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什么陆军出身的飞行员可以和美国飞行员抗衡?(转)

热度 5已有 343 次阅读2014-6-15 09:31 | 飞行员, 美国

  在滚雷作战之前,美国不但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空中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韩战),而且还有允足的国力维持 庞大的空军,故美国空军不但有全球最好的装备,也有全球最好的训练;反之,北越空军完全是从零开始,在中共境内匆忙训练的飞行员,就必须紧急派上战场。所 以虽然美军飞行员遭遇非预想的环境,但丰富的经验仍使其较会应变,而北越飞行员却完全不了解战机的差异与空战的特性,总是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而被美军击 落。 

  尤其在鸡毛掸子计划研究出对付MiG-17的战术後,占北越空军中绝大部分的MIG-17几乎不能威胁美军任何一种两马赫战机。而MiG-21由於控 制困难、架数又少,故缺乏经验的北越飞行员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性能。1967年前半年,北越有55架米格机在空中坠毁、另外38架毁於地面,总数超过先前任 何时间北越可用的战机总数,一度使北越空军暂时离开战场整补。但在下半年,情势突然逆转,北越飞行员开始了解MiG-17的弱点,因此不再盲目跟随美机的 俯冲-爬升动作而耗损自己的能量;相反地,一旦美军脱离,MiG-17也转向离开。所以即使美机拉开距离後绕回来,他面对的仍是有足够速度的对手,而不是 呆若木鸡的靶子。虽然MiG-17难以威胁美军,但至少美机也不能轻易将其击落,而MiG-2l的飞行员也开始掌握超音速战机的飞行技巧。从1967年8 月到年底,米格机击落了13架美机、本身只损失12架,具中MiG-21更包办了12架美机、自己却只损失一架,F-4对MiG-21的交换比竟然只有 5:1,MiG-21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另外北越空军的战力也直线上升,尽管仍有损失,但总架数从75架增加到100架。 

  从韩战以来,空权一直是美军的象征,但是在越南从没有败得如此屡惨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此,我们要先了解美军的政策,为了要维持远离家园的 前线将士们的士气,空军严厉执行一项政策,飞行员只要往南越待过一年(支援陆军轰炸越共,不进入北越防空网),或往泰国执行过100次作战任务(泰国起 飞、入侵北越,一般需时六个月),除非志愿继续留营,否则一律调回国内。这项政策保障了空军官兵的家庭与福利,但这也表示,每半年就要把身经百战的战士调 离北越,并换上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手。一开始,美军还可以由长期备战的驻北约美军来轮调,其战技纯熟、只不过少了实际战场经验,故差别不大。但美国原先以 为,落後的北越一见识到现代空权的威力便该屁滚尿流,停止支援越共,使越战结束。然而北越不但没有屈服,还从无到有,一步步建构出现代化防空网。故驻越美 军数量直线上升,现有的飞行员来不及补充。

  使这情况更恶化的是F-4幽灵式战斗机的使用。F-4的後座原先海军设计给雷达操作员使用,但空军却把经验较少的驾驶员安插在後座。故空军一架F-4 需要两名受过驾驶训练的飞行员,而海军却只要一个。所以空军需要找新的战机飞行员,来源有二,第一是扩大军校招生,但很显然地,军校训练的速度跟不上战局 的扩大,因此主要的来源就来自第二种:「转移训练单位」。这是因为美国空军飞行员在军校训练中,只训练其成为「通用飞行员」,也就是不限定其属于哪一个机 种的飞行员,所以每个飞行员背景相同,毕业後才各自选择一种机型再训练。所以,理论上任何一个飞行员都可以经过简单的转换训练後再转到其他机种服役,故转 移训练只要六个月就可以训练出新一批战机驾驶员。原先美国空军仍考量到空战战场的危险性,故转移训练仍优先把本土防空的拦截机飞行员或淘汰战机的飞行员, 重新训练去适应越南战场的战术战轰机。但前线的人员补充要求一再吃紧,空军开始把轰炸机、甚至运输机飞行员也送进转移训练单位。这些飞行员不但要学习新的 飞机特性, 还要学习更复杂的事:空战技巧。 

