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或胜任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演化(evolution)过程,具有路径依赖的特点。企业习得的能力或胜任由它过去走过的路径所塑造,而它将来的发展又受制于当前的状态和前方的路径。
“历史很重要”的道理与人们的感性经验相合,但却不容易在理论上说得很明白。下面就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为什么同样采用工厂制的组织方式,美国的企业却能超越英国的企业?根据Lazonick的研究,英国工厂制的前身是putting-out system(商人面对市场,向家庭手工业者订货,由商人在市场上销售)。Putting-out system下,手工业者的力量很强大。当市场需求扩张Putting-out system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工厂制逐渐取代了Putting-out system,因为工厂使得分散的手工业者集中在工厂进行生产,可以提高产量。但由于手工业者的力量强大,所以当时资本家为了吸引手工业者来工厂工作作出了很大让步,其中一个让步是让技工掌握新工人的招募和培训。
这种情况下,技能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相当程度上是由技工掌握的。英国资本家实际上不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
美国没有putting-out system的历史,技工主要来源于欧洲移民。由于技工的高度流动性,美国没有稳定的技工的供应。所以美国的工厂适于采用“去技能化(dis-skilling)”的生产方式,适合使用技能单一的工人。恰好当时出现了新型的、非工匠控制的工业(如化工、电力、interchangeable parts的工业),再加上泰勒和福特的贡献,使得技能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都掌握在了资本家(管理者)手中。
比较而言,美国的工厂制更能适应急剧扩张的市场需求,成为美国企业超越英国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中国改开以后,企业为什么是 “排斥人力”的?
我猜测,一个根本的原因是适应急剧扩张的市场需求。
80年代的钱和90年代的钱就不一样,90年代的钱和 2000后的钱就不一样
我认识的一个 80年代首富的女儿 现在在给别人当“小三”
这都是邻居街坊都知道,没人说这事。
注:80年代起来的那一批人,不都是卖“茶鸡蛋”、“傻子瓜子”嘛
除非是消费品作出品牌了,象“娃哈哈”之类的,竞争失败者,现在都是一般人。
老人再生个病,就没啥钱了。
差不多都是,
挣个10几年钱,市场就变了。(不短了)
哪儿有那么多合适的人力资源啊,呵呵
下面为什么要干开源呢?还是同样原因,人力资源不足。
跟欧洲和日本的贸易,还得走,还得花钱买。
实际上这个问题解决的真正核心在于 半导体产业的突飞猛进。
真正的技术创新是联发科,降低了开发难度。
当然,还有中国大陆的低成本,它俩连起来了,这种产业聚集效应。
在这个路上,谁被甩下来,那没有办法,大家都在挣钱,谁让你不挣呢
************************************************************************************
这也是马恩文集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行会权力过大” 的问题
他俩人的时代背景是 德国工业发展的早期,“ 俾斯麦统一德国 ” 之前就去的国外。
他俩都是提倡大工业的
注:其实还有一个创新,我不说你们估计都不知道
就是收费模式的创新
苹果的收费模式,其实很早在中国就有了
中国由于版权保护不够,所以软件很难收费。它收什么钱呢,就是卖游戏装备。在一个商店里面卖游戏装备,游戏装备收钱的
跟苹果这种收费模式很象,呵呵
这不是我总结的,这是论文里边的
这种软创新才是最难的,尤其是对现在的中国来说。
************************************************************************************
为什么我们的gdp 下不来?
原因很简单,我们也是大到不能倒。
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实际上是给老欧州分饭吃。
所以说,谈,好多事能谈的拢
你正走运,好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核心竞争力具有难以模仿、难以替代的特性。从知识属性的角度看,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除了那些受法律保护和限制的知识产权相当多地属于显性知识外,其它的更加具有隐性知识的特性,难以被编码(codified)从而难以被传播、学习和模仿。因此,核心竞争力基本上只能通过组织学习内生地发展出来而不能从市场上购买到。并且核心竞争力一旦生成便具有了特定于或专属于此企业而非彼企业的特性(firm-spe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