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共荣圈,是指为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起由于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声明”。试图以“大东亚共荣圈”为整体,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的政治体系。
1940年8月,近卫文麿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大日本帝国(含扶植政权、满洲国与殖民地台湾、朝鲜)、中华民国、
法属中南半岛、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
英属马来亚(包括新加坡)、英属香港、英属婆罗洲地区(包括砂捞越与文莱)及新几内亚、澳洲、新西兰等大洋洲地区与
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为大东亚之范围。
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汪精卫政权)为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
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1942年日本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于1943年11月5日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中国的汪精卫政权(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
唯一实质独立的参与国)、菲律宾自治邦(总统劳威尔)、缅甸国(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共同宣言》揭暨其目标。
评价:
大东亚共荣圈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大东亚共荣圈的独立国家却往往由大日本帝国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
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原先并无使其独立的目标,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改变其策略准备让爪哇岛独立。虽然大日本帝国是主导者,但是大日本帝国的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大日本帝国方面联合,使日本因素的正反讨论仍不断地进行。
战后,原本统治当地的西方殖民势力皆尝试要回复统治权力,各国于是展开激烈的抗争,最终纷纷独立成功。此外,因为共产势力也意图赤化东南亚,于是在苏联与中国的操作下纷纷组织起了共产游击势力,推翻原来的殖民宗主国建立共产政权,越南就是一个例子。
大东亚共荣圈随着大日本帝国战败而结束。日本右翼认为大东亚战争为“被迫应战”的,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要将亚洲从欧美列强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的必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大韩民国等当时被日本侵略的国家则认为日本的扩张实质上是对东亚地区进行新的殖民统治(如:日治台湾、日治朝鲜),
“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为入侵他国所作的战争宣言和“正义”借口,并以此对占领国人民洗脑,削弱其民族主义,并进行忠于天皇的奴化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南亚各国纷纷争取独立成功,一是由于西方殖民体系在战争中瓦解,无力再像以前那样统治下去,而另一方面是由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意识在反抗殖民宗主国中得到蓬勃发展。注:摘自wiki 百科
×××××××××××××××××××××××××××××××××××××××××××××××××××××××××××××××××××××
俺的评论:
这个事呢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衰退有关,岛国在战争恢复上没有大陆国家快。德国恢复的就非常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现在经济仍然恢复的很好。战后就由美国、苏联、中国这样的大陆国家主导,这是历史趋势
日本这样一个文明要想传承下去,必须找一个广阔的战略后方,希腊文明的传承有马其顿、罗马。
但日本的地理位置太差了,不背靠大陆,唯一能发展的方向,就是中国
但是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的差别,不是它所能想象的,这也是它陆海之争的由来。它解决不了这问题,它要上岸就要面对苏联的压力,
没听说过浪里白条张顺在陆地上能打得过李逵的。
所以它卡到这儿了,半陆半海,但它的国力也不足以维持双强,二战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很孱弱的陆军。
对于它来说,这个问题无解,它最好还是保持海洋国家的身份,等待战略机遇期。
但是没办法,它对大陆国家的这套东西不熟悉,不打一打怎么甘心。
×××××××××××××××××××××××××××××××××××××××××××××××××××××××××××××××××××××
中国的这条道路也不是自己精心选择的,而是和美苏争霸中打出来的。