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拐子马,铁浮屠

已有 261 次阅读2014-10-10 10:55 | 而且

       重甲、战马、连接、冲锋,这几个要素兜在一起是非常危险且难搞的,所以西欧人从没想过密集队形冲锋战术,而且冲锋战术本身就具很高的风险。一个闪失,队形大 乱,互撞的互撞,翻倒的翻倒,所以14世纪爱德华四世才会发展长弓跟长枪兵阵型的协同战术藉以反制骑兵冲阵。

        拐子马最早见于《鄂王行实编年》一书,作者即岳飞的孙子岳珂因袭汪若海的“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之说,以为金人用拐子马战无不胜,绍兴十年(1140 年)郾城之战中,被岳飞识破弱点,大破其阵,《宋史》延用此说,曰:“兀朮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此说至清初大致深信不疑,但《 金史》的《兵志》及《兀朮》等传皆不载。清初《御批通鉴辑览》曾反驳此说不合情理:“北人使马,唯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 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 …… 况兀朮战阵素娴, …… 岂肯羁绊己马以受制于人?此或彼时列队齐进,所向披靡,宋人见其势不可当,遂从而妄加之名目耳。”

×××××××××××××××××××××××××××××××××××××××××××××××××××××××××××××

       按西方军事学术怎么解释这个事。

       《鄂王行实编年》:“兀朮有劲军,皆重销,贯以韦索(皮绳),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

        我估计他是看错了,是一个人三匹马,这是很典型的蒙古人的 “ 三马连乘 ” 战术,长途奔袭,能够保持体力。

        但是蒙古是弓骑兵,金是重骑兵,这也只能是推测。它俩还是不一样。

        以前说《拿破仑军事文选》的时候,说过现代的军事的骑兵是个什么样的。

        如果我们按照西方军事学术还原的话,是个什么样子呢?

        就是三马连乘,能够保持体力啊。然后冲锋的时候,是并排冲锋。这个看电影《勇敢的心》。

×××××××××××××××××××××××××××××××××××××××××××××××××××××××××××××
       
        这个并排而进,不是用绳连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兀朮有劲军,皆重销,贯以韦索(皮绳),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

        也就是说,它这句话,只有三人为联错了

         或者是,人家这个三人为联是一个 “三人战术” ,是一个小战术。

×××××××××××××××××××××××××××××××××××××××××××××××××××××××××××××

         实际上如果知道, 这个并排而进,不是用绳连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很多事都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乾隆在 《御批通鉴辑览》里说的是对的,根本不可能嘛。


宋军中的拐子马
        
        拐子马早在北宋就有了,武经总要是北宋的著作。里头就有东西拐子马阵,该拐子马是做为机动救援队用的,金人的拐子马想来即是宋人依自己的了解所取的名称,所以用途应该差不多。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两种战术,一是并排而进的冲锋,二是当作轻骑兵使的,追赶逃跑的对手。


       说白了,就是可聚可散,集体冲锋,聚在一起就是铁浮屠,追赶逃跑的对手,就是拐子马。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8 05:50 , Processed in 0.02533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