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英国对大陆国家的压制,真的没起作用吗?(转)

已有 244 次阅读2015-12-21 05:22 | 英国, 国家

      “黄祸” 指的是当年的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对欧美工人构成威胁。

     但现在的世界以研发为主,再吃苦耐劳,不过是线性增长,有什么用啊


注:英国人发明铁路是建立在对它的水路交通的补充上的。

***********************************************************************************

大多数国人认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论文,是因为麦金德在文章中提出了“心脏地带”的论点。虽然“心脏地带”很抢眼,但这是基于该文的核心思想 “3R”,即对资源(Resources)、铁路(realways)、海陆格局(remonteness)一次全球视野的分析,就3R而言,中亚地区有 丰富的资源,处在海路要冲位置,如果交通进一步发展,那么心脏地带将变得及其重要。该文的视野和逻辑,对其后美苏崛起、英国联合美国抑制德、俄,一二战、 冷战,以及70年代以来的中东局势等都有深原的预测意义。


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的思想可窥见中国目前推行的“高铁外交”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意,从某种角度来讲,甚至麦金德有直接的预言。


先从铁路说起。英国作为传统的海洋霸主,在十九世纪初叶,火车的发展对大英帝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麦金德在论文中指出“在商业方面,我们不应该忘记 海洋运输虽然比较便宜,但通常要包括四次装卸货物的工序——在货源的工厂、出口码头、进口码头和供零售商批发的内陆仓库;而陆上的铁路货车可以直接从输出 的工厂开到输入的仓库。因此,边缘区的远洋贸易(在其他事项相同的情况下)就趋向于在大陆周围形成一个渗透带,它的内界大致以这一线为标志:即在这条线 上,四次装卸费、海运费和从邻近海岸来的铁路运费,相等于两次装卸费、和陆上铁路货运费之和。英国和德国的煤,据说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途经伦巴第而相互竞争 的(伦巴第在意大利境内。)。俄国的铁路从西端维尔巴伦(Wirballen)到东端符拉迪沃斯托克,整整长达六千英里。正如过去英国在南非的驻军证明它 是海上强国一样,俄国目前在满洲的军队也证明它是机动的陆上强国。诚然,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仍然是一条单一的和不安全的交通线,但是在本世纪结束以前,整 个亚洲将会布满了铁路。在俄罗斯帝国和蒙古境内的空间如此巨大,他们在人口、小麦、棉花、燃料和金属方面的潜力如此巨大,一个多少有些分隔的广阔的经济世 界将在那里发展起来,远洋通商将被拒于门外,这是必然的。”


麦金德的上述文字揭示了因为火车的快速发展,让拥有广大纵深的大陆国家得以充分发挥优势,也预示着其后美国、苏联(俄国)的崛起。所以在十九世纪中 后期,英国人就开始特别防范俄国人,在1902年与日本达成同盟,压制俄国势力的向南扩展,并在一定意义上挑唆了日俄战争。而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 中,麦金德也提到了当时英国的战略:帝国向西,联合美国抑制欧洲大陆国家。


美国、俄国快速营建铁路,确实让英国感到日薄西山的不安。从1866年到1900年,俄国人共建造了超过3万英里的铁路,其中1893年到1897 年,以每年修建1625英里的速度建造新铁路。新闻杂志上广泛的讨论修建这些铁路的合理性,很多评论家强调俄罗斯迅速扩张的铁路网有其战略军事意义,促进 开发偏远地区,以及鼓励来自俄国欧洲部分的农户移民到内陆未开发的处女地。跨高加索铁路的修建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到1882年为止,位于里海沿 岸的巴库油田和位于黑海沿岸的波季港口连接起来。里海铁路于19世纪80年代修建,随后,于1900年开始修建奥伦堡到塔什干的铁路,19世界90年代又 开始修建横跨西伯利亚的铁路将莫斯科和太平洋链接起来,到1905年铁路建成通车。


美国的铁路修建更早,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鲁蒙托里角接轨,正式宣告了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迹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大动脉建成。这条铁路原计划建筑14年,实际仅用了7年时间。


上述历史,是不是和中国当下全力推动高铁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改换了天地。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举世瞩目。新一 届领导人主政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逐渐清晰,成为中国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的世纪大战略。与之相随, 从2014年起,中国高铁就走出国门,成为一张耀眼的“国家名片”,更成为中国崛起的最新象征。

 

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的结束语:“最后,可以很明确地指出:某一新的力量代替俄国对这片内陆地区的控制,将不会降低这一枢纽位置的意义。例 如,假如中国被日本组织起来去推翻俄罗斯帝国,并征服它的领土的话,那时就会因为他们将面临海洋的优越地位和把巨大的大陆资源加到一起——这是占有枢纽地 区的俄国人现在还没有到手的有利条件,构成对世界自由的黄祸!”


麦金德的用词很值得玩味,黄祸(Yellowperil)当时是个流行词汇,代表了当时西方对东亚崛起的忧虑。最早使用黄祸一词的是马修·菲利普· 希尔(MatthewPhippsShiel),他在1898年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后来这些小说被编在一起,以《黄祸》 (TheYellowPeril)之名出版。希尔的小说的背景是1897年两个德国传教士在胶州被杀,当时德国以此为口实而获得了在山东的殖民地。 1899年的义和团运动使得这个词获得了非常广的普及。1980年代,日本的经济有超过美国经济的可能性时,黄祸一词又在美国复苏。


麦金德发表这一篇演说时在1904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与德、英、日、俄等十一国订立《辛丑条约》。在麦金德发表这一 篇演说以后不到一个月,日俄战争爆发。在麦金德看来,中国将被日本鲸吞,因而说出了“中国被日本组织起来”的话,并据以作出他的“立论”。


这一立论有其历史背景和局限,但中俄关系近年来的升温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确是麦金德预言的现实版本:即中国利用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 施的建设,向西开放,促进欧亚大陆(麦金德所谓的枢纽地区、心脏地区)经济整合,建立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陆权战略,在全球层面以陆权对冲海权。中国的崛起 之路在于通过为国际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而确立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进而通过资本输出来建立中国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


如今看来,这并不是“黄祸”,是中国人为代表的黄色人种引领世界未来的一次重要历史机遇。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8 18:39 , Processed in 0.02511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