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forger 谈英国是怎么扩张的(转)

热度 9已有 340 次阅读2014-10-3 14:44 | 英国

在欧美的人,都会发现,那里的甜食,远远比中国的甜,第一次吃donut的时候,就知道他为什么在中国混不下去了,太腻了。


为什么会这么甜?英国又为什么会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这里,不得不佩服一下英国的政治家Pitt,正是他的精明政策,奠定了英国成为殖民大帝国,拼命向外扩张的基础。


皮 特,不是那个朱莉的老公,告诉所有的英国议员,甜的东西大家都喜欢,是不怕卖不掉的,(就是价钱贵贱的问题,蔗糖也是很耐储存的。)所以,我们要把生产白 糖的加勒比海岛国抢过来,和法国开战。为了这个目的,大家要多吃糖,多显摆吃糖,这样,让社会上形成吃糖的风气,糖贵了,大家就骂法国人,他们控制了食 糖,操纵价格,让我们多花钱了,国民中,就会形成一种氛围,去打法国人,把蔗糖产地抢过来,这样,大家就会支持去打法国人。于是,就有了7年战争,法国丢 掉了加勒比的产糖岛,也丢掉了魁北克……


糖是热带产品,英国是不产的,但因为这个首相的推动,在议员和贵族中形成了大量消费糖的风气,再由 各种中产阶级跟风,放大需求,从而导致价格上涨,这样,帝国就有了扩张的动力,为了获得珍惜的热带产品而开战,热带产品由本国大量消费,从而给获得的殖民 地带来大量的收益,也为从事扩张的人带来了大量的收益,而这个收益,又反过来反哺帝国建立强大的舰队,继续从事扩张。



注:其实很简单,因为冒险和创新是需要收益的,用本土的钱去补贴前沿,在前沿基地就能够养活大量的驻军,就能够再开拓。就是这个逻辑链条。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是如此,印度的原料卖给英国,英国的工业品卖给印度,获取利润,印度的白银向英国流,英国的白银向中国流,这样印度就穷了,就过不下去了。


        这个链条想要维持下去,就得印度的鸦片向中国流,中国的白银向印度流,才能支持英国整个的工业循环。


         跟我们这次搞智能手机类似,推荐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消费向新兴产业流,给新兴产业补贴。从智能手机一直到上游芯片业,等到手机产业衰落了,还可以作为经济手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这也是谈判的一个筹码。对于你来说落后了,对其它人来说可能是新兴的。


××××××××××××××××××××××××××××××××××××××××××××××××××××××××××××××××


归根到底,真正的贵族 和大商人,是不在乎花在糖或者别的热带产品那点小钱的,Chambre里面的那些老爷,做做样子,还是广大的中产跟风,花钱装13,这样才能带来大量的需 求。归根到底,大资产阶级忽悠,小资装B,把钱掏出来,来给帝国的扩张买单,而帝国的扩张又为底层提供了出路,提供了机会,让屌丝们有了希望,就不在国内 想着革命了,这样,社会就和谐了。


大英帝国,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这种操作,议员们开始,有了各种时尚,有了各种跟风,也就有了一块又一块的殖民地,英国也就成为了一代日不落帝国。


我 们可以看到,棉花,染料,奎宁,橡胶,咖啡等等英国不生产的东西,最后都控制在了英国人手里,而英国人又把他们的时尚推广到广大的温带欧洲,也不产这些东 西的国家,那里的人们,要装B,就只有向英国人买,这样,靠殖民地产品卖给别国,赚来的利润,也足以维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和解决帝国内部穷屌丝们的出路。


俄罗斯的贵族要吃白糖,要用埃及棉布,要染上印度颜料,这都要从英国人控制的贸易体系中得来,拿什么交换?乌克兰的粮食,而英国人再把乌克兰小麦卖到加勒比,赚得钱就够给自己也照着俄罗斯贵族的样子再来一份了。


从皮特开始,在迪士雷利时代达到顶峰之后,大英帝国的这一套,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德国的发明家。


英国人发现了许多热带产品的神奇作用,而德国人,发明了这些神奇产品的替代品,而每一种替代品的发明,都是对大英帝国殖民体系的一次重击。


英国人控制了糖,于是德国人发明了糖精,英国人控制了棉花和蚕丝,德国人发明了人造丝和人造棉,英国人控制了印度的染料生产,德国人发明了苯胺染料,英国人控制了秘鲁的鸟粪,德国人发明了合成氨………


所以,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开始,随着德国在科技上,尤其是化学工业上的赶超,大英帝国的好日子就没有了。


埃及人要吃砂糖,本来要从英国人那里买,并卖出棉花来换取,现在,德国人上门推销糖精,而且很便宜,那么埃及人就可以和英国人讨价还价了。


忍无可忍之后,大英帝国拼上国运,也要把德国给打趴下,于是,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靠的是科技的进步来挑战英国的霸权,而后来的美国,取代英国,也在于科技树爬得最快,而随着殖民地产品被大量廉价的替代品所取代,维持和占有殖民地的成本就高于收益了,于是,就有了二战之后的民族独立运动,并不是殖民地人民有多伟大,而是他们生产的产品不值钱了。


皮特是不是这个政策的始作俑者?当然不是,回头我们看,威尼斯为了让大家去打土耳其,用的就是同样的方法,只不过,用的产品不是砂糖而是咖啡而已。




膜拜

鸡蛋
8

鲜花

路过
1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3:17 , Processed in 0.02943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