信息,让人忘了做理性的比较,忘了仔细掂量这东西的实际价值,这是冲动性消费的根源。但对富人而言,就算冲动之后后悔了,也无非就是觉得花错了钱,想一想也就过去了,下回注意。但对穷人而言,事后懊悔就严重多了,收入上可能会“月光”,心理上可能想“剁手”,更有甚者可能刷爆信用卡欠银行高息债务,或干脆做起了啃老族。所以有经济学家说:“诱惑税是累退的。”越穷的人,诱惑往往越多,而诱惑给他造成的负担也越大。
孤 独久了的人,虽渴望亲昵关系,但在和人交往中往往又显得笨手笨脚,不讨人喜欢。人们通常认为这些人性格有问题,正因为他们不善和人交往不讨人喜欢,所以才 孤独。但最近的研究显示,不讨人喜欢可能是孤独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孤独的人,人际交往匮乏,所以渴望与人接触。而正是这种渴望,让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注 意力高度集中,几乎要专注每一个细节,每个细节都在脑子里转好几遍,结果当然就是不自然,缩手缩脚,连说话都变得磕磕巴巴。这就好像人们下楼梯,都是自然 的举动,根本不用想。而一旦你开始计算先跨哪条腿,每步跨多远,立刻就会摔倒。有个实验,让人们各自录一段话给别人听。而听众选出的那些笨嘴笨舌非常无聊 的录音,往往来自孤独者。但是,同样的实验再做一次,只是在录音的时候告诉录音的人这段话不会给别人听,随便说,这样的情况下孤独者的谈话水平并不亚于甚 至还高于其它人,因为脑子里不用再想着和其他人交流。
人 人都有匮乏的东西。穷人缺钱,富人缺时间,孤独的人缺伴儿,有伴儿的人缺自己的空间。这种匮乏会产生渴望,会在潜意识里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匮乏的东西 上,脑子里翻来覆去全是它,仿佛陷入一个隧道,眼前只有它,其它的一切都被屏蔽到了这隧道之外,哪怕是我们珍视的东西,也会被忘却,敌不过这眼前的执迷。 而大脑的运算能力和带宽有限,一旦执迷某物,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就会被大幅减弱,我们会不自觉的做蠢事,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匮乏(scarcity),这屏蔽其它信息的隧道(tunnel),这有限的大脑带宽(bandwidth),就构成了一套关于人类行为的新理论的核心概念。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顿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EldarShafir是这套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在2013年的著作《Scarcity:TheNew Science of Having Less and How It Defines Our Lives》(中文译本为《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2014年1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中,系统的向公众解释了这套新的理论。
小 到减肥,大到扶贫,研究人在匮乏之中的行为模式都极有意义。节食减肥很难成功,饥肠辘辘的人,永远渴望食物,看什么都是吃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食欲会占据 很多大脑带宽,注意力涣散,自制力减弱。更要命的是,节食减肥常常需要持续很长时间,每一天都是种煎熬,就难怪大多数人熬不住了。
扶 贫更难。办法试过无数,中饱了各种私囊的多,真正能帮到穷人的少。各种知识类的培训往往收效甚微,因为穷人总是要应付各种各样缺钱的紧急情况,好像玩儿抛 接杂耍,刚接住一个,马上又要掉下来另一个,脑子里想的各种事儿一多,便难有时间精力系统学习。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各种扶贫培训,穷人常常缺席是大难题。
要 脱贫,储蓄和长期规划必不可少。但穷人存钱,就像节食减肥,谈何容易。花销的本已经都是基本支出,可能都很重要,要减少哪一方面都要费很多脑力考量。更麻 烦的是,因为缺乏缓冲,可能小小的一个冲击,比如亲戚结婚随礼,就能让几个月辛勤的积蓄付之流水。农村的各种人情支出,对穷人是很大的负担。我们家乡有句 话,叫“七攒攒,八攒攒,照头一铲铲”,说的就是穷人积蓄的不易甚至无望。一次不大的冲击可能就足 以让很多穷人举债,从此拆东补西,疲于奔命,永久的陷入匮乏的陷阱。这还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贫困的父母一般都不善于教育子女。子女教育有很多原则,但可 能最重要的原则莫过于父母的行为要一致。而穷人的大脑被各种紧急情况占据,带宽早已所剩无几,而行为一致所需要的自控和意志力,不是疲惫的大脑所能胜任 的。也因为自控力减弱,贫穷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易怒,心烦,打骂孩子是常有的事了。
强调穷人的心理状态,为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为了帮助穷人做好财务规划,传统的培训项目都要教授如何记账和基本的金融知识,效果不好,接受度不高。而最近一些经济学家把这些知识变成了简易的几条口诀和规则,这就大大降低了占用穷人大脑本就所剩无几的带宽,效果很好。
此 外,匮乏之下的种种不得已,根子还在于充裕时的种种不小心。若不是这些不小心,我们也不至于落入后来匮乏的境地。有钱的时候大手大脚,好像会一直富下去; 而有时间的时候不仅拖拖拉拉,还胡乱应承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工作,好像都能轻松完成。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匮乏时的窘境。所以很多对付匮乏的方法,都着眼于在 宽裕的时候多挤出些余地,为可能的匮乏准备缓冲。不至于在匮乏来临的时候,一下陷入执迷的隧道,消耗了大脑带宽,失去了判断能力,变得盲目和愚蠢。
GMT+8, 2024-11-25 16:24 , Processed in 0.0282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