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 《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已有 203 次阅读2014-10-29 07:29
|
战略
我们是怎么打赢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
这是谈论 电视剧的时候聊的开头。这里涉及到应然和实然的问题。
从通常的生活规律,可能认为抗战剧比较荒谬:所有人都是好战分子,就想杀鬼
子,战士平民男的女的全一样,都红了眼,天天以战争为已任。
真实生活不是这样,尤其是后方这帮
人,他得过日子。过日子的基础是什么呢?家庭。几千年中国就是一个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国家,俗话说保家为国,有家才有国。光棍容易豁得出去,街上滋事不要
命的就是这种人,因为无牵无挂,不考虑后果脾气所以大,但有家有孩子有父母的人呢?势必瞻前顾后。侵略者通过武力征服,能够维持后方的原因就是后方是一个
个的家庭,如果一个国家都是不沾亲带故的光棍,谁没想明白来侵略,恐怕最后是自己老巢倒霉。一国光核棍还得了?
中国文明之帮,光棍很少。普通人要过日子,有爱的人、要负责任的人,还有邻里朋友。战士在前方牺牲,就是为了剩下的人能过平凡日子。
×××××××××××××××××××××××××××××××××××××××××××××××××××××××××
但实际上呢,不是,所有的种种就化作一个冷冰冰的两个字:人口。
因为涉及到战争潜力,正规部队倒是掩护老百姓转移,或者跑山上躲起来,但真正的原因是人口。
×××××××××××××××××××××××××××××××××××××××××××××××××××××××××
所有人都是好战分子,实际上当年还真都是那样。看犯罪经济学就明白了,街头讨生活的死亡率比抢劫还高。
抢劫还能过得好一点,在街头,命运更悲惨。
或者看老一代的回忆录,经济破产就是那回事。日本比我们富啊,中国人口出生率又高,你懂的
一本《水浒》,《西游记》打天下。间或参考《三国》和《红楼梦》
清王朝入关的时候给基层官兵看的就是《三国》
注:唐骏以前说过一个笑话: 某地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打劫警车违法。
××××××××××××××××××××××××××××××××
虽然每个人都吹自己是梁山好汉,实际上是美猴王,呵呵
关键是日本人少,让猴儿挠它
想学水浒学不像,条件太差,最后成了美猴王
××××××××××××××××××××××××××××××××
以前说过利率和弹性防御,因为中国人穷啊,所以倾向于速决,实际上不利持久的。
就是这种勇武的打法,用在积极防御非常好。但是没有进攻能力,这也体现在我们都是内线歼敌。
就是防御有余,进攻不足。
进攻不足的弱点,是由战略远见来弥补的。
这也是早期为什么我们比较好战的原因,朝鲜战争都是这个思路。
这个特点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近些年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才有所缓解。
注:几个特点:战略远见、积极防御、持久战。重视根据地和后勤建设。
实际上我们和宋代的条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实践掌握了一些土方法。解决了梗久的难题。
××××××××××××××××××××××××××××××××
我们是怎么打赢的,还不是看 《马恩全集》,吸取拿破仑战争的经验。
恩格斯生活的时期,是拿破仑三世的时期。德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以前拿破仑统治过的地区经济发展尤其迅速。
当时中国是落后国家,还学习过日本和西方,所以对于日本和西方是那种又爱又恨的感觉。
那是民族战争啊,就是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涉及 普及教育、德国的大学—— 研发 方方面面的事情。
注:那种打法不是兵对兵,将对将的打法。日本也不是一手,文化侵略,乱七八糟。
说白了就是整体战,全面战争。
××××××××××××××××××××××××××××××××
为什么方法是德国的?
主要是我们和德国接触时间长了,从洋务运动开始,北洋,到蒋介石的军事顾问团。
法国和日本我们也有人,但是毕竟不是核心人物,边缘的岗位和职位是不会理解这个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伊藤博文给你当顾问,你敢同意吗?
而且还有个教学问题,看哈代的回忆录,当时的英国教学法很差劲,哈代就是看了德国的教材,学习才入门的。
德国人教的好啊。
日本相对比较死板吧,这也跟它资源少,拼人力有关。实际上日本人的东西没啥错,罗马也是如此,对人的高强度训练嘛
当时的中国人觉得日本教官不好,觉得留了一手。德国老师教的法,活啊
北大蔡元培也是学的德国,整个军队、教育都是学的德国。一战后,苏联也跟德国合作。整个大环境在哪儿呢。
××××××××××××××××××××××××××××××××
实际上很多人对战争无感,是没有经历过农村械斗,90年代都有。所谓“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开着拖拉机过去,其实另一个村里的人都跑了,把地里的花生全收了,呵呵,门口拴一头驴,也牵走。养的猫猫狗狗,甭想保住。没有点火上房,那是留了面子。
红旗插上总统府,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