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西原借款是日本以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名义,于1917至1918年间秘密或半公开8次借给段祺瑞政府款项的总称。这些借款总额为1.45亿日元,由当时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派代表、段祺瑞的日本顾问西原龟山经手办理,故称西原借款。
该 项借款,就北洋政府而言,实乃维系中央政权之必需。自辛亥革命以来,由袁世凯时代始,民国中央政权之维系,即始终不能脱离外债的支援。远者,如孙文南京临 时政府无力供养“革命军队”,袁世凯接盘后,亦只能向四国银行团借款;该项借款,虽被后世指责为“卖国”,但就当日情势而论,无此项借款,民国即无从诞 生,南北势必碎裂。西原借款之情势,与之大同小异。段祺瑞政府上台之前,中国、交通两大中央银行为支持洪宪帝制而不惜牺牲储户,宣布停兑,国家财政实已濒 临崩溃;各省应解之款,则全为督军扣留;旧国内公债尚未整理,政府信用丧尽,新公债无人认购;借外债,又受五国银行团约束,缓不济急,且债信不好,不易磋 商。日方主动提议“西原借款”,实如雪中送炭。
西原借款名义上虽“以实业为名,不涉内政”,但该项借款实际上乃北洋中央政府之命脉所在。日本人依据北京政府财政部的存档数据,得出一组西原借款开支不完 全统计,该统计显示,直接财政性支出占西原借款总支出的65.22% ;军费占总支出的25.40%。
曹汝霖在其回忆录里, 也详细记载了资金的用途走向。“余摄财政十个月,经手借款为一亿零五百万日元。此外参战借款等,均为陆军靳云鹏经手,与财政部无关,余亦未尝顾问。而我经 手借款之中,除了二千五百万日元为交通银行所借,二千万日元为东海所用,财政部实用者只有六千万日元,合之银元尚不足五千万元。而余在任,官员无欠薪,军 警无欠饷,学校经费月必照发,出使经费月必照汇,即清室优待费用四百万元从未积欠,至交卸时,库存尚有三百万元,此皆财政部有帐可稽……”亦佐证西原借款 大部分用在了内政和军事上,其中尤以内政为最大开支。(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见《兼长财部西原谈借款》一节)。
西原借款大多用在了内政开支上面,恰恰反映出了民国财政体系的脆弱性。自袁世凯时代开始,至国民政府败退至台湾,民国中央政府之财政开支始终无法实现自给 自足,其原因固然有地方军阀截流等客观因素,但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之税负水平,无法支撑一个现代国家的规模,更无力支撑一场乃至多场现代战争,更是其主因。 故民国中央政府,无论“反动”抑或“革命”,均不得不仰仗外债渡日,绝无例外。
段祺瑞后的直系,曹锟的直系不知道财政是如何解决的,但是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首开精神因素者,他和湖南军阀赵恒锡是朋友。
后来的南方革命政府倾向于精神因素就是受吴佩孚的启发。
当然和日本的影响也有关系,日本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相互印证。
孙中山的国民政府也是靠苏联援助的。
毛主席是首开“当兵不吃饷”的先河,黄克诚对此有高度评价。这也是革命军队和雇佣军队的区别。
后来的官兵一致原则,又受到了赛克特 “德国军队” 的加强。
注:直系的军事装备也是不如奉系的,第一次直奉大战,直系仅仅是险胜。
东海(注:徐世昌,大总统)
×××××××××××××××××××××××××××××××××××××××××××××××××××××××××××××××××××
不从财政金融的角度,是读不懂近代史的。
脱去时代背景,你不知道他说的,“ 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 这样的外行话,是啥意思。
GMT+8, 2024-11-23 06:39 , Processed in 0.02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