  对许多历史上优秀空战王牌的研究都显示,他们的飞行技巧通常都不出色,「飞行技巧再好也不能杀人」,而让他们可以求生并击落敌机的技能往往是对空战环 境、战术的了解。而这种战斗技能和飞行技能一样,需要长期正确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然而在短短的6个月的F-4训练中,非战机背景的学员不足以在这期间学 完空对地攻击之外,还能学会空战。原因很简单,空战需要用到所有战机性能的极限,所以飞行员仍需要先学会所有的飞行技巧,故空战课程需要排在最後面。若前 面的课程因为天候、後勤等困素而拖延,训练单位则不会因此而延後你的毕业,而草草结束课程後、就把你送去前线补充需求救急的兵源。再加上因为空战训练要用 到飞机性能的极限,所以所有外挂要拆得乾乾净净,增加事前准备的麻烦;动作完又会增加结构损耗,加重训练单位的後勤负担。上课的天气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故 天时若不配合,学生常常连一次课都没得上。

  由于种种的麻烦,训练单位本就讨厌空战课程。更恶化的是,空战训练不论如何要求,仍然是危险性最高的课程。而前线的伤亡已经够让美国民众反感,军方实 在很忌讳训练时也搞出一堆飞安意外来刺激民众情绪。所以,在先天时数不足、後天又不落实的情况下,「转移训练」出来的飞行员素质就每况愈下。

  美国海军的训练则不相同。飞行员一开始训练,就决定其未来驾驶的机种,故各个机种间飞行员无法转换(事实上,海军使用机种大部分都是战斗机种,也不像 空军有庞大的其他机种飞行员之资源)。而且海军飞行员的基本要求要能航舰起降(飞行员最困难的动作之一),故其飞行员的飞行技巧至少都在水准以上。并且, 海军高层无法象空军那样保证前线服役多久就不用再回来,顶多是趁航空母舰回港时才能回国休整一段时间,但也因此保证前线部队能维持经验值。是故,美国海军 有馀力去思考进一步的问题:空战技巧的训练方式是否有误?这个考量是因为F-4原始的训练设定以麻雀飞弹进行视距外作战为中心,认为近距离的缠斗训练没有 必要,但当麻雀导弹的可靠性有严重问题时,其战果反而不如一代的F-8。F-8的设计和MiG-19一样,基本设计仍是以机炮为主的超音速战机,顶多用短 程空对空飞弹,故其训练是美国各机种中唯一强调中高度、高次音速的运动战(这也正是军事情报人员分析出最适台对抗MiG-21与MiG-17的领域)。在 1967-68年,F-8曾经连续击落13架米格机而没有任何损失。

  在滚雷作战後,海军成立TopGun单位。一方面回头采用F-8的训练观念,教导F-4飞行员改以响尾蛇飞弹(海军的F4始终没有装上机炮)进行传统 的中高度、高次音速缠斗;另一方面,海军也将Area51的秘密测试扩大为训练计划,让部分飞行员有机会「安全地」与真实的米格机模拟缠斗,并制作三十分 钟长的教学录影带,让所有飞行员了解米格机的特点。除此之外,TopGun更以A-4模拟MiG-17、F-8模拟MiG-19、F-106模拟MiG- 21,训练学员针对敌机不同特性的克制绝招,将秘密测试得知的知识籍由结训的学员下部队时,传达到每艘航舰的航空部队。这是空战史中,最有系统、最积极的 训练计划,其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1972年开始的「後卫行动」中,美国海军遭遇米格机26次,打下了24架米格机,本身只损失4架。相反地,饱受飞行员技巧不行、经验不足之苦的美国 空军,遭遇米格机达82次,却只击落48架,本身还损失24架。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海军飞行员取得表面上的高交换比,而且几乎每次接战都可以击落一架米 格机。壮观的胜绩,使海军在越战後陆续服役的新型战机都会设计相对应的TopGun课程,并持续跟踪也没有停止进步的敌机科技,采用相似的战机做异机种对 抗训练。美国空军则痛定思痛,成立类似的组织(假想敌中队)以及课程(红旗演习),仿效海军的范例。


注:有飞豹那个破飞机以后,对F4 太理解了。

      空军和海军对这个并座、串座吵了半天,呵呵



膜拜

鸡蛋
3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oo 2014-6-15 09:34
因为那谁,海军有Tom Cruise
回复 青原漫步 2014-6-15 11:32
coo: 因为那谁,海军有Tom Cruise
海军有女教官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21:45 , Processed in 0.0265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